观玉海楼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7-12-11

  (1)到晚清时代,浙江就有四大著名的藏书楼:浙北南浔的嘉业堂,浙东宁波的天一阁,嘉兴海宁的别下斋,还有浙南温州瑞安市的玉海楼。嘉业堂、天一阁我都曾多次进去过,而玉海楼却一直无缘观览。今年四月,我到温州开会,会后专门去瑞安参观玉海楼,以了却自己的一个夙愿。 (2)那天上午春雨霏霏,我在友人的陪同下,走近这幢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逾百年的玉海楼。据友人介绍,玉海楼为清代大儒孙衣言、孙诒让父子所建。“玉海”原为书名,是南宋礼部尚书王应麟所写,他自诩此书“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而此意思正符合孙氏父子建藏书楼的本意。因此,就借书名为楼名,将藏书楼取名为玉海楼。 (3)玉海楼建筑模式古朴典雅,富有匠心。玉海楼的藏书楼部分为前后两进,三面环水,每幢五楹二层,左右游廊相通,虽然是下雨天,却可以在前后行走而不撑雨伞。从书楼的建筑来看,可以明显看出是仿照了“天一阁”的模式。楼层高敞,二层南北向均为排窗,利于通风。东西向均为如意封火山墙,我想,这主要是从防火、防盗,保护书籍的目的出发吧。 (4)玉海楼门厅的布置颇具诗情。大门上悬有清李文田书的“玉海书藏”匾,左右嵌以郭沫若书的“玉成桃李”、“海涌波澜”的青石联。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厅堂门楣上方的郭沫若和潘祖荫书的“玉海楼”匾额。楼的西首有“园厅”名“恰受航”,取杜甫“小航恰受两三人”的诗意。孙诒让先生生前多在此著书,并收藏了百余块晋砖,所以,这里又称“百晋陶斋”。斯人已逝,晋砖依旧在,不禁让人有些唏嘘。 (5)玉海楼藏书丰富,是当年乡里后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走进藏书楼,可以看到孙衣言先生的玉海楼藏书记:其中有,“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谬我约,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这样几句话,这大概是孙氏建藏书楼的初衷吧。玉海楼原有图书八九万卷,均系孙氏父子恣意搜求所得,其中多乡帮文献、珍籍善本。孙诒让卒后,善本图书多归杭大收藏。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我想象,当年一些渴求知识的“乡里后生”,长衣马褂,在这里静静地翻阅着自己喜爱的书籍,汲取着人类知识的精华,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6)玉海楼如同一个文化坐标,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私家藏书楼。它将19世纪的温州文化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以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为代表的文化精英,堪称当时温州文化的领军人物。他们上接王开祖、林石、周行己、许景衡、陈傅良、叶适等开创的永嘉学派,后承启晚清东瓯务实创新的事功学说。特别是孙诒让,其后半生以弘扬传统学术为己任,将经世致用广布于世,并于国家变革之际,身体力行,革故鼎新。“先生于礼学至博,独步海内,与事虽有今古文之殊,然不能不叹服之。”这是康有为对孙诒让的赞扬。 (7)离开玉海楼时,春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回望在雨中的玉海楼,更觉古朴典雅,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古人曾叹“百无一用是书生”,而孙诒让这位书生,不仅一生著作等身,而且经世致用。虽然他只活了61岁,可他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就像这座玉海楼一样。

  1.本文第(2)至(4)段主要从____、___、_____等方面对玉海楼作了介绍。

  2.孙诒让父子建藏书楼的真正意图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3.第(5)段“我想象,当年一些渴求知识……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描写当年人们在玉海楼读书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4.孙诒让先生于1908年辞世,年近六十一,而玉海楼矗立至今。文章结尾说:“他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就像这座玉海楼一样。”

  阅读答案:

  1.(2)-(4)段主要从玉海楼的由来、建筑的建造模式、具体的布置等方面做介绍。

  2.“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谬我约,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这样几句话,这大概是孙氏建藏书楼的初衷吧。

  3.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由此烘托出藏书楼的最原始的初衷--为了让人们学到知识。

  4.体现了孙诒让先生无私的奉献精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一定会让后人记住他以及这座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