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西盂兰盆节的传统习俗

2022-01-27 习俗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潭西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六日)为“盂兰盆节”。在潭西,“盂兰盆节”又称“中元节”,俗称“祭孤”、“打蘸”或“七月半”。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潭西盂兰盆节的传统习俗,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

  潭西盂兰盆节的传统习俗

  “盂兰盆节”来源于印度。据有关资料记载,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盂兰盆节这天举行万灯会,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在潭西,盂兰盆节开始前的一两个月左右,族家的“老大”(一般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族人)就会请一班“排紫”(锣鼓队)到各乡各里,去给那些在盂兰盆节中喜题蘸金的人家送“会首”(一般是一面锦旗和一对金花,一对发饼),并顺带到各乡里收集“孤米”(盂兰盆节当晚,用几根干柴支起两只大鼎,煮给那些孤魂野鬼吃。)。村里的人们只要听到铜锣一响,各家各户就会准备好一些孤米投进“老大”们事先准备好的箩筐中。据说,盂兰盆节期间,地狱大门是洞开的,阎王允许那些孤魂野鬼们前来享用人间供给他们的这些吃食。但由于一些孤魂野鬼被饿了太久,所以会出现抢吃的现象,于是有了“抢孤”一说。

  在潭西,盂兰盆节前几天,在祭孤的旷野上,各村事先就已经搭起了祭坛和施孤台。黄昏的时候,西公(法师)、“老大”们还要带着拜官(一般由“老大”家里五六岁至十一二岁不等的小孩充当)到一些溪口去放水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在潭西的潭涌,盂兰盆节当晚,各村还要在事先搭好的施孤台上摆放全猪、全羊、鸡、鸭、鹅、五牲、果品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必枣山、扇糕山、腐竹山、猪肉山等等,不一而足。一些村子,还沿袭几百年来的传统,绞尽脑汁去装饰自己乡里的祭孤台,如东关村的多尼(山稔子)山、油柑山,大楼村的糖狮,以及前辽村大名鼎鼎的大包山等。纸扎厂里,也摆放着那些用来供亡灵使用的日常用品,如长袍、长筒靴、桌子、椅子、雨伞、热水壶、眠床等,可谓应有尽有。所糊的纸扎中还有金山、银山,三山国王、黑白无常等。当晚,西公(法师)还要在祭坛上为亡灵诵经超度。

  盂兰盆节的高潮在晚上七八点钟到十点钟间,这时,各村的男男女女,携老扶幼,前来参与这场一年一度的佳节盛会,他们时而驻足观望,时而点头称赞,场面人山人海,一时蔚为壮观。

  潭西镇的潭涌、上埔、长埔、崎头、新埔、棋子埔等乡都有盂兰盆节。

  其实,盂兰盆节并非印度和我国特有,亚洲其他国家也有这个佳节,例如,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有盂兰盆节。日本散文大师德富芦花先生就曾经在他的文章里详细记载过日本的盂兰盆节,其习俗和咱们潭西十分相似。

  知识:

  潭西镇潭涌七月半祭孤的时候,人们可以看到纸扎糊的大士王公头上,坐着一位白衣观音。很多人都不明白个中原因。其实,有一段民间传说可以为大家解开这个谜。

  据说,唐朝的时候,大士王公是天庭上天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因为长得青面獠牙,相貌丑陋。有一天,他无意中吓到了天帝。天帝勃然大怒,将他一脚踢到鬼门关。这时候,众天将听闻后,前来苦苦哀求天帝,求天帝免这位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大将一死。最后,在众天将的苦苦哀求下,天帝才赦免了大士王公,并将他从鬼门关上拉回来。但是,继续留他在天庭,又担心再次吓到自己。无奈,只好将他贬谪到人间,让他到野外去看管那些孤魂野鬼。因为担心他对那些野鬼不公,所以派遣了观音娘娘坐在他头上,可以时时刻刻监督着他。

  • 相关推荐

【潭西盂兰盆节的传统习俗】相关文章:

日本盂兰盆节的习俗07-19

关于盂兰盆节的来历作文(精选)01-27

盂盆兰节的由来说明01-26

中国各地盂兰盆节的习俗08-08

盂兰盆节作文300字10-03

关于盂兰盆节的来历作文08-27

日本盂兰盆节的习俗作文09-17

中元节的作文:盂兰盆节01-27

盂盆兰节习俗说明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