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民俗作文

时间:2021-09-09 08:18:48 民俗 我要投稿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8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民俗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8篇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1

  年,都在过,就连外国人也有过的。可过年的民俗风格不一。

  过年最忙的就是节前的几天,大街上的人你来我往,每家忙的不可开交,吃的、用的、玩儿的,都要买齐全了,好像所有的日子都要在这一天过似的,害得爸妈换着班的往商店跑,商店里的人更是拥挤不堪,想买一件东西顺利地走出来,这时也变成了一件难事。

  农历三十这天的上午,必须要完成挂红灯、贴窗花、春联,福字要倒着贴哦,寓意在福到了。做完之后,屋外节日的气氛显得更加浓郁了。

  各民族过节都有燃放鞭炮和烟花的习俗,我们这里也不例外。最激动人心的阶段是午夜前后。室内灯火通明,酒香四溢,桌上摆满热气腾腾的饭菜。这也是最能显示出一家人团圆的时刻。大家喜气洋洋地围坐在一起,把平时不开心的事一股脑地丢到脑后,兴高采烈地一边喝着、吃着、聊着,看着春晚节目。一时间,室外的鞭炮声响成一片,空中的烟花纷纷扬扬,色彩缤纷的。把整个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直到零点钟声响起来,守岁才算完成。

  春节最热闹的习俗是看秧歌,男男女女一帮人身着各色服装,手摇彩扇,踩着高跷,随着吹鼓手的节奏和高跷接触地面整齐的“咔咔”声,一摇一摆的往前走。秧歌队到了谁家门口,谁家都要放鞭炮,给一些香烟和酒作为答谢的礼品。看秧歌的人群,簇拥着秧歌队,浩浩荡荡的从西走到东,又从东折到南,无论天气有多冷,都一步不离地跟着看……

  民俗是节日的调味剂,没有了这些,节日将枯燥无味。

  桦甸市二道甸子镇中心小学六年二班:李雨晴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2

  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进行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春。早在尧舜时期,我国人民便有了“扫年”的习俗。它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到诏代,“扫年”之风盛行。“扫年”的风俗反映了我国人民爱劳动、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

  农历除夕,各家各户的门上,贴上一个福字,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微服出巡,看见围观一幅漫画,上面绘着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一个大西瓜,明太祖看了,却对此产生误会,以为镇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马皇后,明太祖把这件事暗记在心上,下令凡没有参与嬉笑的住户在门上贴一个福字。军士们便以此为据,到没有贴福字的家里提人。从此以示安分守己。这种从避嫌变祝福的善良直流传至今。

  盼着、盼着终于盼到了快乐的新年,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饭后我与哥哥姐姐一起放炮,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火花飞升降落,犹如天女散花,又好像信号弹飞上天空,忽明忽暗,把夜幕装点成鲜花的世界。在有几分钟便是十二点了,挂好鞭炮,妈妈喊:“十二点了放鞭炮啊!”爸爸点燃了鞭炮,震耳欲聋的声音迎来了新年!

  每到春节最令人难忘的是拜年等,到大小年统统拜完,年味就像硝烟一般。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被炮声惊醒了,我穿上新衣服,与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贴完后显得喜气洋洋,我们兄弟姐妹一起放炮,热闹极了,每一个人都应该以新精神来迎接新一年到来。

  人生最有趣的事,就是辞旧迎新,因人类的最高愿望就是更上一层楼。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3

  春节传说之一: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叫做“桃符”。

  到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结尾:唐朝以后,除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4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别具一格的春节。

  对于四川人来说新年是很重要的。从初一开始,人们都要“走人户”,互相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在古时候人们都要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烧香拜神,吃茶会友……对于四川的春节来说,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习俗——逛庙会。

  在庙会开始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欣赏着庙会这个盛大的“嘉年华”。在这里艺人们表演着各形各色的绝活,变脸、吐火等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滚铁环、做公鸡车、抽陀螺……各种好玩的游戏、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条街上洋溢着喜气。

  初七是人日,据说杜甫曾与他的友人高适等人在这一天到草堂作诗,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们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过。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会点起“天灯”,每到那时,整条街都被照得像白昼一样。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四川的春节与别处不同,正月十七春节才算结束,因为正月十六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游百病”。据说西北一带妇女多操持家务,因此体质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天长日久,形成了“游百病”这个风俗。身体弱的人们登上城墙,据说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习俗、独特的绝活儿……那里的一切,都让我无法忘怀!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5

  寿县春节习俗颇多,进入腊月,也属农闲,家家户户都要腌制咸鸡鹅,一面备节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祝福腌进浓浓的腊味。

  改革开放前经济尚不宽裕时,群众诙谐地说“不吃二两猪毛不算年”,要知道由于腌制手法有异,家家户户腊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上街赶集的群众更多起来,过后十来天就要“扫尘”,“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一新,规整利落,人们心里也更加敞亮起来,大多数人家整个春节的准备工作到此至少已经完成一半。

  腊月廿三过小年,俗称“祭灶”,隐北地区也有廿四过小年的,长年在外的人们多在此前回家团圆。这一天要祭灶王爷,吃白面、麦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块厚过月饼,小块状如弹珠,寄意请灶王爷回天庭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家庭来年殷实。有趣的是,在寿县农村,春节一定要把未过门的'媳妇接到家里过节,而且要给她买一身新衣服,这样才有礼有面子,否则亲家是要恼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这门亲事了!在热闹的筹备中,人们终于迎来了年三十,中午过后,家家早贴春联,早鸣鞭炮,早吃团圆饭,爆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烧香点烛,吃饺子,晚辈给近亲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这时常有乞丐来家门旁贴财神,可不是一两个小钱就能打发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亲戚, “往年酒”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你来我往,一般要持续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农村都在初三早饭前,烧香、点烛,拜祖祭神后,将封檐钱纸、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场地上,燃火尽烧,鸣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镇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紧,有的是热闹——

  “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几十里的亲戚家走走拜个年并不晚,熟人见面时还要说“过年好、恭喜发财”。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6

  我家乡,山清水秀,非常美丽。

  那的山是那么的绿,远望如一条巨龙在守护着我那美丽的我家乡;那的水是那么的清澈,近看像一面硕大的银镜一样闪亮……

  春节的这一天是我家乡最美的时候。

  刚下过雪,那雪是那么的洁白,那么的柔美。“啪啪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跑来了,一双双小手拎着一只只红通通的小灯笼,心里觉得美滋滋的。中午,房屋上就挂上了一只只红灯笼,这样当夜晚来临后,就可以点燃这些灯笼,我家乡便成了灯得海洋。

  夜晚终于来临了,人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吃团圆饭。每张餐桌上都会有一道菜——鱼。俗话说得好“年年有余,岁岁平安”,所以每到春节家家户户的桌子上都不能少了“鱼”。

  人们吃完年夜饭后,还会放烟火。这个时候的天空就如盛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一样,别提有多美了。

  啊!我爱你我家乡!更爱我家乡那热闹非凡的春节!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7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非常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与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非常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就是火锅,一就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非常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就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就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8

  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进行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春。早在尧舜时期,我国人民便有了“扫年”的习俗。它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到诏代,“扫年”之风盛行。“扫年”的风俗反映了我国人民爱劳动、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

  农历除夕,各家各户的门上,贴上一个福字,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微服出巡,看见围观一幅漫画,上面绘着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一个大西瓜,明太祖看了,却对此产生误会,以为镇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马皇后,明太祖把这件事暗记在心上,下令凡没参与嬉笑的住户在门上贴一个福字。军士们便以此为据,到没贴福字的家里提人。从此以示安分守己。这种从避嫌变祝福的善良直流传至今。

  盼着、盼着终于盼到了快乐的新年,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饭后我与哥哥姐姐一起放炮,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火花飞升降落,犹如天女散花,又好像信号弹飞上天空,忽明忽暗,把夜幕装点成鲜花的世界。在有几分钟便是十二点了,挂好鞭炮,妈妈喊:“十二点了放鞭炮啊!”爸爸点燃了鞭炮,震耳欲聋的声音迎来了新年!

  每到春节最令人难忘的是拜年等,到大小年统统拜完,年味就像硝烟一般。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被炮声惊醒了,我穿上新衣服,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贴完后显得喜气洋洋,我们兄弟姐妹一起放炮,热闹极了,每一个人都应该以新精神来迎接新一年到来。

  人生最有趣的事,就是辞旧迎新,因为人类的最高愿望就是更上一层楼。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8篇】相关文章: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十篇02-01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七篇01-06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合集九篇12-27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合集8篇12-26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合集9篇12-07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合集7篇11-19

【精品】春节民俗作文3篇06-30

【精品】春节的的民风民俗作文三篇02-03

【精品】家乡的春节民俗作文三篇02-25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汇总5篇02-0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8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民俗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8篇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1

  年,都在过,就连外国人也有过的。可过年的民俗风格不一。

  过年最忙的就是节前的几天,大街上的人你来我往,每家忙的不可开交,吃的、用的、玩儿的,都要买齐全了,好像所有的日子都要在这一天过似的,害得爸妈换着班的往商店跑,商店里的人更是拥挤不堪,想买一件东西顺利地走出来,这时也变成了一件难事。

  农历三十这天的上午,必须要完成挂红灯、贴窗花、春联,福字要倒着贴哦,寓意在福到了。做完之后,屋外节日的气氛显得更加浓郁了。

  各民族过节都有燃放鞭炮和烟花的习俗,我们这里也不例外。最激动人心的阶段是午夜前后。室内灯火通明,酒香四溢,桌上摆满热气腾腾的饭菜。这也是最能显示出一家人团圆的时刻。大家喜气洋洋地围坐在一起,把平时不开心的事一股脑地丢到脑后,兴高采烈地一边喝着、吃着、聊着,看着春晚节目。一时间,室外的鞭炮声响成一片,空中的烟花纷纷扬扬,色彩缤纷的。把整个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直到零点钟声响起来,守岁才算完成。

  春节最热闹的习俗是看秧歌,男男女女一帮人身着各色服装,手摇彩扇,踩着高跷,随着吹鼓手的节奏和高跷接触地面整齐的“咔咔”声,一摇一摆的往前走。秧歌队到了谁家门口,谁家都要放鞭炮,给一些香烟和酒作为答谢的礼品。看秧歌的人群,簇拥着秧歌队,浩浩荡荡的从西走到东,又从东折到南,无论天气有多冷,都一步不离地跟着看……

  民俗是节日的调味剂,没有了这些,节日将枯燥无味。

  桦甸市二道甸子镇中心小学六年二班:李雨晴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2

  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进行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春。早在尧舜时期,我国人民便有了“扫年”的习俗。它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到诏代,“扫年”之风盛行。“扫年”的风俗反映了我国人民爱劳动、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

  农历除夕,各家各户的门上,贴上一个福字,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微服出巡,看见围观一幅漫画,上面绘着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一个大西瓜,明太祖看了,却对此产生误会,以为镇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马皇后,明太祖把这件事暗记在心上,下令凡没有参与嬉笑的住户在门上贴一个福字。军士们便以此为据,到没有贴福字的家里提人。从此以示安分守己。这种从避嫌变祝福的善良直流传至今。

  盼着、盼着终于盼到了快乐的新年,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饭后我与哥哥姐姐一起放炮,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火花飞升降落,犹如天女散花,又好像信号弹飞上天空,忽明忽暗,把夜幕装点成鲜花的世界。在有几分钟便是十二点了,挂好鞭炮,妈妈喊:“十二点了放鞭炮啊!”爸爸点燃了鞭炮,震耳欲聋的声音迎来了新年!

  每到春节最令人难忘的是拜年等,到大小年统统拜完,年味就像硝烟一般。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被炮声惊醒了,我穿上新衣服,与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贴完后显得喜气洋洋,我们兄弟姐妹一起放炮,热闹极了,每一个人都应该以新精神来迎接新一年到来。

  人生最有趣的事,就是辞旧迎新,因人类的最高愿望就是更上一层楼。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3

  春节传说之一: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叫做“桃符”。

  到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结尾:唐朝以后,除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4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别具一格的春节。

  对于四川人来说新年是很重要的。从初一开始,人们都要“走人户”,互相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在古时候人们都要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烧香拜神,吃茶会友……对于四川的春节来说,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习俗——逛庙会。

  在庙会开始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欣赏着庙会这个盛大的“嘉年华”。在这里艺人们表演着各形各色的绝活,变脸、吐火等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滚铁环、做公鸡车、抽陀螺……各种好玩的游戏、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条街上洋溢着喜气。

  初七是人日,据说杜甫曾与他的友人高适等人在这一天到草堂作诗,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们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过。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会点起“天灯”,每到那时,整条街都被照得像白昼一样。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四川的春节与别处不同,正月十七春节才算结束,因为正月十六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游百病”。据说西北一带妇女多操持家务,因此体质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天长日久,形成了“游百病”这个风俗。身体弱的人们登上城墙,据说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习俗、独特的绝活儿……那里的一切,都让我无法忘怀!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5

  寿县春节习俗颇多,进入腊月,也属农闲,家家户户都要腌制咸鸡鹅,一面备节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祝福腌进浓浓的腊味。

  改革开放前经济尚不宽裕时,群众诙谐地说“不吃二两猪毛不算年”,要知道由于腌制手法有异,家家户户腊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上街赶集的群众更多起来,过后十来天就要“扫尘”,“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一新,规整利落,人们心里也更加敞亮起来,大多数人家整个春节的准备工作到此至少已经完成一半。

  腊月廿三过小年,俗称“祭灶”,隐北地区也有廿四过小年的,长年在外的人们多在此前回家团圆。这一天要祭灶王爷,吃白面、麦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块厚过月饼,小块状如弹珠,寄意请灶王爷回天庭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家庭来年殷实。有趣的是,在寿县农村,春节一定要把未过门的'媳妇接到家里过节,而且要给她买一身新衣服,这样才有礼有面子,否则亲家是要恼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这门亲事了!在热闹的筹备中,人们终于迎来了年三十,中午过后,家家早贴春联,早鸣鞭炮,早吃团圆饭,爆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烧香点烛,吃饺子,晚辈给近亲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这时常有乞丐来家门旁贴财神,可不是一两个小钱就能打发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亲戚, “往年酒”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你来我往,一般要持续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农村都在初三早饭前,烧香、点烛,拜祖祭神后,将封檐钱纸、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场地上,燃火尽烧,鸣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镇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紧,有的是热闹——

  “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几十里的亲戚家走走拜个年并不晚,熟人见面时还要说“过年好、恭喜发财”。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6

  我家乡,山清水秀,非常美丽。

  那的山是那么的绿,远望如一条巨龙在守护着我那美丽的我家乡;那的水是那么的清澈,近看像一面硕大的银镜一样闪亮……

  春节的这一天是我家乡最美的时候。

  刚下过雪,那雪是那么的洁白,那么的柔美。“啪啪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跑来了,一双双小手拎着一只只红通通的小灯笼,心里觉得美滋滋的。中午,房屋上就挂上了一只只红灯笼,这样当夜晚来临后,就可以点燃这些灯笼,我家乡便成了灯得海洋。

  夜晚终于来临了,人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吃团圆饭。每张餐桌上都会有一道菜——鱼。俗话说得好“年年有余,岁岁平安”,所以每到春节家家户户的桌子上都不能少了“鱼”。

  人们吃完年夜饭后,还会放烟火。这个时候的天空就如盛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一样,别提有多美了。

  啊!我爱你我家乡!更爱我家乡那热闹非凡的春节!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7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非常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与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非常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就是火锅,一就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非常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就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就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8

  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进行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春。早在尧舜时期,我国人民便有了“扫年”的习俗。它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到诏代,“扫年”之风盛行。“扫年”的风俗反映了我国人民爱劳动、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

  农历除夕,各家各户的门上,贴上一个福字,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微服出巡,看见围观一幅漫画,上面绘着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一个大西瓜,明太祖看了,却对此产生误会,以为镇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马皇后,明太祖把这件事暗记在心上,下令凡没参与嬉笑的住户在门上贴一个福字。军士们便以此为据,到没贴福字的家里提人。从此以示安分守己。这种从避嫌变祝福的善良直流传至今。

  盼着、盼着终于盼到了快乐的新年,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饭后我与哥哥姐姐一起放炮,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火花飞升降落,犹如天女散花,又好像信号弹飞上天空,忽明忽暗,把夜幕装点成鲜花的世界。在有几分钟便是十二点了,挂好鞭炮,妈妈喊:“十二点了放鞭炮啊!”爸爸点燃了鞭炮,震耳欲聋的声音迎来了新年!

  每到春节最令人难忘的是拜年等,到大小年统统拜完,年味就像硝烟一般。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被炮声惊醒了,我穿上新衣服,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贴完后显得喜气洋洋,我们兄弟姐妹一起放炮,热闹极了,每一个人都应该以新精神来迎接新一年到来。

  人生最有趣的事,就是辞旧迎新,因为人类的最高愿望就是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