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作品时,我们会沉浸在情节之中,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1
《安德的游戏》一部听起来挺幼稚的电影,如果在中间加个词语,安德的生存游戏,这个题目听起来就没那么轻松了。最开始,安德在普通军校中,凭借个体的超强的思考能力和灵活的机体能力,让他能够在凭借“谁能站到最后”的游戏规则里生存下来并成为最后的赢者,走进了演练军校的大门。而在演练军校里,安德被教官刻意孤立起来,他感觉到并且认识到游戏规则的更改,他必须转变“对立”的姿态,同时,从演练军校开始,团体比赛取代了个人,他需要一个团队,一个认可他能力的团队,他明白第一步怎么走,他需要伙伴,他也那么做了。
从“对立”变为“援助”,这样的姿态转变让孤立的安德逐渐被大家认可,因此,他很快通过了教官的考验晋级到实战军校。在实战军校,他明白了真正战争的残酷,也很快明白了战争的胜利规则,于是,在那场被设定好的以寡敌众的模拟战斗中,他很快选择了以牺牲全部队友只为让其中一人取下胜利旗帜的策略。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里最聪明的.人,应该是那位隐姓埋名的上校。他懂得安德一路走来对游戏规则的天赋能力,他也懂得安德只是一个孩子也会被人类天赋的感情所束缚。他选择用欺骗安德的方式让安德参加决定地球命运的一战,让安德在自以为模拟游戏的环境中操作着上万人的生命迎接虫族的攻击,他明白如果让安德真正参加实战,情感的束缚会左右安德做出最佳选择。上校的对游戏规则实然比安德更加清晰――彻底消灭虫族,至于生命、种族灭绝、心灵永久创伤等等,都是游戏胜利的后话。
生活中,我们也是活在不断开始又结束的游戏里,只是人类把生命看得高贵,一次都输不起,于是用竞争、战争、决斗等词语让它的表达意思更符合词语所在的意境。小时候,按照父母表达的意思完成任务便是winner。上学后,按照教育体制的评价体系排在前列就会得到赞赏。
越长大,游戏规则越复杂,如果你是一名医生,救活一个生命便是胜利,而不管那个生命属于天使还是恶魔;如果你是一名律师,让法院支持你的诉求便是胜利,而不管你的诉求是杀人还是放人;如果你是一名军官,绝对服从并完成上级的命令便是胜利,而不管那个命令下漂染了多少士兵的鲜血。
于是便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世界的一角,军官无比荣誉地在主席台上接过荣誉的勋章,而另一角,一个战死士兵的腐肉被乌鸦叼在嘴里飞过黑压压一片带着零星火点的战场......那位军官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胜利的游戏规则是打赢战争,而那位士兵却混淆了自己的游戏规则――活下来,还是用生命换取荣誉?
认识游戏规则,并获得胜利,这便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复杂的是人类的思考与世界的存在,有一天,你站在法律的天平上,生命犹如宗教般神圣;有一天,你手持利刃面朝敌人,生命犹如一条毒蛇般邪恶。游戏规则可以让所谓的道德伦理不复存在,因为在游戏的世界里,只有输和赢两种结局。
所以,千万不要用你的游戏规则去审视别人的输赢,正如安德一般,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余下的人生。
如果你的世界里突然冒出了一棵大树,你至少要懂得在大热天的时候用大树遮阴,也要知道雷雨天的时候,它会给你召来致命一击。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2
今天听说出了新片《安德的游戏》吃完晚饭顺道去看看。
真的很震撼我。
有人说画面感不强,相对于投资上亿的科幻大片,画面的震撼感的确一般般,还没有将我心目中最强画面<阿凡达>打败,但是我不得不说,剧情真的很好,将一个钢铁机械世界里,孩子的聪颖和与生俱来的怜悯之心刻画的惟妙惟肖。
小主人公安德,有一个暴力地哥哥和一个感性地姐姐,但是他聪慧而敏感,一直认为自己的出生是因为哥哥姐姐的被淘汰。自卑且倔强。
终于因为他的过分出类拔萃而遭到其他学院的孤立排挤以及过分针对,但是也因此得到长官们的注意这个孩子或许,即将是未来的指挥官!面对同伴们的'嫉妒和恶劣对待,如豹子般敏捷的抓住对手的弱点,并且一击既中,迅速控制对放的心里。因为他非常了解他的敌人。
从一开始的锋芒毕露,到后来的隐藏自己从而拉拢同伴,获得好感,我不禁为这少年的智慧和心计感到震惊,一群还未满15岁的少年们。但是同时让我感到温暖的是,孩子总归是孩子,或许他们一开始对你不友善,但是他们总归是无害人之心的,尽管他们如此聪慧。在你对他们发出友善的讯号时,他们可以立刻以真心回复,这个值得我们这群成年人们去学习。背后捅人刀子是多么可耻地行为。
到最后得高潮,当得知自己无意之间毁了虫族的家园,牺牲了自己一千多名同伴,少年瞬间崩溃了,他冲他的长官咆哮:你是个骗子!尽管他的长官们告诉他,他是一个super hero,他拯救了全人类,但是他懊悔他愤怒,他说自己不是英雄,是一个可怕可耻的侩子手,如果知道这是一场真的战役,他不会那样设置作战方针。对的,他想和虫族交流,想得到它们的想法,他想帮助它们,而不是毁了它们。显而易见,他的长官们并不是这样想。
在孩子们的时间里,不存在非我族类,赶尽杀绝这个意识,他们非常善良,且容易相信别人,而我们正是利用了他们的善良,慢慢摧毁他们的童真。我记得电影里有个女上校说,这些孩子们如果有机会回到地球,那么她的工作就是治愈他们的战争心里创伤。我可能有生之年都不会有机会经历战场,去看你死我亡的场景,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隐约觉得我可以理解女上校说的话,战争心里创伤可能无法治愈,甚至毁了一个少年,我们为什么非得那么残忍的让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去体会,何其无辜。
但是最后这部片子还是让我感动了,那一段不足20分钟的结尾,才让观众看到这个少年正真引人注目的原因,他的勇敢善良以及真诚为他也为虫族获得了重生。只身一人来到虫族内部,面对虫后的利抓毫不畏惧,却是对它默默的流泪,阐述:你快死了吧。但是你放心,我会带着尚在蛹里的新虫后,为它找一个新的居住地,我发誓!
这部影片吸引观众或者说是我的,并不是投资上亿、画面如何,而是一顿成年人里那些异军突起的善良聪颖的少年。
一个领导者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
善良,应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品质,为何要因为自己的私欲,一点一点抹杀了。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3
看了电影《安德的游戏》,我马上去借了小说来读。这是关于一个天才儿童被训练成为战士,承担了打败虫族外星人、拯救地球的重任的故事。
最先一段是安德六岁就被送到太空战斗学校,成了年龄最小的新生,他天资聪颖,很快就成为教官的宠儿,可同时需要面对同学的妒忌和排挤,甚至陷害。安德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熬过一次次的考验,最后升到指挥学校,继续不停地以打游戏方式模拟训练。最后他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实际上人类舰队的最高指挥官,消灭了虫族星球。
看完电影,我羡慕安德的帅气和霸气,对他完美独特的童年非常向往,谁不喜欢做一个天才呢?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别人,在人群中总是那么耀眼。可是看完书以后,我却深深地同情安德,他的童年一点都不美好,不开心。为了提高他的能力,他被剥夺了与别人相处的可能,不能有家人,不能有真正的亲密朋友,时时刻刻地进行战斗训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摧残啊,即使是安德,也好几次差点儿崩溃。
虽然,最后安德熬过了最后一次决战,可是地球却不欢迎他回去,他只能和姐姐一起飞向殖民星球……。我对着书本长长地叹息,天才的生活并不完美,背负着那么多的期望,放弃很多很多的个人爱好,也不是好过的日子呢。
我不由地庆幸自己不是天才,平凡普通的小学生一枚。不过,我也面临升学的压力,学习中也有竞争,多多少少我也会嫉妒别人,也曾受到别人的嫉妒。不过看完这部《安德的游戏》,我对自己说,努力做过便无愧于心,不管以后去哪个初中都不能气馁,天才固然令人仰视,平平安安享受和家人朋友的快乐生活才更重要。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4
这电影也许要二刷,故此现在的观感只是初步的。
后来听说终于要拍成电影,而且选了Asa Butterfield演安德,就一直盼望着看个究竟。但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影片可能不会好,原因是小说的内容并不容易改编成电影。
今天看了。可以放心地说,片子起码可以打75分以上,已经很不简单了。节奏相当快,叙事简洁,删存的决定90%正确,或者说我能够理解。特效自成一格,华丽宏大,跟想象中的很多场景吻合,比如无重力战斗训练场和安德的心灵游戏。主要演员表现出色,尤其是Asa。(回来后毫不犹豫收入后宫)
下面是大概的故事,如果您看过前面连接中的书评,这一段就无须再看。没有剧透。
安德的英文是Ender,就是生了这个孩子之后就不生了,打住了的意思。他的出生是特许的,故事设定的世界实行计划生育,第二胎就算多余,Ender是家中第三个孩子,纯粹因为他的哥哥姐姐都是天才,才给他家额外的超生指标。哥哥太暴力,姐姐太慈悲,都不适合做星际舰队的指挥官,虽然智力方面没问题。安德就刚刚好,有同情心,不欺负人,被逼到墙角才还手,但他一还手……tada……大家最好还是别逼他还手。然后安德就被选上了(六岁的时候),然后就接受了魔鬼训练,然后… … 至于为什么要选小孩做指挥官,原因是对付的敌人是虫族外星人,小孩在吸收信息,操作电脑和随机应变方面,都比成人高明,安德更有一个优点,就是他会揣摩敌人的思想。
好,设定讲完了。小说其实是心理悬疑故事,最出彩的是神童指挥官的养成。大量的篇幅描述安德这个苦孩子经历的种种非人境遇:多余的孩子/暴戾的大哥/从小到大被当作怪胎/因为是重点栽培对象而受到刻意的孤立/离开感情亲密的二姐/成人世界和强敌的挑战,等等等等。哈利波特跟他一比,简直要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智力超群而且注定要成为英雄的主角,如果不饱受折磨怎么可能构成精彩的故事?
另一条出彩的故事线是安德的哥哥和姐姐,别忘了他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当安德在地球轨道的空间战斗学校受训时,兄妹俩悄悄地成为地球上的政治领袖,都是很有趣的人物。
第三条故事线,才是安德打游戏打外星人,当然这条线跟第一条线紧密结合。
电影中,第二条故事线完全忽略了。可以理解。作为小说,这条线丰富了内涵和主题,也为安德的心理状态提供充分的背景,但是在电影中,这条没有动作戏又很复杂的支线会严重拖慢节奏,所以只能割舍。大哥只出现了一幕,二姐也只是必要的点缀。
第一条线则被大大地弱化,集中讲述的是第三条线。这样做的好处在商业上是显尔易见的。毕竟一部华丽的动作科幻片比深刻的心理科幻片要更吸引普通观众(至少制片方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很可能也是对的)。所以片子才会成为本文开头描述的节奏明快叙事简洁的模样。没有问题。至少故事讲得完整流畅,书中最重要的人文思考主题也没有完全被忽略。理性的做法。说明编剧忠实原着但不是脑残粉。(非理性脑残粉的做法请参见某贵片的加长版DVD)。
因此我对改编的决定是支持的,电影有自己的节奏。不过这样一来,没看过书的观众对影片的前半部分可能会get不到(你!不许骂我用英文,这里必须要用)。弱化了安德经历的折磨和冲突,尤其是心理上的,观众对他的同情和共鸣也大大减弱。一个平步青云的神童,大家围观的兴趣就不是那么大了,对么?电影的前半部分剧情,我看的时候心里一直想:不是这样的,太容易了。安德在战术和策略方面的过人之处,也表现得不够。
这时候就要赞选角导演的'慧眼。Asa这个孩子几乎透明的瞳孔,单薄高挑的身子骨,青涩摄人的神情,差不多凭空把观众的同情心翻了一番。故事交代的薄弱,被他的银幕个人魅力(至少是部分)弥补了。他出色地承担了大制作主角的重任,就像故事中的安德小小年纪担起拯救地球的责任(也许两者的相似之处给了他启发)。原着以年龄来强调安德的弱势地位,但电影真的很难用6岁的孩子来演这样的故事,加大年龄非常可以理解,Asa的气质像精致的陶瓷,自有一种尊贵的脆弱感,稍稍可以替代这方面的设定。
帮衬他的绿叶是韩索罗爷爷和甘地爷爷,也发挥得很好。三人之间的几场对手戏几乎比特效战斗场面更抓人,当然,也理应如此。其余的孩子没有什么发挥空间,表现只能中规中矩。总之,电影大大简化了原着,但自成一部相当精致的作品。伟大当然谈不上,优良绝对可以有。
最后说一点特效。本片特别倚重特效,难得的是特效没有过分。这个真的很难。所以额外表扬一下。然后想到Asa有多少绿幕前的戏份,忍不住再赞。安德的心灵游戏还原得很好,如果能再强调多一点就更好了。
1985年的时候,想象一种个人手持平板电脑很酷,到现在么,也许设计部门最省事的道具就是安德用的iPad吧。偷笑。设定是near future就有这种风险。
续集应该可以拍。过几年Asa长大一点,正好演《死者代言人》。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5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受就是爽,那种刺激惊人的战斗场面,奇异逼真的太空画面,令人赞不绝口。特别是跟虫族的模拟打斗场面,那感觉真如穿梭在星球般神奇,令人赏心悦目。
我觉得主角安德是一个十分聪明勤奋的孩子,他从一个国际舰队的学生到飞龙队队长,最后到指挥官。这不仅需要聪明的大脑,更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摧毁虫族。当然,如果不是上级的命令,如果安德知道最后一场考试是真的战斗,那么心地善良,负有同情心的安德是不会消灭一个种族的。
这部电影最终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道理:凡事都要多沟通,沟通完善,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电影中人类要是能和虫族好好沟通,知道虫族不是要入侵地球,不是要威胁人类生存,那么就不会发生这一场星球大战了。生活中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有一次,同桌发现他的笔在我的铅笔盒里,以为是我偷了他的笔,我其实是在不经意间将他的笔放在我的铅笔盒里的,我向他解释清楚,也就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冲突。那么心地善良,负有同情心的安德是不会消灭一个种族的。
这部电影最终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道理:凡事都要多沟通,沟通完善,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电影中人类要是能和虫族好好沟通,知道虫族不是要入侵地球,不是要威胁人类生存,那么就不会发生这一场星球大战了。生活中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有一次,同桌发现他的.笔在我的铅笔盒里,以为是我偷了他的笔,我其实是在不经意间将他的笔放在我的铅笔盒里的,我向他解释清楚,也就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冲突。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6
星期三,学校组织了学生看露天电影,电影的名字是《安德的游戏》,这部电影十分好看而又十分有意义,我十分爱看。
安德·维京,年仅12岁,神一般的天才,在很小的时候便进入了战斗学校。当时,人类打败了虫人的第二次袭击,获得了短暂的和平,安德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担负起拯救全世界的责任,他必须消灭虫族!在战斗学校里,他先后进入了火蜥蜴战队、野鼠战队,最后还做了飞龙战队的指挥官,在战队里,天天要玩游戏——在微重力空间用冰冻枪射击敌人,最后闯入敌军大门获得胜利,安德的每一场战斗都是不公平的,战斗的难度越来越大,突变性也越来越大,他要率领飞龙战队一帮只训练过几次、没啥战斗力的队伍和人才济济的狡兔战队战斗,他居然赢了!后来,战斗学院的教官派来了火蜥蜴战队来和飞龙战队作战。最后,飞龙战队还要和两个战团作战,但是安德赢了每一场战斗,于是,他毕业了。星期三,学校组织了学生看露天电影,电影的名字是《安德的游戏》,这部电影十分好看而又十分有意义,我十分爱看。
安德·维京,年仅12岁,神一般的天才,在很小的时候便进入了战斗学校。当时,人类打败了虫人的第二次袭击,获得了短暂的和平,安德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担负起拯救全世界的责任,他必须消灭虫族!在战斗学校里,他先后进入了火蜥蜴战队、野鼠战队,最后还做了飞龙战队的`指挥官,在战队里,天天要玩游戏——在微重力空间用冰冻枪射击敌人,最后闯入敌军大门获得胜利,安德的每一场战斗都是不公平的,战斗的难度越来越大,突变性也越来越大,他要率领飞龙战队一帮只训练过几次、没啥战斗力的队伍和人才济济的狡兔战队战斗,他居然赢了!后来,战斗学院的教官派来了火蜥蜴战队来和飞龙战队作战。最后,飞龙战队还要和两个战团作战,但是安德赢了每一场战斗,于是,他毕业了。
他毕业后,直接进入了指挥学院。在指挥学院,他见到了马泽·雷汉,马泽·雷汉教会了安德玩模拟机,但其实模拟机是真的,安德是在真的指挥联盟军队。他用巧妙的战术指挥战局,用战略武器——设备医生灭掉了整个虫族,当他知道他不只是在玩游戏,他真的灭掉了虫族后,陷入了心理崩溃,最后,将自己放逐,放逐在茫茫宇宙里。
令我感动的是安德不愿意把战争强加在任何人、任何种族之上(包括他的敌人),他面对困难而不屈服,拥有天才的智慧,这些,我们都有没有,无不值得我们学习!他面对困难而不屈服,拥有天才的智慧,这些,我们都有没有,无不值得我们学习!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7
安德的故事对我们青少年是很有教育意义的,纵使我们无法拥有安德的天才,但安德的身上依然拥有着我么最最需要的品质:忍耐和独立。或许因为学习生活等方面压力,我们越来越难以忍耐周围的事物,有时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便往往会触发我们心中的怒火,但与安德面对的压力相比,我们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也学着适当忍耐一下呢?我相信,这样会减少许多生活中不必要的矛盾。
另外的一点就是独立。由于时代的进步,我们中的不少人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我们往往欠缺一种独立意识,这是非常危险的,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缺乏独立意识往往意味着将被淘汰,道理人人都懂,父母不可能陪伴我们一生,总有一天跌倒了你只能自己爬起来。培养独立性,就是培养竞争力,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由此,我由衷地把安德视为我心中的偶像,他教会了忍耐,独立,拼搏,这才是一个偶像所应具备 的素质,正如他在书中表现的一样,安德永远是做的最优秀的那一个。希望所有像我一样的同学,特别是喜欢挑战,喜欢做别人不敢做的是,喜欢在绝望中诞生的人,都去找到这本书读一读,它对你的启示性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你会庆幸在你年轻的时候读到过这本书。
另外的一点就是独立。由于时代的进步,我们中的不少人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我们往往欠缺一种独立意识,这是非常危险的,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缺乏独立意识往往意味着将被淘汰,道理人人都懂,父母不可能陪伴我们一生,总有一天跌倒了你只能自己爬起来。培养独立性,就是培养竞争力,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由此,我由衷地把安德视为我心中的偶像,他教会了忍耐,独立,拼搏,这才是一个偶像所应具备 的素质,正如他在书中表现的一样,安德永远是做的最优秀的那一个。希望所有像我一样的同学,特别是喜欢挑战,喜欢做别人不敢做的是,喜欢在绝望中诞生的人,都去找到这本书读一读,它对你的启示性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你会庆幸在你年轻的时候读到过这本书。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8
星期三晚上晚自习的时候我校组织学生在教学楼前看露天电影,电影名字是《安德的游戏》。
这是一部科幻片,奥森·斯科特·卡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未来,当时地球已经两次遭遇过虫族的进攻,国际舰队认为必须在世界各地寻找天资聪颖的孩童,并在孩童身上装上监视器,在达到他们所认为合格的条件下将他们送往国际舰队训练。安德的哥哥太暴力,姐姐太慈悲,都不适合做星际舰队的指挥官,虽然智力方面没问题。而安德就刚刚好,有同情心,不欺负人,还很会揣摩敌人的思想,然后安德就被选上了,接受了魔鬼训练。
在战斗学校里,安德不但要学习在由学生组成的军队里进行模拟战斗,同时也要面对其他学生的`妒忌、陷害以及各种其他尔虞我诈的行为。因为他在战略和领导力上的不世天才,也因为他的教师希望严格地测试他,他在战斗学校的进阶速度比其他学生要快得多。
也就因为安德才使人类在与虫族的战斗中占领先机,并得到存活的希望。
这部片子特效做的特别棒,让我们看了都不禁哗然,情节内容也很吸引人。壮观的场面令我们身临其境。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9
一部327页的科幻小说要等于一部114分钟的电影,做到到这点觉非一件易事,所以当我作为一个连原著简介的人来看这部从原著改编的电影《安德的游戏》,虽然总体上感觉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总有种被按了快进键的感觉,被压缩的安德,这本来应该是一个三部曲的故事。
人类面临虫族的危机,这个开头,怎么都感觉有点《星河战队》的意思,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电影中没有丑陋的虫族,也不见让人恶心的人虫大战,《安德的游戏》作为一部青少年题材的电影,将镜头和剧情更多的放在了安德这一少年天才人物心灵的刻画上,但就是这种做法,个人感觉使得这部电影在前半段剧情有所失衡,并不是指剧情过于的啰嗦,而在于支线铺的过多过大,亲情,友情,被孤立的冷漠,老师的支持,安德在电影中所面临着不同多样的心灵历程,但电影限于篇幅,每一个关系都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很多情节都只是浅尝辄止,电影缺乏细腻深层次人物心灵的刻画,最典型的例子,剧中在pad上玩的心灵游戏,却成为了电影安德最后的转折,个人感觉在此如果能有一个更细致的描绘,结局上最后的转折就可能并不会让我感觉有那么的牵强,导演就这部小说改编电影而言需要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和故事,但却没有一个足够的篇幅来展示这一切,其实能拍成这样还是很不错的。
电影在后半段开始渐入佳境,前半段对于安德这一人物大量心灵的刻画,开始引起我的共鸣,安德是一个不到最后一定不会动手的人,他在电影前半段的几次动手,都只是迫于无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精神,真诚面对友谊和他人,超高的智商。搭配巴特菲尔德一张正太俊美的面庞,怎么看都是一个标准的三好少年,所以当最后知道游戏模拟就是真实的最后决战,安德不惜牺牲一千多队友的作战方式,和将虫族整个灭绝赢得的.战争的做法,开始让他的内心备受煎熬,当老师称赞他为英雄的时候,安德却无法面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这与他的人生观背道而驰,电影让观众在最后来了一场绝对劲爆的宇宙终极之战后,却并没有以人类的胜利为最终的结局,电影的落脚点还在与反对战争,对人性的探索上,这样的结局使得这部电影与前面大量对安德这一人物心灵铺垫遥相呼应,使得这部电影从内容上达到了前后的统一,这绝对不是一部某些人说的“儿童科幻片”,相反就内容上,对比很多无脑特效科幻片我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成功之作。
有一天年少的自己率领庞大的宇宙舰队,同邪恶势力来一场宇宙大战,最后成为万众敬仰的英雄,这样的梦想虽然是如此的不切实际,但却不得不说会让每个男生如此的着迷,或许这就是《安德的游戏》能大卖的原因,但让人可贵的是,电影在最后展示的一种反对战争,对生命满怀敬意的正能量,这才是我真正喜欢认同这部电影最大的原因。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10
今天阅读了《安德的游戏》这篇小说以及观看了同名电影,让我收获了不少知识与启示。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一个外星充足入侵地球的时代背景下,地球上的人们挑选他们最聪明的孩子组建了一只星际舰队来与充足对抗。当中一个名叫安德的孩子无疑是最优秀最富有领导战略才能的,经过一系列训练与成长之后他最终战胜了充足,甚至于完全摧毁了虫子星球。尽管取得了重大战略胜利,可是他却似乎陷入了自责当中,认为彻底消灭虫子不正义。最终安德陷入了对于如何实现宇宙永久和平的思考。
看完《安德的游戏》以后,我的心情变得有些沉重。实际上我们很清楚这部电影当中所说的虫子外星人很可能就是在影射我们人类自己,正如外星虫族那样我们人类也在自己星球上繁衍过多了,水资源也出现了缺乏,地表温度也年年攀升,是不是我们未来想要入侵殖民其他星球呢,到那时候外星球难道甘愿被我们人类入侵,岂不是我们也要面对被消灭的危险。由此可想,这部电影其实是一个呼吁我们人类注意反省自身,注意保护地球的'作品。
因此,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自己现有美好家园,不能想着破坏了自己的家园然后去掠夺别人的家园。当然了,我们在坚固自身修养的同时也要防备外来入侵,正如电影当中这些勇敢聪明的战士一样保卫家园。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11
如果你们问我我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安德的游戏》”。
上三年级时,我第一次接触的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系列,非常着迷,也特别崇拜这本书的作家——奥森 。斯科特。卡德。现在想来,钟爱的原因很好理解:小说讲了一个患孤独症、好强症的游戏天才,与外星物种展开决战,最后拯救地球的故事。
天资聪颖的安德六岁时就被送到太空的“战斗学校”,作为新生,安德不但要学习各种战斗技巧还要面对其他学生的妒忌、排挤和陷害,但安德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心理素质,地球当局把打败虫族的赌注押在他身上。经过一系列的游戏训练,安德脱颖而出,提前进入高级指挥学校,而曾经战胜过虫族的英雄马泽 。雷汉也成为安德的.教官,就在这个时候,大决战竟然以安德平时训练的方式开始了……最终,安德以数十名精英队员的代价赢得了决战虫族的胜利。
再想想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电视上。总有那么几个“不和谐音符”——不法分子,在妄想实行恐怖袭击等,所幸的是:社会上也有许多像安德那样充满正义感的人,那就是警察,来制止他们的行动。一次又一次地保护了我们的家园。
想到这里,我也立志要成为像安德那样的人。虽然我不能像他一样挽救数十亿人的生命,但我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让正义的光明洒满世界的每个角落吧!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12
《安德的游戏》是近年好莱坞商业科幻类型片中比较硬的,理解原着精髓,故事设定尤其严谨,叙事流畅有力。看之前一直担心好莱坞近年改编经典科幻作品总是流于程式化太空歌剧和视觉奇观,《侏罗纪公园》到《我,机器人》等科幻电影都过于迁就或者炫耀好莱坞团队制造奇观的能力,而失去了原着中严肃科幻精髓,但《安德的游戏》做到了两者兼顾。
“安德系列”是风靡西方多年的系列科幻作品,最早的《安德的游戏》短篇于1977年面世,之后为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奠定科幻江湖地位的《安德的游戏》长篇于1985年在北美出版,后来又陆续出版了11本,在世界科幻界享誉颇丰。但《安德的游戏》作为电影直到现今才面世,是生而逢时、极为应景的。
一、未来属于游戏一代
《安德的游戏》故事设定在不久的未来,可怕的外星虫族入侵地球,人类在付出伤亡数千万的代价下赢得胜利,为了抵抗虫族的再次入侵,人类选拔十来岁的少年到一个外太空的游戏基地进行训练,以游戏模拟虫族进攻来培养少年们的战术和战略,作为抵抗虫族再次入侵的最大赌注。
我没有查到当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安德的游戏》面世后的西方国家的社会反响和业内评价,但“少年游戏天才拯救地球”曾几何时太像一个儿童故事的设定——满足少年梦想的英雄情怀。但在全球电子和网络科技空前发达的今天,这种构思可就不是闹着玩儿的了。电子科技发展起来以后的游戏,早期的街机游戏,到单机游戏、网络游戏,一度是成年人眼中令青少年玩物丧志的洪水猛兽,这种情况随着新世纪以来各种电子竞技作为正式比赛开展而有所改观,但游戏毕竟是游戏。
其实游戏是一种足以深刻影响人类未来的文化,尤其是网络游戏,每一个玩家面对的不仅仅是电脑屏幕,而是屏幕背后聚集了千万个真实玩家的虚拟空间,而虚拟空间本身除了奇幻色彩的设定之外,所有玩法、升级、战略都需要极高的策略意识、团队意识和应变能力,谁说这些意识和能力在现实中是不需要的?游戏教给青少年的,可能是中国教育都一直缺失的。那么,在游戏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就接受了远比前人高级的竞争训练,他们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模拟如何在竞争或者斗争中生存下去并且团队配合作战,他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
当然,你可以反驳说,为什么有些人玩游戏却玩物丧志?就像很多人读《红楼梦》只当琼瑶一样的言情小说看一样,这是没办法的事。
《安德的游戏》最伟大之处,在于在上世纪70年代就看到了科技发展的这种趋势,即未来是属于游戏一代的。小说中的安德(Ender)是一个11岁的男孩,天生具有强烈的战斗意识,从一起到太空基地受训中的孩子中脱颖而出成了指挥官。太空基地训练的方式是模拟军事化训练,将虫族的文明形态、战斗力和作战模式量化分析,然后一步步教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如何战斗。
对于这帮孩子来说,对战争的认识是从游戏开始的,因此他们理解非常快,而且更纯粹。甚至当他们以为还在进行模拟战争的游戏的时候,就已经在实际的战争中了。未来的战争中,他们不用体会到炮火连天枪林弹雨,视野开阔、反应敏锐、洞悉敌我军情和心理做出判断下达命令,即可一战功成。
二、人类成长的悲剧
小说《安德的游戏》主要讲述的是少年游戏天才被成年人政治利用,赢得了对虫族的战争。电影保留了这部分的主题又强化了安德这个游戏天才非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中的孤独感,尤其安德在知道了哈里森福特饰演的上校真正的目的和计划之后,十分痛苦,在成年人眼中,战争中获得胜利是最重要的,而在安德眼中,“赢得胜利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在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中精灵般纯真亮相的英国童星阿沙·巴特菲尔德饰演的安德很有说服力,虽然比《雨果》时有了很多少年成长中的青涩气息,但他将清醒、纯粹而勇敢这几种元素融合得很不错。这个时期的少年心思简单直接,全身心投入战争训练中时心无旁骛,而政治阴谋上,人类在少年时期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成年之后的老谋深算,举世无双的少年“救世主”安德的游戏天才被利用。
导演加文胡德十分看重战争前后安德的心理,他对姐姐的思念、在团队中被另眼看待都强化了他天才的孤独感,同时在保留一个巅峰在望的英雄内心的情怀。在这个不完美的、被利用的救世主背后,影片试图表明,人类最纯粹、敏锐的感知、理解、思考和应变能力是在少年成长时期,而过了这个时期,人类就要学习太多不那么光明的社会斗争经验了,这是人类成长的悲剧。
三、科技能否化解文明冲突
安德作为少年天才救世主,一战功成之后觉得自己是“种族灭绝者”,因为他觉得“胜利的方式是最重要的”,而且与虫族之间的战争或许可以通过“对话”避免。其实在两个星际文明的冲突之间,往往是比较残酷的,比如在刘慈欣的三体中,三体舰队想毁灭地球太容易了,因为文明发展等级完全不可同年而语,所以刘慈欣提出了“黑暗森林”的理论——两个彼此陌生的.文明遭遇,你最好用全力歼灭对方,否则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在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干掉对方,自己才是最安全的。
在科幻界,一直有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存在,星际之间是彻底的对立或者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还是可以彼此消除误会和平共处,有着对印第安种族灭绝的殖民罪恶文化阴影的美国人,一般是反殖民文化的,从西部片变种《与狼共舞》到科幻巨制《阿凡达》都是反殖民文化。《安德的游戏》中,地球人类曾经被虫族入侵,于是虫族成了人类永恒的敌人,形成一种天然合理的认识。
片中有个设定很有意思,在“意念”这个层面上,不同文明之间可以交流的。安德在一次心理游戏中,遇到了虫族女王“意念”潜入游戏中试图与他对话。直到虫族灭绝以后,他才彻底领悟游戏中的意象来自虫族文明统治者的“意念”,因此他觉得这一场战争本来可以避免。
当然,这是一种反殖民文化背景下想象出的理想状态。但这里有一个科技发展程度作为前提,即安德的那套心理游戏,这个开放式的游戏为未知的意识形态打开了一扇门,能够让异星文明的“意念”进入,虽然现在还不能实现,但起码小说和电影在表达一种道理,即文明发展程度越高,陌生星际文明之间能够对话的几率越高。影片将这一设定放入,强化了安德成长的痛苦与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本身与科技文明关系的忧虑,在人类的眼中,科技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打倒另外一种文明,还是为了自身更高层面的发展?
四、游戏设定下的严肃电影观
解释了上面那么多影片要表达的东西,是因为很多看过原着的人觉得《安德的游戏》像流水账,而没看过原着的觉得这是一个儿童片,小孩子打游戏当打仗,有什么好看的?其实《安德的游戏》看似儿戏却做到了相当程度的严谨。影片大部分时间貌似在“军训”,有点让人不耐烦,怎么还不开始打仗?殊不知,在好莱坞商业科幻片养成的观影经验背后,《安德的游戏》中的战争在不觉间已经开始了。
之所以说严谨,从叙事上看,影片严格按照一个少年救世主的成长过程,而且战争天赋和反战意识的思辨两面,影片也一直在做铺垫。心理游戏是一个伏笔,而现实中与邦佐的冲突更与他毁灭虫族星球之后的反应前后呼应。而在世界观设定和美学呈现上,《安德的游戏》真正做到了特效为故事服务,故事扎实地层层递进试图探讨严谨的主题,影片大部分在太空基地完成,训练过程中在未来感的空间中呈现的是规范、严格、统一的军事化美学,失重状态下的战斗训练很有想象力。
电影最好看的地方在最终决战,安德以为是一次演习作业,他站在指挥台上前面大屏幕呈现出作战现场,他挥舞双臂语速极快地进行指挥,全方位呈现的战斗场面气势恢宏激烈无比。一般科幻片最终决战都是主人公现场作战,飞天入地甚至穿越星际太空,但《安德的游戏》的决战呈现得既符合原着又充满想象力,这对所有玩过游戏的人来说,是多么梦寐以求的场面啊。
罗大佑曾经在《未来的主人翁》中表达了对现代科技发展影响少年儿童成长的忧虑“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其实科技的发展是必然的,电脑一代或者游戏一代才是真正的未来,真正影响未来的主人翁的不是科技层面,而是现有的成年人形成的社会文化。片中安德与上校的矛盾是一种象征,一个少年游戏天才被政治利用,比喻人类文明在现有阶段的成长悲剧,而关于文明发展的终极问题,影片的探讨没有跳出科幻作品的路线,但关于科技改变未来这件事上,以少年救世主为题,影片态度还是挺严肃的。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13
下午闲来无事,决定去电影院看一场新上映的电影来消遣一下。不想刚进电影院,第一眼就被《安德的游戏》的海报吸引住了!《安德的游戏》这本小说我原先曾经从网上看过一部分,但看的不细且时间已过去太久所以导致对内容已一概不知。于是,决定亲眼看看这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刚一开场,我就被人类与虫群在空中大战的场景所震撼了(P.S:当时以为是外来侵略者要入侵地球致使人类自卫反击,到最后才明白这是一场因交流沟通遇到严重障碍而引发的一场悲剧)。随后场景转到了地球上美国的专门培养高智商孩子为战斗队员的战斗学校地球基地!我们的男主人公——卡哇伊的11岁的安德.维京由于在和前辈进行的战斗游戏比赛中运用自己杰出的智慧才能连续打赢他们而招致一些人的不满和嫉妒,他们硬是诬陷安德作弊。刚开始,安德只想忍气吞声,不想得罪他们,可后来他们越来越过分,甚至想要围攻群殴他。忍无可忍的安德终于爆发了,他狠狠地痛扁了为首的那人一顿,将其送进了医院。随即一气之下回到了家,却又受到他哥哥的欺负。幸好得到了他温柔的姐姐瓦伦蒂.维京(阿比盖尔·布兰斯林饰)的保护(P.S:维京家族共3个孩子:安德是老三,哥哥彼得是个非常暴力的人,而姐姐瓦伦蒂则是个既温柔又体贴的女生,对安德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他)。于是安德便委屈的向他的姐姐诉说这件事!在姐姐温柔婉转的安慰下安德总算渐渐平静下来。后来当格拉夫校长和他的女下属(忘了名字,但是人很不错)(P.S:这两位都是外表看似严肃狠心实则内心非常善良的人)来说服他回战斗学校时,一开始全家都不同意,即使是格拉夫校长苦口婆心的亲自劝说,安德还是处于犹豫之中。之后还是经过他温柔贤惠的姐姐瓦伦蒂的劝说,安德才同意去战斗学校。但临行前两人的深情相拥(而且都落泪了,貌似安德的家人只有他姐姐最关心和担心他。他的父母都没露面)还是体现了他们姐弟俩之间深厚且极其亲密的感情。
(第一部分结束,我们的安德还是处于一个11岁孩子应有的生活和思维空间内,个人感觉这一部分中他的姐姐瓦伦蒂.维京是最重要的人物!身为女二号,虽然戏份有些少,但每次出场都很关键,每次都将处于困难期的安德拯救出来。她是本人在这部电影中最喜欢的角色!既温柔体贴又非常识大体。既给予了心爱的弟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又适时的提醒了他哪些事是一定要坚持的,这些在接下来的中会有明显的体现。可以说瓦伦蒂对她弟弟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以安德加入战斗学校为开端。一开始在新生训练时期,安德由于自己杰出的智慧受到了格拉夫校长的赞许,也因此受到了同学们的冷眼相待。但不久安德就凭借自己出色的头脑和幽默风趣的谈吐赢得了同学们对他的好感和信任,也因此结交了阿莱、比恩、丁-米克等人,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他的好友,对他的事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格拉夫校长之所以器重安德是因为他发现安德具有成为优秀指挥官和统治者的才能和潜力,但由于安德本性善良和不慕名利,校长担心长期处于优越环境中会让他失去雄心和抱负,因此才屡屡让他面对困难和挫折。(其实校长也真是用心良苦!)校长提前结束了安德的新生训练,让他参加了名为火蜥蜴的战队,队长是心胸狭隘,颇有暴力倾向的邦佐.马利德,不断地欺负安德年幼,对他进行排挤,不让他参加训练或者战斗,幸亏火蜥蜴队有同样受邦佐排挤的`女神枪手佩查.阿卡利照顾他。在一次战斗中,安德违反了队长邦佐.马利德的不得开火的指令,使火蜥蜴反败为胜,结果邦佐不但向安德大打出手,而且把安德交易到野鼠战队。
后来安德又转到佩查.阿卡利的凤凰战队,和她成为完美的搭档,并且进步奇快,不久便成为全校的最佳战士。同时,战斗学校的网络中运行的心理游戏也对安德进行了心理训练。这个游戏程序在某种程度上有自己的自主意识,但是同时也被愤世嫉俗但是好心的格拉夫校长操控。
因为安德的快速学习速度,校长将他提前提升为新组建的飞龙战队的指挥官。(在平行作品《安德的影子》中,战队成员是安德的游戏系列的另一个主要角色比恩选择的)。飞龙战队本来是由一群新手所组成,但在安德杰出的带领,五名分队长(韩楚、疯子汤姆、弗拉德、莫洛、达坡)的辅佐,和队中奇异天才比恩的协助下,飞龙战队迅速成为百战无一败的超级战队,让所有学生刮目相看,但同时也招来了怨恨和妒嫉。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14
今天误打误撞的,还是观赏到了“安德的游戏”。这是一部软科幻片,更多的描写了安德的一些心理矛盾与斗争。整部风格依旧是伴随着美国电影成长的“个人英雄主义”。安德从小就开始接受军事训练,因为哥哥姐姐的淘汰,他身上背负着太多家人的期望。
当他被发掘出军事才能之后,更是经历了一场场残酷训练与战斗,他的才能让他一次次陷入被孤立的处境,他必须要独自抵挡这一切,心灵上还备受着煎熬,最后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实力赢得教官及队友们的尊敬。这样的训练基地对一个孩子来说,简直是噩梦,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与快乐,只是战争棋盘上的一颗子,更是被一个个谎言包裹着。
在最后的毕业模拟游戏中,他以牺牲成千上万的生命,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赢得了最终的胜利。那一刻,他面带微笑,有着满满的成就感。可事实不是这样,这是一场在真实不过的战争,当看到影片最后,有段台词,上校对他说,其他不重要,重要的是战争的胜利,他回答说重要的是,胜利的过程(大概是这样)。战争的残忍和惨痛的代价让他痛苦不已,心灵上更是遭受着毁灭虫族带来的罪恶感……
想到这,我又好想说,那样的罪恶感真能持续很久吗?不能被原谅吗?人类是多么善于原谅自己,每个人都会做出一些让自己短时间无法原谅无法面对的过错,可时间也总是很容易就能抚平淡化一切,最后找到各种借口与理由,来得到心灵上的安慰。思绪一直被打扰,写的很乱,就这样吧——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会期待第二部和第三部……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15
一部327页的科幻小说要等于一部分钟的电影,做到到这点觉非一件易事,所以当我作为一个连原著简介的人来看这部从原著改编的电影《安德的游戏》,虽然总体上感觉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总有种被按了快进键的感觉,被压缩的安德,这本来应该是一个三部曲的故事。
人类面临虫族的危机,这个开头,怎么都感觉有点《星河战队》的意思,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电影中没有丑陋的虫族,也不见让人恶心的人虫大战,《安德的游戏》作为一部青少年题材的电影,将镜头和剧情更多的放在了安德这一少年天才人物心灵的刻画上,但就是这种做法,个人感觉使得这部电影在前半段剧情有所失衡,并不是指剧情过于的啰嗦,而在于支线铺的过多过大,亲情,友情,被孤立的冷漠,老师的支持,安德在电影中所面临着不同多样的心灵历程,但电影限于篇幅,每一个关系都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很多情节都只是浅尝辄止,电影缺乏细腻深层次人物心灵的刻画,最典型的例子,剧中在pad上玩的心灵游戏,却成为了电影安德最后的转折,个人感觉在此如果能有一个更细致的描绘,结局上最后的转折就可能并不会让我感觉有那么的牵强,导演就这部小说改编电影而言需要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和故事,但却没有一个足够的篇幅来展示这一切,其实能拍成这样还是很不错的。
电影在后半段开始渐入佳境,前半段对于安德这一人物大量心灵的刻画,开始引起我的共鸣,安德是一个不到最后一定不会动手的人,他在电影前半段的几次动手,都只是迫于无奈,“人不犯我我不”的,真诚面对友谊和他人,超高的智商。搭配巴特菲尔德一张正太俊美的面庞,怎么看都是一个标准的三好少年,所以当最后知道游戏模拟就是真实的最后决战,安德不惜一千多队友的.作战方式,和将虫族整个赢得的战争的做法,开始让他的内心备受,当老师称赞他为英雄的时候,安德却无法面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这与他的人生观背道而驰,电影让观众在最后来了一场绝对劲爆的终极之战后,却并没有以人类的胜利为最终的结局,电影的落脚点还在与反对战争,对人性的探索上,这样的结局使得这部电影与前面大量对安德这一人物心灵铺垫遥相呼应,使得这部电影从内容上达到了前后的,这绝对不是一部某些人说的“儿童科幻片”,相反就内容上,对比很多无脑特效科幻片我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成功之作。
有一少的自已率领庞大的舰队,同来一场大战,最后成为万众敬仰的英雄,这样的梦想虽然是如此的不切实际,但却不得不说会让每个男生如此的着迷,或许这就是《安德的游戏》能大卖的原因,但让人可贵的是,电影在最后展示的一种反对战争,对生命满怀的正能量,这才是我真正喜欢认同这部电影最大的原因。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16
我很感激,在此时此刻,遇到了这样一本书,教会我隐忍,同情,以及各种伟大的情怀,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到过的最好的科幻小说,而安德,是我爱得最深沉的一个虚幻的`角色。这个活脱脱的少年拿破仑,可亲可敬,而有时有令人生畏。 ——引子
《Enders game》是美国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的著作,也是著名科幻小说系列《ENDER》的第一步,也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挑战想象力的一本了,在文中,安德·维京,也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在六七岁就已经超前登上战斗学校,学习,战斗,玩虚拟战斗游戏,在九岁时当上战队长,它在虚拟战斗中成长,终于晋升到战术学院,可到最后他才知道,一切都欺骗了他,它在虚拟游戏中的所有战斗,他都在与真实的外星人决一死斗,他率领的战士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安德命令他们赴死,他们也毫无怨言。
安德,对比与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蜜罐里的孩子,我们未免太幸福了,应当从小就懂得接受挑战,挑战一切,长大才能在职场生活,如果想挑战生活,那就来看一看这本书吧。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17
看了电影《安德的游戏》,我马上去借了小说来读。这是关于一个天才儿童被训练成为战士,承担了打败虫族外星人、拯救地球的重任的故事。
最先一段是安德六岁就被送到太空战斗学校,成了年龄最小的新生,他天资聪颖,很快就成为教官的宠儿,可同时需要面对同学的妒忌和排挤,甚至陷害。安德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熬过一次次的考验,最后升到指挥学校,继续不停地以打游戏方式模拟训练。最后他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实际上人类舰队的最高指挥官,消灭了虫族星球。
看完电影,我羡慕安德的帅气和霸气,对他完美独特的童年非常向往,谁不喜欢做一个天才呢?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别人,在人群中总是那么耀眼。可是看完书以后,我却深深地同情安德,他的'童年一点都不美好,不开心。为了提高他的能力,他被剥夺了与别人相处的可能,不能有家人,不能有真正的亲密朋友,时时刻刻地进行战斗训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摧残啊,即使是安德,也好几次差点儿崩溃。
虽然,最后安德熬过了最后一次决战,可是地球却不欢迎他回去,他只能和姐姐一起飞向殖民星球……。我对着书本长长地叹息,天才的生活并不完美,背负着那么多的期望,放弃很多很多的个人爱好,也不是好过的日子呢。
我不由地庆幸自己不是天才,平凡普通的小学生一枚。不过,我也面临升学的压力,学习中也有竞争,多多少少我也会嫉妒别人,也曾受到别人的嫉妒。不过看完这部《安德的游戏》,我对自己说,努力做过便无愧于心,不管以后去哪个初中都不能气馁,天才固然令人仰视,平平安安享受和家人朋友的快乐生活才更重要。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18
选取一批天才儿童作为战争的主角,这是第一次看到。也只有在外太空和对待外星人的战争中,才会采用如此出乎意料的手法,演绎“战争不过一场游戏”这个主题。
没有看过原著,没有听过剧透,完全抱着看完预告的心情看完这部片,不得不说,我震撼了。
安德的成长一开始便冠上“天才”二字。成长和军事谋略几乎天然形成,观众只要期待一个英雄的诞生即可,他的心理活动其实只是一个儿童该有的温馨片段罢了。
如此一个既定“英雄”的出现,似乎观众们早已会料到结局。但是从学校到战争,从地球到外太空,从模拟失重训练到实战,每一个片段,你都能看到科幻的力量,看到小演员们契合而自然的搭配。不得不说,他是儿童为主角,却能让成人看的电影。数百个美工合作下,你几乎都想进入其中,参演其中。
在结局部分,我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在最后一场战役的开始,到星球的毁灭,火焰的蔓延和燃烧,整个舰队在毫无保护的攻击下毁灭,不知道其他看过的人,有没有体会到那种心脏的震动。
出乎意料的结局,情理之中的杀戮。
一场少年们的游戏,最终赢得了地球永久的和平,
如此清晰而震撼的转化,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一场游戏被冠上杀戮的真相后,喜悦和成功伴随的是悲伤和灭绝。
而“少年”也定义为毁灭一个“种族”的杀手。
人生不过一场游戏,而游戏也是一场人生。你当作游戏的开始,却是真实的表现。少年们轻松惬意的操作着模拟数据,却没有料到背后是真实的几千人舰队在听从指挥。
放弃了整个舰队,赢得了游戏,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那流下的眼泪,才如此的无措和悲伤,仿佛一个只是打着游戏的孩子突然料到,糖果里包裹的是甜蜜的血液。
安德的游戏这个名字很好的体现的'这部片的主题——英雄的名字,是安德,这是一场他所导演的游戏。
当小演员巴特菲尔德修拔的身形在指挥台上从容不迫的指挥,锐利而智慧的眼眸里透着坚定和泪水时,谁能听到一个少年的心,在慢慢碎裂。
我深深的喜欢上这个演员。正如我喜欢这部电影。
虽然它有很多的不足,但它完全符合我对科幻片的要求。它让我看到了最震撼的特技效果,让我体会到战争的快意和最后的深思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19
“看来,我们现在只有找世界各地天资聪颖的儿童来战胜虫族了!”
现在,是21世纪的人们无法预知的未来,地球遭遇了两次虫族的入侵。在这两次入侵中,由于地球人尚未准备好,造成大量地球居民死亡。其实,虫族人并不是想把地球占为己有,它们仅仅是想寻找已基本枯竭的水资源来拯救自己。可是地球人同样需要水资源啊!就在一场空战中,一位机长“英勇牺牲”,击退了整个虫族部队。50年后,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现在的安稳,于是国际舰队就挑选出世界各地天资聪颖的孩童,自幼送到国际舰队训练儿童的空间站——战斗学校去训练。最终,主人公安徳,凭借自己的才智、勇敢和果断,升入了最高级别的“指挥学校”。在安德升级为指挥官后,人类也即将向虫族宣告开战。
可就在这时,安德突然感受到一种生物或生命存在的重要性,攻打虫族人的想法开始动摇了。这段时间上校正在给他模拟考,只要三次都通过,他就要去对付真正的虫星人了。可安德认为时间还早,还在犹豫。但是打败虫族人心切的上校怎么会容得半点的犹豫呢?上校看出了安德内心的想法,于是假意说这是模拟的考试,其实这是一场真正的战斗。当安德意识到他打败和消灭了虫族后,他非常自责,他成为了真正的杀手,违心地毁灭了一个种族。他独自来到了郊外,意外拾获了一个虫族的卵。此后,他就带着它漫游太空,为虫族寻找新的生存地......
电影中,男孩安德是一个聪明过人,有勇有谋,但又不失情感的人。他有自己的主张,但总是引来嫉妒。可他总是淡化别人的看法,努力去做好自己。当然,如果别人欺负到他,他也毫不示弱,总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地球学校时的一次打架。当时,安德刚刚被摘去监视器,一些嫉妒他的人认为安德本身就很瘦弱,现在没有了保护器——监视器,肯定会完蛋的。于是迈尔等人就把安德引进了一间实验室。当安德知道他们想打架时,先是婉言拒绝,可遭到了回绝。安德没有办法,知道他们要动真格的了,所以只能硬碰硬了。最后,领头的迈尔被安德打倒,可安德仍然没有住手,直到旁人纷纷上来劝架,他才停止。后来,上校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只是淡淡地回答:“为了让他以后不再欺负我。”虽然这只是一句既普通又简短的回答,可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德不光只是想着眼前,他真是个有远见又坚决的孩子。
除了安德,我还很喜欢安德的女战友——瓦伦蒂亚。瓦伦蒂亚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了一位比较优秀的战队队员。火星战队的头领邦佐并不喜欢这个在战略上很有头脑、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小女孩。虽然邦佐每次都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阻止瓦伦蒂亚练习,可聪明的瓦伦蒂亚在别人练习时就一心一意地看,在别人休息时自己加紧练习,最终成为了顶尖的队员。怪癖的邦佐怕安德抢了他头领的位置,也一直冷落安德。正因为如此,很多基本的能力,安德都还没有学会。瓦伦蒂亚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在自己练习之余,都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毫无保留地教给安德。每次安德被冤枉背黑锅时,只有瓦伦蒂亚站出来,说出了事实。瓦伦蒂亚是善良的,也是努力的。这正是我最喜欢她的两点。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安德身上,我学会了要有勇有谋,有自己的主张,不能当墙头芦苇——随风两边倒;从瓦伦蒂亚身上,我体会到了她的善良和一切困难都无法阻挡她前进的脚步和追求。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同样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电影的主编奥森.斯科特.卡徳。在电影中卡特把一些现在没有的高科技产品如:银流触摸屏、毁灭性武器——“小医生”等带到了银幕中来。他大胆地预测和展现了未来的星际战争。在这部电影中,暗示人们要珍惜水资源,否则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变成电影中的'虫族人。卡徳的情节设计同样给人予启示。当年的英雄——马徳.瑞恩发现虫族人像蚂蚁,只要离开女王,个体的虫族人也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有了马徳.瑞恩的发现,虫族人才有了被打败的可能。说明不断的观察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善于思考是取胜的关键。
人生旅途就像是一场游戏,你时而会输,时而会赢。在一些人眼中,安德赢了——他成功打败了虫族。可对于安德自己的信仰来说,他失败了——他毁灭了一个种族。最终,安德为了忠实于自己的信仰,毅然用自己的未来去还这笔“良心债”——为虫族寻找新的住所,恢复这个种族。
安德是勇敢的,也是执着的,为了信仰,他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抉择。这是一个充满艰辛,甚至是遥遥无期的抉择,可这又有何妨呢!只有坚持自己的信仰,心灵和灵魂才能得到满足,那才是真正的精神和完美。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20
一部327页的科幻小说要等于一部114分钟的电影,做到到这点觉非一件易事,所以当我作为一个连原著简介的人来看这部从原著改编的电影《安德的游戏》,虽然总体上感觉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总有种被按了快进键的感觉,被压缩的安德,这本来应该是一个三部曲的故事。
人类面临虫族的危机,这个开头,怎么都感觉有点《星河战队》的意思,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电影中没有丑陋的虫族,也不见让人恶心的人虫大战,《安德的游戏》作为一部青少年题材的电影,将镜头和剧情更多的.放在了安德这一少年天才人物心灵的刻画上,但就是这种做法,个人感觉使得这部电影在前半段剧情有所失衡,并不是指剧情过于的啰嗦,而在于支线铺的过多过大,亲情,友情,被孤立的冷漠,老师的支持,安德在电影中所面临着不同多样的心灵历程,但电影限于篇幅,每一个关系都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很多情节都只是浅尝辄止,电影缺乏细腻深层次人物心灵的刻画,最典型的例子,剧中在pad上玩的心灵游戏,却成为了电影安德最后的转折,个人感觉在此如果能有一个更细致的描绘,结局上最后的转折就可能并不会让我感觉有那么的牵强,导演就这部小说改编电影而言需要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和故事,但却没有一个足够的篇幅来展示这一切,其实能拍成这样还是很不错的。
电影在后半段开始渐入佳境,前半段对于安德这一人物大量心灵的刻画,开始引起我的共鸣,安德是一个不到最后一定不会动手的人,他在电影前半段的几次动手,都只是迫于无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精神,真诚面对友谊和他人,超高的智商。搭配巴特菲尔德一张正太俊美的面庞,怎么看都是一个标准的三好少年,所以当最后知道游戏模拟就是真实的最后决战,安德不惜牺牲一千多队友的作战方式,和将虫族整个灭绝赢得的战争的做法,开始让他的内心备受煎熬,当老师称赞他为英雄的时候,安德却无法面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这与他的人生观背道而驰,电影让观众在最后来了一场绝对劲爆的宇宙终极之战后,却并没有以人类的胜利为最终的结局,电影的落脚点还在与反对战争,对人性的探索上,这样的结局使得这部电影与前面大量对安德这一人物心灵铺垫遥相呼应,使得这部电影从内容上达到了前后的统一,这绝对不是一部某些人说的“儿童科幻片”,相反就内容上,对比很多无脑特效科幻片我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成功之作。
有一天年少的自已率领庞大的宇宙舰队,同邪恶势力来一场宇宙大战,最后成为万众敬仰的英雄,这样的梦想虽然是如此的不切实际,但却不得不说会让每个男生如此的着迷,或许这就是《安德的游戏》能大卖的原因,但让人可贵的是,电影在最后展示的一种反对战争,对生命满怀敬意的正能量,这才是我真正喜欢认同这部电影最大的原因。
- 相关推荐
【电影安德的游戏观后感】相关文章:
安德的游戏观后感(精选6篇)10-24
观《安德的游戏》有感范文(精选15篇)03-11
心理游戏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12-15
电影观后感多篇观后感,电影10-15
电影情书观后感 情书电影简介观后感05-29
黄子韬《游戏规则》电影观后感(通用5篇)10-19
电影头脑特工队观后感范文观看电影《头脑特工队》,写电影观后感03-14
电影我们天上见观后感电影我们天上见观后感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