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

2021-03-27 [第二单元]观察日记X则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今天我们都做了什么了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那么什么样的日记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日记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察日记 篇1

  茶水喝过不少,可这么仔细观察茶水,我还是第一次呢。

  桌子上放着一个透明玻璃水杯,杯子光滑透亮。开始沏茶了,我先把茶叶放入杯中,接着将八十度的热水倒进茶杯。茶叶柔柔地舒展开来。茶叶吸足了水分后,轻盈地在水中漂来漂去。望着杯中淡淡茶水,美丽极了。

  茶水的色彩越来越深。我把鼻子轻轻凑近杯口,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喝了一口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让人难以忘怀。

  沏茶十分有趣。仔细观察能够乐在其中,并从观察中获得实践结果,获得生活经验。

观察日记 篇2

  星期六妈妈带我去五龙潭公园玩,回家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盆含羞草。回到家后我把它放在凉台上,每天都给它浇水。

  它的叶子绿绿的杆又细又长,我用手一摸它的叶子,叶子就合了起来,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前几天我和妈妈忘给它浇水了,它的叶子就发黄飘了下来,像小孩一样需要妈妈的照顾。

  想起妈妈照顾我很辛苦,所以我要像妈妈照顾我一样照顾它。

观察日记 篇3

  今天,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观察日记,妈妈从夜市给我买回来两只小乌龟,放在一个小玻璃缸里。我往小玻璃缸里加了一点水,然后仔细观察了一下小乌龟:它们只有小杯盖那么大,身上驮着一个大壳,就像穿着一件深褐色的格子“外衣”,油光闪亮。它们在水里摇头晃脑的。有时转圈圈,有时伸长脖子转脑袋,有时刚向上爬一步,又摔了下去,吓得把四只脚缩了进去,脑袋、尾巴也缩了进去,可爱极了。

观察日记 篇4

  下午第一堂课,丁老师拎着一袋橘子走进班,站在讲台上大声宣布道:“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观察课!”

  丁老师从袋子里精心挑选一个橘子,说:“看!这是一枚神奇的橘子,神奇到令我们垂涎欲滴!”说着,就将橘子放在展示台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白板上就出现了一个散发着“橙光的钻石”!

  丁老师指着白板,问:“同学们,看到了它,你们脑海中想到了什么?”教室里刹时间炸成了一锅粥,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有的说像太阳,有的说像气球;我说像一颗奇怪无比的眼球;冬韵说大的让她想到了一个南瓜;王瑞阳不愧曾演过大诗人张若虚,说像湖面上有一条小舟,别有一番诗意;最搞笑的还属(4)班最富有想象力的王鹏程,他说:“哈哈!我觉得这像一个光头的后脑勺!”全班哄堂大笑,连丁老师也弯下了腰。

  观察观察,自然要手眼口鼻耳全部出动啦!于是,丁老师说:“眼睛看完了,接下来我们就用手来摸一摸!”一只只小手迫不及待地举了起来,周霖佑一马当先,上台摸了许久,终于犹豫不定地说:“既粗糙,又光滑!”丁老师听后,不满地说:“这不是自相矛盾嘛!”后来张董博上去摸,也深有同感。我觉得疑惑不已,便举手想一探究竟。没想到丁老师十分给力地喊了我,我摸完后说:“它很冰,很光滑,还略有些凹凸不平。”丁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我兴高采烈地回到位置上。

  接下来就是闻了。丁老师真搞笑,居然先请了“鼻不通”陶彦哲上去闻,只见陶彦哲艰难地吸了一口气后,故作陶醉地说:“我闻到了一股甜酸交加的味道。”丁老师不可思议地说:“你的鼻子比狗鼻子还灵哦!甜和酸都能闻出来!”更搞笑的是熊彧晖,他闻完之后,笑嘻嘻地说:“我……我闻到了好吃的味道!”哈哈,真是一个大馋猫!

  紧接着,就是用耳朵听,首先闪亮登场的是周霖佑,他让我们安静,自己把耳朵贴了上去。大家也都一一照办,屏气凝神,专心致志地盯着他,这时,不知是谁一声怪叫,周霖佑被迫停止观察,他就是赵祥宇,周霖佑无可奈何地说:“我只听到了风的声音。”丁老师却大吃一惊:“天哪!不愧耳朵大,顺风耳啊!这个橘子就是给风吹掉的!我就说这是一个神奇的橘子吧!”

  最后,就是品尝啦!原来这些橘子是奖励给前两次考90分以上的同学的。我虽然86,但居然意外得到一个!我一边品,一边分享给其他同学,心里好甜蜜!

  这真是一堂有趣的.神奇橘子观察课。它也让我明白:“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处处观察,就算再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会变得神奇有趣!”

观察日记 篇5

  在一次科学课上,我们的科学老师说:“我有一些神奇的宝贝,哪个同学想要,下课后到办公室找我,数量可有限哟”。下课后,我怀着十分好奇的心,紧跟在老师的身后。老师真是太明白我的心情了,一到办公室就拿出了一片粘有颗粒的纸,说:“这些宝贝叫蚕籽,只有细心、勤劳、爱观察的同学才能真正发现它的神奇,相信你是最棒的”。“谢谢老师”。我一边说一边捧着“宝贝”走了回来。

  蚕籽又小又黑,又扁又圆,我帮他们安了个家,每天放学回来,我总是先看看他们。一天、两天,他们天天在纸上一动不动地等着我。我天天盼望着,盼望着蚕宝宝们快点出来。

  一星期过去了,一天早晨,我惊奇地发现蚕宝宝出来了。我看到了几条又细又小的蚕宝宝,比黑芝麻还要小点。它们一出来就开始爬动,身体一拱一拱的,可惜他们一出来,受苦的日子就到了。因为我还没有找到蚕的食物——桑叶。

  几天过去了,它们仍饿着,可怜极了。看到它们挨饿的样子,我伤心极了,我打电话求助爸爸,又过了两天,爸爸回来了,他给我摘了一袋桑叶。我欢天喜地,急急忙忙地去喂蚕。蚕一天一天地长大,他们不断地脱去身上的“筋骨咒”,一环一环地变粗变长,又白又胖,身上也变得明亮多了。

  蚕宝宝们长大了,胃口也大了,不像小的时候那样好“招待”了,要不断地给他们加“餐”,看着他们吃得还真香,不时发出一些“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了似的。蚕有时头抬着,一动不动,嘴还不停的动着,但没见吐出的丝,好像在开小会呢。

  一天晚上,我又去喂蚕,我发现有两个长的大点的蚕,不再吃桑叶了,爬高上低的,有个躲到角落里,有个爬到了“房”顶上,第二天早上,这两个蚕不见了,只看到一个白色的和一个黄色的椭圆形的东西,妈妈说这就是茧,蚕茧过一段时间,里面会出来蚕蛾,蚕蛾会产下蚕卵,就又开始新的循环了。哦,原来蚕的一生有这样神奇的变化。我不由地想起一句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不正是蚕宝宝们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吗?蚕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它们的这种精神却永放光芒。

观察日记 篇6

  昨晚,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只听“叭叭”几声,小雨滴就在地上安脚了。“咚咚”,小雨滴跳进桶里洗澡了。“嗒嗒”小雨滴落在头顶休息了。慢慢地,慢慢地,温和的小雨滴一下子变得暴躁起来,由沙沙的声音转为哗哗的声音,雨一下子下大了,落到哪儿都会发出啪啪的响声。一走出来,就会被雨淋成“落汤鸡”,全身湿漉漉的,头发像刚洗过似的。雨下得是那么疯狂,像一只被惹怒的狮子,这和刚才的小雨滴简直是“判若两雨”。

  一段时间后,接下来的雨不像刚才那么疯狂了,而是静静的。静静地落在你身上;静静地落在屋顶上;静静地落在窗户上;静静地落在······落在哪里都是静静的。

  最后,雨停了,夜晚又恢复了宁静。

观察日记 篇7

  蜻蜓的整个身躯细长、苗条、柔美、轻盈。蜻蜓的脑袋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双突出的、绿宝石似的大眼睛和一张铁钳似的嘴巴,紧挨着脑袋的是他的身子。身子上面长着两对薄纱似的翅膀,身子下面是六只尖细的腿,身子后面是长长的尾巴,尾巴由许多小节组成,能自由地弯曲。

  一天,我独自在郊外漫步。突然,我停下了脚步,好像踩到一些东西,我往脚下看,噢,原来是一大群蚂蚁,我吓了一跳,急忙往后退了几步。蚂蚁真多,而且还是会咬人的红蚂蚁。

  我离他们大约有半米,蹲下来,仔细观察着。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这时候,来了一只蜻蜓,落在蚂蚁团附近,也许是累了,他正躺在那里美滋滋地睡觉。

  这时,味觉特别灵敏的蚂蚁似乎闻到了蜻蜓的“腥味”,成群结队的蚂蚁径直向蜻蜓扑过去。不可能吧!竟敢打蜻蜓的主意。蜻蜓的身材可是这些“小不点”的几十倍啊!这些小东西,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竟敢在老虎头上摸须—— —胆子太大了。

  可怜的蜻蜓,他睡得好熟,丝毫没有察觉大祸临头。蚂蚁们小心翼翼,爬到他脸上、嘴上、尾巴和脚,整只蜻蜓一下子被蚂蚁围住了,可怜蜻蜓还蒙在鼓里呢!

  蚂蚁们越聚越多,他们似乎在说:“一、二、三,我们一齐上!”顿时,蚂蚁们一齐向“大个子”蜻蜓咬去。这时,蜻蜓才如梦初醒,从疼痛中惊醒,不停地挣扎着,可为时已晚了,蚂蚁越聚越多,他们齐心协力,有的咬脚,有的咬腿,有的拼命地咬住蜻蜓腹部,就连蜻蜓的翅膀也咬出了几个大洞。他后悔地说:“我怎么那么笨啊!一点防备都没有,结果把自己给害了!”他痛苦地呻吟着,挣扎着,但没有其他动物理会,最后一直呻吟到断气。

  蚂蚁团结一致,偷袭巨大的蜻蜓,并取得成功。他们把蜻蜓咬死了,一块一块地拖进洞里,美美地饱吃一顿了。看来,今天我收获还真不少,这使我明白了团结力量大!

观察日记 篇8

  4月24日,

  星期一

  晴

  这几天,我发现蚕宝宝身上的“雀斑”少了些,我对这又产生了好奇心,我想:“时光是不能倒流的,蚕宝宝的小班点怎么会消失呢?一到晚上,我爬起来去看蚕时,眼前的蚕宝宝让我惊呆了:有好几条大的蚕宝宝现在一伸一缩的,当时我没有看清楚,便走前去仔细再看,啊,原来它们在脱皮!我认真地观察着,只见它后身不动,前头一拱,皮就被推出来一点,蚕宝宝将吃奶的力都使出来了,往前一拱,又推出来一点……窄小的”花衣服“就被脱了下来。脱完衣服之后,它们伸了个大懒腰,睡觉了,蚕宝宝脱衣服的经历可真有趣!

【观察日记范文集锦八篇】相关文章:

1.观察日记集锦

2.观察日记范文(集锦15篇)

3.观察日记范文集锦九篇

4.观察日记范文集锦9篇

5.观察日记范文集锦5篇

6.观察日记范文集锦6篇

7.观察日记范文集锦7篇

8.观察日记范文集锦五篇

上一篇:绿豆观察日记 下一篇:迎春花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