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换汗血宝马的历史典故

2022-07-26 历史典故

  汗血宝马,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最古老、纯正的马种。每一匹汗血宝马都有血统护照,可上溯至前五代,每匹马价值百万元左右。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萝卜换汗血宝马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萝卜换汗血宝马的历史典故

  北宋初期,宋辽之间战争不断,虽有杨家将等镇守边关,但面对以骑射着称的辽人,宋军仍处于弱势。

  这年冬季,杨六郎细细揣摩了宋辽之间的兵力,觉得宋军处于弱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辽人长期游牧骁勇善战;二是辽兵的马匹膘肥体壮,而宋人一直过着农耕生活,马匹少不说,能训练成战马的马匹更是稀缺。此时正是战争年代,辽国对马匹管控很严,要想从辽国私运马匹过来,真是难如登天。

  晚上,一筹莫展的杨六郎闷闷不乐地在营帐中拿起书卷,心神不宁地胡乱翻着。突然,他的眼睛一亮,细细看了起来,而后丢下书卷,研墨执笔修书一封,派通信兵连夜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令杨六郎眼睛一亮的是书卷中的几个字:汗血宝马。

  书卷中记载,汗血宝马产于西域,奔跑极快,耐力很强,并且极其耐渴,一天可以只喝一次水。这对于在战场上连续不断厮杀的将士来说,是再好不过了。

  通信兵一路马不停蹄,将这封信送到京城的时候,适逢早朝。

  接到前方加急来信,大宋皇帝坐在龙椅上将信看完,询问起满朝文武对这封信有何看法。朝堂之上很快形成了两种声调:一是认为汗血宝马虽古来便有记载,西域也曾在汉朝时进贡过,但这种马作战能力恐怕被夸大描述了。何况就算记载属实,汗血宝马在西域的数量也并不多,又怎么能够弄到那么多的马匹充实军队?因此杨六郎的想法虽好,却不符合现实,当下之急还是考虑如何防御辽兵进攻为好。而另一些大臣认为,既然史书有记载,那绝对不是夸大。就算汗血宝马没有那么多,即使只能弄到几匹,作为主要将帅的坐骑,也能多斩几名辽将于马下。

  两种声音在朝堂上激烈争论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嘈杂的争论声中,一个名叫张立的大臣朝前迈了一步,垂首对龙椅上的皇帝说:“依微臣之见,争执不是办法,何不派人前去探访?能带回宝马更好,即使是带回混了血统的西域马,那也比我朝的土马强!”

  张立的话得到了皇帝的赞许,皇帝捻须点了点头,说道:“那就照张爱卿说的办吧,朕就封你为特使,带人前往西域,务必多带些神马回来为我将士添翼!”

  张立接了圣旨,不敢延误,带上随从便朝西域进发了。

  数十日后,张立一行出了关,到达西域的喀喇汗王国属地。

  见到了喀喇汗国王,递交了国礼,张立将此行目的说了,喀喇汗国王笑吟吟地听后,很热情地款待了他们。可是除了盛情招待,连着数日国王对汗血宝马之事却始终不吱一声。这天,负责招待他们的喀喇汗国的一个大臣又来到张立的住处,邀请他去宫廷用膳。张立瞅瞅四下,见无旁人,便从衣袖之中掏出一颗胡桃般大的珍珠,塞到了对方手里。

  由于喀喇汗王国处于沙漠地带,离海很远,因此光滑润泽的大珍珠立时把这个大臣的眼球吸引住了。

  得知张立送珍珠,只是为了打探国王为何不提汗血宝马之事,该大臣便告诉张立:并非喀喇汗国王不卖汗血宝马,而是因为国王有更周全的打算,那就是不仅仅卖马,更想做长远的其他贸易。前些时日,辽国也派来了使者想要购买汗血宝马。如今宋辽正在交战,无论卖给哪一方,另一方肯定会不满,所以喀喇汗国王正在考虑把汗血宝马卖给哪一方。无论如何,喀喇汗国王的选择肯定是有利于国富民强,可以做长久贸易的。

  张立恍然大悟,在醒悟过来的同时又有些惊讶,他惊讶拥有彪悍战马的辽国竟然也来这里买汗血宝马,看来汗血宝马确实是马中极品。

  知晓了喀喇汗国王的底牌,再见面的时候,张立便主动提出要和喀喇汗王国做长久生意。果然,喀喇汗国王听了这话,很是高兴,但国王还是犹豫地说:“我喀喇汗王国想的是与一个富裕的国家长久往来,既然贵国有这份诚心,那么尊贵的使者你能否证明一下你们宋朝是如何的富裕?”

  听了这话,张立信心满满地将大宋京城的繁华,以及江南水乡的丰腴,还有丝绸、陶瓷等说了一通,可喀喇汗国王却一再地摇头说:“不,不,你说的我们看不到,所以我们只能以自己的方法验证一下,那就是无论哪一国的使者过来,都请先买我们的萝卜。如果能买得起我们的萝卜,那就说明你们宋国确实是富裕的!”

  从国王随后的话里,张立才弄明白:今年喀喇汗王国的萝卜大丰收,到处堆积如山,正愁无法处理。

  对于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验证方法,张立虽然觉得可笑,但是却不敢拒绝,只好施了一礼回复说:“请国王陛下容许我思量一下!”

  喀喇汗国王听了这话,依然不恼,笑眯眯地朝张立做了个请便的手势。

  回到住所,随从们都围上来问情况,张立将喀喇汗国王的话复述了一遍,无奈地说:“让咱们把买汗血宝马的钱拿去买萝卜,这不是开玩笑吗?回去皇上见到这些萝h还不把咱们全都给斩了!可是,不买这些萝卜,他们就不卖马,这可该如何是好?”

  随从们听后,也纷纷嚷了起来:“这不是瞎胡闹吗!”

  就在张立摇头叹气的时候,一个随从却很镇定地说:“依我看,如果当真这样的话,那倒不如买了萝卜。”

  听到这话,张立惊诧地看着这位随从,还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

  那随从笑道:“大人,小的没有发烧,说的也不是胡话,这不马上就要到春天了吗?”

  张立更纳闷地点了点头:“是啊,是快到春天了。一到春天,那些萝卜就都开始发糠,而我们买回去的是一车车坏萝卜——这还不是说胡话!”

  那个随从毫不在意地又说了一通话,说完之后,张立沉默了,他思索半晌后,点了点头。

  张立将所带的用于买汗血宝马的金银,全买了萝卜,然后朝大宋疆域返回。为了亲眼验证宋朝的繁华,喀喇汗国王特意派出了大臣一同前往。

  长长的满载萝卜的车队进到了大宋的地界内。行不多久,喀喇汗国的使臣便发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景象:每到一处,便有不少车上的萝卜被当地的老百姓抢购一空。越往前走,抢购一空的车辆越多,上下不过几目光景,那如一个个小山般的萝卜便全给抢购完了。

  卖光了萝卜,张立便吩咐车队折转,重回喀喇汗王国用卖萝卜的钱去买汗血宝马。

  进了王宫,喀喇汗国的使臣把路上令人吃惊的景象向国王禀奏了,然后感触地说:“依微臣所见,宋国百姓对运送的萝卜可谓到了疯抢的地步,估计是因为宋国的萝卜是白的,而我们的萝卜是红的,他们感觉稀奇;还有就是因宋国百姓太富有了,连远离京城的百姓都这么富有,那他们的京城又该会是多么的繁华,他们的国家又该是多么的富裕!”

  喀喇汗国王大喜,当即下令挑选一批上好的宝马,运往大宋。

  有了这些宝马,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士们果然如虎添翼,接连收复了不少失地。

  大宋皇帝听说宝马是用萝卜换回来的,很是纳闷,张立便将事情的来由禀明,之后笑道:“喀喇汗王国的使臣以为是萝卜不同,百姓富有,其实主要的原因他却不知道,那就是当时恰逢立春。立春这一天,我大宋国无论贵贱家家户户都要买萝卜来咬,谓之‘咬春’。所以别说这些萝卜,就算将他们全国的萝卜运过来,也照样不够我朝百姓买!”

  拓展

  与汗血宝马有关的历史事件

  中国对“汗血马”的最早记录是在2000年前的西汉,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汉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心喜若狂,称其为"天马"。

  并作歌咏之, 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仅有一匹千里马不能改变国内马的品质,为夺取大量“汗血马”,中国西汉政权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 最初,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纯金制作的马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的种马。

  来到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后,大宛国王也许是爱马心切,也许是从军事方面考虑(因为在西域用兵以骑兵为主,而良马是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宣称"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遂作出武力夺取汗血宝马的决定。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行军4000余公里,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初战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国,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前去大宛国。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 汗血马体形好、善解人意、快速、耐力好,适于长途行军,非常适合用作军马。

  引进了“汗血马”的汉朝骑兵,果然战斗力大增。甚至还发生了这样的故事:汉军与外军作战中,一只部队全部由汗血马上阵,敌方人数众多,刮目相看。久经训养的汗血马,认为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对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马,见汗血马高大、清细、勃发,以为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不战自退。 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但是为什么后来消失无踪。从史料看,当时, 引进的汗血马数量相当大,雌雄比例也比较适中,进行繁殖是可行的。

  但是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任何引入马种,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在这一过程中,“汗血马”因自身的缺点而造成后人的弃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相对说起来负重能力不强,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骑马作战,身批甲胄、手提兵器,总重相当大,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并且由于马具的原因,汗血马不能驾辕,而粗壮的蒙古马则无此劣势,最后几乎所有从中亚、西亚引入的种马都归于消亡。 2007年7月,在中国百姓视野中消失了千年的梦幻之马“汗血宝马”——阿赫达什(宝石之意),从它的故乡中亚土库曼斯坦,由空中穿越古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这匹马是土库曼斯坦总统作为中土和平友好的象征赠送给我国领导人的。

  说起“阿赫达什”的血统,可真是不一般:他的祖先曾是苏军著名元帅朱可夫的坐骑。朱可夫骑着它在乌克兰打败德军名帅曼施坦因,骑着它参加过解放柏林的入城式。 “宝石"的系谱表明,它的先辈都曾被收录在名马档案,"宝石"爷爷的爷爷曾获得20世纪60年代奥运会马术比赛盛装舞步的冠军。

  显赫的出身注定了它的不平凡,1996年"宝石"刚两岁时,在平地上1000米的奔跑纪录就达到了1分12秒4。正是极快的奔跑速度和良好的耐力,使得汗血宝马成为世界级名马,当今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纯血马体内就有它的基因。目前国际市场上,汗血宝马的售价十分昂贵,通常每匹几十万美元,有的身价甚至高达1千万美元。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卡瑟莫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土库曼人将马视作亲人对待,并只送给最好的朋友"。

  他表示,送给中国的这匹马将成为“土中两国和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汉书》记载,大宛国贰师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马,奔跃如飞,无法捕捉。大宛国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马放在山下。

  野马与母马生下来就是汗血宝马,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胁如插翅,日行千里。“汗血马”这种活在史书上的传奇之马,在消失了2000年后,"奇迹"般地出现在中国公众面前。

【萝卜换汗血宝马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与汗血宝马有关的作文07-02

王羲之写字换鹅的历史典故03-23

我班的汗血宝马小学作文400字09-17

历史典故大全-历史典故素材02-09

赵州桥的典故历史典故05-31

经典历史典故04-25

「历史典故」03-20

精选历史典故12-11

历史典故:旱魃拜夜叉-历史典故素材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