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作文

2022-03-29 习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习俗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传统习俗作文 篇1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做“年”的怪物,头长尖角,异常凶猛。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火光和炸响,于是,每到除夕,人们都要放爆竹。

  相信大家也一样,除夕那天也放烟花了吧!放过的同学肯定知道,烟花爆炸后会留下一团团的烟,烟慢慢往上飘,飘呀飘呀,渐渐消失了。你以为它们不存在了?不!知道除夕那天,哪来的那么浓的雾霾吗?绝大部分是由这些烟一点一点累积而成的。

  今年,由于很多原因,南京迎来了罕见的大雾霾,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好几次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PM2.5指数一再发飙。面对这样恐怖的事实,人们是怎样做的呢?答案是,继续“爆竹声中一岁除”。人们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使过年期间的PM2.5指数再次发飙竟高达到600~1000微克/立方米超过300微克/立方米就是重度污染了,中央气象台发布了红色预警。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一如既往的“遵守”着传统习俗,难道,这样残忍的显现实都不能使人们自觉点儿吗?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不能避免的,想想伦敦,它曾被人们说是“雾都”,连名字都和雾有关,那雾得有多大,可想而知。但是,现在你到伦敦去,没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因为伦敦的人们早就意识到了雾霾的恐怖性,积极地配合政府。英国政府通过改进汽车技术,鼓励人们购买排气量小,或者使用天然气、电池的低污染汽车,大力扶持城市中心车流量等多种手段来改善人类的生活对空气造成的污染。既然英国人做的到,那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却做不到?

  今年,我们全家不约而同的提出要少放些烟花。过年期间,我们全家只放了两挂炮仗。不仅如此,给亲戚朋友们拜年时还提醒他们少放一些。如果每个人都能少放一点,那蓝天就能看的清楚一点。烟花也是要花钱买的,少放一些,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省些钱,岂不是一举两得?

  如果平时放的多的人今年放少一点,平时放的少的人今年就放一点,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再次看见南京的蓝天!

传统习俗作文 篇2

  客家习俗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 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 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 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传统习俗作文 篇3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之一,是全国甚至全世界华人普天同庆的日子,南乐虽是一个小县,但也和全国农村、大城市一齐过。

  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都在准备年货、准备过年。到腊八节这一天,还要喝腊八粥呢!腊八粥含有许多干果、大米、豆类,它们好像在碗里集合队伍呢呢!

  腊九,妈妈和我到街上买年货。我买了一些鞭炮、玩具、和春节应吃的东西,妈妈买了好多年画、还有对联和中国结。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和“大年”是兄弟。这一天除了要吃又黏又甜的芝麻糖、年糕,还要烧香祭祖。

  过了二十三,街上“荒无人烟”,店铺早就关门了——大家都要把过年的东西准备充足。多数店铺正月初八开门,因为八的谐音是发,也就是希望“发发发”。

  除夕非常热闹,到处是红色。街上人人穿新衣,都在辞旧迎新,显得很精神。家家都在贴对联、贴年画,屋子里焕然一新,鞭炮声不见停的迹象。人们都回了老家。晚上,全家人围在电视机旁,边吃年夜饭、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团圆和睦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大院子。在北方,人们都吃饺子,南乐人也不例外。除夕夜人人都不许睡觉,都要守岁,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大年初一的到来,预示着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初一的景象和除夕一点都不一样,大街上还是找不着一个人,家家户户都在休息。如果在大年初一忙活,那就预示着这一年很忙。初一的早餐和除夕一样——都是饺子,不过吃完饺子要向长辈磕头,领压岁钱。下午我们就去了南乐仓颉陵逛庙会,那里人山人海,原来人去了仓颉陵。仓颉陵的小商小贩到处可见,商品我都还没见过呢!每年都会在这里买上两三件东西。

  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在这一天是一定要吃元宵的。街上全是卖灯笼的,灯笼各色各样,漂亮极了!元宵真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正月十九是春节的“末日”,这一天,大人们都去上班、工作去了,学生们都去上学了。一切全都恢复了原样。南乐虽是一个小县,但风俗习惯却永永远远的会“师传身授”下去。

传统习俗作文 篇4

  在中华传统上,节日也包括在这儿里面,中秋节就是其中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八月节等等,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举办一些活动,如:猜灯谜会、走月、赏月、玩花灯、祭月、做灯笼、吃月饼……

  说到中秋节,还有一个非常动人的神话故事,我想你们也应该知道,那就是《嫦娥奔月》。嫦娥非常的美丽和勇敢。她很想去天国,有一天她吃了仙丹后就飞到月亮上去了。

  当然,在中秋节人们少不了吃月饼,大家欢聚在一起品尝各种口味月饼,说说笑笑,开心极了。我国古代宋朝时期,月饼还有其它的雅称,如:荷叶、金华、芙蓉等叫法。月饼真是由来已久啊!关于好吃的月饼,正如一位诗人诗句所描绘的那样“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所以月饼的美味真是可想而知呢!

  中秋节的美丽传说和神话让人神思,关于中秋节的优美诗句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深情,如《水调歌头》。这一天更是亲人相聚团圆的时刻。中华传统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啊!

传统习俗作文 篇5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人们包饺子、放鞭炮,辞旧迎新。今年,我和父母回老家过年,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习俗。

  农历除夕的早上,我们从宾馆来到了老家。一进门,我就看见大伯站在桌子旁边写对联。只见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墨水、一卷卷红纸,地上也摆着许多刚写好的对联。全部对联写好后,大伯要开始贴对联了。他没有撕旧对联,而是直接在原来的旧对联上刷一层浆糊,然后找一副合适的对联贴上去。总共花了半个多小时,将堂屋、卧室、厨房的门和门上的横梁都贴好了新的对联后,才算大功告成。与此同时,奶奶在厨房里准备午餐和祭祀时需要用到的鸡、鸭、蔬菜。

  大约下午两点钟左右,我和其他小朋友在家里玩,大人们上山去上坟、烧纸钱、磕头,表达对祖宗的思念。大人们下山后,就准备着到傍晚时在家里祭祖。祭祖的方式非常特别。首先,爷爷点燃两根蜡烛,摆在桌前的案子上。奶奶端上来三道荤菜、三道素菜放在桌子上,并在桌子上摆放了十个小酒杯和十副筷子,再在这张正方形的桌子四周摆上四条板凳。这时,爷爷点燃了一长串鞭炮,说是请祖宗回家过年。这时,仪式正式开始。爷爷向酒杯里倒入三分之一的酒,然后跪在桌子前面磕头,接着是奶奶、大伯、爸爸、妈妈依次磕头。过了一会儿,爷爷再斟酒,酒过三巡之后,爷爷又把酒倒回酒壶里,再往酒杯里盛一点米饭。又过了一会儿,人们又按照从长到幼的顺序在桌子后面向祖先磕头。之后,爷爷又放了一串鞭炮送别祖宗。鞭炮放完后,奶奶才把饭菜撤掉,祭祖仪式就结束了。

  到了晚上,我们吃过晚饭,坐在电视机旁等待着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时,外面鞭炮声不断,给节日增添了浓浓的气氛,既喜庆又热闹。我实在太累了,没有看多久,就睡着了。

  就这样,在鞭炮声中,在人们的欢笑声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传统习俗作文 篇6

  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传统习俗作文 篇7

  我家乡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到了,我们福州的习俗可多了,有摆塔,吃鲤鱼饼,还有“捡月光”。

  摆塔,是把各种各样的塔摆在一个台上,展示给台下的`观众们看。传说,曾经有一位将军打完胜仗来到福州,刚好就是中秋节,福州在当时又是一个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们为了获得好运,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摆在门口,获得好运。现在福州出名的只剩白塔和乌塔了,其他塔呢?它们都经过时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饼了!”我们福州吃的可不是常见的月饼,而是鲤鱼饼。做成两条鲤鱼形成对称,代表着福州人给亲朋好友送去“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的意思。福州人还把像鲤鱼饼的挂饰戴在儿女身上,愿儿女的学习像“鲤鱼跳龙门”一样红红火火。鲤鱼饼的味道可美了,两条鲤鱼并在一起,就像一个月亮,吃一个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尝一个鲤鱼饼呢?

  最有意思的要数“捡月光”了。传说每当中秋节时,月亮上会掉落下一个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捡到它,谁捡到它就等于捡到了好运。所以孩子们一吃完晚饭后就会出来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点过后月光就消失了,孩子们也就各自回家了。

  这三个风俗各有各的风趣,中秋之夜,你有没有过这三个风俗呢?这就是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过的中秋节。这时,我突然想起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和在澳大利亚的爷爷、奶奶,他们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而我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传统习俗作文 篇8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传统习俗作文合集8篇】相关文章:

传统习俗作文合集三篇03-23

传统习俗作文合集八篇03-09

传统习俗作文合集9篇02-24

清明传统习俗作文02-10

端午的传统习俗作文03-22

清明传统习俗作文大全02-10

春节传统习俗主题作文大全03-22

春节传统习俗作文6篇03-22

有关传统习俗作文四篇03-26

【推荐】传统习俗作文九篇03-21

家乡的习俗作文 《春节习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