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声音作文

2022-01-18 声音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化声音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声音作文 篇1

  风吹开那斑驳门扉,虚掩着的。吱呀——门开了。踏着幽长的钟声,斜斟半盏清茶,一朝荏苒,惊醒封陈的古意。文化使者悄然走过,伴着一阵微风,那寂寥以久的大河再次泛起丝丝涟漪,他在河边行走着,吟诵着,徘徊着,孤身一人……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席卷中国大地。愈是有人推崇,就愈是有人抵制,更有成都教育局等明令禁止学生参与。但以我看来,各国文化都是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晶,都有着使其国人骄傲的过往。一味抵制不可行,一味推崇也是不可取。

  各国文化不胜枚举,犹如寂寥夜空中的灿烂繁星,简单至极,熠熠发光。西方文化可以给我们永恒的思考,充实着心灵。中华文化亦是五千年来历史的沉淀,淀出了文明,淀出了灿烂,更会是不朽。如晴天可以惠风和畅,风景独好,也可以似雨天幽怨缠绵,细雨朦胧,体会人世的沧桑。世道虽窄,但世界宽阔,各国文化亦可以同在世界舞台上各放异彩。

  在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中华文化无不在倔强繁盛着。日本各地依旧在孔子诞辰的纪念日保持着千年如一日的祭奠仪式;韩国申遗端午节;美国的唐人街依旧热闹非凡……国外中华文化已是如此,所以我们更应该守住自己的文化之根,让它更好地在神舟大地上长出瑰丽的文化之花。不远处,余秋雨先生在文化的苦旅中垂头低吟,“再也说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又可休息的亭台……”这是我们所不愿见到却又时刻面对着的。“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莫让文化在人类前进的过程中迷失,莫让文化之殇成为千古所恨。

  但我想看见的,是阳光普照在彼岸,彼岸花开,潮水涌来,激起的不仅仅是浪花,更会是那一抹恬静和释然。我们都是欢悦着的,笑脸洋溢在脸上,脚上踩着柔软的土地,嬉笑着向前奔跑,是诗意的。微风带来一股凉气,我们闻到了中华文化的味道,淳厚而又高雅。

  在那奔腾的河边,文化使者不再徘徊,没有了犹豫,而是信步向我们走来,微笑着,意气风发着。他看见了东方的日升日落,脚步声也是愈发轰隆。

文化声音作文 篇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我最喜欢的诗句,中国的古文化中有豪放,有清愁。

  小时候补习老师讲骈文,有时学一篇下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一首虞美人,体现出后主所感,老师讲着首词时,“只是朱颜改”,写出了诗人抒发的亡国悲。

  我的补习老师给是个老北京,话里字间,精天细选。为我们谱写青春的古文。

  有时候老师给我们放音乐,写作、抄词时。一曲《森林狂想曲》可以使我们狂躁的心平静下来,这道音乐中,使我仿佛到了森林,花香沁人心脾,写作时文思似泉涌,春日树叶翠绿,使人心平静,抄写时会把速度放慢。

  一步一个脚印,听着骈文,聆着现代、青春的美音,自古至今,音乐让人冷静、骈文让人了解中国之文化,文化的`声音是美妙的,文化的声音也是豪放的。

  还有时,老师给我们听评书,《三国》中乱世的义,《水浒》中兄弟的情,刘玄德三顾频频天下计,请出了孔明,黑三郎有一清、加亮。玄德有卧龙,三郎有加亮,可见,名人都有高人的教诲,文化在加亮、孔明的身上体现充分,这种文化的真音是有韵的,是选的读书多的,出山前孔明读了二十七年书,而司马懿也读了二十年书,文化的声音是深沉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资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图腾,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布衣之中,终也无为。

  文化的声音是深沉的,是豪放的也是欢乐的。

  结课前,老师告诉我们文化的声音是美丽的。

文化声音作文 篇3

  愿撷一波浪涛,点缀你飞动的衣衫;愿留一抹斜阳,定格你醉人的微笑;愿摘一朵芳花,装点你飘逸的发梢……历史的长河掠过串串身影,我愿从中撷取最秀美的几笔,来装点我的一生。因为在那灵魂深处,我听见了你的声音。

  屈 原

  一袭洁白的长衫,你独自矗立在汨罗江畔,目光凝滞地望向远方。昏庸无能的君王只顾自己享乐,无法听信你进谏的忠言。上下求索,百转千回。可你只能看着自己的国家走向衰亡,你再也无力奋起。终于,你失去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心,纵身一跃。于是,我们听见,那河水无法带走的声响,幽咽难平;我听见了你内心深处的声音,国家危在旦夕,风雨飘摇;我听见了你振聋发聩的自责,听见了你那身处黑暗中看不到半点光芒的哀叹,听见……历史,没有忘记你,将你永远地定格在汨罗江畔。

  王昭君

  哦,是昭君啊。命运斗转牵连,促成了你命运的悲哀。虎狼觊觎之时,你盈盈起身,平复了强敌的野心,可你自己……能否再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淡忘于时光的古老语言,请在我的耳边微微呼唤。风沙映照的苍茫是你远去大漠时的背影。我仿佛听见了你内心深处的呼唤,远去大漠一生,只为天下太平。昭君啊昭君,你的情怀令我动容,你那忧戚的容貌一直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李清照

  一头飘逸的长发,月光下闪着朦胧的光泽,是李清照啊。儿时的你饱读诗书,长大后的你成为满腹经纶的才女,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子。可这却无法改变你悲惨、曲折的一生。年青时“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无忧无虑,终被一曲“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淹没,几经摧残,几多飘泊,你终是玉殒香消令人惜。我听见了你的声音,那对悲惨世事的控诉,那对独立人格的执著,还有那为国、为家的情思。

  屈子,明妃,易安,你们坚强、勇敢、无私、无畏……你们千古绝唱的故事,就像一粒种子,早已在我的心中萌发、滋长、开花、结果……

文化声音作文 篇4

  20世纪前期,在中西文化强烈冲撞融合的文化情境下,中国美术的发展格局大致形成以下几种势力:一是坚守本位文化立场,力图通过对传统美术的深入学习与借鉴,进而达到借古开今之目的的传统一派;二是否定传统,主张全面深入地学习西方并保持紧跟态势的西化一派;三是融合传统与西方,折中中西的融合一派。其中,画坛上传统派的最强音却是来自于发生了批判传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北京,个中原因,值得玩味。

  民国时期,金城、陈师曾等人高举“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大旗,以“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为中心,广泛联系南北画家,聚徒讲学、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形成了北京乃至全国画坛最为重要的一支传统派力量。当时,画坛上西化一派以西方科学写实精神为唯一参照,对中国绘画艺术,尤其是传统文人画予以彻底批判和全盘否定,这显然并不利于绘画艺术长远健康的发展。在此情势下,金城、陈师曾等中国画学研究会同人,力求在中国画的优秀传统中寻找资源,自觉地与否定传统的西化路线分别泾渭,在画坛有力地发出了传统一派的声音,这对主张全盘西化的艺术力量形成了有效的约束和制衡,从而使中国近代绘画艺术能够在多元格局下获得健康发展。

  因此,本期我们特别延请了五位精通美术史的硕士、博士、教授和资深藏家,在民国时期北京画坛传统派画家中,选取金城、陈师曾、陈半丁、姚华等几位传统派的代表性画家,对他们的生平简历、艺术成就及艺术主张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以期对广大收藏者和美术爱好者有所参考和借鉴。

【文化声音作文4篇】相关文章:

中华民族文化的声音作文900字-900字12-21

声音如花作文12-04

美的声音作文11-24

鸟的声音作文01-05

转角的声音作文01-04

季节的声音作文12-30

倾听的声音作文12-25

城市的声音作文12-25

爸爸的声音作文12-22

爷爷的声音作文12-09

夏天的声音作文 夏天的声音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