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文

2021-04-15 国学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学作文 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日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日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日,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日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国学作文 篇2

  今天下午我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叫《包拯辞官事双亲》。

  讲的是包拯是个孝子,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评事,出任建康县知县。但是因为父母老了,走不动了,包拯想时时待在父母身边,便推辞不去。后来又得到监督和州赋税的职务,父母还是不想和他去赴任,于是包拯辞官回去奉养双亲。过了几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乡守孝了三年。三年后,还犹豫不忍离去,乡里的人多次劝他,又过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包拯为了侍奉在父母身边连续两年次拒绝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后他还守孝了三年。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原来我们全家生活在深圳,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想落叶归根,所以回到了老家。妈妈担心我们便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三翻五次的挽留,并加工资希望妈妈能留下来,妈妈想到我们依然决定辞掉不错的工作回家。这不正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

  通过这两个故事便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帮父母减少负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帮父母扫地、洗脚等这些小事做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帮父母做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国学作文 篇3

  有人说,学习就要端正态度,好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人说,学习就要讲究学习方法,好比“学而实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切学习的好方法尽在于此。

  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他从自身的经验中体会出这些学习的好方法。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孔子,一个20xx多年前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切。读完《论语》,才知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平时我们常说的语句竟然出自《论语》。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可是,这样伟大的天才,竟然被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孩给难道了,这难道不是很好笑吗?也许是因为那时侯人们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对大自然研究得还不够透彻吧。可我们呢,生活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不仅随这古人的脚步往前走,还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还可以翻阅书籍,如果我们碰上一个小朋友也问了个问题,可自己也答不出来,那不就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一大笑柄吗?

  我们现在正值学龄期,应该多学习知识,少玩电脑游戏,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国学作文 篇4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学瑰宝似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自从进入六年级下学期,我们也开始了对国学经典——《论语》的理解与诵读。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学生的淳淳教诲,每一句都饱含哲理。我们学的第一句《论语》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句告诉我们:三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们老师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是最经典的一句。随后我们又学了“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明白了世上没有天才,只有肯吸收古人的知识,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才会有学问。“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告诫我们要有坦荡的胸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不能空想,要付诸学习,而学过的东西必须经过思考,细细咀嚼,才能真正吸收。我最喜欢这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这才是明智的表现。这一句在千年后的今天,同样适用,它是一句至理名言。就像老师上完一堂课,假如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就做一些习题巩固;如果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那我们就不能浑水摸鱼了,应该立刻去请教老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全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

  当没有人理解自己时,“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给你以安慰;当自己排斥别人时,“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给你敲响警钟;当自己失信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给你教训;当你想要抓住过去的事不放手时,“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给予你提醒……

  《论语》是孔子的智慧结晶,他将一生的感悟都传给了学生。他的学生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他的格言收录下来,编成《论语》流传后世,孔子的思想从而传承下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对后人起着醒世的作用。

  想当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论语》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前所未有地感到自己的渺小——在至情至性的格言面前,在博大精深的真理面前。三天新学一条《论语》,同时每天复习一遍从前学的几条《论语》,真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葩。品读国学经典,感悟国学精粹,一部《论语》,受益终生。

国学作文 篇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众多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自然就理解。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优。墨子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些先辈用智慧,为后人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也让我们受益非浅。

  从上幼儿园,妈妈就有意识的让我接触国学经典,从《字经》到《弟子规》,都能朗朗上口。我喜欢《三字经》的韵律,两三个星期的时间,我就能倒背如流。但其中的哲理却不太理解。每逢家里来客人,妈妈却让我大胆的表现,背给客人们听,赢得阵阵掌声。慢慢的,我体会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都是先辈们留传下来教会我们后辈做人要向善,既使环境再艰难,也一定要学会与人为善。

  在《论语》、《弟子规》、《礼记》中学会做人要光明磊落,孝敬父母,做人榜样的力量重要,当我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时候,国学经典一直陪伴着我,这些古文圣典正发出沁人心脾的气息,这种气息就是国学经典的气息,独特而富有哲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我在学习中有懈怠的时候,我就读读这句话,鼓励自己,为自己加油打气。在最好的环境里,做最好的自己,不幸负青春少年时光。我的'语文老师张燕老师常教育我们读经典,颂国学。《老人与海》、《昆虫记》都成为我们日常必看书籍之一。

  千万种经典讲出恒古不变的道理,孝顺父母,热爱国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不幸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我真的享受这些国学名句。千万经典,孝悌为先。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用国学来鞭策自己,警示自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未来的日子,国学会一直陪伴在我左右,积极努力向上,在最好的年纪,做最好的自己!

国学作文 篇6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好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够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够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菜根谭》囊括了5000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道德经》是我体会最深的,它总能够用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话把我们领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使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穿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都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

  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

国学作文 篇7

  图书如梦,或欢乐,或低沉,或深思,因为欣赏它,才使她变的五彩斑斓

  ——题记

  记得童年,每天最快乐的、甜蜜的时光莫过于傍晚,依偎在爸爸宽阔的臂弯里,听爸爸讲那永远讲不完的《一千零一夜》,充满神奇的《木偶奇遇记》,艰险梦幻的《绿野仙踪》,爸爸坚硬的胡渣扎在脸上,没有感觉到一点不舒服,书里的故事把自己带到一个个的梦幻里,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木屋,随着书里的主人步入一个神秘的世外桃源,我进入了梦乡。

  到了小学,书不仅仅带给我知识了,更多是带给我一个个让我所思的道理。初读《青铜葵花》,还痴迷于那一段段凄然泪下的故事情节。再次捧起这本书时候,不仅为兄妹之情所打动,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坚强。还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阅读《狼王梦》,通过这本书能带给我哪些人生启迪?而我的感受最多的还是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法则。儿时的图书好像一只彩笔,在自己心田里绘出五颜六色的图画。

  慢慢大了,到了初中,自己越来越感觉到书成了我生活的调味剂。记忆忧心的一次考试失利,面对老师的质疑,同学的嘲讽,甚至父母不理解的目光,那时我正看《瓦尔登湖》,它带我走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木屋,我去寻找里面的那份宁静,并使我变的强大。现在每当我有不顺心或令自己不愉快的事,都会去选择可以平复心情,安抚那颗躁动内心的图书,“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使自己行驶在一望无际的旅程中,会感到心如止水的静宁。努力使自己达到古人“悠然见南山”的境地。

  书也让我变的了博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书激励我和同学齐头并进,创造优秀佳骥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样的爱国情怀让我每天充满斗志,不忘初心,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带给我的是感动,是宁静,更是激励我远行的斗志。赏书,真的能带给我们一个梦,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国学作文 篇8

  我爷爷是一位退休教授,我妈妈是一位老师,所以我从小就受到了许多国学启蒙的教育,我的生活处处是国学,国学在我心中。

  在我刚牙牙学语时就已经会背许多古诗名句。但那时我却不知道它们真正的含义,在成长中,生活这位老师一点一滴地教会了我。

  餐桌上,奶奶教会了我“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我们全家人在吃饭。我刚学会拿勺自己吃饭,吃得满桌、满脸都是饭粒,干脆丢下勺,用手抓起一团米饭,可还没到嘴边,饭团像小皮球一样滚到桌上。我一嘟嘴,瞅也不瞅它,又抓起一团,这时奶奶看见了,她语重心长地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种粮食是多么不容易。”说完把饭团的上半部分夹到碗里。哦,原来要勤俭节约爱惜粮食,因为每一粒米饭都来之不易,都要汗水去换来。

  学习中,爷爷教会了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在阳台上写作业,楼下的小朋友正玩得开心,我边写边看,根本心不在焉。爷爷在一旁看透了我的心思,拍了拍我的肩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读书就要认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听了十分羞愧,一心一意地做起了作业。是啊,同学们莫白白浪费我们的光阴。

  玩耍时,老师教会了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在教室里画画,没想到两个同学嬉戏着跑来,撞到了我的手,在画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疤”。我十分生气,与她两吵起来。惊动了老师,“徐林曾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老师平和地说,“同学们在一起哪有不磕磕碰碰的,要互相谅解,互相包容。”我们听了都承认了错误,互相道了歉。

  ……

  国学时时处处伴随着我,它教会了我做人,教会了我面对人生的坎坷、磨难,也教会了我人生的态度。国学就是我生活中的明镜,是我的良师益友。正所谓“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国学作文 篇9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想要屹立于世界之巅,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国学经典就是中华五千年以来独一无二的文化,它蕴含了文明和智慧的精髓,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我们来一起品味我国的经典国学。

  在《大学》中明确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儒家道德修养原则,它的核心就是“三纲八目”,它提到最根本的修心方法就是“慎独”,也即是“内心反省”,就是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不要欺骗自己。《大学》教会了我们修身养性的道理。

  以“诚”为主体的唯心主义的就是《中庸》,“诚”指的是十分完善、“至善”精神、认识论和修身论。书中说道,一个人如果完完全全地把“诚”体现出来,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就是说心中不乐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东西,也不要施加给他人。而这就是一种“诚”,在“中庸”里,我们懂得了为人处世之道。

  孔子把把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贯彻到政治领域。通过反对对人民的过分剥削压榨,反对一味使用平刑峻法,提出了“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德为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仁德来治理国家,通过道德感化来搞好政治。孔子的治国之道一直沿用至今,让我们现在的国家国泰民安啊。

  孟子认为,社会责任感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人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完满,而必须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这种“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精神是《孟子》中最富有感染力的。

  阅读国学经典,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增长我们的智慧,还能提高我们的处世能力。有的名著文采斐然,能提高我们的文笔和阅读水平;有的名著具有振奋作用,使我们倍感振奋;有的名著是弘扬美德的,可以陶冶情操。让我们共同携手弘扬中华文化。

【【必备】国学作文九篇】相关文章:

1.【必备】国学作文4篇

2.【必备】国学作文3篇

3.【必备】国学作文三篇

4.【必备】国学作文四篇

5.【必备】国学作文六篇

6.【必备】国学作文8篇

7.【必备】国学作文合集六篇

8.【必备】国学作文合集5篇

上一篇:国学作文400字 下一篇:国学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