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树的作文300字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树的作文300字 篇1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六,我站在跟旁,多么可爱的秋色啊!我感叹着,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树叶吸引着我。
这是一排排大叶榕树,我看见地上有一片树叶,细细端详着这片大叶榕树的树叶:它的叶脉非常细,叶柄就像一根小木棍,叶片可以用来做扇子。颜色是深黄的,它在海南岛长生,一年四季有落不完的树叶,只有落下来的几片而且我们望去一排整齐的树叶在微风中跳舞。
大叶榕树的树叶十分大,我们可以在夏天时抬起它来当扇子,凉凉身子。你坐在那里时,蚊子来咬你的时候,你可以来到树上捡起一片大叶榕树树叶打它。由于大叶榕树很少落一片,所以你们捡到了,用到后要放好下次可以再用。如果你扔掉了,那你下次想捡一片也很难的。大叶榕树树叶落下来可以给树增加养份,到下一个春天,可以生出很多的嫩叶子。大叶榕树树叶的叶柄的接头还可以生出嫩叶。
我喜欢秋高气爽的秋天,但我更喜欢大叶榕树树叶,当你静静的观察树叶时,就会有很多收获。
描写树的作文300字 篇2
【篇一:秋天的白杨树】
我们学校长着一棵参天白杨树。它又高大又粗壮,约有三层楼那么高,需要三四个小朋友手拉着手才能围起来。
秋天的白杨树像一幅油画。它伟岸挺拔,青褐色的树皮开裂成了一条条小沟壑。树叶几乎全部落光,多剩下了光秃秃的枝杈。所有的枝杈一律向上,显得很精神。枝杈长得很稠密,粗大的枝杈上又长出了许许多多的小枝杈,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团结得很紧密。
一阵秋风吹过,树枝哗啦啦地唱起了动听的歌。白杨树好像感到非常快乐,一点儿也不感到孤单。
白杨树矗立在大门口,就像一个警卫一样每天看护着我们学生进进出出。虽然天气一天天地冷起来了,但它却一点也没有怨言。白杨树还像一个慈祥的老爷爷,每天它都静静地站在教室外听我们上课,看我们学习和游戏,忠实地陪我们度过每一天。
描写树的作文300字 篇3
清晨,一束暖白的阳光穿过缝隙,洒入树林,让人觉得格外温馨。
你看,那树直直地挺立着,笔直的树干上翠叶茂密,好像是一位穿着褐色军装的战士,为我们打开了一把把绿油油的太阳伞。
树林里还住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呢!有可爱的麋鹿,它有个神奇的绰号“四不像”,有小巧玲珑的鸟儿,它们的颜色各异:白色、黄色、粉色……五彩缤纷。还有一只只可爱的小白兔,在树林里、在草丛中,一蹦一跳的,可高兴啦!
在林木花草间,依稀可见一座矮小的房屋。房子的屋顶是蓝色的,墙面是白色的,样子看上去很活泼。
湖面上很平静,像一面镜子。湖水可清啦!清得能看见湖里的小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一阵微风吹过,一只黄中带绿的'蜻蜓停在水面上,就有一圈一圈的波纹荡漾开去,真有趣啊!
我爱这清晨的树林,我爱这树林的清晨!
描写树的作文300字 篇4
夏姐姐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了秋姑娘悄悄地飞向人间。人们迎来了多姿多彩的秋天。时序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丝凉意。天也比以前高蓝了!清晨一阵阵秋风徐徐吹来凉意更深了秋色也似乎更浓了。
秋天金色的秋天!不仅是五谷丰登的时候还是秋叶飘丹的时候!瞧我家门前的广玉兰桂花栗子树……随着秋风拂过叶子飘飘悠悠地落在草丛中。捡起一片甜栗子树叶青绿色中微带着一丁点儿土黄又厚又结实。整片叶子弯弯的上面茎脉纵横交错忍不住用手摸一摸觉得有点刺手。细细一瞧原来它的边缘像一把锯齿。捡起一片桂花树叶碧绿碧绿的外围镶着一圈小得不能再小的绿色花边。中间的一条主茎脉由粗到细把整片叶子分成了两个半圆。四周的茎都向上舒展自然协调非常美观。用手轻轻抚摸着滑溜溜的好舒服。凑近闻一闻隐隐约约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你再捡起一片广玉兰树叶它是那么的肥大宽厚。全身墨绿墨绿的中间一条粗壮棕色的茎四周的茎脉向外扩展组成了精巧美丽的图案……它们有的曾是小鸟的跷跷板如今成了蚂蚁的游乐场。所有的树叶都别有一番风趣!
啊我喜欢秋天的树叶但我更爱这绚丽无比的秋天!
描写树的作文300字 篇5
在我们学校大操场的东边,有六颗高大挺拔的泡桐树,它们的树干比较粗,要两个人才合抱得过来春天一到,太阳放出了灿烂的光芒。每颗泡桐树的顶端,就开满了一朵朵美丽的泡桐花,它们不仅像众多泡桐树绣成的花灯笼,也像一个个漂亮的花菠萝。泡桐花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白中带点黄,一种是淡紫色的。虽说它是喇叭形状,但它却像真的喇叭一样,唱着快乐的歌,告诉我们春天的消息。泡桐花中有许多数不清的紫色的小点点,我把泡桐花拿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觉得这些小点点,不就像是那些散发香味的器官吗?花中还有几根又细又白的花蕊。看着这泡桐花,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美丽的泡桐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看!树枝上长出了几片树叶,嫩绿嫩绿的,真好看!这一片片绿叶,似乎是小朋友送给春姑娘的信。
【【精华】描写树的作文300字合集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