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文

2022-03-29 国学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作文 篇1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从口头创作的民歌到贵族祭祀的乐歌,口中喃喃地念着这五百多年的人间百态,心中有然而生的敬仰与盎然,似细水,长流……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好一个痴情人!

  独立风中,仿佛自己所怀念的恋人真的就在河的那边。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只要心中还保留着那份强烈的感情,道路漫长难行怎样?崎岖难攀怎样?坎坷回旋又有何妨?

  大片碧绿的蒹葭和痴情人内心积攒的感情相交融,和痴情人离情别绪的感受相一致,于是,蒹葭成了离爱情最近的植物……

  芣苡

  找回洒遍山村的每一个角落,被青葱的树木掩映的山坡无处不洋溢着生气。添加妇女兴高采烈的前去采集芣苡。

  时而拾起掉落地上的芣苡,时而一把一把的从茎上捋取芣苡,时而手持衣襟兜着摘来的芣苡,时而把衣襟把衣襟掖在腰间用来装芣苡……

  怎样清丽明朗的意境!

  怎样愉快喜悦的心情!

  怎样热爱劳动的人民!

  低眸,继续浅吟这首回环复沓的小诗,哦不,是这首赞歌——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撷之……

  君子于役

  都说,黄昏最容易勾起人们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鸡儿回窝,牛羊归圈,有一次沐着夕阳的余晖远眺,服役的丈夫却依旧不知归期。山村妇女那深深切切的思念谁人知?那无可奈何的愁烦谁人懂?只一声深情的呼唤冲口而出:“曷至哉?”

  只是,战争的残酷,征伐的频繁,又怎是一个山村妇女所能左右的?满腹惆怅,满腹惦念,即使喊出,天各一方,又怎能听见?

  闭目呆立,那迷离怅惘、深沉绵渺的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呵!干吗苦苦的追寻所谓神圣、所谓深刻?看看手中的《诗经》,不正是么?听听“雎鸠”的欢快鸣叫,闻闻“东山”的战火硝烟,看看“七月”的悲惨生活,在《风》、《雅》、《颂》的每一个角落,感悟——不朽的经典!

国学经典作文 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国学经典作文 篇3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漫长的岁月为她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字骨,画魂,音容,文气,诗节,镌刻下了五千年历史的兴颓变迁,凝炼成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铸就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五术六艺,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这些用智慧凝成的思绪,用哲理汇成的情思,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学的深刻与博大,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深邃的美.它教会我们如何处事,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吾静而思之,有此心得:凡欲成大事,立伟业者,其身须自强,其德须淳厚,以此为本,蓄以时日,加以磨炼,方可达一代英杰之境界.在竟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谋求发展,在社会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吗?

  《史记》是国学经典中一块璀璨的奇葩.它记录的是历史,却又不单单是历史.它折射出的是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韧气节.司马迁,这个在风雨中茕茕子立的长者,正是因为他的忍辱负重,他的坚强执著,才有了这部号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煌煌巨著.他用不屈的精神铸就的傲骨,使历史的长钟浑厚有音.

  岁月的梭子已在历史的诗篇中悄然划过,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人,智者已离我们远去,但是消逝的是他们的躯体,不灭的是他们的灵魂.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篇又一篇发人深思的文章,留下一部又一部震憾思想,冲击心灵的文学著作.时代的钟声已在21世纪的今天深沉敲响.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作为一名正中学子,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国学经典,应该如何利用前人留下的这笔宝贵财富?

  毫无疑问,应该学习,继承,发扬!

  清晨醒来,手捧《归去来兮辞》,站在校园的柳树下,让自己的精神伴随着清爽的晨风,放飞到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思想沉淀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

  华灯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诗经》;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缱绻,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这豪迈,都是国学经典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与体验.这便是文学的魅力,这便是国学经典的魅力,洗涤人的心灵,充实人的思想!

  国学经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张力.诗行意味着宽度,诗人意味着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读者构成了长度,不朽的国学灵魂让三维空间充满了文学的智慧与灵性.汗青似乎依旧淡淡渗出,优美的重章叠句,用思绪凝成的经典却跨越数十个世纪抵达心魂.日益发展的信息网络只不过缩短了物质的距离,而国学经典却打通了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时光隧道,使我们的心灵有一个端口,能与千年前的先哲和智者对话,与千年前的智慧和思想产生共鸣.所以,请不要闲置这个宝贵的端口,拂去积满的灰尘,去细细品味这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依旧教育世人的国学经典吧!

  让我们从日常做起,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用我们的言行守候国学这片泛土,用我们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使民族的精魂万古长青!

国学经典作文 篇4

  我的妈妈是一位教师,记得在我刚刚会牙牙学语的时候,她就开始叫我背诵《三字经》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但那时的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等到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边领我读边给我解释其中的意思了。一点一点的讲给我听,使我慢慢地懂得了: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让诚信。长大以后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跟着妈妈读了《三字经》、《千字文》和部分《论语》、《中庸》等经典书目,其实我也有很多的爱好,比如弹琴,下围棋、学画画等,但是每天晚上妈妈带我读经典是我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通过读经典让我从中获取了许多知识,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敬承。”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如果父母在叫你,你必须及时回答;如果父母让你做什么事,你要及时去做;如果父母在教导你,你必须要好好听;如果父母在责骂你,你应该认真接受。

  现在,我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认识的字更多了,我渐渐地能自己读好多的经典了,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句子,有时向爸爸妈妈请教,有时翻查《古汉语字典》,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常常在写作文时,许多好的经典词句都被我引用上去,还受到了老师的夸奖,真是高兴极了。

  我深深的感到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就像甘甜的“乳汁”一样,在不断的哺育我茁壮成长。有句话不是常说:好东西要让大家分享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背诵经典吧!

国学经典作文 篇5

  两点五十五分,准时调到少儿频道,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听过好几遍的口号,早已牢牢地记在心里。

  又该播出“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的节目了。

  第一轮比赛,我爱记诗词,根据关键词回想学习中积累的古文,诗词,第一个出局的五分,然后十分,十五分,依次排列到第五个,也就是唯一留在场上的一个,二十五分。

  这一轮比赛,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实力,也让我们积累了许多从不知道的知识,是那么的深渊。就连最小九岁的一个孩子,也非常强。

  第二轮比赛,名家对对碰,由孩子们扮演的不同角色的诗人,手中的题目分别是代表不同的分数,选手选择人物进行答题,答错后,扣除诗人代表的分数,答对后,加上分数。但不会出现负分 这一关是好笑的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如果分数清零,那么就很难追分,容易对分数排名造成影响。

  第三关,是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一关,德之考验,这关的测验看以看出孩子们对不同时间和地点,不同人物发生的事情会有哪样的做法。又会有怎样的解释,每一位评委只能投一票,一票代表十分,投完票后,将选手按分数多少排入总名单,比赛就到此结束了。

  这场比赛,很激烈,选手们又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爱,有欢笑,有泪水,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

  经典诵读,真是个有意义的活动。

国学经典作文 篇6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宋词300首》。随手一翻,我发现我家墙上的字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本书上,一下子就爱不释手了。天天读,天天背。

  刚开始我背的很慢,妈妈见了,便和我一起背。妈妈不愧是大学生,指导背诵很有方法,她让我按词牌名去背。我先背《如梦令》,因为她节奏明快,短小精悍,非常好背。如吴潜的《如梦令·江上绿杨芳草》:“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一束海棠花,昨夜梦魂惊扰。惊晓,惊晓,窗外一声啼鸣。”这首词中“惊晓,惊晓...”的节奏令我大感兴趣。诸如此类的还有“休扫,休扫,管甚落英还好”。“留恋,留恋,待我停杯深劝”等。我一下子就把李清照,秦观等的十来道如梦令全背过了。照此方法,我又背过了《采桑子》《长相思》等词牌下的十几首词。

  当我感到乏味时,妈妈又想出了独特的方法—“唱词”,就是把自己喜欢的曲配合以合适的词来歌唱。我便把《山水迢迢》的歌曲配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首难以理解的抒情名篇,顿时化作如泣如诉的相思恋歌。唱到情深处,我禁不住为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处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孤寂与惆怅热泪盈眶。

  我激动的吟诵着伟大词人的千古绝句,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充分领略到了宋词的雄伟气势。我的胸怀被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激情充满了。

国学经典作文 篇7

  读经典能净化人的心灵,读经典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诵读经典,目的是净化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学了这么久的经典,我最喜欢的一条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意思是说: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运主宰,富贵全在于天意。君子敬慎而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你表现的很谦虚,恭敬,非常有礼貌,大家肯定都会喜欢你的,但是如果你表现出一副自大,视别人不顾的样子的话没人会理睬你,更没有人会喜欢你。

  朋友就是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持。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嘲笑别人,这样的人谁会喜欢你?谁会说明你?而反过来,对别人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诵读了经典,我从中学会了许多: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只要你恭敬就不会受到别人的侮辱,只要你宽厚就能得到群众,只要你诚心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能够使唤别人。”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经典,让自己的脑子更加充实,更加聪慧,更加有用……

  既然诵读经典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何不如多读点经典,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国学经典作文 篇8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因历朝历代的文化积累和传承,形成了特有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这一庞杂的体系体现在灿若星辰的各种传统文化经典中,这些经典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悟出了中华的美德。

  对国学经典,我是沉浸在其中的,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些中国文化不是刻上了历史的痕迹。从最初观看国学大赛,我就觉得中华美德数不胜数。比赛现场中,有不少的来自各地比赛的选手,他们每一次回答国学问题,都是毫不犹豫、自信的说出答案,好像他们亲身去过历史的开篇,体验过与国学人物在一起的经历。我从而觉得这不是比赛,不是回答,而是去感受了一番历史的味道。从大赛开始到结束,那一个个经典问题都被我牢牢记住,被我转化成自己的经典,自己的美德。因为我感受到了那些中国的历史,国家的学问,都是让我们去理解,去朗诵,去一个个地方,把他们传给所有国人,去自己心里,让自己学会这些道理。这不像是国学大赛了,而像一些经典和美德的传承,教会我的老师。

  学习经典不只是观看,还有诵读。在学习各种知识时,我还在学习着传统文化经典,《论语》。读了那么多古文,可以说论语是我最好的老师。这是本由孔子的学生编写的一本领悟孔子学说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我先理解句子意思,再去品读,去悟道理,最后去背。它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圣贤的智慧,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和学习方法,想到这就不由念出一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让我在学习上知道。学习知识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不只是这句,还有很多给我启发的句子,我不由感叹:原来孔子是这样有智慧,有仁德的人那!可以说,这是第一本给予我美德的书。

  我几乎生活中处处不离经典,只要是好的,都可以去学习,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呀,只要学到了知识,何不快乐呢?学到经典,自然懂得美德,自然也会践行美德。关心残疾人,在公交车上为他们一次让座,就是在践行美德,让别人感受到温暖,是经典给我的启发。

  读了经典后,我对长期存有的社会问题也有了很深的思考。其中信仰缺失占了一大部分。有些人已不再去过国家的传统节日,而是信仰外国的节日。可我认为,这些传统文化节日,是中国特有的,去纪念祖辈留下的文化知识,所以不可缺少。

  学习经典、美德一时是学不完的要用一生去感悟。我打算之后的学习生活里我要继续学习《论语》,完成它的背诵和它的理解,同时也建议,多多实践学过的美德,开展一系列活动,一起学习传承美德精神!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是今天的学习。我们去实践它,能让更多人悟出道理,因为中国经典文化不是我们一人要懂得,而是几亿人一起去理解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承精神!

国学经典作文 篇9

  看到“品味国学经典”这个题目,肯定有人会问到:“国学经典是什么”?在这里的国学经典它可能是一本书,一句话,一幅画,一个历史悠久的故事……但是,这些都是很平静的事物,可为什么说它们是国学经典呢?

  一本书,一幅画,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是随处可见的东西,而这些随处的东西,都蕴含着国学,都是经典,那对我们而言,这样平常的一本书,一幅画,到处都彰显着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

  我们所谓的国学经典,难道只仅仅局限于这些东西吗?不!它还有一种社会层次的意义,比如,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二十四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二十四个字,不仅仅代表了国家、社会,人民个人这三个层面的意义,这要我们传播这十二个词带给我们的正能量。

  我举一个很简单,很普通的事例吧!这个事例要传播的正能量——诚信。

  一个小女孩去商店里买东西,买完了经后到收银台买单时,找给她钱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这个小女孩接过钱,说了一声“谢谢”就走了。

  可是小女孩走着走着,无意间看向了那位老奶奶找的零钱,心想:我带了十元钱,买了一瓶饮料花了五元钱,可是为什么?我的手里现在有二十元钱呢?小女孩人仔仔细细的想了又想,发现无论怎么算,手里面都不可能有二十元钱,于是,她得出了结论,肯定是那位老奶奶找错钱了。

  小女孩赶紧跑回超市,对老奶奶说:“奶奶,您找错钱了,我买了一瓶五元钱的饮料,给了您十元钱,您应该找我五元钱,可是您找了我二十元,您找多了。

  老奶奶听后,笑着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呀!”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事情,就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

国学经典作文 篇10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当听到六岁的弟弟背诵这些经典诵文,我仿佛看到儿时的自己同样在背诵《弟子规》、《三字经》时的情形,这些国学经典的诵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在三字韵文中以通俗、精炼的语言讲述着一些做人的道理,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弟子规·泛爱众》一篇中“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一句让我回忆起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和朋友一同漫步在繁华的街市,无意中瞥见墙边有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蓬头垢面,垂着脸,坐在地上,身旁放着一个瓷碗,里面零星有几个硬币……在周围穿着花花绿绿的行人里,他显得有些突兀。骄阳下,他原本黝黑的面容显得更加苍老,汗水从脸颊滑落。望着那个瓷碗,内心仿佛被一种力量撼动,我心生上前帮助他的念头。但很快在朋友谈天的笑声中被驱散。这时我明白,这种力量是“良知”而此时我的良知仿佛被压在巨石之下残喘着……内心深处回响起诵文“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同处一片天地下的人们需要互相关爱。人格本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想到这里,我在没有犹豫,走上前去……

  “人之初,性本善。”从这些国学经典中我看到了真善美的品质,也能在自己身上发掘出原本善良的心,渐渐长大,学习了更多知识,却渐渐忽视了提高自身素质,但好在这些国学经典在时刻提醒我们不忘本心。

  在学习上,这些诵文更是心灵的灯塔,引领着我在学海中奋进。

  记得初中班内展板上有一副语文老师题的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每抬头,看到这两行苍劲的大字,老师的话语在耳畔回响“学习上想比别人走得更远成绩高人一等,必须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三字经》中有曰“幼不学,老何为。”与《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观念一致,现在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能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古人认为人长大后想要成功有一番作为,年少时就必须努力多读书。每当学习时叫苦叫累,想要放弃时,我总拿这警句鼓励自己。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只是坚持的人太少,为了自己的未来,我必须坚持下去。那面墙上的警句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一直鼓舞着我,陪伴我度过三年峥嵘岁月。

  直到现在,我们在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社会,是否也应当同时注重我们的精神文明呢?!毫无疑问,我们需要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训文,提高自身素质,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

  一路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受国学经典的熏陶,不断完善自我,现在我们不仅要发扬这些文化,更要身体力行,带动身边的人,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国学经典作文汇总10篇】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作文汇总九篇03-27

国学经典作文汇总9篇03-15

关于国学经典作文汇总六篇03-28

【必备】国学经典作文汇总10篇03-27

【必备】国学经典作文汇总5篇03-27

精选国学经典作文汇总5篇03-26

【推荐】国学经典作文汇总六篇03-24

【实用】国学经典作文汇总6篇03-19

【热门】国学经典作文汇总5篇03-19

【精品】国学经典作文汇总7篇03-18

国学经典作文300字 国学诵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