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河阅读答案戚洁

发布时间:2017-07-07

  ①我的故乡在文山。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这座小城四面环山。小城东边圆润迤的山脉叫东山,西边是一溜尖削峻峭的山峰,似一支支巨型战戟,直插蓝天。它又像一道连绵不断的美丽屏风,当地人叫它西山。

  ②距离小城几十公里的远山上,层次复杂的森林草场在明亮的阳光和湿润的空气中呼吸着,郁郁葱葱地生长延伸着。各种常绿雨林遍布群山峻岭,它们身上布满了厚厚的苔藓类植物,将自己百年幽闭的寂寞化作清新的气息,向天空大地舒展出去。

  ③一条河流从一座被称做天生桥的巨大溶洞下面穿过,再流过险峰峡谷进入文山,在城内外迂回环绕九曲二十四湾后,恋恋不舍地向南流去。

  ④顺着旧城楼外的石板路朝河边走,你会看到一溜疏落有致的木质吊脚楼,这是文山极富特色的民居。这些小楼前排木柱不落地,从中柱和过梁处用方木支撑着,鳞次栉比翩然上翘的屋檐如临风飘举,煞是好看。从楼上的人家望出去,门前河边的百年老树朝碧绿的水面躬起打皱的树身,将满是经络的手臂向对岸伸出去,浓密的枝叶覆盖着河水,像是给碧绿的流水打了一把半透明的阳伞。

  ⑤清晨,山上吹来的空气清凉又湿润,带着水分和稻香野花香,充溢着我们的呼吸,扑满了我们的衣缝。太阳的彩色光束从油绿发亮的树叶缝隙里投进树林,当山雀和画眉在树枝上活泼地跳着,撑着翅膀呼呼地飞来飞去时,我们又走过小石桥上学去。

  ⑥上学要路过辽阔的田地,到处黄绿青紫,沟渠纵横。各种农作物和草尖花蕾上坠满了露珠,五颜六色的蜻蜓翘着长长的尾巴歇在草梗野花上,敛住气悄悄走近,突然伸出手就能捉住它的翅膀。我们常因此迟到早退,没少被老师家长批评罚站。

  ⑦金甲虫暗绿的甲壳在阳光下亮晶晶的,它们总爱聚在河边小白蜡树的枝叶和大团大团的白花上,嗡嗡营营地争吵打斗。使劲抱住树枝摇晃,金甲虫就止不住噼里啪啦地掉到地上,一动也不动。丽丽说它们在装死。抓起一只放在手心里,轻轻挠它的屁股,它真的就赶紧飞走了。好个狡猾的家伙!我们抓住几只装在火柴盒里,一定要让它们懂得安静和规矩方圆。

  ⑧“过山雨”是颇具秘境色彩的景致,令我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很神秘。她总像慵懒妖娆地卧在树梢上,当远处笼罩山峦的雾气慢慢走近,她就会乘兴顽皮地带了温暖和热情,突然从灿烂的阳光里噼啪噼啪地洒落,让你满心欢喜。

  ⑨满载着丰厚雨水的乌云中间有时会剪开一个圆圆的口子,远远望去,万里晴空中,一片雨雾边倾泻边移动着,迅捷地从这座山掠过那座山,太阳快乐地从圆口里钻出来,跟在后面朗照,这时山坡上树脚下的草丛里,便有红黄白绿的鸡纵菌蘑菇高高低低,胖胖乎乎地从湿泥里冒出来,招惹着城里千家万户的锅碗瓢盆。

  ⑩盛满雨水的树叶花蕾在雨后静默着,我们使劲拍一下树干,又四散跑开,积攒在树枝树叶上的雨水就轰然而下。阳光重又无声地抚爱着绿叶下缤纷的花朵和欢乐的蝴蝶,迅速揭开了生命的一页。

  ⑪在我童年的河流里,文山的一切都这么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去了川西,也许是天上地下潮湿的雾霭让我多思善感,乡愁,像一粒不经意间落在心里的看不见的种子,在我的灵魂和血液里无声地滋长,发芽,长出根须枝叶,长成一棵叶色葱绿的小树,透射出蓬勃的生命意象,令我梦萦魂牵……

  ⑫思念,像星光、像潮水、像琴弦,……

  ⑬所有的变化都已天翻地覆。

  ⑭然而,那些升着炊烟,走着耕牛,围墙、场院和屋檐下大片大片挂着红辣椒的村庄和色彩斑斓的原始森林依然吸引着我。山涧溪谷的流水依然奔腾澎湃,浪花雪白,它们从山腰峡谷一路喧嚣着,驰入一泓碧绿宁谧的湖泊,浅拍荡漾。苗族咪多的芦笙悠扬地在花山节吹响,壮族彝族的小伙和衣裙鲜艳的姑娘们围着火堆弹月琴对山歌,跳三步弦,高高长长地扬起几声“咿呀嗨……呦……!”像是要把山石震碎……

  ⑮我在这里沉醉。沉醉于一种崭新与独特的情感冲击。我想起了北岛的诗句:“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⑯你听,河边的晚风里,一个略微有些沙哑的嗓音混合着童声在哼唱那支美丽的,永远唱不尽的歌谣:“大月亮,小月亮,公公出来做木匠,婆婆出来打鞋底,嫂嫂出来蒸糯米。糯米香,打锣打鼓接姑娘……”

  【思考题及阅读答案】

  7.请解释第②段中加点词“舒展”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考点解析】解析词语在文中的含意。

  【解题思路】结合词语所涉及的第②段文字,判断动词“舒展”的主语是“各种常绿雨林”的树木树枝,从而得出“舒展”的本义即指树枝的伸展;依据描述性文字“将自己百年幽闭的寂寞化作清新的气息,向天空大地舒展出去”,可以判断“舒展”的引申义为气息的扩散。

  【一般规律】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基本意义、引申义、比喻义和临时义。

  【典型错误】忽略本义或未指出引申义,答题不全面。

  【标准答案】舒展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树枝的伸展、延展;一是指树的气息在空气里扩散。

  8.请对第⑾段的划线句进行赏析。(3分)

  【考点解析】辨析修辞手法及表达上的作用效果。

  【解题思路】从题干上看本题似乎着眼于考察句子在文中的含意,但从划线句本身构成来看,命题者的意图显然是考察学生是否能准确辨析该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效果。句中“像”字明确揭示本体及喻体,解题时应注重对喻体描述的语言“在我的灵魂和血液里无声地滋长,发芽,长出根须枝叶,长成一棵叶色葱绿的小树”,结合具体语境不难发现作者是通过对一颗种子的发芽过程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表达出越来越浓的乡愁。

  【一般规律】能分辨修辞手法,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基本表达功能,并要结合具体语境深入体察,仔细分析。

  【典型错误】泛泛而谈,不能结合喻体本身作具体而细致的分析。

  【标准答案】作者把看不见的乡愁比喻成一粒种子,通过种子滋长、发芽、长出根须枝叶、长成小树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内心思乡之情越来越浓及对故乡的思念越来越迫切的情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9.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⑤段的文字,表现出了作者对无忧无虑的美好童年生活的向往。

  B.第④段的划线句,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树的形象。

  C.“过山雨”那神秘而又美好的描写背后,折射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D.第⒂段作者引用北岛的诗句,表明故乡将被珍藏在未来的生命中。

  【考点解析】信息筛选整合、内容辨析、修辞手法的辨析

  【解题思路】针对选项,锁定相关段落,根据文意,文章表达的是故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抓住这一要点,选项A、C、D就不能判断了。至于选项B的混淆点在于修辞手法的辨析。原句中的“躬起打皱的树身”“满是经络的手臂”

  “伸出去”等字眼明显地揭示了比拟的修辞特征。搞清了这些,辨认也就不是问题了。

  【一般规律】“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整合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要地表述。重要信息的筛选提取,需要扫描、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对于文学性的作品而言,还需要学生能对文中,运用判断、综合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手段审视原有信息,推知新信息。

  【典型错误】D

  【标准答案】B

  10.第⒀段一句话独立成段,它在文章中有何作用?(3分)

  【考点解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作用。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中时,关注关键词“独立成段”与“在文中有何作用”之间的关系,即可获知此题的考查重点在于辨识句子在文中结构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句子所处的位置而言,也不难得出“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但是具体答题时要避免这种贴标签式的答案。首先,以第⒀段为界,前后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其次,结合句意来看,尽管“变化都已天翻地覆”,但故乡“依然吸引着我”,因为作者对故乡的感情未变。此题的得分关键在于具体分析,重在领会,套用是行不通的。

  【一般规律】“文中重要的句子”,一般是指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语句。因而在解读时,既要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领悟句子的言外之意,把握作者的表述意图之外,还要关注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点题、总摄下文或总括上文、承上启下、强调或浓缩某种情感、为文章某一内容作交代、铺垫、对比或照应、揭示或深化主旨等)。

  【典型错误】答题不够全面,粗略地套用“承上启下”的概念,未结合文意、句意做具体分析。

  【标准答案】为上文的回忆到下文的抒情过渡。(1分)句中“变化都已天翻地覆”与下文中“依然吸引着我”相照应,(1分)表达出不论故乡发生怎样的变化,作者对故乡的情感依然不变。(1分)

  11.第⒃段,文章在童年的歌谣中结束全文,简析这样写的妙处。(3分)

  【考点解析】认识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解题思路】本题的审题非常重要,题干中的重要词语应是“简析”文章结尾“妙处”,即通俗而言“这样写好在哪里”,或明确的提示“文章结尾的表现手法或写作特点是什么”。认清了题干,在答题时就可有据可循。首先,从童谣内容来看,吟诵的均是童年故乡的生活,再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乡愁”来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借童谣来再现思乡的情感;其次,相较之直抒胸臆而言,为何采用童谣来再现思乡之情呢?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唱不尽的歌谣,以听觉的表达方式传递思乡之情,答案已呼之欲出了;最后,再关注此段内容所处的位置是在于文末,从收束全文的方式上再做分析即可圆满。

  【一般规律】在把握文章的主旨或中心的前提下去识别、理解、分析、鉴赏表现手法和写作特点。

  【典型错误】答题没有层次,混乱不清;审题马虎,着眼点仅仅放在结尾“收束全文”这一点上,但却忽略了对“妙处”的分析。

  【标准答案】把作者儿时熟悉的歌谣放在结尾,再现了思乡这一主题,在感情上更递进一层;(1分)把对故乡的思念述诸于听觉,表达的方式更丰富、更新颖;(1分)在歌谣声中结束全文,给人余音不断的感觉,增强了文章的韵味。(1分)

  12.阅读全文,请对作者的行文思路及情感脉络进行简要的分析(3分)

  【考点解析】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或写作意图,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

  【解题思路】思路及脉络是文章结构层次的依据,结构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因而答题时应通过搞清文段来理清文章思路,从而达成文章思想内容的正确把握。依据这样的思考模式阅读此文,不难发现第⑾段是关键的文段,它衔接了上文对故乡风景及童年生活的描写与下文的抒情,将读者从回忆中拉回现实,随着回忆的堆积,作者再也压抑不住内心越来越浓厚的思乡之情,因而化为了直抒胸臆的语言。

  【一般规律】以一定依据划分层次结构,这个依据常见的有时间、空间、对象、内容、角度、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表达方式等,找出了依据就不难划分层次,划分请层次,思路及脉络就显而易见了。

  【典型错误】学生答题不规范,没有以关键词来应题干的意识,大多泛泛而谈。

  【标准答案】作者从故乡的山到故乡的树,到故乡的村落,到对童年生活情境的回忆,到对故乡风俗、歌谣的再现。(2分)在情感上由淡到浓,由含蓄的写景抒情到直接抒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