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记忆1观后感

时间:2022-01-27 08:10:2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军工记忆1观后感

  6月26日,一部聚焦国防科技前沿“军工人”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军工记忆》,登陆央视纪录频道。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出品、央视纪录频道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摄制的《军工记忆》,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我国研制尖端军事武器艰苦卓绝的历程,将一代“军工人”以群像的形式进入电视观众的视野,带领人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军工记忆1观后感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防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军工人”以他们的赤子之心和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抒写了国防科研史上的传奇。

  聚焦国防科技 揭秘尘封往事

  作为一部国防科技题材的纪录片,《军工记忆》分为《“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三集,每集讲述一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这三种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军工尖端领域零的突破,为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与以往同类题材的纪录片不同,该片摒弃了宣教式、歌颂式的创作思路,而是将重心放在研制武器装备中的曲折故事上,以层层揭秘的手法,让观众领略那些不平凡的历史。通过采访当事人和真实资料的穿插,将每一个项目的缘起、设计、制造、运行的过程娓娓道来,实现时间上的纵向讲述;同时,还将每一个项目置于全球军事工业的整体大环境下进行比较,呈现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如何面对现实坚持自主创新,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最终结出丰硕成果。全片将研制武器装备的复杂性、艰巨性作为故事核心,因而使这部专业性极强的纪录片引人入胜,很具观赏性。

  据导演叶旻鹏介绍,在《军工记忆》一片中,特意加入了科普性知识性的解读,增加了科研人员个人的视角,并强调了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关键节点,以此引导普通观众进入“军工人”的世界。通过呈现研制过程中的一个个难关和越过难关的努力,把情感的线索隐藏在事件背后,只在适合的出口才让它爆发。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更不能出现口号式的套话。对包装特效的要求是适当和恰如其分。对剪辑的要求是提炼节奏、烘托气氛。我们希望所有创作人员都对电视片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对‘军工人’的精神要有真诚的认同。”

  片中,“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这些当年的尖端武器装备,它们神秘的身姿和艰难的诞生过程,使观众大开眼界。

  展示英雄群像 讴歌赤子之心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迫在眉睫,而这,需要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在《军工记忆》中,展示了军工英雄的光辉群像,既有黄纬禄、侯世明、潘镜芙、王小谟、杜耀惟等精忠报国的一流科学家,也有徐鸿禧、刘维新等踏实肯干的建造专家和高级技师,而更多的,是无数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奉献给了国防事业的普通科技人员。他们或者白手起家、在艰难的岁月里艰苦奋斗;或者点滴积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迈上新的台阶;或者勇于创新、在封锁和打击的困境中冲击极限。每一种先进武器的诞生背后,都充满了预想不到的重重艰险,甚至惨痛的失败,而这些看似平凡的军工英雄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落后的国力、国际的封锁、薄弱的科研基础、无法匹配的工艺水平,这一切都让军工人备受失意和困苦的双重打击,而每一次的突破也因此成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军工记忆》采访了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界人士,将首次公开珍贵的影像资料,并拍摄了军工研制和生产的精彩场面,向世人展示中国军事工业的研制步骤和细节,并传递来自几代军工人的深沉而凝重的情感力量。当观众看到他们回忆往事时眼里闪烁的泪光,也许就能理解“爱国”的含义和分量。

军工记忆观后感的更多相关文章:

1.军工记忆观后感

2.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3.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4.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5.观军工记忆有感

6.新地雷战神勇小子观后感400字

7.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军工记忆1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军工记忆1观后感】相关文章:

军工记忆观后感01-27

军工记忆观后感08-19

军工记忆观后感08-14

军工记忆的观后感08-14

军工记忆观后感08-13

军工记忆观后感08-20

军工记忆观后感08-15

看军工记忆观后感08-14

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08-16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军工记忆1观后感

  6月26日,一部聚焦国防科技前沿“军工人”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军工记忆》,登陆央视纪录频道。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出品、央视纪录频道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摄制的《军工记忆》,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我国研制尖端军事武器艰苦卓绝的历程,将一代“军工人”以群像的形式进入电视观众的视野,带领人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军工记忆1观后感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防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军工人”以他们的赤子之心和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抒写了国防科研史上的传奇。

  聚焦国防科技 揭秘尘封往事

  作为一部国防科技题材的纪录片,《军工记忆》分为《“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三集,每集讲述一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这三种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军工尖端领域零的突破,为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与以往同类题材的纪录片不同,该片摒弃了宣教式、歌颂式的创作思路,而是将重心放在研制武器装备中的曲折故事上,以层层揭秘的手法,让观众领略那些不平凡的历史。通过采访当事人和真实资料的穿插,将每一个项目的缘起、设计、制造、运行的过程娓娓道来,实现时间上的纵向讲述;同时,还将每一个项目置于全球军事工业的整体大环境下进行比较,呈现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如何面对现实坚持自主创新,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最终结出丰硕成果。全片将研制武器装备的复杂性、艰巨性作为故事核心,因而使这部专业性极强的纪录片引人入胜,很具观赏性。

  据导演叶旻鹏介绍,在《军工记忆》一片中,特意加入了科普性知识性的解读,增加了科研人员个人的视角,并强调了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关键节点,以此引导普通观众进入“军工人”的世界。通过呈现研制过程中的一个个难关和越过难关的努力,把情感的线索隐藏在事件背后,只在适合的出口才让它爆发。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更不能出现口号式的套话。对包装特效的要求是适当和恰如其分。对剪辑的要求是提炼节奏、烘托气氛。我们希望所有创作人员都对电视片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对‘军工人’的精神要有真诚的认同。”

  片中,“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这些当年的尖端武器装备,它们神秘的身姿和艰难的诞生过程,使观众大开眼界。

  展示英雄群像 讴歌赤子之心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迫在眉睫,而这,需要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在《军工记忆》中,展示了军工英雄的光辉群像,既有黄纬禄、侯世明、潘镜芙、王小谟、杜耀惟等精忠报国的一流科学家,也有徐鸿禧、刘维新等踏实肯干的建造专家和高级技师,而更多的,是无数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奉献给了国防事业的普通科技人员。他们或者白手起家、在艰难的岁月里艰苦奋斗;或者点滴积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迈上新的台阶;或者勇于创新、在封锁和打击的困境中冲击极限。每一种先进武器的诞生背后,都充满了预想不到的重重艰险,甚至惨痛的失败,而这些看似平凡的军工英雄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落后的国力、国际的封锁、薄弱的科研基础、无法匹配的工艺水平,这一切都让军工人备受失意和困苦的双重打击,而每一次的突破也因此成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军工记忆》采访了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界人士,将首次公开珍贵的影像资料,并拍摄了军工研制和生产的精彩场面,向世人展示中国军事工业的研制步骤和细节,并传递来自几代军工人的深沉而凝重的情感力量。当观众看到他们回忆往事时眼里闪烁的泪光,也许就能理解“爱国”的含义和分量。

军工记忆观后感的更多相关文章:

1.军工记忆观后感

2.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3.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4.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5.观军工记忆有感

6.新地雷战神勇小子观后感400字

7.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