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的典故故事

2024-11-15 历史典故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典故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典故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尊王攘夷的典故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王攘夷的典故故事

  背景

  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权威大大减弱,诸侯国内的篡权政变和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发生。与此同时边境族群趁机入侵,华夏文明面临空前的危机。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尊崇周天子,并数次发动帮助诸侯国攘斥夷狄战争而大获赞赏,其事迹被后世称为尊王攘夷。

  尊王

  鲁僖公四年(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进入楚国,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鲁僖公九年(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召开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周襄王派宰孔参加,并赐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给齐桓公。

  攘夷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邢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国。

  评价

  尊王攘夷在中国历史上多为正面评价。如孔子称赞管仲尊王攘夷的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朱熹亦称赞管仲:"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顾炎武更称赞管仲:"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另一方面,一些诸侯以尊王的名义互相讨伐争战,称霸称雄。东周历史上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属"尊王"或者假借"尊王"名义扩张自己利益的的行为,但并非攘夷,而是华夏诸侯国之间的内战。诸侯争霸的行为,正是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

  词语解释

  “尊王攘夷”,尊:尊崇。攘,排斥、抵御。这则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以及南方楚蛮的大举入侵。后来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义词。“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攘夷”,即中原诸侯对戎狄的侵扰进行抵御。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佐文尊王,卒为晋辅。”这是说赵国国君响应晋文公尊王的号召,辅翼晋国成就霸业。攘夷,即拒却外夷。《春秋公羊传》僖公四年称“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注:“北伐山戎是也”。这是说齐桓公以抵御外族为号召,号令诸侯。春秋时期礼坏乐崩,周室衰微,诸侯争雄,齐桓公、晋文公等以“尊王攘夷”为名,挟天子令诸侯,以实现其霸业。宋孙复有《春秋尊王发微》12卷。

  • 相关推荐

【尊王攘夷的典故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经典故事06-21

哲理经典故事12-05

亡羊补牢的经典故事05-15

钱王射潮的民间典故07-21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06-15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精选03-17

门神的来历典故故事10-21

西方文明典故故事07-10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分析04-22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解说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