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2022-01-26 习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年祭灶习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1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2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一大早,妈妈就告诉我,今天是小年。我说:“小年是不是小小的年的意思?”妈妈笑着说:“不是这样的,小年代表新年就要开始了,人们都要开始准备年货了。今天我们就要去外婆家帮忙做肉丸。”

  我们来到外婆家,只见外婆准备了好多食材:有瘦肉、豆腐、葱、生姜,等······外婆把生姜和葱切得很细,把这些食材放到一个大盆里,再放上面粉、胡椒,然后一边往盆里加水,一边用手搅拌。等水加的差不多了,外婆就用手和面。和呀和,终于和好了,我们就开始做丸子。

  妈妈在碗里放了一些水,然后往水里加油,只见油都浮在水面上,妈妈沾了一点油抹在手心,然后拿了一点和好的食材放在手心搓了几下,就成了一个丸子,我也照着妈妈的样子做却没有妈妈做的那样圆,练习了几个后,我也做的强多了。我们齐心协力把丸子做完了,外婆把做好的丸子一炸,炸好后我最先尝了一下,啊!真香!

  过小年,大人是忙碌的,小孩们是快乐的。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3

  我们老家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都要祭灶。灶王爷的神像是传统的潍县杨家埠年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贴在锅灶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为“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是日夜晚,家家户户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点起香烛,供放饴糖、糕点、水果、水饺,还有清水、料豆、秣草这些供品,欢送他老人家启程升天。有趣的是,祭灶时,各家各户所用的祭品各有差异,但有一样祭品无一例外,那就是都用饴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灶王爷上天去见玉皇大帝,不免要说人间的长短,用极黏的饴糖把灶王爷的嘴粘住,他就是想在玉帝那里搬弄是非,也开不了口,岂不妙哉。再有一层意思就是即使开口,嘴也是甜的,只能说好话了。至于祭品中的清水、料豆、秣草,这三样是给灶王爷坐骑的草料。供养完毕,将灶王爷和纸马一起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一时火光烛天,鞭炮齐鸣,灶王爷在人们的叩拜中,骑着马,带着这些馈赠的礼品品欢欢喜喜的上天去了。等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他老人家已向玉皇大帝汇报完了工作,人们又把他老人家重请回来,贴在锅灶正对风匣的墙上,带着吉祥,重新开始主持一家人新一年的生活。

  当然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谁也不会相信上世上有真的灶王爷存在,人们只不过是拿他当做一个代代相传的古老神话,用他平添一份年趣罢了。如果把春节里的灶王爷与西方圣诞节里的圣诞老人比较一下,东西方在想象方面可谓不约而同,且有异曲同工之处:西方圣诞节要摆圣诞树,唱圣诞歌,人们想象出一位乐善好施的圣诞老人,在漫天飞雪的圣诞之夜,乘坐着驯鹿拉的雪橇从茫茫雪林里一路欢歌而至,为期盼中的孩子们带来礼物。中国人过大年,想象一位和蔼可亲的灶王爷乘坐人们送他的香马从天而降,为全家带来幸福吉祥,糖果在祭祀结束后,同样是孩子们难得的礼物。看来虽然肤色各不同,信仰有差异,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来都是一致的。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4

  在大年来到这前,我们先迎来小年,这一天也是传统的祭灶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那天早上,妈妈说:“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祭灶,我们家也不例外。”听了,我心中充满了期待。

  晚饭后,夜幕慢慢降临了,月亮也渐渐穿上了黄色的新衣,外婆开始祭灶了。首先,我和妈妈一起把外婆准备的“美餐”搬上了桌,真是好丰盛,有平安糕、状元糕、色子糕、麻糕……光糕点的品种就有好多,还有祭灶果,苹果、橘子、香蕉、桂圆……这水果的种类也是数不清呀!看一眼我就口水直流。于是,我一边假装帮忙,一边偷偷地把手伸向了一盆油果,这时外婆刚好从厨房出来,唉,好事又要坏喽。想到这里,我马上缩回手,可还是被眼尖的外婆发现了,她皱了皱眉头,说“你这小馋猫,等不住啦?”说着把那盆油果往中间移了移,“这先得给灶神吃,他吃完了你才能吃。”听了这话,我有些不服,为什么我还不如“灶神”呢?外婆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笑了笑说:“哈哈,你知道祭灶的传说吗?我相信你听了就不会不服了。灶神是天庭里专门观察人间表现的,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庭汇报”工作“,把当年每家的表现告诉给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根据灶神的汇报来决定这户人家来年的奖励。说通俗点,其实就是拍灶神的”马屁“!你不想来年的收获多一点吗?”这使我稍微舒服了点。随后,我继续帮外婆、妈妈一起祭灶。

  把所有美食放好后,妈妈又拿出一块干净的肥皂,从包装纸中取出三根香,点燃后轻轻摇晃几下,刚刚的小火就变成了火芯子,接着把三柱香稳稳地插入了肥皂中,这三柱香立得笔挺,活像灶神的三位保镖。然后,外婆又倒了两杯茶,放在桌上。我和外婆、妈妈静静地恭候着他的到来。最后还许下了来年的美好心愿,期待那崭新的2022年。

  我觉得这次祭灶又让了了解了一项民间习俗,但无论灶神能否为我们实现愿望,我们自己的努力应该是永远不停的。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5

  何为小年夜

  在中国古代,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到了现在,小年在各地依旧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日期,有的是腊月二十三,有的是腊月二十四,还有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等等,各不相同,但是小年祭灶却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

  小年祭灶习俗|小年的习俗与由来

  灶王爷的传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小年”上天汇报。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的传统。

  绍兴人祭灶神,有供奉老酒、年糕和饴糖的习俗。供奉老酒和年糕,让灶王吃了嘴甜,希望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供奉饴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是想粘住灶神的嘴巴,省得他在玉帝面前乱说一通。

  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这种粥,总之就是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

  最后还要焚香祭拜,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

  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来,就算完成汇报任务,带着吉祥保佑一家过平安日子了。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6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属于我们“文献名邦”——古州平定的传统节日更是数不胜数,正月十六跑马排、七月十五送面羊、烤花糕、棒槌火、游“黄河阵”……不过我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过小年、祭灶王”。

  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到了祭灶王的时候了,这一天平定老百姓称它为小年。这一天,最主要就是祭灶王。传说灶王是个很善良的人,他死后,玉皇大帝可怜他,就让他了当灶王爷,监督每家每户一年来的善恶情况。于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会上天堂和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来的情况,等到除夕那晚才能回来。因为人们都希望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就给他买了许多糖瓜甜甜嘴巴,这样他就不会对玉皇大帝说人间的罪恶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我早早地就给灶王爷准备好了许多又大又多的糖瓜,我把它端到了神炷桌上,点上香和蜡烛,给他放上了他最爱听的《大悲咒》,然后悄悄地在他嘴上面抹上糖瓜,然后诚心诚意磕三个头,趁老妈不注意时,悄悄地在他耳边叮嘱,“好话多说,坏话就不要说了,等您回来了给您每天吃糖瓜”,嘿嘿。这一天,我还会把旧的春联撕掉,这叫“辞旧”。所不同的是,以前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但是,自从政府“禁燃令”出台后,人们不约而同地摒弃了这个坏习惯,那些嘈杂的鞭炮声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的小年自此愈发清朗愈发热闹啦!我想,这才是灶王爷真正想看到的!

  在万家灯火中,我好像看到了灶王爷对玉皇大帝说:平定百姓正在齐心协力保护环境,不愧是“文献名邦”之子民!

  对了,灶王爷还特别汇报:平定少先队员单则晰这一年表现超棒,得了好多奖状,也是verygood的!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7

  小的时候,过年的快乐是吃吃喝喝,现在长大了,觉得过年除了吃吃喝喝,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品味。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非常好奇,为什么称为小年呢?想来想去,终于找到答案,小年是与大年相对而言的,比如“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从来没有叫过“小年三十”“小年初一”,我恍然大悟,进入小年,就意味着,年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打开了。

  小年是祭拜灶神爷的日子。相传,腊月二十三,灶神爷要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大家为了让灶神爷在玉皇大帝面前说点好话,就用灶糖来祭拜它,扫尘土,剪窗花,贴对联……小年就是为灶神爷饯行吧?让灶神爷高高兴兴地上玉皇大帝面前汇报工作,来年让百姓吃穿不愁。

  ——小年的文化,是不是充满了诗意?

  小年这一天,走在小区里,虽然寒气袭人,但是我从来不感到寒冷,因为年的热情让我充满了喜悦。小区的大门在这一天挂上了大红灯笼;小区的树虽然已是枯枝败叶,没有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繁茂,秋天的色彩,但在这一天,由于披上了彩灯,它就有了不一样的风采,比任何一个季节都美,谁都会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小年的氛围,是不是充满了诗意?

  日落时分,家家户户的灯火都亮起来,大家都开始为包饺子做准备。我家也不例外,和面的和面,调陷的调陷,我也加入了干活的行列。此时此刻,一家人,在一起,或说点什么,或什么也不说,不一会,饺子就包好了。妈妈把它们下入锅里,腾腾的热气,将厨房的玻璃上了一层霜,外面的世界开始变得迷离,而屋里的生活依然清晰。很快,饺子好了,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浓浓的香气让我感觉年是多么的亲切。

  ——小年的温馨,是不是充满了诗意?

  吃完饭,我走进房间,开始准备写春联。虽然我的字不算好,但是每年我家的春联,都是由我亲自执笔,这与买来的春联相比,有一种更真诚的感觉。一张张大红的纸铺开来,把房间映得红火。“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一幅不满意,又连写几幅。从小年开始,我的房间就会天上地上摆满春联,直到选出一幅满意的为止。

  ——对年的虔诚,是不是充满了诗意?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一个夜晚都将是明亮的。树上的彩灯与家家户户窗里的灯光交织在一起,远处高楼耸立,天上明星闪烁,不时还有烟花升上天空——年,多么耐人寻味。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8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也是传统的小年,听老人说今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给灶王爷准备干粮,也就是十八个烧饼。祈求灶王爷能上天为家人说些好话。

  妈妈做的烧饼是山楂馅儿的,邻居家做的是红糖馅儿的,还有的是五香的。到了晚上,爷爷准备了纸钱、草料、和妈妈做好的山楂饼,一起供奉给灶王爷,我来放鞭炮,希望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过小年了,供奉完了灶王爷,我们就可以吃山楂饼了。爸爸因为要上班,不能回家陪我们过小年,希望他工作顺利,开心平安!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9

  腊月二十三这天,我们家乡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称之为小年。这一天,除了要放鞭炮外,还有一样重要的仪式——祭灶神。

  祭灶神这一风俗早就有了,但各地方法却千差万别,有的是仅用几碗饭菜和点心来祭拜,而我们那里有一样重要的祭品——糖瓜。由于糖太粘,在传统文化中,有灶王爷吃了糖瓜可以粘住嘴,上天之后不说坏话之说。于是,“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这句民俗就广为流传,也反映了当地的风俗。

  我们家乡早先盛产大麦和小米,因此,就地取材,就用这两种原材料而制作的,制作前要先泡麦芽,即要使大麦生芽。然后则为熬糖稀。将粉碎了的大麦芽和蒸熟的小米拌匀,倒入发酵缸内发酵后生成饴糖,然后添加开水,使经过发酵产生的糖溶于热水之中,饴糖沉入底部,渣子会漂浮上来。然后将澄清的糖浆放入锅中,再溶入一定比例的白糖,用旺火烧开至满锅冒泡,并开始搅拌,防止糊锅,搅拌的过程也叫炒糖。在水分完全蒸发后,把糖舀出。

  然后就可以进行拔糖了。大锅内放水加温,盖好锅盖并留出气孔,出气孔上挂一木钩,待水烧开,出气孔上有蒸汽时,把炒好的糖拔出一块,挂在木钩上,开始用手拔,边拔边在出气。

  口的蒸汽上蒸,越拔越白,直至松软洁白。然后则将拔好的糖,三个人像拉拉面一样,来回拉几次,形成糖片,再经过合缝吹胀形成糖管子,再用细绳把一个个糖管子截断,用筛子晃动,使其冷却、定型。最后即要粘芝麻。把成型的糖瓜再放到出气孔周围,让成型的糖瓜有粘性,放入炒好的芝麻中,使其粘满芝麻,糖瓜就做成了。

  糖瓜制作在冬季,但在熬糖稀、拔糖过程中,由于炉火旺盛,蒸汽满屋,所以糖瓜作坊里会看到大冬天里穿着短袖衣服拔糖炒糖的场景,也就不足为怪了。糖瓜制作过程需要十多人,投入也相对大,加之季节性强,村民一般采用合伙的方式来经营。

  糖瓜不仅在我的家乡有,在关中大地上也有出产糖瓜的地方。但像我们那,一个村子联合起来制作糖瓜却是难以看见的。

  糖瓜的特点是香、甜、粘。既是祭祖祭宗、馈赠朋友的礼品,又是小孩子爱吃的东西。一个小小的糖瓜在孩子们的眼中甚至是互相炫耀的玩物。糖瓜形状多为圆型,有的个头很大但是重量很轻很薄,有的个头小,却皮厚,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由于糖易于成型,也衍生出了各种糖的品种,糖豆,糖块,麻花糖。虽然没有现在超市的糖制品漂亮,但是这纯粹的手工传统工艺制作的糖瓜,吃到嘴中似乎有着一种纯粹的麦芽的香气,在鼻腔中,蜿蜒萦绕,让每一个鼻毛都畅快。

  糖瓜似乎也是有讲究的,吃时不能将其打碎,一块块的吃,而要一整块的吃,糖瓜似乎有些硬,因此不会在吃时弄碎,但其也有着圆满、幸福的意味。

  糖瓜制作始于清朝同治年间,也距今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它既是富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也是家乡的传统文化,其悠久的文化韵味让我们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10

  在这个爆竹声声的日子,我们迎来了小年夜。我别提有多开心了!因为我又能看到美丽的烟花了!

  早上,我早早的就起床了,我知道今天我将迎来一次神圣的活动——祭灶!但是这次的祭灶活动,却与往年大不相同,因为今年的灶糖我们必须亲自做!听说这是河南地区的习俗。

  因为相传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所以在做灶糖之前,大家必须先洗手,泡上一种特制的水——象征了我们对灶王爷的尊敬与认真、恭敬的态度。

  很快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饱含大家心血的甜蜜蜜的灶糖就完成了.......

  夜幕渐渐降临了,月亮冉冉升起。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漆黑的天空跳出了几颗小星星,它们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正在贪心地观看着人们合家团圆的热闹场面。

  晚饭过后,我们开始辞灶。妈妈拿来两个干净的盘子,里面放满了辞灶用的供品。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样都非常精致。爸爸端来了一碗米、一碗水,拿来香,把香插进米里。爸爸说,糖是给灶王爷吃的,吃了之后嘴会甜,就会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我们家里的好事;米和水是为灶王爷的马准备的,好让马吃了有力气带灶王爷上天。我这才知道,准备这些东西都是有说法的。然后,爸爸拿来纸钱,烧掉之后,爸爸、妈妈轮流磕了头,妈妈还一边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虔诚地磕了几个头,心里想着希望我们的愿望能够实现。

  到了晚上我们还举行了烟花盛宴......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响,我们都捂着耳朵跑到阳台。隐隐约约望见一小片火光。就在这时,鞭炮响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便是一发发“火箭炮”,在天上划出了道道火光,一会儿又忽然散开了。突然地面上冒出了一串串2米多高的火柱,周围都是一片光亮。一会儿工夫,鞭炮声、烟花、砂炮声汇成了一片海洋。火光、灯光集成一片明亮。就在这时我们闻到了阵阵火药味。我们的重头戏也是“火箭炮”一发发在天上结成金色的、绿色的、红色的、粉色的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烟火一片红。此时的天空景色美不胜收.......

  “烟花,希望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就像你一样一冲而上;同时我也希望你能把我的烦恼带到天上去,让我重新做一个崭新的我!”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小年啊。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11

  今天是2月3号,再过两天就是南方的小年了。

  或许提起小年,世人会比较陌生。毕竟现在大家绝大部分都过小年夜、大年夜、年初一,很少有人会去过这小年。

  但是其实在以前,南方小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这天的由来源自于灶王爷上天向玉帝陈述这一家一年中的功过。于是摆上好酒好菜外加各色糕、团、糖等,以此来“贿赂”灶神,可以好好向玉帝美言一番。等到这天过去,就开始打扫家室,准备除夕的到来。

  现在家家烧饭用的都是煤气都少,基本都是以天然气为主,更别说通过灶台加柴烧火了。也难怪这个祭灶、送灶神的小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这个南方小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意义,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南方小年是新春开启的序曲,是一年到头辛勤劳作的休止符。过了小年就真的是年了,家家喜笑颜开,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12

  小年是指农历腊月是29天的年份,而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旧俗在这天祭灶、吃饺子。

  ‘‘祭灶’’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这不,下午,姥姥让妹妹到楼下拔草,我问妹妹为什么拔草。他说要‘‘喂马’’。我便又问:‘‘你家养马啦?’’妹妹答:“没呀”我又问:“那喂什么马呀?”“我也不知道”妹妹答曰。我晕。她上来时给了我一些草,让我放到灶王爷的旁边。原来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到了晚上,我们(我、姥姥、妹妹)先下去给灶王爷“钱”,但钱烧完后,要放鞭炮。姥姥妹妹和我都不敢放。就在这时,哥哥大包小提的来了这可真是巧呀!哥哥走过来,我和妹妹掉头就跑,我本来胆子就小,而且,这鞭炮声又大,便到楼上去看。可惜的是,一等我们跑到楼上,鞭也放完了,真是不巧呀!一放完,姥姥他们也都上来了。

  “吃水饺”

  爸爸和姥姥到楼上包的饺子,所以情况也不怎么知道,那就说吃水饺吧!

  一包完,姥姥便放进了锅里,而爸爸却要从楼上慢悠悠地端下包子来,所以比姥姥慢一步,再加上还要等我哥哥吃饭,所以吃得更完了,现在哥哥来了,我们就开动了。姥姥说妹妹在楼上才吃了几个包子,我吃惊不小,她7岁了。几个包子可是我三四岁时的饭量。于是爸爸叫妹妹再吃几个,妹妹一坐下便开口吃,用了5分钟才吃了1个包子,那是我已经快饱了。我们两个坐在一起吃饭,是鲜明的对比!

  小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不过还有更好的日子呢(过年)。别到时候乐疯了。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13

  今天是小年,按照我们老家的习惯,今天是要吃饺子的。妈妈给我播放了“除夕和过年的来历”的故事,同时妈妈还给我讲了她小时候的趣事:以前过小年那天就是祭灶的日子,我姥姥就会把精心准备的菜,每样挑选一点,放在厨房的灶旁边,用来祭祀灶王爷,请灶王爷来品尝,结果,美食全让小猫吃进肚子里了。

  呵呵,真好玩呀!同学们,你的姥姥以前是怎样纪念灶王爷的呀?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14

  祭灶隆冬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可是这里“过小年”的意思和“冬至”当成小年过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古人把“冬至”看作小年是从头起始的意思,那时候把“冬至”农历上的月份比作正月的。腊月二十三是快要接近大年夜了,准备开始过除夕的“过小年”意思。区分与“冬至”的小年,人们普遍把腊月二十三定为“祀灶日”的。过去农村都用砖砌大灶的,房顶上有烟囱。祭奠灶神,那就是灶王爷了。

  只要家里开伙仓的,大灶头家家户户少不了,贴在锅灶墙上有灶神的像,两旁都有对联的,上头还有横批一条,一般都把灶王爷比做家中主人的意思。想想倒也是的,民以食为天,要吃吧,就有烧和煮的,都靠大灶头,灶神显然位置显赫。正因为灶王爷重要,大家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就要进行“祀灶”活动。供品中的甜食赢得了小孩子的欢喜,准备的充足,剩下的就到了孩子们嘴巴里。

  普遍点的糖瓜都有的,想必是经过糖啧腌的冬瓜条子,装上盆子即可以祭奠了;也有些是用非冬瓜做的小糖瓜的;枣子、柿饼少不了;还用黍米粉糕枣糕等,都带黏性的。

  为什么要弄一些味甜的粘的东西来孝敬灶王爷呢?这是据说灶神上天是汇报去的,要让他带一张甜嘴巴去,这样说的就都是好话,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嘴,总之是为灶王爷涂涂口吧。有的人家会真的在灶神的嘴边或者锅灶台里粘上一点块糖;另外有人到灶门这边里涂上点酒糟或者老酒,这就叫“醉司命”了。灶王爷醉意朦胧,可不敢乱讲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15

  “小年、小年,过了今天就是年”,单是念着“小年”这两个字就让人觉得喜气洋洋,暖意融融。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传统的小年,虽然小年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概念,但是不管如何,那浓浓的烟火气里升腾的都是最深沉的眷恋。

  妈妈告诉我,小年是祭灶的日子,以前的时候,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摆好贡品,摆上灶糖,好让灶王爷顺顺利利回到天上,汇报工作时多说好话,讨得来年的平安吉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祭灶的仪式已经不多见了。

  现在小年这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就拿我家来说,上午我和妈妈一起买了一些糖果瓜子。中午饭后,就开始打扫卫生了,我负责擦玻璃,妈妈负责厨房。我本以为擦玻璃是最简单不过的,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是那么难,那小小的玻璃,先是怎么擦都模模糊糊的擦不干净,然后是高的地方我怎么都够不着,又是踩凳子、又是爬桌子,直搞得我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掉下来。我使尽浑身解数,一会儿用湿抹布打湿玻璃,一会儿拿报纸使劲擦……想尽一切办法,总算是把玻璃擦亮了,看着亮晶晶的.玻璃,我别提多高兴了。

  一个下午就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了,看着窗明几净的家,我和妈妈对视一眼,都不由得笑了出来。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16

  我们南方过小年这天,朋友圈里像炸了锅一样,都在晒各自家中那喜气洋洋的景象。这一天,家家户户都需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寓意辞旧迎新。在小年中,“祭灶王”这个习俗一定是最重要的。听奶奶说,之所以要祭灶王,是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官降吉祥”。会给我们增添福气。小年这天,我们全家出动,去了趟超市,买了许多好吃的,帮着奶奶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在灶台前端整齐的摆了两支正在燃烧的烛台,中间插上一柱香,让我们家中每个人都来拜一拜,静心许个愿……

  祭完灶王后,奶奶拿出准备好的一副对联递给我,打开一看,这对联还别有一意趣:“子鼠携疫一同去,丑牛笑迎春风来。”我兴冲冲地捧着对联跑到了门口,却又纳闷了:按照现代,应该是上联左边,下联右边,可按古代从右往左的读法,应该是上联右边,下联左边。那上联和下联,应该分别贴左边还是右边呢?爸爸看出了我的疑惑,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应该按照现代的方式,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对了,再告诉你贴对联的秘诀:上联最后一个字的字音是三、四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的字音则是一、二声。懂了么”?我顿时恍然大悟。

  这时,我远远的看见奶奶拿着一把大剪刀在红纸上转来转去,不知道做什么大文章。于是,我凑近了一看,原来奶奶正在剪窗花呀!只见奶奶先把红纸对折,再画上自己想要的图案,把不需要的部分小心地镂空、剪掉,最后再轻轻地打开,一个十分漂亮的窗花就完成了。看着那栩栩如生的老牛,我不由得会心一笑。

  如今的小年,是拉开春节序幕的一个重要日子。到了小年,就可以开始为新的一年倒数啦!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17

  今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今年是一个“小年”日。有句话说:“二十三日,蜜瓜黏;扫房子二十四;25磨豆腐;二十六炖肉;二十七只待宰公鸡;二十八对面毛;二十九个馒头;通宵三十夜,元旦拧。”每个家庭都在准备新年的物品,直到三十晚。

  今天也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对灶神说好话,祭祀灶神是在23号晚上进行的。胶东地区的灶神画像贴在主屋东边的灶台的墙上,两侧有一副对联“神讲好事,回宫降福”,是“一家之主”。祭祀时,先摆上蜜瓜、水果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磕头,取下老灶神烧了。这是送灶神上天。烧的时候要加点五谷草和杂粮喂马给厨王吃。以前有句话叫“男人不祭祀拜月,女人不祭祀火炉”。在山东,男人一般都是祭祀,但在恩县、博平等,女人带领孩子烧香拜炉。老灶王烧了之后,有的贴了当时的新灶王,有的贴在除夕。所以对联上有“二十三上苍,正月初一降”的字样。

  目前很少有人早年牺牲过炉灶。小编介绍了给学生提供炉子的习俗,希望学生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18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据说,每年腊月二十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这天人们都有祭灶的风俗,为的是让灶王爷上天后只说好话,不说坏话。

  另外,农历腊月二十四日这天家家户户都在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房间,叫作扫尘,扫尘是为了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准备过大年。

  今天,爷爷奶奶家也进行了大扫除,我也来帮忙。我们一会儿擦桌子,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拖地,一会儿擦电脑桌,一会儿擦电视机,一会儿擦台灯,忙个不停。我们忙了一整天,把屋间打扫的干净干净,过年的气氛一下浓了起来。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19

  今天是腊月23,是小年夜,在我们山西也叫送灶神日,在这一天定要吃好喝好,为什么呢?听我慢慢道来。

  据说今天有这样一个说法,每家都有一个灶君,每天都看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小年这一天他要上天庭和玉皇大帝汇报一年人们的好事和恶事,如果你这一天把吃好的给灶君行贿,他就不会说不好,那你这一年就会开开心心,心想事成的。

  这一天大人会买一种叫稀麻糖的糖,这种糖是白色的,这糖都是手工制作,小年走在街上能看见一些老人在卖稀麻糖,吃到嘴里外表脆脆的,里面是黏糊糊的糖。吃了会粘住灶神的嘴,让他不说坏事,民间有谚日:“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馍馍,六杀猪。”最后放两个响炮迎送灶神。

  小年还有大扫除,贴窗花,窗花图案有三阳开泰,二龙戏珠等等各式各样。家家都开始了除旧迎新,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年越来越近,最后祝福大家小年快乐,新春快乐!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20

  “啊!”我起身伸了个懒腰,穿上睡衣,揉了揉朦胧的眼睛,慢慢走向厨房。想看看爷爷奶奶一大早做了什么丰盛的早餐?啧啧!我用鼻子吸了两下。为什么闻起来像蜡烛?我使劲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看。原来我爷爷奶奶是拜灶神!这就是我。我有点不解。今天为什么来拜灶神?今天是他的生日吗?为什么这么隆重?唉,我又叹了口气,心想:这么多人记得他的生日,这么多人崇拜他,真好!突然,我奶奶转过身来,发现我已经起床了,当她看到我要溜走时,她急忙喊道:“王佳莹,她起床时一句话也没说。快来,快来拜灶神,让他祝福你,成绩越来越好,身体健康!”我慢慢走过去,跟着爷爷的样子,站着拜,跪着拜,又站着拜。

  拜完后,我把奶奶带到阳台上,问了她那个在我心里憋了很久的问题。“奶奶,今天为什么要拜灶神?”今天是他的生日吗?那么生日就是生日。为什么这么隆重?我只有十岁的时候才这么隆重。为什么灶神每次都那么隆重?”奶奶笑着说,“我的宝贝侄女?你!十万。为什么?为什么会有一系列问题?你说得真快。奶奶老了。没听清楚,还没反应过来。你!做完了再说一遍。你一定要慢慢说,不然我还是答不上来!”我翻了个白眼,又慢慢对外婆说了一遍。我奶奶听得很清楚。回答说:“莹嘉,今天不是灶神的生日。”“那是什么?“我总是触及我最喜欢的话题的底部,”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也叫小年,灶神向玉帝报告。我之所以要拜他,就是希望他能在玉帝师傅那里夸我们几句,让我们家在新的一年里大赚一笔!“现在我能看见了。

  可是为什么我的十万还是无穷无尽?我脑子里有个问题,就是“小年是什么样的乐趣?”把我奶奶难住了!我不得不打开电脑,在网上查找。原来“小年”并不是特指一个节日。由于当地的习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是不同的。北方大多数地区把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节称为小年。中国也有很多地区把正月十五元宵节叫小年,有些地方冬至也叫小年。年关还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净利落地过好一年,意味着新年要有新气象。主要包括三层含义:1。指农历十二月为小年的那一年;2.节日,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旧习俗在这一天祭祀炉灶;3.指果树断枝,竹子生长缓慢的那一年。哦!我明白了!

  爷爷奶奶忙了一天,一直没停过!因为今天是年轻的一年!家庭一定是圆的圆的!所以,爷爷奶奶,逛一会儿街,卖一会儿饺子.忙!我觉得爷爷奶奶现在虽然很忙,但是心里很甜,因为忙了整整一年!这个家!终于可以团聚了!

  一眨眼,天就黑了!我和哥哥已经准备好在门口迎接忙忙碌碌的人回家过年了!“喂!”我的姐姐和哥哥像酒店服务先生和小姐一样帮助人们拿箱子和新年用品。我太忙了。

  “啊!晚饭!”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喝酒唱歌,聊着这一年的好收成和趣事!笑着度过了这个快乐而有意义的除夕!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21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庆祝灶神祭祀的日子。这一天,灶神会回到天堂,报告人们的感受。

  灶神是玉帝派来掌管天下第一要务——吃喝的。俗话说天下吃的最多,所以灶神是个很重要的神仙,被尊为“一家之主”。他还负责维护和平,观察人民的感受。年底,他会向玉帝汇报一年中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表现,诉说这个家庭的喜怒哀乐,让玉帝决定来年的赏罚。

  关于祭灶的民歌和谚语很多,如:“官祭灶二十三个,扫房二十四个,煮豆腐二十五个,蒸馒头二十六个,杀鸡二十七个,杀鸭二十八个,喝喜酒二十九个,饺子三十包”。灶神会“在天堂说好话,在下层世界保持和平”。"祭灶时全家人都会来."祭灶时,全家团圆。每个人祭灶的时候都要吃一颗芝麻糖,预示着下一年又甜又甜,糖要煮着沾在灶神的嘴上,让他多为我们美言几句,我们明年就太平富贵了。

  快看!夜幕降临,鞭炮声中祭灶活动缓缓拉开帷幕。爸爸先把灶神的旧雕像摘下来,虔诚地用火焚烧,把灶神送上了天堂。他还把新的厨神雕像粘在了神的位置上,并为明年的厨王准备了新衣服。爸爸提供糖果、芝麻糖等。已经准备好了,烧了三根香。我们每个人都默默地许了愿,然后我们每个人都吃了一颗芝麻糖。甜芝麻糖吃进嘴里,芝麻的香味和糖的甜度从嘴里沁人心脾…

  这一年的小年,会是甜蜜幸福的,明年我的家庭会是富足的。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22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为我们寒假正式开始之日。因为,这一天是祭灶。老话说,祭灶不能祭在外面,应该回家。也就是在外读书、打拼或游玩的人们,在祭灶这一天必须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一同吃麻糖,吃灶饼。

  儿时,是很巴望祭灶的。因为,祭灶这一天,家人会给我们孩子一点儿钱,充其量也就是块儿八毛的。我们一拿到钱,就立刻冲出家门,来到大街上,东瞧瞧、西望望,甚至爬到高高的杨树上,翘首以盼卖糖人的出现。

  如若看到卖糖人挑着箩筐走来,那么就立刻从树上滑下来,像长了翅膀的鸟儿飞奔到他的身旁,顿时会把他的担子围得水泄不通。许多只小手举着钱,七嘴八舌地喊道:“我要五毛钱的。”“我要八毛钱的。”“给,六毛。”“给五毛。”……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卖到麻糖以后,会立刻钻出人堆儿,掰下一丁点儿麻糖,先伸出舌头去舔,而后再放进嘴里去嚼。那麻糖的香甜能顿时浸润我们的心田,整个人都会变得如大肚弥勒佛一般——开怀大笑。

  儿时,很是巴望祭灶的。因为,祭灶的晚饭,是要吃灶饼的。灶饼是奶奶亲手烙的,是玉米面和小麦面两掺的。那饼是发面饼,放在炉灶铁鏊上,翻几番后,那饼的两面都起很多花,如云朵般美丽。另外,灶饼的大小如烧饼一般,烙好的灶饼要先让灶神吃,即先供香,而后才轮到我们吃。因为,儿时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平日里,玉米面馒头或高粱面馒头,都不能任意吃,更何况是两掺面呢,吃的机会实在是屈指可数啊!

  现在,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得好起来,那天如果蒸个玉米面馒头或者窝窝头,都抢着吃,真是反了过来呀!祭灶年年过,灶糖年年吃,只是感觉这灶糖无论如何,都没有儿时的香甜可口啊!

  今天祭灶,愿天下人都能与家人团聚,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23

  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人们称之为“祭灶节”。这个春节,我随爸爸回老家河南有幸一起过了这个有趣的节日。路上,爸爸就神秘的告诉我,有可能会赶上过“祭灶节”?什么是“祭灶节”,那个做饭的炉子有什么好祭奠的?看着我一脸的狐疑?爸爸告诉我,传说灶王爷是由玉帝指派,下界监管人间是非,为此每当这一天到来,人们敬请灶王爷吃灶糖,希望用糖把灶王爷的嘴黏住,回到天宫后不再搬弄人间是非,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来年可以五谷登丰,人人都可以吃饱肚子。以前环境十分恶劣,田地有时颗粒无收,人们都吃不饱,因此祈求上天。哈哈,看来这个灶王爷是个贪嘴的老头。

  好不容易盼到晚上,我与父母来到灶神庙前,人们恭敬地跪在灶王爷面前,脸上展现出崇拜的神色,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到好笑,觉得这只不过是迷信而已,只有辛苦劳作,才会有好的收获。但为了不失礼节,我赶紧随着妈妈一起跪在灶神面前。爸爸把事先准备好的公鸡放入我怀里,这是一只红公鸡,看来灶王爷要骑红马上天了。因为据说鸡是灶王爷升天之马,故鸡不称鸡,而称为马,若为红鸡即为红马。奶奶说接下来就要到高潮了,为的是让灶王爷在走的最后时刻依然对我们保留着好印象,因此专门举行仪式,为灶王爷送行。我跪在灶王爷面前,看着爸爸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将酒浇在鸡的头上,鸡在我怀里扑棱扑棱发出声响,我惊讶的看着爸爸,爸爸微笑的说了声:“噢啦!”我松了口气,将鸡还给爸爸。祭完灶,爸爸给我和妹妹一人发了一块灶糖,吃着甜甜的灶糖,望着散去的人们,我突然想到,这并不是可笑而愚昧的迷信,而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我不该嘲笑他们。他们使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这一次我领略到了劳苦人民用自己那独特的方式表示自己对来年大丰收的期待,在这无形的鼓励下,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期望变成现实。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24

  “奶奶,今天要过节吗?怎么摆这么大桌菜呢?”奶奶宠溺地看着我,解释道:“小孩子家家,不懂了吧?今天可是个大日子哩!天上的灶王爷要向玉皇大帝报家里的事咯!他吃够喝足,才会讲讲好话,来年咱家就更顺哩!”

  原来今天是祭灶神的日子,腊月二十三。每逢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说是为了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如意。

  望着这一桌子菜,咕噜咕噜,我馋得咽了咽口水。彤红的苹果、青翠的枣梨,清一色用洁白的大青花碗装着;一整条鱼,一整只鸡,统统用古旧的大红碟子盛放着;还有自家酿的糯米红酒,在杯子里默默醉了吧我猜,这灶王爷在天上必定是个响当当的大官,不然在咱这柴米油盐烟火人家里怎么会有这般待遇?我斜眼防着奶奶,正要伸手“偷”一颗枣梨,啪!被奶奶狠心得一拍,她笑骂道:“灶神爷看着!他都还没吃,你有得吃?”

  说罢,她将瓜果鱼肉端上灶台,便要祭灶神了!奶奶像个川剧演员,上了灶台,脸面瞬间就严肃了几分。她从一捆红纸包着的香里抽出三柱点燃,给了爸爸,随后又点燃三柱给了我,再抽出三柱自己双手轻握着。奶奶嘴里念念有词,但我不知道她在具体说些什么,大概是些求佛的话吧!随后,她朝灶台上灶神爷的画像拜了三拜,那个鞠躬的样子,真是虔诚。奶奶转身,示意我和爸爸别干站着,赶紧拜拜灶神爷。于是,爸爸也鞠了躬,他还端起米酒来敬灶王。我还不知道他那点心思,自己也想啜上一口呢!

  “你也拜拜”,奶奶又转过身来对我说,“求求灶神爷保佑你来年成绩会合格。”奶奶,想必你的“合格”应该是“优秀”的意思吧?我许下心愿,照着奶奶的样再三鞠躬,祭灶王的环节便结束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祭灶神。它应该是奶奶那一辈不可缺失的生活仪式感吧!你听,它在诉说一个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重视家庭的故事。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25

  我们这儿有着各种各样的风俗,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祭灶王了。

  提起祭灶王那可谓是家喻户晓。毕竟没有几户人家是不祭灶王的。到了小年,也就是灶王节,我们便开始准备这重大的日子了。

  灶王节呢,一般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一般的人家都是直接把神像贴在墙上,不过我们的比较高级,有一个灶王龛,那便是再好不过了。

  开始祭灶王了,首先准备好一大桌子的菜,望看这一大桌的菜,我馋得咽了咽口水。红彤彤的苹果、青翠的枣梨,清一色用大碗装着;一整条鱼,一整只鸡……我想,这灶王爷在天上必是个响当当的大官,不然那有这样好的待遇?正想着呢,奶奶把瓜果鱼肉端上灶台,这架势是要祭灶王了。奶奶用三柱香开始了。她的双手轻捧香,嘴里念念有词。拜完了,便让我和爸爸一起来拜。拜完便把灶王给烧了。

  其实我一直都很好奇为什么我们要祭灶王,我只好问爸爸。见多识广的爸爸一下就解释了我的疑问:“传说灶王是个很善良的人,他死后,玉皇大帝可怜他,就让他当了灶王,监督每家每户一年来的善恶情况。于是每年腊月三十三灶王都会上天庭和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来的情况,直到除夕那晚才能回来。因为人们都希望灶王爷在王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就给他买了许多糖他甜嘴巴这样他就不会对玉皇大帝说坏话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它应该是奶奶那一辈不可缺失的生活仪式吧!这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节日,却能体现出我们从古至今都不会少的智慧。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26

  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又称:小年,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祭灶的由来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欣。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在周代已成习俗。“祭灶”最早叫“纪灶”,即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于火的发现,人们才由茹毛饮血开始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对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诚的。

  河南民间讲究“祭灶必祭在家”,有“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的俗谚。祭灶时,凡在外的人都要赶回。豫东等地,选在祭灶节认了干亲的干儿、干女,也要携带灶糖、烧饼、鞭炮、香表和一只大公鸡来参加干娘家的祭灶仪式,表示自己已是干娘家的正式成员。

  祭灶在中国起源甚早。在《礼记》「礼器」篇中就有祭灶的记载。不过,祭灶的日子随着寺、地而有不同。《后汉书》「阴兴传」记载南阳(河南境内)阴子方于腊日以黄羊祭灶,受了灶神的祝福,因而发迹,三世繁昌,周处(二四○—约二九九)的《风土记》则说:「今吴以腊月廿四日夜记。其谓神翌日朝天日一岁事,故前期祷之」。为恐灶神上天后,说了任何不利自宅的话,吴人祭灶时,会「以酒沃门、谓之醉司命」。宗懔(约四九八—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记荆楚一带的祭灶习俗则是在腊日(十二月八日)「并以豚酒祭灶神」。由祭灶的供品看来,人们对这位会打小报告的灶神,敬畏的程度一直在降低。早先还用黄羊、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到后来干脆就酒将他灌醉。宋朝以降,灶神根本就成了被开玩笑的对象。宋人祭灶使用一种称为「胶牙饧」的灶糖,用意非是使灶神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也有人说是要让灶神的齿牙被糖黏住,说不出话来。北方常见的灶糖有所谓的「糖瓜」,就是麦牙糖沾芝麻做成葫芦或瓜形。

  另一种「祭灶关东糖」,是以江米磨粉加饴糖制成,又硬又脆,可以久存。

  习惯上,商家到岁末,就要清算全年的帐务。所以送灶同时也是催债、讨债者络绎不绝于途的时候。不过,讨债最多只到除夕。一等吃过年夜饭,就算没收到债款,主客见面时,也得拱起手来互道恭喜。所以北方有句俗话说:「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饺子」(除夕夜吃饺子),就是形容这种情形。

  祭过灶,到年底之前,还要挑一个好日子来做大扫除,俗称「扫年」。扫年的风俗也有悠的历史。崔寔(逝于一七○)的《四民月令》中就提到了十二月时「斋、馔、扫除」。旧式的家庭每年清扫之前,还要事先翻看黄历,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来进行。扫除积年的尘埃,不仅是为了迎接新年,对环境卫生、维护健康也有极大的益处。

  俗传灶神上天禀秦人间一年善恶后,廿五日就是上帝下降之日。他要稽查是非,以降祸福。所以在这一天大家特别要谨言慎行。尤其要告诫小孩不得口出秽言,以免招致不祥。

  自廿五日至除夕这五天,由于家神俱已上天,百无禁忌,所以民间也多在这几天内举行婚嫁。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27

  今天是小年,在今天每家每户都会做一件很重要的事DD祭灶。

  记得之前过小年,妈妈都会把灶糖放在供桌上。我问妈妈为什么不放水果,却放灶糖?妈妈说:“为了灶爷为我的说好话呀!”“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呀。这灶糖不是甜的吗?灶爷吃到嘴中就会感到非常甜,一个劲得甜到心中,使心中的苦都变成了甜。”

  “咦?你之前不是对我说这灶糖又叫黏牙糖吗?”

  “对,灶糖是又叫黏牙糖的,但是它们的含意是不同的:灶糖,我刚刚已经说过了。黏牙糖,是黏住灶爷的嘴,不让他在天上乱说话。但这并不代表不能说话,他吃了黏牙糖,保灶爷只能说好话,不能说坏话。”

  “哦,妈妈,这就像是‘哑巴吃黄连DD有苦说不出’喽!”

  “对,和你说的这句差不多。”

  从那年以后,我才知道为什么小年要在灶爷像前摆黏牙糖了。从那天以后,我才知道中国好多习俗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就像灶爷这个故事一样。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28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早上,妈妈从超市买来了一袋神秘的东西。我连忙走上前去,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呀!”妈妈回答道:“这叫祭灶果,晚上祭灶的时候会有大用处呢!”我看了看祭灶果,哇!祭灶果真是形态万千呀!金油果穿着一身金黄色的衣服,像一根根金手指,豆酥糖穿着一层厚厚的棉衣,冻米糖呈正方形,由各种米做成。除了这些,还有其它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祭灶果。我看得口水直流,真想拿一个来吃。妈妈见了,对我说:“这可要等祭灶完了才能吃,可不能现在就吃哦!

  晚饭后,我迫不及待地和妈妈一起收拾着桌子,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的,小心翼翼地放上了祭灶果。看着祭灶台,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我们为什么要祭灶啊?”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对我说:“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我听了,恍然大悟。

  祭灶结束了,妈妈把祭灶果搬到桌上,我见了,连忙拿起一块红色的祭灶果吃起来。哇!真好吃呀!里面是空心的,咬下去,香脆可口,美味极了。我还吃了好几种祭灶果,美妙的滋味一直在舌尖流连。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29

  名利亨通少是非,全叼神佑默相依。今朝酌献无他物,鱼买新鲜肉买肥。”

  ——题记

  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挂灯笼、放烟花、贴对联、访亲友除了这些,在我们这儿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祭灶。

  说起廿三之夜,妈妈在贴着灶王爷像的厨房灶头前,摆上一张小圆桌,在桌上摆起酒、水果、鱼,以及贴着红纸的猪肉和鸡鸭。听奶奶说,灶王爷今晚要上天去向与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人间的变化和好坏呢!于是我们供上好酒好菜,让灶王爷多说一些赞美之词。我不禁在心里念道:这祭灶的讲究还真多!

  过了一会儿,妈妈点燃了香烛,而后慢慢地,厨房上下缭绕起屡屡香烟,桌上本平凡无奇的猪肉在烛光的照耀下变得晶莹剔透,让人不禁口水大流!这迷蒙的环境仿佛仙境,感觉就像灶王爷真的来到我们凡间,过新年的气氛一下子到来了!

  妈妈把一块布铺在地板上,让我们来祭拜灶王爷。在被香烟弥漫围绕中我看着灶王爷那神气的面孔,心里不由得对灶王爷产生一份敬畏感。

  伴随着烛光越来越旺,春节的气氛也在这烛光中愈来愈浓随后,妈妈吹灭了蜡烛:灶王爷上天了,请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

  春节祭灶,求的是平安;求的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的心愿;求的,更是年味。

  ——后记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30

  我国有很多的习俗你知道吗?今天我在给大家讲一讲我国的一种习俗——祭灶节。

  祭灶节也称小年,一般是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小年祭灶是民间为恭送灶神回天庭述职从而进行的祭拜仪式。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台边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灶神坐像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横额是“一家之主”。此外,为了让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比如哪家是好人,哪家是坏人。如果犯了小罪就减寿100天,如果犯了大罪就减寿365天也就是一年。所以人们用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点粘在灶神嘴上,取“嘴甜”之意,让灶神在天帝面前尽是给自己家中说好话,来年家里就会好运连连,至少不会有灾祸。

  我和爷爷奶奶给灶爷爷和灶奶奶磕完了头,我就问奶奶能吃桌子上的东西吗?奶奶说:“现在还不能吃桌子上的东西,因为香还没有燃玩呢!等香燃完了才能吃。”

  原来是这样。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31

  我的家乡在陕西西安,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是我家乡的祭灶节。这是除了过年之外我最喜欢过的节日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候都有又甜又粘的灶糖吃。

  每次过祭灶节,我都要跟着爸爸一起放鞭炮,妈妈就和奶奶一起做又粘又甜灶糖吃。灶爷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监督我们做事情的神仙,我们做的事情都由他和玉皇大帝说,爸爸说给灶爷吃灶糖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让他在给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生活时多说好话。他的老伴灶君奶奶也喜欢吃糖,而且还喜欢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爷爷奶奶说人们希望她不要说我们的坏话,所以就给她也吃好多好多的糖,粘住她的嘴巴,让玉皇大帝知道我们人间都是幸福快乐的。

  在我的家乡,祭灶节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这一天,在外边上班打工的人都要回到家里,放鞭炮、吃灶糖,高高兴兴地等着春节的到来。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32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也称小年,家家户户祭起了灶神。

  吃完晚饭,妈妈把灶台收拾得干干净净,摆上了各式各样的祭灶果、祭灶糖。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水果和糕点,我直流口水。刚伸出手,想“偷”个尝尝,却被妈妈制止了。妈妈说:“这些要等祭完神灶了才能吃的,等下吃了灶神吃过的这些糕点啊,保你越来越聪明。”爸爸也忙着在灶台正中央贴上灶神像,整整齐齐地摆上酒,茶。接下来就是我的任务了,告诉你吧,这可是我第一次接受这样有趣的任务。

  爸爸递给我一个打火机,叫我把两支蜡烛点上,接着又给我八只香。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点上香,学着妈妈的样子对着灶神像,双手握着香,高举过头顶,严肃认真的拜了3下,心里默背着妈妈教我说的一大堆吉利的话。然后再用左手把3支像插进香炉里,最后燃放鞭炮,在噼里啪啦声中迎接灶神来我家品尝我们为他精心准备的糕点,祈祷灶神保护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爸爸妈妈看着我像模像样地做完了这些,开心地抚摸着我点头说:“我们的小男子汉长大了!”

  祭灶神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寄托着我们美好的心愿和祝福,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愿美好的民俗代代相传。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33

  祭灶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灶神是民间家家灶房供奉的菩萨,被尊称为“灶君司命”。早在夏代,他就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或说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神农氏(炎帝)的“火官”,黄帝作灶的“苏吉利”为灶神,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尊敬。

  灶王龛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或将神像贴在墙上,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等文字,两旁的对联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一家老小的安全。

  民谣云:“二十三,糖瓜粘。”这是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祭灶之日。又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指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老百姓在二十四日,水上船家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其意在于欢送灶王府君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来的善恶行为。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将新的一年中这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交给灶王爷之手,由他掌握处置。因此,每户人家都十分重视祭灶。

  祭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神像敬香,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再摆上纸马和草料。焚香完毕,请出灶王神像,连同纸马和草料,在院子里点火焚烧。全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此时,有的地方还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

  除夕之夜,灶王爷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又回到了人间。每家要换上新的灶君神像,点上新灶灯,摆上供品,在灶龛前焚香化纸,算是“接灶”,灶王爷又开始了新一年的监护工作。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34

  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他端坐在百姓家里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的生活起居、善恶行径,待到每年腊月二十三,便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至灶王之手。因此,灶王被称为“人间司命主,天上耳目神”,每年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灶的仪式,称为“祭灶节”。为了让灶王多说好话,民间在这一天要举行祭灶和送灶的仪式。祭灶所用的供品各不同,但突出甜和粘,如麦芽糖、枣、柿饼、糯米饼、枣糕等。据说是让灶王爷吃了嘴甜,也有说是粘住他的嘴,叫他上天不好说坏话。

  从这个传说不难看出,祭灶实际上是古代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祭拜灶王爷习俗表现普通庶民对朝廷天子及基层官吏的恐惧,以及对公家官吏贿赂的风气,所谓“瞒上不瞒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吏贿赂好,君主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小触法律也可以逃避刑法。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35

  农历腊月二十四一大早,爷爷奶奶就出门去了,买回来一大堆吃的东西:水果,糕点,各种各样的糖果。然后把它们拿了出来,放在桌上,摆在碟子里。奶奶告诉我,这是家乡风俗,今天是祭灶神的日子。

  祭灶的风俗据说是从夏朝开始,灶神是管理各家灶火的神仙,每年年底,灶神都要把一户人家一年的生活向玉帝汇报的。灶神图像挂起来了,他头带官帽,脸上有三搓小胡须,样子显得很喜庆。灶神很喜欢吃甜食,祭灶的时候,要上供很多糖给灶神,是为了灶神在玉帝面前讲甜言蜜语,如果他想讲坏话时,就会被糖粘住了嘴。这就是俗话说的“吃人家的嘴软”吗?

  祭灶开始了,爷爷奶奶穿戴整洁,到了厨房就开始忙碌起来。这个时候,小孩子也是要参加。爷爷从袋子里拿出一些糕点递给奶奶,这糕点是奶白奶白的,看起来很好吃。但是我们不能吃,等到祭灶完才能吃。奶奶拿了一个碟子,把糕点依次放上去。奶奶的手巧,过了一会儿,这个碟子里的糕点堆得像金字塔一样整齐。碟子放着四种水果苹果,橙子,橘子,梨和四种糕点桂花糕,糯米糕,橘子糕,还有一些小饼干,一块块的糖。爷爷奶奶端起装有祭品的碟子放到餐桌上,又拿起椅子上的蜡烛,放到餐桌上点着。这个时候,气氛显得很肃穆,我们小孩子都不敢说笑了。

  爷爷整理了一下衣服,跪在早已摆在地上的垫子上,双手合拢,一脸虔诚地膜拜着,嘴里还念念有词:“老天……保佑我们一家人……幸福美满……”奶奶和大人们膜拜后,我们小孩子也要一起膜拜的。我膜拜的时候,眼睛看着糕点,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把它们吃完。

  祭灶结束后,祭品并没有变少,哪些美味的糕点,最终都进入我们的肚子。我和弟弟吃起了糕点,心里可开心了。奶奶也很开心,告诉我们,多吃点祭品,这些都是灶神享用过的,这寓意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不会生病。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36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祭灶,我们这里要吃“灶糖”,我前几年吃过这种灶糖,哎呀!非常的粘牙!以下是祭灶的传说。

  传说——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到了腊月二十三便要升天,去向上天的玉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听后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要“祭灶”,祭灶时要陈设供品,香烛,供品中最突出的大多是是糖瓜,晋北地区则习惯用饧,(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有着“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吃后嘴被糖、饧粘住,让灶王爷甜甜嘴,上天说好话,不向玉帝说坏话,免生是非。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只要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

  我拿起一根灶糖,吃了起来,哇!果然真甜!我一连吃了两三根,好好让灶王爷给我们家说说好话。如果各位博友没有吃灶糖的话,赶快去吃灶糖吧!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37

  “祭灶喽!”我大喊,只听“噼里啪啦”一串鞭炮声响起,我吓得捂住了耳朵,这意味着祭灶开始啦!

  为什么要祭灶呢?因为,灶神爷在人间工作了一年,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去佛祖那汇报“工作情况”,而祭灶其实就是一个欢送会,每家每户在这天都会拿出各种好吃的糖果、糕点来粘上灶神爷的嘴巴,让他尽说好话。

  外婆家也不例外。祭灶前,外公外婆买了许多好吃的,有各种糖果、饼干,还有许多水果。外婆把糖果、饼干、水果装在小碗里,整整齐齐地摆在灶台上。外公则在一旁忙着上香,敬酒水。忙完了,我们一家就围坐在一起吃晚饭。可吃饭时我完全心不在焉,因为我想快点吃上灶台上的那些“美味”。“我吃完了!”我把筷子一扔,推开椅子跑了,然后,我向外婆眨眨眼,指了指灶台上的巧克力,张开嘴巴,外婆明白了我的意思,说:“灶神爷已经吃好了,你吃吧。”我听了,飞快地拿走一块巧克力,溜了出去。嘿嘿,妈妈起先在灶神爷还没开始吃的时候偷吃了一节甘蔗,结果被外婆“打”了一下手:“贪吃鬼。”外婆接着说:“小时候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灶神爷没吃完不能吃。都是当妈的人了,还不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我想对婆说,亲爱的外婆,别忘了我和妈妈是两只大馋猫呀!你放那么多好吃的,会被我们偷吃光的。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灶神爷可就没份啦!

  我很喜欢祭灶这个节日,它让我感受到春节的快乐。明年的祭灶,我也想献出一点“粮食”让灶神爷尝尝鲜,不知道他会不会让我在来年取得好成绩呢?祝我好运吧!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38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民间祭灶的日子,又称小年。过年的序幕,在这一天轻轻拉开。

  祭灶就是要祭祀灶神,也叫祭灶日。关于祭灶的来历,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灶王爷原来是一个富家子弟,姓张名禅,他休了结发妻子后,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不料一年家中失火,把偌大个家业烧个精光,张禅的双眼也被烧瞎了,只好四处乞讨为生。一日,他讨饭来到一家门口,好心的女主人见他可怜,便做了好饭好菜招待他。言谈之中,张禅发现这位女主人竟是自己的前妻,于是羞愧难当,便一头扑进灶火里烧死。后来,玉帝觉得他浪子回头,便封他为灶神,让他司察人间的功德善恶,并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回天庭汇报一次人间的实情。人们害怕他上天之后胡言乱语,便在他上天之日摆上糖果和瓜子来祭奠他。

  现在,每到祭灶这天,人们会买来芝麻糖祭灶,细细的一根糖,刚放进嘴里又酥又脆,嚼两下又有些粘牙,不过这竟是用它来粘住灶王爷的嘴巴,让他讲不出家里的坏话。除了芝麻糖,还有吃祭灶火烧,祈祷得到灶神的保佑。

  祭灶之后,家家户户便忙着准备过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面糊;二十六,蒸馒头……”踏着谚语歌的节拍,马年春节向我们一天天地走来。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39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日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廿三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

  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个好点子。在腊月廿三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里,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以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和睦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廿三夜里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此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廿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实际上,不同地区还流传着许多不同的传说。还有一重说法是:灶王爷原来是一个富家子弟,姓张名禅,娶妻之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谁知没过几年,张禅便心生邪念,他喜新厌旧,硬把自己好端端的结发妻子给休了。妻子无奈,只好另居他乡艰难度日。从此,张禅不务正业,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不料一年冬天,张家突遭大火,把个偌大的家业烧得精光,而张禅的双眼也被烧成了瞎子。面对如此惨状,张禅只好四处乞讨为生。一日,他讨饭来到一家门首,好心的女主人见他可怜,便把他请到家中,做了好菜好饭招待他。言谈之中,张禅发现这位女主人竟是自己休了的前妻,于是羞愧难当,便一头扑进灶火里活活烧死。后来,玉皇大帝得知此事,觉得他是浪子回头,还可利用,便封他为灶君,即灶王爷,让他司察人间的功德善恶,并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庭去汇报一次人间的实情。岂知这位张禅,自当上灶君之后,仍是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人们信不过他,害怕他上天之后胡言乱语,便在他上天之日,摆上糖瓜来祭奠他。

  祭祀,祭灶时,先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贴在灶君像的两侧,用来提醒他多为百姓说好话,办实事。至于供品糖瓜,是取其又甜又粘的特点,用来糊住他的嘴。当他尝到糖瓜的甜味时,就要多说点好话,如果他想打小报告说坏话时,就让糖瓜的粘性粘住他的嘴,让他想说也张不开口。

  而在河南民间,多尊传说中的泥匠张奎为灶神,说其锅台垒得好,故死后作了灶神。传说“灶神司人间善恶,上天回好言,可保来年免灾”。河南民间灶神之位多设在厨房的后墙上,灶神画多为朱仙镇木版印制。画之正中为灶君夫妇,头上为玉宇天宫,下面印有当年历法和农历二十四节气表,并标有几龙治水,几日得辛。底部中间是一聚宝盆,外有八仙,左右待立金童玉女、两侧还有鸡犬六畜,俗称“老灶爷牌位”。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40

  南宋诗人范成大又有一首诗:“古传腊月二十三,灶君朝天欲言事。”这首诗是描述人们祭灶君的情形。而祭灶节正充满了我的家乡慈城的特色,下面就来看看我们慈城人是怎么过祭灶节的吧!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我们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也称为“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神”的仪式。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人间的情况。人们会在灶王爷的神像前陈设祭灶果,点上香烛,送灶王爷上天。在送灶王爷上天前,人们还会在灶王爷的嘴唇上抹一层从糖瓜上挖下来的糖,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之后,人们将灶王爷的神像火化,再换上新的;还有些地方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换一面贴。无论怎么样,大家都是希望灶王爷保佑我们来年有一个好年景。

  也许,慈城人和别的地方过祭灶节有一些不同,但是慈城人和别的地方的人的初衷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祈求灶王爷的保佑。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41

  我家里除了爸爸妈妈和我,还有一位慈祥的灶神爷给我们管家呢!我们把他当成了尊敬的神。每月初一十五,妈妈总要去拜一拜他,求他给我们带来好运。

  昨天晚上,妈妈说:“今天是小年,现在要祭灶了。”“为什么要祭灶呢?”我好奇地问。“因为小年就是祭灶节,就是腊月二十三呀!”妈妈答道,说完,她一边把厨房整理干净,一边在上面摆上了一些水果、糖果,还点上了香火,又在一旁放了些纸钱,准备送给灶神爷。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又仔细地看了看灶神爷,只见他披着斗篷,端端正正的坐着,旁边围着一群快乐的小孩,手里捧着一张对联的横幅“家和百福”,在灶神爷的两边写着一幅对联“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在灶神爷的头顶还印着“东厨司命”四个大字。我不解地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呢?”妈妈饶有兴趣地对我说:“有个民间传说,灶神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错,被玉皇大帝贬谛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向上天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人们祭灶就是要贿赂灶神爷,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讲好话,好让玉皇大帝奖赏,保佑我们平安。”哦!原来祭灶是为了拍马屁呀!古代的人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正当我想入非非的时候,忽然妈妈记起了什么,连忙说:“灶神爷吃得差不多了,我要把钱送给他了。”

  我似乎也被感染了,连忙向灶神爷拜了几下,并且许下了愿望,祝自己来年有个好运,希望它真的灵验哦!

  当妈妈拿起打火机往铁盆里烧纸钱时,整个祭灶过程基本上结束了。妈妈虔诚地拜了拜,仿佛灶神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42

  祭灶,印象磨灭不去。记得很小的时候,奶奶在祭灶的那天总是拿着一串佛珠,端坐在灶前的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家里的陈姨薛妈她们,总是忙忙碌碌。不停地往灶前的供桌上摆放很多的东西,说是祭灶。在我脑中还有印象的,是那些黑节骨,白节骨和油枣之类的糕点满满地摊上一桌。祭灶这天,母亲可也不是等闲之辈。她按照奶奶的指示,独自去揭灶上那张已经发黄了的旧灶神爷像。然后,再把新的灶神爷像粘贴上去。在下来之后,母亲还得恭恭敬敬地跪拜一番,连鞠三躬呢。那时的我,人虽小,当然也放达的很。小孩,总想把什么事都搅得热闹,这是天性。奶奶瘪着那张没剩几颗老牙的嘴,还尽护着我说,—乖儿闹玩未必不好。奶奶叫着陈姨,带我出去还买鞭炮呢。腊月二十三,理该是送灶神爷上天的日子。在薄暮时分,我见过薛妈用黄糊糊的胶糖涂在灶神爷的嘴上。我们小孩不懂薛妈究竟在干什么?后来,才听奶奶说,—这叫粘灶,把灶神爷的牙齿粘住,免得他上天去跟玉皇大帝瞎扯什么。有的人家,还搞得挺是考究。除了糖胶粘嘴,还要另去搞一些酒糟,涂抹在大灶门边。此种俗称叫作—醉司令的玩意,目的也是想让灶神爷醉得神志不清,不让他乱说瞎缠。避弃杂进某种凶兆。

  中华千年遗传下来的习俗名目繁多,而且都挺有意思,可以没完没了地一直延续下去。

  据说,人们普遍瞧不起这位灶神爷是事出有因的。凡间对灶神爷的身世来历各说其词,众讲不一。最广泛流传的,要算玉皇大帝与灶神爷是同姓之说。因为两人本是同一张姓的缘故,玉皇大帝就把七仙女中最小的那位女儿许配给了灶神爷当了老婆。但是,灶神爷在天上仍然劣性不改,大犯天规。终究让玉皇大帝打下凡间。让他投胎于一户人家,管做火夫。夫君跌落凡间,玉皇大帝的娇女也不得不随这个穷管灶的一同受罪。可是,玉帝的老婆王母娘娘不忍心看到女儿和女婿那样穷迫潦倒。于是,就跑到玉皇大帝面前活缠死纠。最后,总算迫使玉皇大帝给灶神爷封了一个王位。所以,灶神爷就能坐在凡间的灶堂里那样坐享其成。自然,灶神爷多少年来就那样。显然,坐的很是得意,凡间的人们奉供的也很高兴。

  灶神爷当了神仙,许多方面总会被人说得和写得痛快淋漓,有声有色,不出破残。其实不然,灶神爷也会发出叹息。在腊月二十三要上天的日子里,人们祭灶,意愿就是把他顺利送上天堂。然后,这事还没算办妥。到了大年三十,人们还要迎接灶神爷的下界,指望他给人间降吉。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43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十分疼爱儿子。但因家中贫困,只得让儿子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叫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很着急,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答应了。见了儿子,老汉故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事,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被灶君听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这一天晚上,我们全家人早早的准备好好了各种各样的祭灶果,时间一到,我们便摆上水果、糖,点好香和蜡烛,爸爸妈妈就把双手握合,开始拜起来,嘴上还说着:“祭灶爷,希望你保佑我们明年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保佑国家国泰民安。”

  短短的三十多分钟,这个祭祀活动就过去了,爸爸一边收拾,一边笑着说:“不正规,不正规的,但我们心意到了!”我挑出了我最喜爱的糖果,美美的吃了起来,我想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真是聪明啊,给我们流传下来这么美好的传说,让我今天一饱口福。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44

  时令进入腊月,总有些值得期待的日子。腊月初八总能美美的喝上一碗妈妈用八种材料煮的粥——腊八粥。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祭起了灶神(传说那天灶王爷上天去向玉帝汇报这一家一年的大小事)。每年的这一天,我家总不忘记祭灶神,今年也不例外。

  腊月二十三,外婆一大早就起了床。早早地准备好了各种祭灶果,祭灶果长得奇形怪状的。金油果穿着一身金黄色的衣服,像一根根金手指,豆酥糖穿着一层厚厚的棉衣,冻米糖呈正方形,由各种米做成。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祭灶果。我看得口水直流,真想拿一个来吃吃。外婆看见了,说:“这些要等祭灶完了才能吃的,现在可不能吃,等你吃了这些糕点啊,保你步步高升。”

  晚上,吃了晚饭,外婆收拾好碗筷,整理好桌子,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的,手也洗了好几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祭灶果放到了灶台上。然后双手合十,开始拜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像在背书似的。我心想:像这种迷信活动,外婆居然也会参加,真是的。我本想去劝阻外婆,但我又很好奇外婆说了些什么,就凑过耳朵听了听。外婆说:“灶神爷啊,谢谢2021来你对我们的保佑,请你2022年也保佑我们全家工作顺利,学习、生活天天向上。保佑国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我被外婆朴素的语言感动了,外婆的迷信寄托着她美好的心愿,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外婆一起祈祷了起来。

  香烧尽了,外婆说:“灶神已经上天了,大家可以吃祭灶果了。”朴素的迷信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心愿,愿美好的民俗代代相传。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45

  今天爷爷做了一件奇怪的事!吃午饭的时候,爷爷盛了一碗赤豆饭,没端到桌上,而是放在了灶角!最奇怪的是,爷爷切了一小块生豆腐放在了饭上!更奇怪的是,爷爷竟然剪了几根稻草放到了饭上!

  “爷爷,这是要干什么呀?”我好奇地问。

  爷爷说:“你看到灶上贴着的这张纸了吗?这是传说中的灶王爷,到了小年这一天,要送灶王爷上天。”

  “上天干嘛呀?”

  “看到这儿写的两行字了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是我们民间的传统习俗,寄寓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我点点头!“可是,爷爷,为什么要盛饭,还要放豆腐呢?”

  爷爷说:“这是为了让灶王爷吃好吃饱,这样才能言好事啊!有的地方还给灶王爷吃麦芽糖呢,这样说出来的话就是甜的了!”

  我说:“原来是这样啊!可是,为什么要放稻草呢?灶王爷吃草吗?”

  爷爷摸着我的头说:“呵呵,那个草呀,是灶王爷的马吃的草料,马也要吃得饱饱的,才有力气跑啊!”

  这下,我全明白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可真有趣!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46

  大家知道吗?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的“小年儿”。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奶奶早早的就开始做火烧,并准备了一些祭拜用的物品摆在了厨房,墙上贴了一幅灶王爷的画,上面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中间写着“一家之主”。点上香,奶奶嘴里不知道念叨着什么?

  “呀?怎么没有灶糖啊?”我问奶奶,“据我们老师讲: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

  听了我的话,奶奶笑了,“原来我家昶昶懂得还不少呢?可你知道二十三祭灶的传说吗?”

  “讲给我听,讲给我听!”我迫不及待的缠着奶奶,希望她赶快给我讲一讲。

  “好的!叫上弟弟,奶奶给你们讲故事!”

  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个孩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听完了故事,我突然想起了那个童谣,便诵了起来,弟弟还一直在屋子里追赶着我。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伴随着快乐的童谣和震耳欲聋的炮竹声,我们一家其乐融融,笑声传遍了整个屋子!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47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按福州习俗,阴历十二月廿三日为官家祭荤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则于廿五日祭灶。

  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种仪式。火的出现,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是值得大大纪念的。但后世把祭灶变成“灶神”崇拜,说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这个衍变过程,大约始于汉代。据《后汉书.阴丑传》载,有一个叫阴子兴的孝子,腊日(十二月廿三)早饮,见到灶神出现,连忙拜求,并宰了家中的黄羊祭祀,“自是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祭灶,而荐黄羊焉。”这个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说越神,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驻户大使”。一年一度,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报告户主善恶情况,上天的日子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动身之前,家家户户都要为其饯行。祭荤灶的以鸡、鸭、鱼、肉、灶糖、灶饼、美酒等供之;祭素灶除灶糖灶饼外,还有甘蔗、荸荠、红枣、花生、金针、木耳等。在祭供时,孩童们便唱着童谣:“祭灶祭糊涂(讽刺灶神糊涂官),灶前一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王爷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妈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祭供将毕,将旧的灶神图撕下火化,贴上新的灶神图,以示送旧迎新。在祭灶节前,外公外婆要给男女外孙送灶糖灶饼,有几个男女外孙,就得送几包,每包还要附送一张“花面壳”(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猪八戒等,孩子们有吃有玩好不热闹。

  现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旧俗。灶糖灶饼更名为年糖年饼,成了福州春节市场年货之一。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48

  前几天,爷爷买了两袋祭灶果,看着那些个红的白的,我馋得直流口水,刚想去“偷”一两个来解解馋,却被爷爷喝住了:“现在可不能吃!那是先祭了灶王爷后才可以吃的。”

  祭灶,也就是祭灶王爷,是十二月二十三的一个民间习俗,它的到来意味着一系列年庆活动的开始。旧时的灶台都不象我们现在用的那种炉子,都是自己生火的那种,所以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灶王爷神像,它坐在厨灶中间,看这户人家是怎么生活和行事的,把他们都记录下来,到了十二月二十三那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人们逐渐形成了在这一天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上,“粘”住它的嘴巴的习俗。

  各地过祭灶节的习俗都不一样,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过祭灶节的习俗就是吃祭灶果。祭灶果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都有麻枣、红白双色球、油果、黑白芝麻糖,寸金糖、白麻片,冻米糖等。我最爱吃的是红球,颜色十分诱人,一口咬下去,里面绵绵的,甜而不腻,仿佛又回到旧日时光。长辈们在小年这天给小孩子吃祭灶果,是希望他们能象方言所说的“祭灶果,吃了乖乖过”,同时也祈求一家人在新年的生活能如这些糖果一样甜蜜。

  其实很多习俗传到现在,只是一种纪念意义了,就象老人说的,以前是因为家里没有好吃的,小孩子都盼着逢年过节的,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东西。而现在,用爷爷的话说,天天都象是在过年了。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习俗,过年才有了过年的色彩,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对每一个节日都还是那么企盼!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49

  今年2月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这是舟山的习俗。我们家也点起香烛,放上供品给灶王爷送行上天。我问妈妈:“为什么要祭灶呢?”妈妈给我讲了,原来,关于祭灶还有一个传说呢!

  民间流传,从前有个泥水匠,心灵手巧,家家的灶台都是他做的,又省柴,又好烧,人称“张灶王”。张灶王死后,人们很想念他,他的弟弟是个画匠,他为了教育张灶王几个吵闹不休的儿子、媳妇,就把张灶王画成像。第二天对他们说,晚上梦见玉帝封张灶王为灶神,请他坐在灶房里,看着全家,谁做坏事,每年二十三上天报告玉帝,大年初一回来就办。吓得儿子、媳妇们跪下求饶。画匠弟弟搬来供桌,放上年糕,放上糖,然后对着画像说:“哥呀哥,亲不亲,一家人,以后他们学好就是了,你要上天言好事,好话多说,下界保平安。”

  后来,村里知道了这件事,家家户户都想念张灶王,希望他能关照他们的日子。人们都请画匠画灶王神的像贴在灶房的墙上,每逢腊月二十三晚上,点上香烛,放上年糕和糖,让灶王神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五更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人都说,这就是祭灶的来历。

  原来,祭灶还有这么一段美丽的传说,我们的祖先多么盼望家家户户和睦,平平安安过日子呀。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50

  最初的祭灶是祭“先炊“者,因为他教人熟食,有功于人。当时祭礼很简单,只是用盆瓶之类的炊具把酒食盛在里面一祭而已,其后才逐渐演变成祭灶了。

  灶神本是个子虚乌有的迷信偶像,关于灶神的传说和祭灶的风俗,流传极广。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一颗星宿,因为犯了罪,玉皇大帝便把他贬谪到人间,让他呆在别人家里,察看谁作了错事,然后上天去给玉皇大帝汇报。灶神名叫“司命“。淮南万毕术同抱朴子也说灶神上天告人罪状,有减寿之说,于是灶神就被称为“司命“了。

  在东汉时是专祭“司命“的。用木头作l.2尺长人像,行路人放在箱箧中,居家人另作小屋供奉。后来的灶王像、灶王龛即袭此而来。曹植有诗曰:“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古来庖厨之门,大多在东,在灶神像上常常看到“东厨司命“四字即是此意了。

  汉人说灶神晦日(月底)归天,究竟哪个月,没有肯定。不过阴子方祭灶是在腊日,可知汉时已有腊月祭灶了。后来送灶神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接灶多在除夕。可能因为二十三到除夕正相当于古人的一个“来复“(日期),二十四日是因为腊月有大小建,而且二十四日又是交年节。

  祭灶的仪式,是在晚饭后天刚黑的时候开始。放好桌子,把灶神像摆出来,在桌子最前面放好香烛、纸马、清茶、碗筷和麦芽糖等,另外再摆一盘马草马料,一碗凉水,据说这是喂灶王爷马的(自唐以后多称灶神为灶王)。在这些祭品中主要是“糖“。因为灶神吃过嘴甜了,到天上去,就说人的“好话“而不说“坏话“了。龛框的对子也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仪最后一段,是将灶神像从龛中拿出,放在黄钱等物之上,点火焚化,同时把祭品中的马草马料一并焚烧。灶神便随着青烟上天而去。祭灶的节目至此便算演完了。至于那些贫穷人家,平日就是烟绝灶冷,到了这天更不会有富裕钱去买糖祭灶,只好念着“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今年小子过得苦,明年再请你吃糖“,黯然地度过祭灶日。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 篇51

  今天是农历二十三,是中国传统俗称的:祭灶。

  为了过这个有趣的民俗,姥爷早早得买回了灶糖(就是那带芝麻的,粘牙的糖,祭灶的主角)。我问他:“买这个东西干嘛,粘牙粘得难受!”

  姥爷笑了笑对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灶王爷吃了灶糖,就会粘住他的牙齿,到了天上啊,只会说好话不会说坏话。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姥爷开始津津有味地讲起来,“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厨房灶台的正前上方,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说的。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从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督一家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手中。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具有重大利害关系。为了不让他说坏事,只让他说好事,我们就拿这个灶糖粘住他的牙,不让他说坏事,只让他说好事。”

  听姥爷讲着讲着,仿佛听见玉皇大帝在说:“司命菩萨,听令,这户人家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儿,你下界后要好好保护这户人家,保佑他们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幸福美满……”

  正在我想的入神,听见姥爷说:“来让我们也送灶王爷升天吧!”只见他手里拿着灶糖,嘴里念念有词“……”

  我想:中国老百姓的想象可真有趣、生动啊!朴素的迷信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心愿,愿美好的民俗代代相传。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通用51篇)】相关文章: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11-23

小年各地习俗作文11-23

南方小年习俗作文01-19

小年习俗作文(11篇)01-20

小年习俗作文11篇01-20

小年习俗作文(7篇)01-20

小年习俗作文7篇01-20

小年习俗作文(10篇)01-19

小年习俗作文10篇01-19

端午节的习俗高中作文 元宵节的习俗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