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歌声的翅膀》观后感

2023-07-19 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歌声的翅膀》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歌声的翅膀》观后感1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倾力打造的歌舞片《歌声的翅膀》3月28日在全国公映后即引发社会各界好评。电影紧扣“中国梦”和“精神传承”两个层面,将现代青年追逐音乐梦想与上一辈“守边护国”“无私奉献”的精神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逐梦之旅得到精神传承的滋养。用耳目一新的方式向全国的观众朋友们呈现新疆这片热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迁,感受新疆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舞姿和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现代新疆。影片达到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使命任务。

  我国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不分民族和睦共处,在长期交往交流中文化交融,广袤的土地也赋予了这里人们直爽、率真、热情的性格,似乎每个人都具有先天的音乐舞蹈细胞。纵观新疆本土电影创作,我们似乎也经常看到电影中对少数民族歌舞的展现。新疆题材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对新疆的歌舞是情有独钟的。但是这些影片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歌舞片。作为类型电影的歌舞片是指电影中音乐和舞蹈成为观赏的主要兴趣中心,音乐和舞蹈进入叙事并成为叙事模式中重要因素的电影。《歌声的翅膀》是新疆第一部大胆尝试的歌舞类型片电影,它运用新疆优势文化资源,给全国观众奉献上了一台视觉听觉大餐。让观影者随着三位音乐追梦人感受边疆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和民风民情。达到歌舞与情节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融为一体,互相升华,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影片体现新疆青年怀揣梦想,为实现理想抱负的寻梦之旅;同时新疆的社会发展、历史进步、文化风俗、繁荣昌盛、民族团结、戍边守土、变革创新,也都在该部影片里得到生动呈现。

  电影《歌声的翅膀》观后感2

  一部好的歌舞电影需要电影、音乐、舞蹈三者高度合作。《歌声的翅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一部成功的尝试,影片处处让人感受到歌舞是新疆人们的日常。

  采风从新疆塔城的手风琴博物馆开始,带着江寒儿时的梦想,观众朋友们从北疆至南疆与江寒三人一起饱览了大美新疆的五彩湾、赛里木湖、伊犁草原、喀什古城、塔什库尔干、慕士塔格峰等美景。感受到葡萄藤架下慈祥的老妇人在院落歌唱,领略骏马奔腾的草原上新时代的玛依拉和加尔肯的爱情歌舞;沉浸于卡拉库勒湖边送你一支《雪莲花》的纯洁爱情。喀什高台民居老少妇孺不分年龄对音乐和舞蹈的酷爱感染到每一个人。鸽哨声响起,男女老幼齐聚一堂,鼓声响,唢呐起,在现代电子合成乐器伴奏下歌舞轮番上演,歌舞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新疆歌舞的多样性、丰富性和感染力激起观影者的音乐细胞和舞蹈细胞。

  传统歌舞的现代性转化和创新,展现各民族共居,共歌、共舞的美好生活

  新疆目前拥有全国56个民族成分的居民,影片主要展示了新疆8个民族的歌舞。随着现代歌舞艺术的发展,新疆各民族歌舞都恰如其分地吸收了现代音乐、舞蹈元素,将传统歌舞艺术与现代歌舞艺术巧妙融合,达到传统歌舞艺术的现代性转化,使其更具艺术性、审美性和娱乐性。电影在音乐的制作和歌舞的编排等方面,体现出浓浓的现代气息,展现出新疆的新时代新气象,展现出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极具现代气息又具民族风情各民族共居,共歌、共舞的美好新疆。

  江寒的手风琴是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必备,至今仍是新疆少数民族结婚、迎亲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加尔肯和迪里背着吉他,自从吉他被引进中国大地以来,早已成为音乐人的最爱之一。中华文化绵延优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就是具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跟随江寒三人的采风之旅,圆梦之旅,观众们享受到了无与伦比的视听觉盛宴。

  美丽的北疆牧场,优长的冬不拉独奏将人们带到静谧美好的`夏季牧场,现代合成音乐强劲的舞曲《玛依拉》将传统哈萨克民歌《玛依拉》进行全面升级改版,欢快的青年男女在草原上尽情群舞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喀什高台民居中唢呐、架子鼓、手鼓、电子合成乐器交汇而成的舞蹈音乐使影片歌舞艺术达到高潮。这里有年轻人街舞的奔放,群众麦西来甫的热闹,男女对跳的热烈,歌声舞声汇聚着成欢乐的海洋,展现出人们生活欣欣向荣的景象。整部电影包含八首歌曲、四组歌舞、两段音乐剧,展现多达8个民族的民风民俗,传统歌舞。更展现出各民族团结和谐,共歌共舞的美好生活。

  电影语汇寓意深刻,指向深远

  该部电影在音乐舞蹈样式为主要承载方式展现新疆各地奇美的风光和绚丽多姿的民风民俗的同时,充分运用电影语汇展现作品主题,使主题意蕴深远,让观众感受到寻梦青年精神得到升华的必然。当江寒即将到达家乡塔什库尔干时,遇到一群驯鹰者。在这里他听到了关于“鹰重生”的故事。鹰要想重生,在40年的时候,必须经过5个月的痛苦蜕变,它们要用指甲把羽毛一根根拔掉,用自己的喙拔掉老化的指甲,当新的羽翼、指甲长出后,它们获得了重生,还能再度过30年。该语汇正指向他们乐队的蜕变,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乐队在经历采风路途的艰辛,深入人民学习后,终于要在慕士塔格冰峰上向世人高歌。而选择慕士塔格冰峰也是具有指向深远之意。

  《歌声的翅膀》称得上是新疆儿女为祖国献上的一份饱含深情的礼物。总导演高黄刚坦言:“作为一个坚守在祖国边疆的文艺工作者团队,我们始终将展示好新疆各族儿女,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美好图景作为首要任务,向世人展现当下新疆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幸福荣光、一派祥和而又温暖的大好山河。”

  电影《歌声的翅膀》观后感3

  电影的繁荣必须“提倡多样化”,“多样化”不仅要包括题 材、内容、格、样式的多样化,而且还需要实现艺术类型的多样化。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重视影片《歌声的翅膀》在电影类型创造中的意义,应该肯定这部影片在中国“歌舞电影”创作和艺术探索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首先要肯定的一点是,这是一部原创的歌舞电影。上面提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族歌舞艺术包括歌剧、舞剧的发展和成?,我们银幕上也出现了一批歌舞类型的电影, 如《刘三姐》、《洪湖赤卫队》、《江姐》、《阿诗玛》等,这些影片在艺术上取得很大成功,在观众中也深受欢 迎。但是这些影片大多是根据舞台剧改编,有的还基本属于舞台纪录的性质。《歌声的翅膀》则是一部原创的歌舞电 影,从策划开始,就是按照对“歌舞电影”的理解和思路来编 写故事、结构情节、构思音乐和舞蹈的组成和意义。应当看到,在我国的电影史上原创的“歌舞电影”还很少,也许我们 的“原创”作为一种类型还不够成熟,但是“原创”对于一种电影类型的创建和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次,顾名思义,“歌舞电影”要把“歌”(音乐)和“舞”

  (舞蹈)作为电影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而且应当“歌”、“舞” 并重、融为一体、载歌载舞。我们以前拍摄的歌舞类电影, 尽管在艺术上各有成功之处,但是有的是以歌为主,属于“歌剧片”,如《刘三姐》、《江姐》、《洪湖赤卫队》等;有的则是以舞为主,属于“舞剧片”,如《小刀会》、《宝莲灯》、《丝路花雨》等。我们还缺乏那种将歌舞融为一体、歌舞并重的“歌舞电影”类型片。《歌声的翅膀》充分发挥了 “歌舞之乡”的优势,无论是“手?琴之乡”塔城的大歌舞场面、还是赛里木湖畔的男女声对唱、或者伊犁大草原上的爱情歌舞,都使人感觉到剧中人物能歌善舞、载歌载舞,给观众以“歌舞电影”歌舞相融、歌舞一体的具有震憾性的美学体验。再次,影片的一个特点是把新疆各?族的歌舞融为一体。据介绍,影片摄制组根据情剧需要从新疆?北部塔城一路南下,途经伊犁、乌鲁木?、喀什、帕米尔,跨越五个地州,行程万余公里,不但让观众饱览了高山、湖泊、雪峰、草原等大美山水,而且向人们展现了哈萨克、维吾尔、塔吉克等八个?族的?采各异的?族歌舞。正如剧中人物所说: 新疆真是太大太美。哈萨克族的?上冬不拉演奏、维吾尔族的喀什高台歌舞、塔吉克族的迎亲鹰舞,和新疆的雪山、奔马、鲜花一起,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一部歌舞片中融合了各具特色的多个?族的歌舞艺术,当然不但有“?族团结”的思想意义,同时也具有“多样统一”的美学意义。

  此外,影片值得称道的一个艺术探索是试图把传统的?族歌舞与时尚的现代歌舞融合在一起。在有着千年历史的喀什老城高台?居,影片着重展示了维吾尔族的传统舞蹈,同时也根据新疆南部的时代特色浓墨重彩地演出了一段?春、时尚、现代的街舞。两百多名舞蹈演员和上百名纳格拉鼓手参与这场街舞表演,鼓声震天、舞姿动人,比较切合剧中主人公的当时心情和观众的审美诉求。在剧中人物加尔肯回到家乡与恋人玛依拉一段爱情歌舞中,影片在哈萨克族舞蹈语言基础上,也注意融入现代的、世界性的、探索性的诸多舞蹈语汇。总之,影片编导在“歌舞电影”的类型探索中,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的需要,特别注意到新疆?族歌舞的现代化表达,这是应该肯定的。

  最后,影片的成功在于努力把“歌舞”与“叙事”融合在一起。正如影片编导所说,对于歌舞电影而言,影片中音乐和舞蹈的.呈现同故事构建同样重要。要“让歌舞参与到叙事中去,歌舞和叙事不再分庭抗礼,而是珠联璧合。故事生发歌舞,歌舞也讲故事,二者融合前行,互相关照,最终达成协调统一。”影片编导的上述体会是颇有道理的,“歌舞电影”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就是把要歌、舞作为电影的重要手段,歌、舞要参与叙事,与叙事融合,而不同于一般故事片那样只是把歌、舞元素当作“插曲”和“插舞”。在这方面《歌声的翅膀》作了大量探索和努力,创作者具体采用了三种模式(带入 式、参与式、表演式)让歌舞参与叙事。以“表演式”为例, 影片主人公经常运用音乐剧式的歌舞表演来推动剧情的发 展,如赛里木湖畔三男一女那段多声部对唱、昭苏饮?滩上

  《你要好好生活》多重唱、还有男主人公江寒在拖拉机草垜上的独唱,都是用歌舞在讲故事。据出品方介绍,这部影片用了八首圆场歌曲、四组歌舞、两段音乐剧直接参与故事的讲述,完成了一部“歌舞电影”的构建。

  在诧紫嫣红的我国当代电影百花园里,“歌舞电影”还是一种年轻的艺术类型,《歌声的翅膀》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意义。尽管影片在艺术上还称不上完美,但是影片的艺术探索和取得的成绩及经验是可贵的、富有启发意义的。

  • 相关推荐

【电影《歌声的翅膀》观后感】相关文章:

乘着歌声的翅膀作文500字01-18

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观后感01-19

电影《世界屋脊的歌声》观后感08-12

隐形的翅膀的电影观后感09-03

电影隐形的翅膀的观后感09-02

电影《隐形的翅膀》的观后感09-04

电影《隐形的翅膀》观后感01-31

《隐形的翅膀》电影观后感08-26

电影《隐形的翅膀》观后感悟04-04

电影《隐形的翅膀》观后感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