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吃青团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吃青团作文 1
青团又名清明果,不仅好吃还开胃,是清明节时吃的。
昨天下午我和妈妈去买青团。走了几分钟,我终于发现了青团,我认真地看了看材料,发现有艾草、清明草、糯米……妈妈挑了四个,其中有一个是芝麻味的,其他都是豆沙味的',在结算的时候我算了一下,平均一个大约是1.5元,不贵。
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吃青团,可妈妈对我说要明天早上吃,我只好答应了。到了晚上,我又想起青团来。我对妈妈说,“前天,我们学校中午有青团吃,绿绿的,一尝,我就知道里面有豆沙。并且,还有点草香味,好吃得不得了!”
第二天早晨,我迅速地起了床,因为我要吃青团。准备吃青团的时候,妈妈醒了,他对我说,“留一个青团给我吃。”我回答了一声,“哦”,就津津有味的吃起来。“啊!”我高兴地叫道,因为这青团实在是太好吃了!吃完第三个青团。我收住了嘴,因为要留给妈妈吃。
过了几分钟,妈妈吃掉吃掉了最后一个青团,她连忙地说好吃。
清明吃青团作文 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清明时节,临海的人民都要吃青团。虽然青团在江南地区很普遍,但是,我的家乡——临海的青团却有它的独到之处。
每年清明节快到时,外婆都会拿着篮子去田埂里找一种野菜,那种野菜叫做“青”。它们在田埂里很多见,叶子圆圆的,略带一些毛,很矮小。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青”。回到家后,外婆会把这些“青”放在灶头上煮熟,然后再捣成汁,接着把这些汁与糯米粉和在一起。渐渐地,糯米粉从纯白色变成了翠绿色,很可爱。然后再把一团糯米粉做成一个个碗的性状,像玩橡皮泥一样,这就是我家乡的青团雏形了。如果你喜欢吃甜食,那么可以在青团里塞入豆沙;如果你爱吃咸味的,那么就可以放入豆腐干丁、笋丁、肉丁、咸菜等。无论什么味的,味道都很鲜美。包好的青团再用鲜楮树叶垫上。这样,一个完整的.青团子就做好了。什么时候想吃,就把它放到蒸笼上,不一会儿,就可以尝到它的美味了。
清明时节,当然要上坟。这时,在我的家乡青团便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们把对先祖浓浓的思念寄存在这供给先祖青团里了。
上完坟,多余的青团可以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们,让他们即使在他乡,也能感受到像在自己家乡气息;小孩子们还可以把它用于作野餐的佳肴,在春天的田野上,看着四周美景,吃着美味青团,真是个不错的选择;还可以在玩累了的时候当做点心,一边休息,一边慰劳自己的胃哦!
每次一想起家乡的青团,我便似乎看到了它圆圆的、可爱的模样,又似乎闻到了它的香味,尝到了它的味道。
清明吃青团作文 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唱着唱着,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到了。
这几天,朋友圈里最火的就要数清明节吃青团了。于是,妈妈也带我去赶了个趟。一路上,总有一些问题从我脑海中闪过:“青团长什么样呢?青团为什么是青色的?”
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青团相当于就是一个大菜团子,只不过馅不同。”超市里人山人海,我们直奔蛋糕房。大老远的就闻到了青团的香味。到了门口,只见一个个蒸笼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青团。有绿的,居然还有紫的。原来是试吃啊!我和妈妈都拿了绿色的,找了位置便坐了下来。
乍一看,青团就像一个绿色的小球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滚掉似的。我拿起青团,咬了一大口,黑芝麻的。被我咬后的青团,就像一个绿兜装着许多可爱、黑色的小生灵,正争先恐后地想往外跳呢!嘴巴里,黑芝麻的香甜夹杂着微微的艾草的`清香,真是“绝配”啊!我留了一半给妈妈尝尝。妈妈的青团是蛋黄肉松馅的,我咬了一口,是咸味的。真是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味道啊!
回到家,我立刻上网查了“青团为什么是青的”。哦,原来青团是把艾草的汁和到了面里。我的疑团终于解开了。青团真好吃,我也推荐大家来尝一尝。
清明吃青团作文 4
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清明节。
我觉得清明节时最有趣的事就是做青团了。以前都是看着奶奶做,今年我也要一试身手。做青团的第一步是揉糯米粉,把糯米粉倒在一个盆中,然后把艾草汁加入糯米粉中拌匀,再一边加热水一边揉,这些糯米粉就慢慢地被揉成了一大团。这一团加了艾草汁的糯米粉有一点绿,但不是完全碧绿的,和吃的青团不一样。我问奶奶:“怎么不绿呀?是不是艾草汁加得太少了?”奶奶笑着说:“等把这些青团做好蒸熟,就会变绿的。”我将信将疑。
奶奶抓起一团糯米粉把它捏圆,然后捏出一个小窝,就像一个窝窝头,放一勺调好的豆沙进去,然后一点一点地把口子捏上,再轻轻搓圆,一个豆沙馅的青团就做好了。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由于心太黑,加的豆沙太多,口子合不拢,总是漏出来,幸好有奶奶帮我才收住了口。
做完后就开始蒸了。先把水烧开,然后把青团放在蒸笼上。盖上盖子蒸上二十多分钟,锅里就会飘出糯米的'香味,还带着艾草的清香。掀开锅盖,一个个碧绿透亮的青团就好了,看着多像一个个碧玉团子呀!
清明吃青团作文 5
我对清明的印象不怎么深刻,大概是介于记得和期盼之间吧。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不喜欢吃青团。
其实小时候还挺喜欢吃的,那种不掺杂任何东西的纯青团。小时候总是兴冲冲地上山去采蒿子,然后让妈妈和外婆做青团,其实里头并没有很多蒿子,野草居多,但那时一直以为是自己亲手摘的,青团吃起来也就格外地有滋有味。
妈妈和外婆在厨房把蒿子叶捶打出汁时,我就在后山满山遍野地玩,我爸会领着我寻找传说中满山都是的野果吃。“乌泡子”是一种很小的果子,桑椹的一半大小,红红的,长得和树莓很像,但比树莓小多了,也比树莓好吃多了,酸酸甜甜的,美中不足的是常常翻遍整个山头都找不见几个。而“地阙子”,我到现在也没有吃到过,听说是一种长得很像蓝莓的果子,也是酸酸甜甜的,长在地上,但我翻过整个山头,没有找到长在地上的果子。至于野柿子、毛栗子、葛根藤、“羊蓉饭”更是只闻其名。
在外头野够了,回家的时候青团就做好了。妈妈喜欢做油炸的.,有时候会浇一层糖稀,吃起来甜滋滋的,还有一丝清香。有时候光吃青团,连饭也不吃了。奶奶说我像爷爷,爷爷以前也是很喜欢吃青团,不只是青团,凡是糯米制品爷爷都很喜欢吃,奶奶还说,用糖稀浇糯米团子之类的点心,是爷爷最喜欢的零食,每次都能吃一大碗。
有时候也会放风筝。印象最深的是妈妈从北京带回来的一种风筝,五十个小风筝连成一片,等放飞起来就像大雁南飞,不过是春天南飞的大雁。后来放风筝线断了,我又追不上那长长的一条,终是再也没见过了。
再说说扫墓吧。其实我没有扫过墓。我妈说我太小了,墓地阴气太重,怕我撞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小时候曾误打误撞闯进过一次陵园,那儿的杜鹃花开得又红又艳,泣血一般的开在边上,簇拥着中间的墓地。每个墓只有课桌一般大小,碑前有一个小碗,碑后有一棵松柏。听妈妈说爷爷的墓后边也有一棵松柏,现在已经有一个人那么高了。妈妈说等我十六岁了就带我去给爷爷扫墓。
蒿叶有一阵没有见过了,青团已经很久没有做过了,店里的青团总是甜得发慌,也就不喜欢吃了。家里只有买来的树莓,风筝也没有见过那么大的了。清明好像没有那么重要了。
我总觉得我忘记了许多事,现在我再也无法肆意地满山疯玩了。
清明是什么?清明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好像永远伴随着雨。即使不下雨,它也是灰蒙蒙的。但今年的清明好像很不一样呢。多年没有见过清明出太阳了,沿江风光带到处都有人放风筝。我也想放,但是时间不够了。今年没有去外婆家吃饭,不知道那株野草莓怎么样了,可能都死了吧。
等今年过了,明年就有时间放风筝了吧。明年的青团可不能只吃半个了。
清明吃青团作文 6
迂回的小巷,斑驳的青石板,墨绿的青苔,那凹凸不平的褶皱就像老树身上脱落的树皮,长在岁月的光辉里,却注定要在岁月里失去光华,在喧嚣中被掩盖真容。
多年之后的今天的清明,再次来到这乡间小巷采艾草,想起几年前春日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绿叶在青石板上,在草丛中,在青团的蜜汁中流过,此处的清明不是“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的凄凉悲哀伤,而是活泼的,我与父母边采艾草边踏青,乐在其中。空气中弥漫着艾草的清香,我走着。
“这里的'艾草不能乱摘的,这是我自家的。”一声粗犷的乡音,带着厚重的乡调传入耳中,我正兴致的采着,父亲犹豫了一下,又答:“那阿姨,我来买点吧。”细一看,那原来是为老妇,身着朴素,脸上的皱纹显露出岁月的沧桑。原来这快是老妇的田,我们便随着老付进了他家要付钱。
那老妇与他的老爷子的小屋十分简陋,大概也就20来平方,并且那老妇是没有手机的,还是借的手机让我们付的钱。我摘了如许的艾草老妇却只是淡淡一笑,说:“10块钱给你了吧。”我有点惊讶。
老妇和那老爷子都十分淳朴,穿的很简陋,但又不失那一份整洁,原来他们也正做青团子呢,他俩采用的是最传统的做青团方法,煮熟的糯米粉要先和艾草榨成汁混在一起,烧着的柴火散发出糯米香,这种香只有在乡间才能感受到的,老头子拿着一把木锤匀锤,在老妇翻动的糯米团中,每一锤都是那么有力均匀。我看着有点怕,怕老爷子的锤没握好就砸在老妇手上了,可他们配合是如此默契,恰如其分。
我们在一旁看着,惊讶于他们的配合之默契,又感动于他们那份淳朴。“吃几个吧。”老妇平淡的说到,我们品尝这裹上松花粉的一团团的青团,软糯香甜,相比市场上那些黑心商家,这不知好多少。她抬起那双柔和而宁静的眼,又带着厚重的香音微笑着说:“小伙子吃一个吧!”
我们又买了几个青团,不禁要挥手告别了,“下次见!”可我不禁难过起来,这一次见面也许是永别,下次可能就见不到了,我凝然的双眼闪出愁怨:世间像这样的人,还有几个呢?
小巷依然是那么悠长,墨绿的叶子,落下几点细碎的阳光,那座小屋披着午后的光韵,默默守候着,将这美好品质传承下去。
清明吃青团作文 7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在寒日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据《琐碎录》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卖青团的店家洞察到这以点,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金针耳鲜肉青团等,但好景不长,这些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竟然无疾而终,实在让人百思不解。
清明吃青团作文 8
江南的春天细雨绵绵,到了四月,水乡田间,绿野青山,多了一队队踏青扫墓的身影,菲菲细雨中撑着阳伞,或缅怀,或赏景。返程时,手里多少都拎着几个绿色面团一样的食物,江南人告诉你,这是清明特有的食品——青团。
这年的清明节,我有幸参与到制作青团的全过程。那是临街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糕团店,每年这个时候,店门口总会排起长龙,等着买三五个青团,或自己品尝,或送亲朋好友。我吃过这家店的青团,鲜香四溢不粘牙,馅料十足易饱腹。但是这青团是怎么做的?这面团是怎么变成绿色的呢?趁着下午没什么人买的档口,我向店里师傅请求学做青团,师傅爽快地答应了。
首先,我在装满面粉的盆里倒入足量的.水,右手不断搅和,让面粉与水充分糅合,只是搅和来搅和去,搅和成了“浆糊”,愣是搅和不出团团来。“你这手法不对。”师傅见了,立马用他自己的独特手法,不一会儿就成了面团。我惊讶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这个是靠手法,要勤学苦练才成。妈呀,做个团子都这么费劲,干哪行都不容易啊。接着,放发酵粉,醒面1小时。这时,师傅拿出了新鲜的艾叶,用榨汁机榨成了艾草汁,绿汪汪的,我把这艾草汁倒入盆里,与面团充分搅和……这面团绿了!原来青团之青的奥秘在这里!师傅拿起一个锅,倒少量的水,加上糖,大火煮七八分钟,取出备用。又拿来红豆,捣成豆沙,倒入刚才煮成的糖汁搅拌均匀。又到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这翠绿的面团搓成长条状,揪下一段,揉成小团团,压成饼,放上豆沙再包裹,一个豆沙青团就成形了,再往锅里煮五分钟,香气四溢甜上心头的青团就出锅了!
我这垂涎的舌尖早已忍不住了,拿起自己做的青团,迫不及待咬一口,啊,好烫啊!“你冷冷再吃!”我妈一脸无奈地说我。烫过之后,感觉味道不错,既有豆沙的软糯香甜,又有沁心的草香回甘。青团吃完了,可心里还是,甜甜的。
清明吃青团作文 9
清明节前夕的一天,你如果走过我们的教室,你一定会听到我们一阵阵欢乐的笑声,闻到一股股清香。你肯定会问我们:“你们在做什么?”我们会回答:“我们在做青团!”
下午一点到了,每个小组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摆放在桌子上,仿佛正开展着一场食品展览会。瞧:有绿色的青汁;有香甜的馅儿;还有一个个道具。道具准备好,就盖和面了,这可是制作青团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见一个个和面高手——老师请来的家长们陆续登场。她们娴熟地将面粉倒入盆中,再加入少许的水,接着,陈冠宇妈妈将手伸入盆中,熟练的揉了起来。慢慢地,原本松松散散的面粉在陈冠宇妈妈手中变成了柔软的大面团,然后,再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青汁,继续和。终于,青色的面团揉好了,家长们把面团分成几段,依次分给每一个小组。
开始做青团了。我先取出了一个中等大小的面团,在手中来回揉。揉成一个光滑的.圆球体时,就差不多了,我接着把面团轻轻压扁,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压扁的面团窝成一个圈,再把豆沙馅挤在里面,注意不要挤太多,小心馅儿会漏。挤好馅儿,用筷子把馅儿往里面塞一塞,再把面团一捏,一包,之后用保鲜膜将青团包好,这样一个完美的青团就做好了。再看看其他人做的:杜驾麟在青团上来回抹上黑芝麻,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黑”团,不知道蒸出来味道怎么样?看看成娅媗的,她把芝麻、豆沙和青团一起搓,使青团变成了一个“大花脸”……其它小组也不甘示弱,都在埋头奋力做着,整个班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第一课下课了,朱老师给我们每个组评了奖。我们这组光荣地获得了“最佳纪律奖”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所有组制作的青团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陈申一组的青团,他们十分创意,有“长方形”;有“五角星”;有“饺子”;有“荷包蛋”;有“神舟飞船”;还有“青团一家”……他们这组不愧是“最佳创意奖”。奖评好了,就该把青团送到食堂去蒸了。我在教室里联想起了青团的味道,一定是软软的、糯糯的。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美味的青团,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青团,剥开保鲜膜,吃上一口,“真香”我说道,这青团带着一股黄瓜的清香,吃进嘴,软软的,糯糯的,太好吃啦!
回家的路上,我脑海一直浮现着下午活动的场景,真是春暖清明,青团飘香。
清明吃青团作文 10
那些点滴的记忆,缓缓地在时间之流里散开,它弥漫出简而不凡的香味,这就是青团。
那年,正值清明时节,要包青团。听到这个喜讯,我便迫不及待地跑进厨房。
只见奶奶手上捧着一碗糯米粉,攥了一小团便扑在砂碗里,往里面浇上叶绿色的艾草汁,慢慢地揉匀,用双手一压,便成了青团膜。接着,在膜里铺上如毛毯般整齐的红豆沙馅,往馅的边缘均匀地抹上清水。最后,再把它们滚成一团,揉成一个“馒头”,青团便成了,不一会儿空空如也的锅盘便立起了一个一个绿油油的“蒙古包”。
我也跟着做,却跟奶奶相差甚远,我做的青团就像一支融化的雪糕,有气无力地趴在了桌上,但我不服气,便又燃起斗志,按照刚才的步骤重塑了一遍又一遍,结果迎接我的是一个个“残疾患者”,歪七扭八,少胳膊少腿,连立都立不起来。
我渐渐消耗了耐心,越来越不想干了。这时,奶奶看我垂头丧气的,仿佛看出了我的心事,便说:“孙女呀!凡事都是有技巧的',因为你的方法有点错误,所以才拿捏不好。还有,凡事要坚持不懈,不能放弃,加油!”接着,奶奶就一遍遍地给我示范,我就像在灼热的沙漠遇见了一片瓜田,迷津顿开,专心致志地认真照做。
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一个“士兵”终于站在了我的面前,不久后,便有了一个“军团”,它们整齐地立在蒸笼里,等待着蒸笼的魔法,开始膨胀变大……
“叮呤呤”,新鲜的小青团出炉啦!它们一个个油亮如玉,一股扑面而来的艾草清香引诱着我,碰一下,瞬间被弹了回来,就像气球似的。我大口大口地嚼着,享受着这丰收的果实。味道真好,我可爱的小青团!
小小青团让我体会到了蕴含着的道理。我想,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也要克服消极心理,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还要不断改进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于是,每逢清明时节,我就特别想青团的味道,还有包青团的故事……
清明吃青团作文 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大家都很熟悉吧。没错,他选自《清明》这首诗。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挂艾草、吃青团,我只吃过青团,但没做过青团,今天我就要做一回青团。
我和妈妈准备好了做青团的材料,有绿油油的艾草,有雪白的糯米粉和面粉,还有做馅料的豆沙等。说干就干!我们先一起择艾草。择艾草可是要有耐心的哦!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艾草的'根部全部摘掉,只留下嫩嫩的叶子。接着我开始洗艾草、洗好后放到锅里煮一煮,最后把艾草切碎,再放到碗里捣成艾草泥。艾草是要和面用的,它就像个魔术师,可以让面团变绿。
妈妈拿出了昨晚我们花了一晚上时间煮烂的豆沙馅料。进入做青团的关键时刻啦,我特别紧张,生怕做错了一步。妈妈一边教我和面一边说:“要做青团,最重要的是和好面。面和得有劲道,青团吃起来才有嚼劲,否则就会粘牙齿。“我们把艾草泥倒进糯米粉和面粉里,用手将它们混合起来。我撸起了袖子,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停地揉啊揉,一个青色的大面团就完成了。接着我用手掰了一小团的粉团,揉成像乒乓球大小的小圆球,用大拇指在粉团中间压出一个深深的洞,接着往两边捏,把洞变大,捏成一个碗状。再用勺子把豆沙馅舀进粉团的大洞中,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封口封好,再搓圆,一个青团就大功告成了。我终于松了口气。然后我继续按照这个方法做了好几个青团,做完豆沙馅,我灵机一动,把豆沙、红糖和红枣全部放进了馅里,做成了”黑暗料理“。青团一个个包好以后,我立马要蒸几个尝一尝。15分钟后,锅子里一股香气就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去看了看,青团换上了碧绿碧绿的外套。我仿佛看到调皮可爱的小青团在向我招手。我连忙拿起一个先咬一口,哇,馅甘甜爽口,整个团子香甜软糯还香气四溢!
第一次做青团竟然成功啦!没想到做青团也那么不容易啊。我既体验到了做青团的乐趣,又知道了清明节的习俗,真是一举两得呀!
清明吃青团作文 12
家乡有清明时节吃青团的习惯。随着祭祀功能的淡化,青团已逐渐成为一抹春色,成了一道专属春天的味道。这不,刚开春,奶奶就开始张罗包青团了。
周六一大早,奶奶就起来做馅,有豆沙馅、芝麻馅,都是我爱吃的。豆沙馅是超市买现成的,只要拿出搓成小圆球;芝麻馅则是将芝麻和核桃仁炒熟、碾碎加白糖调和。馅料准备好后,奶奶把菠菜榨汁,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糯米粉中,再加入少量猪油,搅拌均匀,搓成碧绿的`米粉团。接着,再把大米粉团分成鸡蛋大小的小剂子。然后,逐个按扁包入馅,捏拢收口搓匀,放在湿布上。为了便于区分,青团的形状有所不同,圆圆的是豆沙馅、椭圆的是芝麻馅。我看着觉得很简单,也洗手来帮忙,取一个剂子,轻轻压扁,托在左手掌心里,再放上一个豆沙小圆球,左手五指微微收拢,右手赶忙凑上帮忙,然后两手配着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捏。可是,捏着捏着馅儿从底部漏了出来,眼看包不起来了,只好宣布失败!“奶奶,请求救援!”说着,往奶奶手里一塞。只见奶奶三下两下一捏,竟化腐朽为神奇,“破肚”的青团整容成功!不行,我得继续尝试!第二个没漏馅,可是收口处的米粉料太多了,没搓均匀。不灰心,继续练!我暗暗鼓励着自己,接下来自然是越做越好了。排列整齐的青团子,都挺着圆圆的肚子,像一个个小胖墩,可爱极了。奶奶说:“你别小瞧了这胖墩的肚子,它可以装下好多东西,不仅可以装豆沙、芝麻,还可以装蛋黄、肉松,各有各的味道!”我听得都快流口水了,催爷爷赶紧蒸团子。
大火蒸了20分钟左右,可口的团子终于蒸好了。它们色泽光亮,油绿如玉,分明就是春草的颜色;拿在手里,软绵绵颤巍巍的,充满了弹性;咬上一口,清新自然的春草气息霎时弥漫了整个口腔,外皮糯软Q弹,馅甜而不腻,一口一个满足,这是江南春天特有的美味!
没有青团的三月不能叫春天,不吃总感觉少了什么。这种把春光揉进“肚子”里的味道,每每总能让我惦念一整年。
清明吃青团作文 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我们家乡有扫墓、祭祖、踏青等风俗。其中必不可少的还有一种美食――青团,翠绿诱人、糯韧绵软,带着清淡香柔的香气,让人抵挡不住诱惑。
清明前几天,我和奶奶来到附近的田野里采集艾草。艾草匍匐在地上,绿油油的,遍布了整片田地。我和奶奶拿着剪刀一株一株地采集着,不一会就装满了一大袋。
回到家里,我们将摘来的艾草用清水洗净,放到开水锅中烫熟捞起,艾草碧绿碧绿的,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清香。等它凉了以后,奶奶把艾草揉成团,挤出多余的水分,跟糯米粉混在一起,揉成一个面团。接着准备青团的馅料,有甜甜的豆沙馅、白糖芝麻馅、咸菜笋丝馅。只见奶奶把绿色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剂子,搓圆,用大拇指掐出一个坑,把馅料放进去包好,这就变成了一个绿色的团子,放到锅里蒸了20分钟,香喷喷的青团就做成了。熟透的青团晶莹剔透,好像一个个无瑕的翡翠,也像一个个珍贵的绿明珠。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咬上一口,顿时艾草的香味融合着馅料的甜香扑鼻袭来。尝过甜的',我又拿起咸味的品尝,春笋的鲜嫩夹杂着豆干的醇香,简直是绝配啊!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吃,怎么也吃不够。
奶奶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一个劲地说:“慢点吃,锅里还有。”奶奶做青团的手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她每年要帮很多人家做青团,还把自己做好的青团分给邻居们呢!每年一到清明,远在上海的、厦门的亲戚,都争着打电话指定要吃奶奶做的宁波青团呢!
清明时节,我们总会带上青团去祭拜祖先,寄托哀思。小小的青团,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代代地传承,传统风俗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
清明吃青团作文 14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 相关推荐
【清明吃青团作文】相关文章:
青团·清明作文03-21
上海人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05-03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通用46篇)04-13
清明食青团优秀作文(通用29篇)05-24
清明节做青团的作文(通用25篇)10-05
清明的青团作文09-22
清明做青团作文02-21
清明和青团作文01-18
描写青团的400字作文(通用20篇)04-07
做青团的说明文(精选39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