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11-24 民俗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作文 篇1

  每年新春佳节都许多传统的新春佳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而每年最难忘的新春佳节习俗应该就是扫尘了,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新春佳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次,我和老爸“光荣”地领到了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了,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由于一年没擦了,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了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了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了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了,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了“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我不服气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了。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了,旧的也“辞”完了。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新春佳节习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新春佳节重要性的标志,让我们的新春佳节过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些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

民俗作文 篇2

  博饼是中秋时节闽南民间的一种习俗。俗话说:“博饼靠运气。”博饼时总是有喜有忧,谁也怨不得谁。今天,我们班也举行了这个“盛典”,各路“武林高手”齐聚一堂,博饼“盛典”已经拉开了序幕。走,咱们瞧瞧去。

  “呀!”“哇!”“耶!”惊奇欣喜的尖叫声从教室中阵阵传出。照往常经验,无疑是“状元”诞生了。究竟花落谁家呢?我循声走了过去,原来是燕子。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拿起“小豆子”,先吹一吹,再扇一扇,口中念念有词:“南无阿弥陀佛……”她身旁的人发出嘶哑的喊声:“没有!没有……”“啊!是‘状元’!”她惊奇地叫着。旁边的人说:“别叫了,肯定是我们叫了她才中的。”又轮到燕子了,她故技重演,可还是中了“状元”,连中了三个“状元”。我顿时心生羡慕之情,夹杂着一丝嫉妒,毕竟我们每个孩子都很好胜。燕子带着自我陶醉的口吻说:“真是没想到呀!手气不赖!咦,你中头彩了吗?”被她这么一问,我一下子哑口无言。“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说出来听听,我也好帮你。”我稍微犹豫了一下。她瞪着大眼睛,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说:“如果有难言之隐,我也不为难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接下去好运伴随你!”我连声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也要去玩了.尽尽兴。”于是,我悠悠然回到我们的小组。“唉!”谁在叹气呢?是“黄瓜”,看来此人一无所获。我意味深长地说:“加油!哪儿摔倒,哪儿爬起来。”“黄瓜”故作镇静地说:“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我看得出,她心里有些伤感。虽然她面带笑容,可每一回轮到她博饼时,她都十分紧张。她又甩了一次,是“一秀”。“耶!”只是“一秀”也把她乐成这样。我知道,第一次中奖都会很开心。该我上场了,我一把抓起甩子,在碗中一掷,发出了“叮当叮当”清脆悦耳的声音,真是掷地有声!如果没中,我会揪心的,岂料是梦寐以求的“状元”!心中一阵窃喜,一马当先,技压群雄,不亦乐乎。“小鸡”愁眉苦脸的,可还是不甘示弱,嘴里喃喃地说:“爱拼才会赢!”随着抓起甩子,扔了过去。“呀!”甩子掉了,她失去了一次珍贵的机会,一定受到很大的打击。我轻声安慰她:“信心不可失。”她愤愤不平地说:“我还会重振雄风!”听君此言,我倍感欣慰。我们在嬉戏中度过了这热热闹闹的下午。

  无论是“一秀”还是“状元”,或多或少总会博到的。博饼只是一种娱乐,不管是输是赢,同学之间还是要以和为贵。你说呢?

民俗作文 篇3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苗族——跳 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民俗作文 篇4

  上周日,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兴山民俗博物馆。

  我们刚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高大雄伟的望山门,望山门是明代建在高阳镇的,现在复建在古夫。

  走进民俗博物馆,我们看见两个院落,左边是吴翰章老屋,右边的是陈伯炎老屋。接着,导游带我们来到了吴翰章老屋。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吴翰章。吴翰章是一个举人,他写了四十余部著作,可不幸的是,他三十岁就去世了。导游告诉我们,吴翰章住的是四合院,石门上写着"百忍传家".走进去,就是一个天井屋,天井屋的屋顶有两个正方形的"洞",洞的下面有两个大水缸,下雨时,就可以接雨。

  (交代清楚望山门、院落,民俗博物馆的构造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洞"字巧妙传神地点出了天井屋的特点)

  往前走,我们看见的就是堂屋,堂屋的正前方有一个八仙桌,八仙桌的上面有一副对联,对联的左右两边还有两篇吴翰章的诗文。堂屋的屋顶上挂着盏灯笼,右边的灯笼上雕着龙,左边的灯笼上刻着凤,寓意着"龙凤呈祥".

  ("正前方"、"上面"、"左右两边"方位词的不断变换,将堂屋的一景一物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我们去了吴翰章的主卧室。主卧室里有一张红漆雕花人物床、红漆书桌、红漆彩绘柜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红漆雕花人物床。它的上面刻着65个人物,人物都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种田的,也有采果子的,还有下棋的……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上面还刻着石榴,因为石榴里面有很多籽,寓意着"多子多孙".

  主卧室参观了,就应该去次卧室了。次卧室里面有雕花千工床、雕花柜,雕花化妆盒、书箱。雕花千工床有三层,每一层都雕刻了很多精致的图案,也都寓意不同。如喜鹊和羊表示"喜气洋洋",蝙蝠、鹿和禽兽表示福禄寿。

  (详写中堂、卧室,"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人物床的精致特别,不同事物不同寓意进一步展现出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其它都参观完了,就剩下厨房了。厨房里有雕花月牙桌、雕花碗柜、雕花椅。我特别喜欢雕花月牙桌,因为它寓意着"团团圆圆".

  吴翰章老屋看完了,导游就带着我们到陈伯炎老屋去了。走进陈伯炎老屋,映入眼帘的'就是厅房,左右两边是厢房,还有堂屋、中堂、佛堂、小客厅、主卧室、工具房。

  首先,在厅堂,我们看见了一块匾,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清光绪皇帝亲自题的一块进士匾。然后,导游带我们来到了小客厅。小客厅里有一块木匾,是清代五任南阳知府顾家衡题写的"庆衍稀龄".还有雕花八仙桌,太师椅等。中堂有嵌汉白玉酸枝木椅、雕花牌位等。佛堂里面也有木匾,有神祖来格、雕神索、佛像、送子观音、八仙丹烛台等。接着,我们来到了主卧室,主卧室里有骨画、嵌骨拔步床,这都是用龙骨嵌成的。

  (略写厅堂、佛堂,详略安排非常合理。"首先"、"然后"、"接着"一系列连词贯穿起来,参观的顺序清晰可见)

  工具房里有农业工具、渔猎工具和制作工具。如:蓑衣、斗笠、火药瓶、秧马、石碾、马灯、洋灯、石磨等。

  吴翰章老屋和陈伯炎老屋都参观完了。导游就带着我们来到庭院,参加有奖知识抢答活动。

  我觉得以前的人们真聪明,制造了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如果我能拥有这样的房子,那该多好啊!

民俗作文 篇5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b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必备】民俗作文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1.【必备】民俗作文合集10篇

2.【必备】民俗作文合集9篇

3.【必备】民俗作文合集6篇

4.【必备】民俗作文合集7篇

5.【必备】民俗作文合集5篇

6.【必备】民俗作文合集八篇

7.【必备】民俗作文合集六篇

8.【必备】民风民俗作文合集五篇

上一篇:民俗作文 下一篇: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