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至吃狗肉

2023-06-20 民俗

  夏至,太阳直射地面的的位置达到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这个时候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而且越往北就越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为什么夏至吃狗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夏至吃狗肉是岭南等众多粤语地区的习俗。民间有“冬至鱼,生夏至狗”,“夏至狗,没路走”, “狗肉滚三滚,神仙企吾(不)稳”的俚语,意思是夏至这天,许多狗被杀掉,没路可逃;狗肉的香味,香浓诱人,连神仙也吸引过来。

  狗肉性本温热,大补元气,仅适宜秋冬季节食用,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吃狗肉,按理外热加内热,对身体不利。但人们认为,夏至这天例外,夏至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会生发热气引起身体不适,反而会对身体有益。

  为什么夏至吃狗肉不生热呢?这可能与狗肉补身,能辟不祥的传说有关。据有关资料记载,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民间又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就像现在流行的冬病夏治一样,“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谣,也说明食补从立夏就开始了。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当然,夏至吃狗肉,也要适可而止,狗肉毕竟较温燥,不宜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及胃肠积热等疾病。

  相对而言,夏天更宜进食一些滋补凉食消暑之品,如、鲫鱼赤小豆汤、青瓜(或凉瓜)排骨汤,鱼头元妥豆腐汤、冬瓜扁豆水鸭汤陈皮汤等,或煮红豆沙、绿豆沙、小米粥、西米银耳冰糖粥、绿豆白果粥、凉粉、莲子羹、豆腐花、番薯汤等,饮银耳木瓜糖水、凉豆浆、甘蔗茅根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润甘甜消暑的食物。但有糖尿病的患者则不宜进食过多甜品。儿童也应该注意,炎炎夏日少食寒凉之品。

  拓展:关于夏至的习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农历五月端午节后就是夏至节,夏至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测定出的二十四节令之一,在古代时要放假三日。夏至日,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夏至?太阳南移,白昼渐短。跟冬至一样,夏至自古流传着很多 “九九歌”,清人杜文澜撰著的《古谣谤》里就选有北京流传的夏 “九九歌”:“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树梢轻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当心受风寒;九九八十一,家家备棉衣。”

  “夏至尝黍,端午食粽”是古时食俗。《吕氏春秋》载,当早黍于农历五月登场时,天子要在夏至时举行尝黍仪式。古人要用黍和鸡祭祀祖先,仿照西周人用牛角或羊角祭祖庆丰收时的传统形式,将黍用竹叶或苇叶包成形如牛角的角黍,先祭祖然后蒸熟品尝。黍曾是北方先民们的主食,并可酿成美酒,《诗经》中就有不少 “年丰多黍”的诗句,大家一起尝食角黍被认为是一种欢庆年丰的标志。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句老北京的俗话说的是另一民俗。因为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北京的主要农作物是麦子,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庆年丰的最好方式。吃面条不但能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而且吃着巧手制出的众多样式的面条,生活中平添了多样的乐趣。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除了爱好,据说还有 “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记载中杜甫爱吃槐叶冷陶面,还曾写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然欲无。”

  说到老北京,很早街市上就有用手工或机具制出宽、细面条的切面铺,街上的饭铺也早有 “小碗干炸酱”等多样面条供应。但四合院、大杂院里的老百姓,更多的还是愿吃自家的手擀面、抻面、扯面或面片儿,煮熟后用冷开水一过,用芝麻酱 (或炸酱)、花椒油、蒜汁、老陈醋、黄瓜丝、水萝卜丝那么一拌,嘿,吃起来别提多美啦!

  • 相关推荐

【为什么夏至吃狗肉】相关文章:

夏至荔枝狗肉节01-27

小年为什么吃灶糖02-03

小狗肉松作文10-08

叙事作文:乐平狗肉08-31

山西饮食民俗范文:夏至吃伏面01-28

猫为什么吃老鼠400字作文09-26

狗肉作文300字三篇07-05

我发现了鸡为什么吃石子作文10-23

我发现了鸡为什么吃石头作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