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记忆作文

2022-05-22 记忆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记忆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春节记忆作文 篇1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热闹和喜庆的传统节日,也是最忙碌的节日。

  那是一年春节,我回老家去拜访姥姥、姥爷。一进门,我看见姥姥、姥爷正忙着贴对联。那时我还小,并不知道是什么是对联,就问姥爷:“姥爷,这红红的东西是什么呀?”

  姥爷笑着回答道:“这是对联。每年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贴。”

  “为什么要贴呀?”我好奇地问道。“是为了预示下一年财源滚滚,有好的收成啊。”姥爷仍然笑着耐心的解释道。

  我听完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这时姥姥拿出了两个大红灯笼准备挂,我也想过去看看,可是妈妈叫住了我,说:“儿子,过来一下,帮我拿下这个。”我跑过去,看见妈妈在贴“福”字,可我发现这个“福”字是倒着贴的。于是我就对妈妈说:“这个字贴倒了。”妈妈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福字就是要倒着贴,这是有来历的。”古代有个皇帝,每年都让人帖“福”字。有一年,有个不识字的人把“福”字贴倒了。皇上听后十分生气,就下令把那个人抓起来。有一个太监连对皇帝说:‘皇上,这不就是代表您的福到了吗?不要生气,息怒息怒。’皇上一听,对呀。于是化怒为喜,便立即把那个人放了,并赐他一些金子,还下令让每年都要贴倒‘福’。于是这个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好了,你看姥姥正在剪窗花,你也去吧。”我听了后,十分高兴,就飞快地跑进屋里。

  果然正在剪窗花的姥姥看我来了,就让我坐下,看她剪。她那娴熟的动作,我十分惊讶。一个老人居然能剪出这样的窗花来!我对姥姥说,“我也要学。”姥姥答应了。我开始听姥姥讲动作要领,“先在中间剪一个小洞,再用剪刀把边剪成波浪形,再用剪刀修饰里面的小花纹,注意不要剪到小洞,否则会断的。”姥姥边说边做,一下子就做完了,我也拿起剪刀开始学着姥姥的样子,我一下子剪完了,我的意极了,可展开一看,却断了。我脸红了,但没有放弃在而是一直不停地做,重复姥姥的样子一遍,两遍三遍……终于在第十遍时有模样了,我高兴极了,立马把它贴在了我卧室。

  做完后,已经是正午了,姥姥去做饭了。我吃完后,就和小伙伴去玩了。

  这个春节真是快乐、喜庆的节日啊!

春节记忆作文 篇2

  今年春节,我们去了中国钧瓷之都——神垕。你知道神垕的垕是这样写吗?因为神垕的意思是皇天后土。我们如同出了笼的小鸟一样,高兴的坐上了去往神垕的路,10:00左右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这里是四面环山,听老师说钧瓷只有神垕才能烧得出来,因为在这四周土是烧钧瓷的最根本材料。老师还说日本打中国时从神垕的山上偷了一些土回去烧钧瓷,就是烧不出来,现在人还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可能是天时地利的原因吧!

  到窑场,他们的董事长给我们当导游,他先带我们看了窑场的老烟囱都有几百年了的历史,然后我们参加了开窑仪式,开始先要敬神,神有三个,一个是管火的、一个是管土的、一个是管彩的,完了之后,我们去吃午饭了,在一点左右我们去了一个老窑也有几百年了,也不知被烧了多少次了,里面已经被烧成了孔雀尾羽形,我们还亲身体会一把做钧瓷,表妹做了一个荷叶盘,我也做了一个盘子,可是不太好看。我先捏了个天鹅可有些肥了,又捏了个蜗牛,可是立不起来,最后捏了个大蘑菇这长像个样。我们又去了古镇,这些房子也是比较老了,现在还有人住,

  这一天玩得真开心呀!

春节记忆作文 篇3

  一个使人难忘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穿新衣、看春晚、放鞭炮……

  最难忘的就是放鞭炮了。

  春节的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在外面放鞭炮。我们买了许多鞭炮,有“地雷”、“窜天”……我先拿了一个“地雷”,点燃导火线,我就立马跑到了别的地方。“地雷”已经“开花”了,那声音,不低于排山倒海了!

  我爸爸拿了一个”窜天”的炮。我觉得非常奇怪:它为什么叫“窜天”呢?难道是它能窜到天上去吗?我继续疑惑不解的看着:爸爸点燃导火线,便跑到了我这儿。那个“窜天”的导火线燃了起来。我疑惑不解的看着,只见:“窜天”一下子转了起来,它身边燃着火花,等那些火苗快没的时候,目瞪口呆的景象发生了:那个“窜天”突然飞了起来,在空中又燃起了火花,那火花比那时更旺更焰。

  这次春节给我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为什么那个“窜天”在快到的时候又飞了上去,而那些火焰也比以前的旺?当然,这次春节给我留下了许多好记忆、些许快乐、还让我忘都忘不了这次的春节,这次的放鞭炮。这个春节的放鞭炮成了我心中永远都忘不了的记忆,给了我许多问题,也给了我许多快乐。这就是我春节的难忘记忆。

  春节

春节记忆作文 篇4

  年三十和母亲通话,电话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孩子的欢声,母亲的笑语,年味瞬间穿越而来。母亲说:"皓皓(我侄子,7岁。)在院里放炮,去集市上买年货,他只选炮,其他啥也不要。于是买了一大堆,就让他放个够吧,要不长大了想让人家放也不放了。"

  就是啊,什么年龄玩什么,过去了就没那劲头了。不过我们小时候可没这待遇,那时候物质紧缺,放炮也要节约。

  记忆最深的是在10岁以前,住大院子、土窑洞时,那些土得掉渣的"年",土墙、土地、木格窗里传递的温度一直保存到现在。

  那些年,一过腊八,就开始收拾家了。先是清扫,里里外外,角角落落,细扫一遍。然后裱糊,整个窑洞的土墙上裱一层崭新的报纸,再贴上年画。最后糊窗,()一般用麻纸。后来就用父亲从太原带回来的工程绘图纸,白且细腻韧性好,不易被风吹破。糊完窗后贴上五颜六色的窗花,年就来了。

  剪窗花是女孩子的游戏。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分工合作,批量生产。每人拿一个不同式样,在油灯上熏出来的模子,垫上几层五颜六色的纸,线缝固定,照着模子掏下去,一出就是好几张。

  最复杂的款式自然要让最手巧的姑娘去剪,我的任务通常最简单,好在没人嫌弃。剪完之后,自己先挑一个喜欢的颜色留下,其他的分给小伙伴,关系好的,会单独多送几张。欢蹦乱跳回家时,手里攥着的是喜悦,更是温情。那个曾经送我窗花的巧手姑娘,我清楚地记得她的模样,但名字已然忘记。

  关于年画,印象最深的有三幅。一是两名女拖拉机手,背景是黄澄澄的麦田,满面春风,神气无比。二是天女散花,女神,洋洋洒洒。三是百鸟朝凤。我盯着这副画,可以看好久,我数过画上的鸟,也记得它们每一只的不同,甚至会在亲邻家看到不同版本的细微之别,但却不会讲出来,算是我在那个年代里隐秘的娱乐方式。

  过年时,家里偶尔也会添置新物件,有一年母亲花了38元"巨款"买了一只条几,颜色花样都别致得很,可惜后来搬家时被人收走了。

  新衣也会添,往往是骑着绿色自行车的邮差送来,父亲远在太原工作,过年常常回不来,但总会寄来东西。打开层层包裹,看着一件件崭新的衣服,有时还有动物饼干和飞机饼干。想象父亲买布料时的表情,找人去做的急切,回不了家的无奈,心中便五味杂陈。父亲后来退休,便回村里居住,无事是不去城里的,这是后话。

  腊月二十三,除了吃糖瓜,定要杀鸡祭灶。灶台上设起香炉,用黄纸写上"灶君之神位"及"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字样,祭拜时嘴里要说"灶神爷上天,只说好,不说歹,金银财宝多带来。"这么隆重的事当然由哥哥来做,我在一旁看着,敬畏又好奇。

  备年食是一等一的`要事。一般腊月十六七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油炸食物。搓果、油托儿、油糕是必不可少的老三样。搓果有的地方叫撒子,用一根面搓成一大把下油锅炸;油托儿和小的油饼相似;油糕是用软小米混合大枣做成的,不包馅,切成小月牙形直接炸。然后是蒸馒头及蒸玉米面的豆包。这些都需要邀请关系好的村邻来一起做,算是一种仪式,是年终人际关系大总结。被邀者欣然前往,没被邀者则心生疑虑。

  村里有一户人家,从来不邀请别人,也没人邀请他们,但书法极好,每逢过年,会给全村人写对联,他的后人仍与村邻格格不入。老人家如今已70大几,前些天,母亲来电话说,他们正在一起打牌,我大为诧异,问原因。母亲说,他大病了一场,外出看病回来后,和以前很不相同,话也多了,也愿意跟人来往了,大家也乐见其变,一点儿也不生疏,就像他从来没有离开过。

  肉是稀缺的,通常人们都会以今年割了几斤肉来衡量年食的品质。买来的肥肉先要被榨一次油,油渣渣极香,但也只能有节制地吃几口。有一年,大舅除了猪肉竟然还买了一只猪头,我勇敢地表达了对猪耳朵的馋涎,大舅家虽然人口众多,但还是专程送了猪耳给我。

  最爱吃的是年三十晚上的必备菜——"小炒",用白菜叶子、里脊肉混合炒成汤菜,清香不腻。母亲出生在大户人家,她小时候,她们白家每到年三十晚上就会炒一大盆"小炒",再摆上其余各种吃食,邀请村里的老人、当兵及外出归来的人到家里做客。

  那时候没有电视机,三十晚上,通常是小炒配上红果酒,边吃边展望美好的愿望,直到拿上压岁钱,基本上就扛不住要睡了。

  睡到正香时,会被摇醒,心里讨厌嘴上肢体自然都会反抗。这个节点往往是12点快到了,哥哥不厌其烦,耐心把我和弟弟叫醒。他准备好两根木棍,让我们各握一根,棍头挂一串长鞭,跑过去点着又快速折回,说:"握紧了,不要怕,有我呢~ 好了,就要响了,听着哦……"

  作者介绍 张静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团体带领者,太原益尔心理研究所所长,公众微信平台《静晖心理》创办人,致力于探索心灵旅程,激发生命力量。

春节记忆作文 篇5

  春节到了,春节的味道我再熟悉不过了。

  砰!随着炮的声响,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有的买炮,有的买对联,有的买补品,还有的买过年用品。街上可热闹了!

  过春节,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家过年。我们家每到大年三十就会去爷爷奶奶家。

  晚上我们就陪爷爷奶奶一起看春晚。我们说说笑笑可开心了!

  看完春晚,我们睡觉了,早上起来,就可以做我最喜欢的事了,那就是放炮!说完我就和姐姐一起下楼放炮,砰!砰!伴着一声声炮响,其他的小朋友也下来放炮了,我们在一起玩很高兴。

  这时,我发现每一家的门上都有对联,我一个一个的读,这时我又发现了:这些对联都是些祝福和发财的话。我们家的对联是:(竖对):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对):财源广进。

  而且贴“福”的时候还要倒着贴。意思是:福到了。这时候我看见爸爸妈妈和很多人过来,在奶奶家待了一会儿我们就去吃团圆饭了,大家都很高兴!

  晚上回家了,我想:睡一觉就可以去要压岁钱了,我特别开心!

  早上起来,我就飞奔下楼,迫不及待的坐上了车,这时我就想:今年会有多少压岁钱呢?到了姥姥家我要了很多压岁钱,我特别高兴!

  今年春节我真开心!

春节记忆作文 篇6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其中最热闹的就要数春节了。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马上就要迎来新的一年了,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春节。

  去年过年,年前大人们都忙着买东西办年货,我们小孩却不像大人那么忙。大年三十,家里贴好了对联,我发现中间的“福”字贴倒了,就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福’字是专门倒着贴的,‘福倒’不就是‘福到’嘛!”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又看了看其他人的家门上,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斜着贴,看来贴春联也是一门学问啊!

  到了下午,我们才想起来还没有买炮,我就和爸爸一块下楼买。来到卖鞭炮的摊位上,这里的鞭炮可真是多种多样!有摔炮、冲天炮、刺花炮、大炸雷……我们只买了鞭炮、摔炮、刺花炮、“黑旋风”和“窜天猴”。回家的路上,我就往地上扔了几个摔炮,摔在地上发出“啪”的声音,感觉好玩极了!

  晚上,天空中闪耀着礼花,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朵在空中绽放,我和爸爸也拿出我们的炮。爸爸先拿出黑旋风,本想着这么霸气的名字应该很响吧,我赶紧捂住耳朵躲到一边。但是,只见炮在地上转几圈,边转边喷火花,最后只是炸了一下,并不是很响,害我躲那么远。

  最后,爸爸拿出”窜天猴“,我感到很奇怪,它为什么叫窜天猴?这么小一个炮能飞到天上吗?结果,它真的像火箭一样飞向空中,还发出响亮的声音。炮放完了,我们也该回家吃团圆饭了。

  每一个春节,都令人难忘。

春节记忆作文 篇7

  如果说生活,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春节组成,会不会很可怕?

  记忆中的孩提时代,不懂得春节的概念。那时,春节在我心中的含义,就是全家人的团聚,丰盛美味的饭菜,还有那一沓厚厚的红包。

  彼时曾祖父曾祖母尚在人世,所以每年的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家里的所有人都会回家,祖孙四代人,吃饭时围坐两个大圆桌还不够,可见这个“全家人”的概念有多大。而现在,曾祖父母过世多年以后才明白,每年都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人,有一些只是“亲戚”,而并非“家人”。

  曾祖父母住在一栋平房里,三面房子围成了一个小小的院落,靠墙的一面就种了一棵小树,这棵树从我记事开始就存在着,但应该是更早的时候,可是在我十多年来的记忆中,它似乎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冬去春来,依旧是那个样子。堂屋后面还有个后院,比前院更加狭小,窄长的一条,种些蔬菜,也有一颗树,树下有蜗牛,或者是蜗牛壳。曾祖父母和小姑奶常年独自居住在这里,所以屋里并没有什么适合孩子玩的玩意儿。我们每天吃罢早饭就往这儿赶,晚饭后大人们还要在叙会儿话再回家。所以这栋老气沉沉的房子根本提不起我的兴趣,更别提呆上一整天了。长辈们都在堂屋里叙话,电视里又只反复播放着春晚,我们这群小孩子只好到后院去呆上一会儿,又往门口去消磨时光,再到厨房去看看饭好了没有。往返的次数多了,大人们就有些烦了,再进进出出时,就会说外面下着雪,或是一开门屋里的暖气都跑了诸如此类的话。听了只会让我们更加厌烦,只盼望着开饭的时刻来临。

  吃过午饭,长辈们通常会打扑克牌,或是搓麻将。年轻些的“孙子辈”和“重孙子辈”会去KTV玩乐,打发时光。待到晚饭,又是一顿丰盛的宴席。

  如今,曾祖父母已过世多年了,年夜饭也是各自吃各自的,初一各自去拜年。我爷爷一共有八个姊妹,除去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小姑奶,每个长辈接一次客。基本上每家都要去。还有奶奶的姊妹们,姥姥家的亲戚们。比起往前,看似自由了些,又仿佛更加紧张了。春节回家去十来天,几乎天天都在拜年,呆在自己家的时候,反而越来越少了。而不管再怎么聚,再怎么热闹,似乎都比不上曾祖父母在世时,大家一起吃年夜饭的气氛了。

  忽然又忆起曾祖父去世后的一个大年三十,大家都聚在一起陪曾祖母过年,小叔叔让我们几个小辈一起给曾祖母敬酒拜年,我们几个孩子有唤“太奶奶”的,也有唤“太姥姥”的,今时今日,仿佛又见曾祖母当时眉目慈祥,笑得合不拢嘴的情景……

春节记忆作文 篇8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一年之中最开心的事候:可以放炮,可以每天吃好吃的食物,可以和伙伴们每天无忧无虑的玩,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受很多很多的压岁钱,虽然钱都不在我们手中,但我们依然很开心。

  春节的来历有很多,其中最多人相信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在每年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并且给予小一辈压岁钱。

【【推荐】春节记忆作文八篇】相关文章:

【推荐】春节记忆作文六篇05-02

【推荐】春节记忆作文10篇03-26

【推荐】春节记忆作文6篇03-26

【推荐】春节记忆作文3篇03-12

【推荐】春节的记忆作文四篇04-11

春节的记忆作文大全04-11

春节记忆作文九篇03-14

春节记忆作文7篇03-08

春节记忆作文五篇03-05

春节记忆-拜年作文900字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