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汉族也拥有着众多的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1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不仅叫“龙抬头”,还有另一个名称叫“春龙节”。关于这个传统节日还有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不论男女,都留着长发。有一个理发师,技艺过人,经过他打理的头发很柔、很亮,乌黑浓密。由于正月是新年的开始,大家为了能讨个好兆头,纷纷去他那里理发。
而他的舅舅也是个理发师,但是技术不如他。舅舅看着自己日渐惨淡的生意,心中不由得对外甥升起怨恨。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舅舅将外甥杀害。理发师因为执念太深,灵魂得不到超度,把自己的舅舅杀死以后,还把所有来理发人的舅舅也杀了。因此大家都不敢去理发了,并且村子里开始流传“正月理发死舅舅”的魔咒。
一个月后的一天,巡游路过的龙神发现了这里的情况,破除了“正月理发死舅”的魔咒,这天正是二月初二。
从此,人们都在二初二这天理发,以表对龙神的'尊敬。在这天,人们会把吃饺子叫做吃“龙耳”,吃米饭叫做吃“龙子”,吃馄饨叫做吃“龙眼”,吃面条叫做吃“龙须”,吃春饼叫做吃“龙鳞”。
还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因此,农村家家户户会在房前屋后,用青灰围成大大小小的圆形,俗称“围仓”。
在我的家乡,二月初二之前不许剪头,凡是有舅舅的人,都要一直把头发留着,等到二月初二这天或者以后再剪。二月二这天,涡阳所有理发店都热闹极了,每家理发店门口都排着长龙似的队伍,而且这天剪头的价格也会涨哦!
我们这里有的小男孩会留辫子,会选择二月初二这天给男孩子剃辫子,大摆宴席,来参加宴席的大人们都会给礼金。如果孩子有舅舅,就会把剪掉的辫子分给舅舅,然后舅舅要给孩子包个大大的红包。这时的孩子、长辈以及亲戚朋友都高兴极了,人人处处都沉醉在欢乐之中。
家乡的二月二真是有趣、热闹!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2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在我们的家乡,二月二的早晨,要吃面条,那是龙须面。庆祝龙起蛰。到了冬天,我们的祖先认为龙下蛰了,也就是冬眠。这与二十四节气的惊蛰相似。二月二前后,也是惊蛰。天气回暖,雨水多了起来。
为了龙抬头,二月二的早晨,是不能动刀的,头一天的晚上,把面条擀好,切好。把吃面条的卤子用的肉,菜,葱姜调料切好,到了二月二的早晨,就不用动刀了,以免用刀伤了龙头。
在我们的家乡,二月二的早晨,还有打囤子的习惯。囤子就是过去盛粮食的粮囤。在过去是用树枝的枝条变成,直径1.5米左右,不到一米高,里面用泥巴糊好,用它装粮食。
二月二的早晨,天刚蒙蒙亮,人们在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从自己家里的锅灶里扒出做饭时烧庄稼秸秆的灰,在院子里做成粮囤的图案,就是打囤子。一般人家打好几个囤子,在院子的大门口,胡同里也有打囤子的。打完了囤子,在囤子的中央放上几把粮食,预祝今年的好收成。
现在的农家,早已看不到盛粮食的囤子了,那些用树枝枝头变成的囤子,在上世纪70年代烧火做饭用了,因为占地方太多,不防鼠又不防潮,人们用水泥做成缸,水泥做成的'缸虽然防鼠,不能防潮,在后来,人们用上了博山缸,是淄博烧制的,防鼠防潮。今天,用的也很少了,农户基本不储存粮食了,收了粮食以后,留足一年的口粮,剩下的卖给了粮食贩子,然后进入了国家粮食库。
粮囤虽然退出来历史舞台,但是,每逢二月二打囤子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早晨,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庆祝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到了,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打起了囤子,今年,一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3
我的家乡位于江海之滨——江苏海门。这里的人们热爱生活,民间的风俗也是丰富多彩,尽显江风海韵。
你听说过“二月二,龙抬头”吗?从我记事起到现在,每年春节前夕,妈妈都会带我去剃头,然后,再次剃头就要等到农历二月二。你可以想象,疯长一个月的头发有多茂盛!这期间,我太想剃头了,可是拗不过外婆,因为外婆总说:“正月不剃头,二月二,龙抬头。”我只好作罢,乖乖等到二月二了。
“二月二,剃龙头。”这天,大人小孩都要剃头,特别是男孩子,叫“剃喜头”。据说,在这一天剃头,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红运当头,福星高照,连爸爸都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每年的二月二,我去理发店剃头的时候,剃头的人总是排成长长的队,理发师傅都忙得顾不上吃饭呢!如果白天剃不成,吃过晚饭也还是要去剃呢。总之,人再多,队再长,大家也会耐心等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都想讨个吉利。
二月二的早上,我家的餐桌上一定会有米糕。外婆说:“二月二一定要吃糕,吃撑腰糕。”据说,吃了“撑腰糕”,一年不会腰痛。这一天的中午,外婆又会蒸几个饺子,说这叫作“吃龙耳”。到了晚上,外婆准备的是面条,叫“扶龙须”。心灵手巧的'外婆,像变戏法似的在一天之内摆出了一道又一道跟“龙”有关的美食,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妈妈告诉我,二月二的習俗由来已久。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过《二月二日》一诗:“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关于二月二,还有一个传说呢。女皇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可是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就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终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这一天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家乡的二月二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节日!我家有一本《江海风俗图鉴》,每每翻阅它,总让我徜徉在家乡特有的民俗民风之中。
江风海韵,千古流传,这些古老而又别具特色的习俗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这是我们每一个江海之子的文化之根。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4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在中国北方,二月初二又叫“龙抬头”,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尽管各地风俗不同,但大多有祈福纳祥的含义在里头。
我的家乡冀中,应该算北方。记忆中的“二月二”,是过完年迎来的第一个节日。小时候,“二月二”那天,一大早,奶奶就催促我们起床,全家人一起在院里“打囤”、“填仓”。奶奶端着满满一簸箕提前准备好的灶灰,在打扫干净的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囤”,然后父亲抓一把提前准备好的五谷杂粮放到囤中间,这就叫“填仓”。打囤、填仓的时候,大家一起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填完仓,就开始过“二月二”了。这个“过”,其实就是“吃什么”。在我的家乡,“二月二”这天,家家户户要做一种饼,我们叫它“面托”,做面托要用到大萝卜。
在过去,白菜萝卜是人们秋冬季的“看家菜”,储存白菜萝卜是个大问题。我的家乡,到白菜萝卜收获季节,人们就会在田边地头挖地窖,储存过冬的白菜萝卜。叫地窖,其实就是一个深度约一米、宽度可并排放两颗白菜的沟。地窖挖好后,一头放白菜,一头放萝卜,然后用土填平。吃菜的时候,按一头挖开地窖,取出几颗,然后再用土填埋好。这样储存的白菜萝卜,一冬都是新鲜的,而且还不用担心被冻坏。
到每年“二月二”前后,每家地窖里的菜已经所剩无几,但一定会留着几只大萝卜,为的是过“二月二”。“二月二”的前一天,父亲带着我们去挖萝卜,取出萝卜,就手把地窖填平了,不耽误春耕。
母亲削去萝卜的根须,清洗干净,然后细细的擦丝,擦好的萝卜丝,用开水焯过,再也清水浸泡一晚,到第二天,“二月二”的早上,捞出泡好的萝卜丝,攥去水分,加少许盐,和白面一起,和成粘稠的糊糊,像摊煎饼那样,烙成薄饼,就是面托。烙好的面托,金黄的'表面,微微发绿的萝卜丝隐约可见,宛若云纹,父亲总说“这就是龙鳞饼啊”。吃面托的时候,一定要蘸着蒜泥和醋,再来一碗黄黄的小米粥,农家饭的鲜香就全有了。
小时候,总以为吃面托是“二月二”最好的美味。长大后,品尝过各地过“二月二”的美食:水饺(龙耳)、面条(龙须)、馄炖(龙眼)、米饭(龙子)、春饼(龙鳞饼)。和这些美食相比,家乡的面托朴素得似乎略显寒酸,但它那原汁原味的家乡风味,却是令我难以忘怀的。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5
我的家乡——北京,是个繁华的大城市,可虽说是大城市,却还保留着乡村的习俗。
说到北京的老习俗,那可多了去了,什么清明节踏青,八月十五吃月饼,端午节赛龙舟,破五晚上吃饺子……可我认为最有文化特色的还要数二月二了!
二月二,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各民族地区。此节风俗活动较多,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因时间在农历二月初二日,故称二月二。当时及其后民间以刀尺、百谷、瓜果种籽、迎富贵果子等相问遗,并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动。元费写著的《岁华纪丽谱》当中就记载着:明以后,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
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二月二日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在我们北京这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比较讲究的还在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蔬菜合炒而成,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此外,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而且各地都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如食用面条叫“吃龙须”《吉林》、“挑龙头”《河北》,吃水饺叫“吃龙耳”《吉林》、“吃龙角”《河北》、“按龙眼”《内蒙古》、“吃龙牙”《北京》等。
除此之外,二月二的吃食还有一种,名曰“太阳糕”,是用来祭太阳神的。民间有在二月初一这天祭太阳神的习惯,后将土地神的生日也纳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称中和节。《燕京岁时记》记载:“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这种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鸡是太阳的象征,鸡鸣,则太阳升矣。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欢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驴打滚”是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还有一些北方地区还会食用猪耳朵、猪蹄来庆祝二月二。
此外此俗唐代已有记载,可见它的历史是多么的悠久,关于“二月二”,还有许多的诗歌呢!如白居易《二月二日》诗:“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如元费著《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踏青节,韧郡人游赏散四郊。”等等。
“过二月二的美食,风俗,以及诗歌可真多呀!”我不经感叹道。这时吃饭的时间到了,我又看到了我的弟弟,咦?弟弟怎么剃头了呢?难道这就是剃龙头?对,一定是,那么过一会我们是不是还要说“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呢?真有趣!看着我面前的春饼,它色泽金黄,上面还有一个个扁平的,大小不一的“小金豆”,再看看配菜,有的绿,有的黄,有的红,有的白,真是五花八门!在把它们卷起来,咬上一口,真是美味极了!我想,这就是城市人的“农村心”吧!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但是在繁华的北京,你依然可以看见那朴素,质朴,还保留着那些民风民俗的北京,我想这就是北京的魅力吧!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6
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过后,家乡又迎来了两年一次的“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六下午两点多,奶奶便带我回老家看“二月二”。来到老家的宫庙前,之见宫里张灯结彩,宫外熙熙攘攘,欢声笑语,把宫前的小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们都在等待观看棕轿抬菩萨回宫的壮观场面。奶奶帮我找了一个好位置,居高临下,整个小广场尽收眼底。
听奶奶说,老家的“二月二”是每隔一年的二月初选一天,把小菩萨神像从宫里请出,绑在棕轿里,由四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抬着,他们统一身穿白衬衫,蓝裤子,腰系红带子。由四个大人扶着,跑向村里各条大街小巷,再围绕村周围跑一圈,这样做是寓意着驱魔除妖,保佑村里家家户户平安,所以叫“二月二,跑棕轿”。
听着奶奶给我做的'详细介绍,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跑棕轿”。突然有人高喊:“棕轿回宫了。”紧接着两个人敲着锣,一个人举着一顶三层布伞,又叫“凉伞”,打着伞来回跑着,跑到第三圈的时候,一顶棕轿紧跟着“凉伞”跑进来,在广场上绕着跑三圈,就这样重复着,直到七顶棕轿全跑进小广场,七顶棕轿又排着队,绕着小广场跑了三圈。最后,每顶棕轿的轿夫手脚麻利地解下轿里的菩萨神像,抢着跑进宫里,看谁跑得快,预示着他的好运就得的多。
跑完棕轿,接下来是女子俥鼓队进来,分列在两旁,紧接着是四个穿着古装戏袍的将军和元帅跑进宫,每个将军、元帅都由一群身穿黄绸衣裤,腰扎红带的小伙子扶着跑,他们在宫门前互相作揖,互相拜请进去。就在我认为跑棕轿结束了,要跟着奶奶回去的时候,一个老奶奶告诉我们,今天还有举行“吹篮”仪式呢!我一听又来了精神,因为听那个老奶奶说,已经有二十几年没有举行这个“吹篮”仪式了。这时只见俥鼓队已经退到戏台上,那些身穿黄绸衣的小伙子在广场上迅速地围成一个圈,在一个老爷爷的带领下,在俥鼓的伴奏下,那些开始踏着小碎步跑起来,在几位老人的指导下,他们每跑几步,就要两个互相交叉着转圈,再跑向前,广场的每个角落都要绕到。那几个指导小伙子的老人说,如果不培养下一代,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下去,以后他们走不动了,可就失传了。
家乡的“二月二”,在我看来不仅是保佑全村男女老少的平安,更是老一辈借此将年轻一代集中起来,把团结互助的精神传给下一代。建设家乡,建设海西,不正是需要这种精神吗?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7
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山村,一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清秀,安静,深沉,这就是我的家乡,这里有许多的风俗、节日,在我心中,最让人兴奋的要算过二月二了。
二月二,龙抬头,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家乡主要的习俗是吃豌豆。二月二的前一天,村里的孩子就已经讨论起豌豆了,那种热情劲儿,甭提了。节日这天,各家都起得很早,主妇们下厨炒豌豆,男人便忙里忙外把家里的.活儿全包了,孩子们眼巴巴地守在灶边,等到锅里的豌豆蹦出来一个,捡起来,在手里搓搓,便塞进嘴里,烫得用手直往嘴巴里扇风,不烫了,才“咯噔咯噔”地嚼起来。炒熟了,便抓一大把,装进口袋里,边吃边往学校赶。我挺贪心,抓一大把还觉得不够,再来两大把,直到被妈妈嚷得不耐烦了,才拍拍手,头一拧,往学校里赶。一次和哥哥抢豌豆,还被哥哥揍了一顿,真丢人!不过,妈妈替我“报了仇”——我得到了很多本应分给哥哥的豌豆,可乐坏我了。
二月二最热闹的,莫过于学校了。这天,孩子们都穿新衣服上学,你看看教室里,女孩子个个都花枝招展的,男孩子也是全身上下簇新簇新的:男生就是调皮,每人掏出一把豌豆,聚在一张桌子上玩弹豌豆的游戏,胜了,输的一方便给你5个豌豆、照此下去,最后胜的人不就占大便宜了吗?不过,这有什么办法呢,大家都得守规矩。有时在玩的过程巾也会发生争执,严重的,使用拳头解决问题,直到被老师叫去才罢休。事过后,两个又像搓泥巴一样,粘在一起了。女生们则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拿出各自的豌豆,你吃我的,我吃你的,边吃边聊,不亦乐乎!女孩儿嘛,总要文静一些,她们可不像男生那样:不过,也有的女孩儿与众不同,拿着一把豌豆加入到男生行列中,与他们玩猜单双的游戏,直到自己的豌豆输得精光,才灰溜溜地败回到座位上。接着,便是男生们快意的笑声。
男女生各自吃豌豆的方式不同,但欢快的味道足相同的。上课铃响了,这不,老师脚还没迈进教室呢,同学们便朝老师嚷嚷着要豌豆,老师一高兴,同学们便拿出自己的豌豆,和老师一起分享。如果遇上老师心情不好,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如今过二月二,吃豌豆也少了,也吃不出我小时候尝到的那种美味了,不知道是家乡的豌豆变了,还是我变了。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8
每当春风吹过,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我就知道家乡的二月二快要到了。二月二,是我们村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春天的到来,也寓意着新的开始。
这一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我就被妈妈从被窝里拉出来,说要带我去参加村里的龙抬头仪式。我们来到村子的广场上,只见一条长长的龙形队伍正在缓缓前行。每个人手中都拿着彩色的龙鳞,随着队伍的移动,这些龙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仪式结束后,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放风筝。我们拿着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广场上奔跑着,试图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风筝在天空中飘荡,仿佛也在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
晚上,村里会举行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吃着美味的'烧烤,聊着家常,欢声笑语不断。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显得格外温暖和亲切。
家乡的二月二,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祥和的节日。它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个美好的家园。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9
在我的家乡,二月二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还承载着丰富的习俗和文化。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按照传统的方式度过,让这个节日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首先,二月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龙须面。这种面条又细又长,象征着龙王的胡须,寓意着吉祥如意。吃龙须面的时候,我们还要搭配一些蔬菜和肉类,寓意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除了吃龙须面,二月二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引龙回”。村民们会在家门口摆放一些彩灯和彩带,寓意着引导龙王回到人间,保佑家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了晚上,这些彩灯和彩带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美丽,给整个村子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
此外,二月二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就是“剃龙头”。在这一天,很多村民都会去理发店剃头,寓意着辞旧迎新、迎接好运。理发店也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吸引大家前来剃头。
家乡的二月二习俗丰富多彩,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这些习俗不仅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个美好的节日。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10
每当我回想起家乡的二月二,心中总是充满了温馨和期待。这个节日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和团结,也让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我记得小时候的二月二,我总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村里的各种活动。我们一起看龙抬头仪式、放风筝、吃龙须面……每一个活动都让我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和温馨。我还记得那些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篝火旁,吃着烧烤、聊着家常,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但我依然对家乡的二月二充满期待。每当这个节日来临之际,我总是会提前回到家乡,和家人们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时光。我们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也一起期待未来的美好生活。
家乡的二月二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凝聚了家乡人民情感和回忆的符号。它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和团结,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个美好的家园。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家乡的二月二会变得更加美好和难忘。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11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每当听到这首童谣,我就想起家乡的二月二。
在我的家乡,二月二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炒豆子。妈妈会提前一天把黄豆泡好,二月二这天一大早,她就会在厨房里忙碌起来。锅里的豆子噼里啪啦地响着,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炒豆子就出锅了。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抓上一把,放进嘴里,那香味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炒豆子,二月二还有理发的习俗。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好运。所以,理发店的生意格外好,人们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鸿运当头。
到了晚上,还有舞龙表演。长长的巨龙在人们的.手中活灵活现,上下翻腾,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家乡的二月二,充满了欢乐和希望,让我难以忘怀。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12
二月二,对于我的家乡来说,是一个充满欢乐和传统的节日。
这一天,街头巷尾弥漫着热闹的.气氛。一大早,就能听到鞭炮声此起彼伏。大人们忙着准备各种美食,孩子们则穿着新衣,欢快地跑来跑去。
我最喜欢的就是跟着奶奶做“撑腰糕”。奶奶把糯米粉和粳米粉混合在一起,加上水揉成面团,然后分成小块,放进蒸笼里蒸熟。刚出锅的撑腰糕热气腾腾,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咬上一口,软糯香甜,让人心里都觉得暖暖的。
到了中午,家里的男人们会去田里劳作一会儿,据说这样可以保佑一年里身体健康,不会腰酸背痛。
傍晚时分,村里还会举办庙会。庙会上有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
家乡的二月二,是我心中最美的记忆。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13
我的家乡,二月二有着独特的魅力。
二月二那天,人们一大早就会起来,在门前点上一炷香,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随后,大家会去集市上采购,为晚上的.团圆饭做准备。
集市上格外热闹,到处都是卖东西的摊位。有卖糖人的,那栩栩如生的糖人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有卖风筝的,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空中飘荡。
回到家,大人们忙着做饭,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晚上的饭菜十分丰盛,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饭后,大家会一起去看花灯。花灯形态各异,有的是可爱的动物,有的是美丽的花朵,把夜晚装点得格外迷人。
家乡的二月二,承载着浓浓的乡情和美好的回忆。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14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二月二总是充满了欢乐和温馨。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一种特别的食物——春饼。薄薄的饼皮,卷上各种美味的菜肴,如豆芽、韭菜、肉丝等,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味道。
村里还会举行舞龙大会。长长的.龙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舞龙的人们身着鲜艳的服装,随着鼓点的节奏,把龙舞得活灵活现。周围的观众们不停地欢呼鼓掌,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野里放风筝。我们奔跑着,欢笑着,让风筝在蓝天上自由飞翔。
家乡的二月二,是我童年里最美好的时光。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15
二月二,龙抬头,我的家乡在这一天有着别样的风情。
清晨,阳光洒在古老的街道上,唤醒了沉睡的小镇。大人们早早地起来,准备迎接这个特殊的日子。孩子们也兴奋地穿上新衣,期待着精彩的活动。
家里的厨房飘出阵阵香味,那是妈妈在煎“龙鳞饼”。金黄色的饼,就像一片片龙鳞,寓意着吉祥如意。
到了中午,街上开始热闹起来。有杂耍艺人表演精彩的节目,还有民间艺人展示精美的手工艺品。
最让人期待的是晚上的篝火晚会。大家围在篝火旁,唱歌跳舞,分享着彼此的'快乐。
家乡的二月二,是一场欢乐的盛宴,让我陶醉其中。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16
家乡的二月二,是一个充满民俗风情的节日。
每到这一天,奶奶总会在锅里煮上一锅猪头肉。那浓郁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里,让人垂涎欲滴。爸爸则会带着我去理发,说是在这一天理发能够精神一整年。
街道上,还有扭秧歌的`队伍。他们穿着鲜艳的服装,手里拿着彩扇,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共同感受着节日的欢乐氛围。
家乡的二月二,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却有着独特的温暖和亲切。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 17
二月二,是家乡的一个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天,妈妈会早早地把我叫起来,一起去河边打水。据说,二月二的水是“龙涎水”,用它洗脸可以让人一年都神清气爽。
回到家,爷爷已经在门口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家里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中午,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有炸糕、饺子,还有我最爱吃的红烧鱼。
下午,村里会有一场盛大的庙会。庙会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卖糖葫芦的`,有卖玩具的,还有各种民间艺人的表演。
夜幕降临,烟花在空中绽放,照亮了整个村庄。
家乡的二月二,是我心中永远的美好记忆。
- 相关推荐
【家乡的二月二六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二月二作文12-26
二月的风作文09-24
二月的天空作文07-20
家乡家乡作文04-26
家乡家乡的河作文03-05
美丽的家乡_家乡作文08-23
家乡的水家乡作文04-05
家乡作文家乡的变化05-16
家乡作文:我的家乡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