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来历作文

2023-05-06 清明节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的来历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1

  20xx年4月5日是清明节,清明节有扫墓、放风筝、春游等习俗。在杭州,还有吃清明团子的风俗习惯。

  清明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用这种汁同糯米粉拌匀揉和后制作的团子。团子的馅心可以用豆沙、芝麻制成,团子入笼蒸熟后就可以食用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因此,清明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清明节期间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清明节吃清明团子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有一年的清明节,有位农民正忙着在自家地里耕田,忽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来,抬头看时,只见清军马队在追赶穿一身太平军服装的军官。这位农民急中生智,上前帮军官脱下军服,用脚踩入泥底下,帮他装扮成耕地的农民。清兵追来,看到的是打着赤膊、满腿泥浆的农民在耕地,不像太平军军官,然而狡猾的.清兵又一想,前面是湖泊,不可能从湖上插翅逃走,就在附近添兵设岗,四处查寻。机智的农民示意军官暂时不要进村,自己想办法给他带点食物充饥。回到村里,农民见清兵四处搜寻,村口还有清兵检查每一个出村人的竹篮里有没有给太平军军官带吃的东西。农民想若带米饭或面食怕是不行,他正低头思索时,不小心一脚正好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

  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挑着担子到了村口。哨兵见水草中夹着圆滚滚软乎乎的东西,看不出是米粉做的,也没有进一步查问就放行了。军官待四周无人时,一边犁地一边吃起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等到天黑后,他便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为纪念那救命的青团,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此后,太平军打到哪儿,吃青团的习俗便流传到哪儿。

  渐渐地清明节吃清明团子的习俗就流传开来了。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2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国君的一个宠妃为了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太子,将来做晋国的亲弟弟重耳为了躲避宠妃的.追杀,流亡逃走,当时只有几个忠臣追随着。

  有一次,公子重耳在半路上因为饥饿而晕倒在路上,几位大臣中有一位叫介子推,他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小腿肚上割下了一块肉,在火上熟了给重耳充饥,重耳问这块肉是哪来的,介子推默而不语。

  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后来,在其他国家国君帮助下,重新回到了国家并做了国君。便是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也就是晋文公。

  公子重耳成为晋国国君后,那些追随他的大臣都受了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在一次早朝上,一位大臣提前了介子推,晋文公忆起了往事,惭愧不已,便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接受封赏,可晋问公派人请了好几次介子推都不愿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大军来到介子推家门前时,只见大门紧紧的闭着。原来是介子推不愿做官,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中。晋文公几次派人上山搜素,可都没有找到。一位大臣出主意,放火烧山,三面放火,只留一面,介子推受不了烟火燎自己便会走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被熄灭。晋文公在火灭后亲自上山查看,发现介子推与老母亲抱在一起,被大火烧死在了一棵柳树下。晋文公亲自将他们埋葬在了柳树下。晋文公在柳树的树洞中发现了一块布,上面写着一首血诗;

  割肉秦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小心地折叠起来,放入衣襟中在介子推,墓前痛哭一阵,便带着大军走下山去。

  后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便下令将绵上改为“介山”,在全国建立祠堂,并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也就是现在的清明节,在这一天,全国不能生火,只能吃寒食。第二年,介子推去山上纪念介子推,发现那棵柳柳发芽了,长出了新枝。后来便有了插柳;扫墓等习俗,清明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3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节总是在公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与除、盂、九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由于清明节是根据节气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数与西历大致吻合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明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唯一根据节气而定的休假日,澳门则是其中一个根据节气而定的休假日(另一个是冬至)。

  在古代,清明还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寒食节主要节俗为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名。由于日期接近,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渐移到清明之中。清明节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提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但寒食的习俗却有若干以变形的.方式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南台湾部分地方、韩国仍举行寒食节。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习俗只在清明时举行。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郊游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在古代,清明还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寒食节主要节俗为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名。由于日期接近,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渐移到清明之中。清明节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提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但寒食的习俗却有若干以变形的方式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南台湾部分地方、韩国仍举行寒食节。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习俗只在清明时举行。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4

  清明节,想必大家都知道,可谁知道清明的来历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中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

  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开始于周代,每年冬至后108天是清明节。清明节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清明节又叫寒食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节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晴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

  清明节,那对逝者深深的思念,我悲痛那些英烈无缘无故的死去……

【清明的来历作文】相关文章:

清明的来历作文05-27

清明来历作文01-27

关于清明的来历作文08-12

清明的来历简介03-30

清明的来历初三作文07-04

清明节来历作文08-31

关于清明来历作文09-03

清明节来历的作文08-08

清明的来历作文13篇07-01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