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文

2022-03-23 国学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学经典作文 篇1

  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吗,你肯定脱口而出,它们分别是:清朝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著作三国演义,有同样是元末明初的作家施耐庵写的水浒传,还有明朝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哪在你眼中的国学经典是什么样的,你百分之九十陷入了沉思,那让我来告诉你我眼中的国学经典吧。

  《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孔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其中我觉得《弟子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德”是《弟子规》主要内容,他教会你如何尊重长辈,孝敬父母老师,关心兄弟姐妹。时时刻刻都要以“德”为先。“德”还可以让你拥有跟多的伙伴,有了伙伴就你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

  《弟子规》里的一句话让我感触特别深,这句话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从这句话我想到了自己对父母的态度。

  有一天,我正在玩电脑时,我早已把作业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突然妈妈说:“关了电脑去写作业。”我把妈妈的话当作了耳边风,妈妈又说了一次,

  我散漫无心的说:“反正放暑假了,玩一玩没关系的。”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来催促。我才慢悠悠的关了电脑,不舍得向书房走去。现在我觉得当时是多不应该呀!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是我国的骄傲之一。使人在读书中领悟自己的错误,使人们明白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一定要阅读这经典的国学,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实感,学会其中的道理,学会做人。

国学经典作文 篇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小时,总是觉得国学就是没用的,古人写的话,我们还需要背,每次老师教给我们时,我总是会让思想开一会小差,现在呢,长大了,我现在体会到了,国学那种独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细细地品味,就会品尝出它的奇妙之处。而这种奇妙之处也正是其他没有的。

  国学是我国古人博大精深的见证,古人将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书,传授了下来。来到中国,不得不看看长城,体会它的雄伟壮丽,我认为,也不得不读一读国学,国学,是我国所固有的学术,里面包含着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这不是如长城一样吗,正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见证。

  当然,国学的文章有时是几句话,有时是一片文章记得读课外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

  国学的道理清晰,透彻,充满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当然,国学的道理不仅实用于古代,也实用于现代,我相信,国学的道理一定会永远的都实用的。

  国学,适用的范围十分大,比如在写作文上,在结尾上写上几句国学,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满诗意,令整篇文章充满生机,说话时说上几句国学,既可以清晰的表达意思,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国学经典作文 篇3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是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中孕育。

  我国最著名的国学经典是“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论语》主要讲述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做人的准则与学识的方法;《孟子》主要讲了孟子与其他思想家的争辩和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大学》主要讲了弘扬光明的品德;《中庸》主要讲了怎样修养人性;《诗经》中主要记载了各种诗词曲乐;《尚书》是一本历史典籍;《礼记》是一本门类杂多的典章制度书籍;《周易》主要讲了古时的八卦之术;《春秋》主要记载了鲁国的编年史。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不仅仅要学习现代的文学,更应该继续领略和发扬古代的经典文学,使华夏的精髓得以保存。国学经典用记叙语言的方式引导着华夏人民做人处事的方法与历史的传承,让人们学会怎样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说将“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文学宝典一一记之,但你心中也必须存有一盏指引你向往社会与生活的“明灯”,如果你没有,那你就是一位盲目前进的徒行者。所以无论你性质如何也应该拥有一盏“明灯”。

  而“明灯”出现的唯一途径就是--探索国学经典的奥秘与神奇,并发扬它,使它得以保存。

国学经典作文 篇4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4、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听从。”

  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8、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译文】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1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1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译文】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比喻先天条件差

  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译文】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即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1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译文】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译文】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说明向他人求学的重要性。

  17、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译文】 这是一幅古人的对联,是说功夫、本领、成功,都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人一生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困难,或者遭到逆境;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战胜了困难,你就会获得胜利的喜悦。

  1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译文】苦口的药虽然很倒胃口,但却有利于自己的病,逆耳的话虽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19、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译文】做事成功由于多思考,失败由于随意,不经心。

  2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2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5、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26、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27、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弟子规》

  【译文】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2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2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3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译文】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3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3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3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事须谨慎,不能出一点点差错。

  35、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译文】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3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3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志》

  3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译文】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

  39、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译文】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经过实践的。

  40、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处:《晏子春秋》

  【译文】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国学经典作文 篇5

  陶渊明说过:“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个世界总在不断发展,如果我们停住了脚步,就会错过许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向海伦凯勒一样,即使无光、无声、无语也要继续学习。只有“学无止境”,学问才能“步步高”。

  “每个人学习的态度不同,学习到的知识也不同。”这是我们从课本上的第一课文言文的《学奕》中学到的知识,也是老师经常训诫我们的话。即使我们没有很高的智商,但只要一直认真的积累,就可以像朱熹、辛弃疾等人那样,拥有学富五车的智慧了。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的内容少数我们都接触过了,但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诗经》仅仅只是中国文学一部分的缩影。除了《诗经》,还有《大学》、《孟子》、《论语》等不计其数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所以我们应该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讲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我们现在不认真学习,以后就不能体会到国学的经典,学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才实现。

【国学经典作文汇编五篇】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作文汇编8篇03-22

国学经典作文汇编7篇03-19

国学经典作文汇编10篇03-18

国学经典作文汇编6篇03-17

国学经典的作文汇编9篇02-18

【必备】国学经典作文汇编8篇03-22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汇编9篇03-21

【推荐】国学经典作文汇编5篇03-17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汇编7篇03-16

关于国学经典作文汇编八篇03-15

国学诵读作文 国学经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