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文

2022-04-08 国学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作文 篇1

  陶渊明说过:“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个世界总在不断发展,如果我们停住了脚步,就会错过许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向海伦凯勒一样,即使无光、无声、无语也要继续学习。只有“学无止境”,学问才能“步步高”。

  “每个人学习的态度不同,学习到的知识也不同。”这是我们从课本上的第一课文言文的《学奕》中学到的知识,也是老师经常训诫我们的话。即使我们没有很高的智商,但只要一直认真的积累,就可以像朱熹、辛弃疾等人那样,拥有学富五车的智慧了。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的内容少数我们都接触过了,但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诗经》仅仅只是中国文学一部分的缩影。除了《诗经》,还有《大学》、《孟子》、《论语》等不计其数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所以我们应该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讲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我们现在不认真学习,以后就不能体会到国学的经典,学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才实现。

国学经典作文 篇2

  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时间的洗礼而积淀下来的精华。

  王国维为它衣带渐宽,毛泽东为它橘洲东览,叶嘉莹为它扬书阔谈。中华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展现它动人心魄的魅力。

  中华传统文化,是启蒙人生的智慧。

  关于学习,流芳百世的孔圣人字字珠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虚心的学习精神,正是我们一直所追寻的。荀老先生则苦口婆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让我们懂得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忧国忧民的陆游,也总结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人生格言。就连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宋濂,也不忘告诉我们“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样的学习的心得。

  至于国家大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精神。龚自珍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忠于国家的爱国品质,岳飞、辛弃疾、文天祥……就连李清照这样的女子都发出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呐喊。作为新世纪青年的我们,生活在祖国庇佑下的我们,如何不热血沸腾?

  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诗词歌赋,常常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尝出淡淡的情感,有甜有苦,正如人生百味。读经典,也却似是读一个又一个人生。

  每一句景色,都似是一句疑问。边草、明月、胡笳绝,边塞寥广何人了解又有何人在此逍遥?青杏、绿水、人家绕,添加换了谁人体会又有谁人迎风调笑?西风、马蹄、雄关漫道,战争残酷无人知晓有哪儿有人明了?

  每一句疑问,都似前人的前尘往事,如今还可回味到。除此,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能感受前人的故事与心跳。

  我们痛,痛楚怀王终不察夫民心,又悲屈原步马兰皋、泪洒汨江的凄凉;我们怨,怨焦仲卿软弱无能,又怜兰芝不惧世俗,为情投湖的情长;我们恨,恨战乱世道的昏暗,又伤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忧伤。

  由经典,我们懂得了世间冷暖,也懂得了家国难忘;我们了解了世事繁华,也了解了饥疾病荒;我们看尽了离合悲欢,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无论我们所在何时,身处何方,国学经典所带给我们的训诫与感动,永生难忘。

国学经典作文 篇3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诵读兴趣,我尝试了多种方法,以下就培养小学生诵读兴趣的探索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介绍诵读意义,教师体验先行

  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这些内容只有通过我们亲身的`诵读才能深刻体味,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们的“不言之教”。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学习方式,最核心的原理不是当今科学界所采用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直觉启发式”。这一点作为当前我们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重要补充,理应保持与国学经典内容相匹配的特有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教给学生,首先与教师自身是否正确认识诵读密切相关。教师对诵读意义的了解和介绍是以其具备一定的诵读实践为基础的。对于诵读的意义,我在教学之前已经实践过一段时间,取得了一些初步的体验,这一点恰恰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准备环节。因为,教师体验先行是学生诵读的第一步。

  二、建构诵读环境,体验清静自然

  在诵读之前,给学生放一些轻柔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放松身心,感受心灵和身体的宁静自然,缓解和消除平时的紧张或压抑感,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代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教学,如果是在喧嚣忙碌的城市氛围中,这种氛围本身与经典文化所要传递和表达的宁静、悠远是不一致的。如果学生们找不到清静自然的身心感觉,那么经典诵读也往往停留在动口不动心的状态,难以深入体会经典的博大精深。事实证明,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音乐沐浴下身心放松的体验。也许在人们日益忙碌的现代社会,哪怕是片刻的身心放松,找回清静自然的感觉,

  三、有声有色,音声相合

  针对很多学生诵读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的兴趣减退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笔者曾运用“内观经典诵读法”,让学生们尝试在熟背的基础之上,闭目回想经典中的字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注意力涣散的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右脑的图像思维,让整个诵读或背诵的过程不那么枯燥,而是“有声有色”,进一步提升诵读的兴趣。

  尽管国学经典诵读有以上诸种方法,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诵读的兴趣。这时,教师的亲身示范与表演,鼓励学生勤于实践,经受住最初一段时间的“无聊期”,逐步找到诵读的乐趣与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前一阶段如果唤起了学生的思考和共鸣,那么下一环节学生就会更有热情和参与意识,自然也会把这种学习的喜悦感和收获感带入到诵读环节中去,有助于他们静下心来专注于诵读体验。总之,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是让学生接近国学经典、体会国学精髓的重要方面。

国学经典作文 篇4

  国学,如夜空中的一颗明星,照亮整片大地;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滋养一方生灵;如春夜里的一阵细雨,滋润世间万物。

  我能体会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能体会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能体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峥峥傲骨;能体会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洁身自好;能体会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之心;能体会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孤独寂寞……

  如果说国学是片汪洋,那么我就只是一滴牛毛细雨罢;如果说国学是片森林,那么我只是其中的一片叶子而已;如果说国学是浩瀚无垠宇宙,那么我只不过是一只渺小的蚂蚁而已。其实我对于国学还是解甚少,我所接触的只不过是它的冰山一角罢。

  第一次看国学经典的书,是那本百看不厌的《三国演义》。那时我八岁,处于拥有极强好奇心的年龄段,我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仍然被誉为名著,所以打算“探究竟”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内容烦琐,毫无趣味,可是我看着看着,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它爱不释手:吃饭拿着,上学带着,连走路都想着。另外本书,是我们中华民族之国粹:《论语》第一次接触它是在六年级时,爸爸推荐的,我自然也读,只是没有那么用心去读就是。但它还是给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其中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记得最清楚,给我的印象也最深刻。《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菜根潭》教会我们要在普通的生活中寻找快乐的影子,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它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无穷趣味。教会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读书好似爬山,爬的越高,望的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获越满。让我们多读这些书,让国学和我们一起长大吧!

国学经典作文 篇5

  两点五十五分,准时调到少儿频道,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听过好几遍的口号,早已牢牢地记在心里。

  又该播出“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的节目了。

  第一轮比赛,我爱记诗词,根据关键词回想学习中积累的古文,诗词,第一个出局的五分,然后十分,十五分,依次排列到第五个,也就是唯一留在场上的一个,二十五分。

  这一轮比赛,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实力,也让我们积累了许多从不知道的知识,是那么的深渊。就连最小九岁的一个孩子,也非常强。

  第二轮比赛,名家对对碰,由孩子们扮演的不同角色的诗人,手中的题目分别是代表不同的分数,选手选择人物进行答题,答错后,扣除诗人代表的分数,答对后,加上分数。但不会出现负分 这一关是好笑的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如果分数清零,那么就很难追分,容易对分数排名造成影响。

  第三关,是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一关,德之考验,这关的测验看以看出孩子们对不同时间和地点,不同人物发生的事情会有哪样的做法。又会有怎样的解释,每一位评委只能投一票,一票代表十分,投完票后,将选手按分数多少排入总名单,比赛就到此结束了。

  这场比赛,很激烈,选手们又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爱,有欢笑,有泪水,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

  经典诵读,真是个有意义的活动。

【国学经典作文汇总五篇】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作文汇总8篇03-30

国学经典作文汇总六篇03-30

国学经典作文汇总10篇03-29

国学经典作文汇总5篇03-29

国学经典作文汇总九篇03-27

国学经典作文汇总9篇03-15

关于国学经典作文汇总5篇04-07

【推荐】国学经典作文汇总8篇04-07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汇总五篇04-07

关于国学经典作文汇总6篇04-06

国学经典作文 国学经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