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为话题的高考素材

2024-05-25 高考素材

  导语:还记得分分秒秒我们备战高考,还记得时时刻刻我们的心中目标,还记得风风雨雨我们时刻进取,还记得朝朝夕夕我们彼此鼓励。高考就要到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的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

  《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最终节目将会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假如你是《朗读者》的朗读嘉宾,你会朗读哪一段文字?请结合个人成长,或情感体验或背景故事,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二、写作提示

  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任务题型。所给材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文化综艺节目介绍。该节目以“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为宗旨,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讲述他们的故事,并现场朗读他们选定的作品,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当下,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时代主流,大众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精神食粮。

  考生该题的任务一是要选择朗读的文字。这段文字必定是学生深有感触,产生心灵共鸣的文字;二是考生作为朗读者需结合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以适合的方式传达个人阅读的感受。

  三、范文

  滴答——滴答——,水声和切石声牵引我走向远处的一篇诗文,其上字形圆润飘逸,却又不失刚劲有力。字里行间,一股神奇的力量将我带进他们的时代。

  跨进偌大的宫殿,转角绕过屏风,,一位不怒自威的帝王正在提笔作画,一旁批注着精美小巧的篆体诗文。他握住手中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玉石,往纸上一按,一块方正红墨中显现出几个同样圆润有力的白色小篆体。我不由深思:一块坚硬的玉石上怎会出现如此精妙细致的纹路。在宫廷盘曲交错的青石小路上,走着走着,来到僻静一处,我前方正对着一座充斥着淡雅气息的殿宇。我蹑手蹑脚,推开这古老的大门。

  我抬头一睁眼,木香,石香,玉香迎面而来。呈现在眼前的是各种精美的印。一位老师傅正在石上落字,娴熟有力地写着小篆,仿佛能入石三分。随着时间推移,我来到印章最繁盛的时代——汉朝。

  汉朝的汉印从内容、形式上变得更加的丰富,字体上页显得更加的考究。汉印从缪篆体入印,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也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也是对印刻师的要求颇高,他们需集书法,章法,刀法于一体,方能铸就一枚好印。

  到了清朝,篆刻流派之多为前所未有,其中以程邃最为出色。在他的刀锋下一枚又一枚的印章诞生,摸着印上的纹路,仿佛亲身看到他的制作过程。一块平平无奇的青石切割成他想要的形状,玉块在他手中经过千万次的打磨,变得光滑,才露出它玉石应有的气息。他提笔蘸墨,在玉石上书写下他所要的字形。墨迹仿佛镶嵌在玉石上,一点也不敢动弹,字形更工整优美,笔锋坚挺有力,与书法大家也是有得一比的。到了最为繁琐与关键的一步,他起身喝了口茶,是打算坐上几个时辰吧。他将刻刀袋展开,成列这大小不一,各种各样的刻刀。将玉石固定在印床上,他开始了雕刻。他挥动手中的刻刀,全神贯注的看着刀锋的起落,推移。他数千万遍地重复着,似乎只能听到刻刀与玉石碰撞摩擦的声音,除了手中的刻刀,一切都像是静止了。仔细一看,果然不同凡响,他的篆刻能“力变文,何旧习”,富有创造性,他手中所作的自文印师法汉印,厚重凝练。

  印还是那印,人已不是那人。一位老者雕刻着手中的玉石,他花鬓间滑落的汗珠,挂在那满是纹路的脸上,一双精神有力的眼睛注视着。苍老干瘦的手掌中的刻刀刀锋,数千万遍地重复着千年不变的动作,却不显枯燥与乏味。正如像他们这样的传承,才将中国文化保留至今。

  追随文化的根源,在我看来就是千万匠人一代又一代物歇止的古心传承。历史由人创建,文化由人传承。从最初的起源,道义步步的繁荣,再到一步步的衰弱,需要有人去拾起,带着它重建辉煌。这些人便是民间手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是他们使中国文化多姿多彩,是他们用他们的匠心与工匠精神,引领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多姿多彩,耐人寻味;中国文化独领风骚,千年传承。历史由先人创造,文化由你我传承!

  文化名言警句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了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南怀瑾

  2、从语义上讲,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的自我觉悟。这个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国家的,还是阶层的、地域的,乃至团体的、个人的。一般意义上——广义的文化自觉,是属于国家民族层面的。 ——李宗桂

  3、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林语堂

  4、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谈论灵魂问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灵魂且灵魂相对重一些的人却值得每个人想想。 ——崔永元

  5、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除非文化能使品性变为高尚、有力。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它的目标不是美,而是善。 ——毛姆

  6、文学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候是齐头并进的。 ——歌德

  7、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

  8、文化是人的生存状态以及情感、愿望的反映,反过来又对人的生存、发展给予能动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即人。 ——孙家正

  9、人与文化是一种共在关系,即人是有文化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人的存在离不开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存在也离不开人的存在。 ——李金齐

  10、人类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当我们认识到应当用理智控制思想时。 ——达尔文

  11、文化既不外是人类适应各种自然现象或自然环境而努力于利用这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环境的结果,文化也可以说是人类适应时境以满足其生活努力的结果。 ——陈序经

  12、文化自觉就是将“文”挪到了“化”,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遗产化入我们的道德规范。如果“文而不化”就会出现道德失范的问题。 ——于丹

  13、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 ——高尔基

  14、西方有人认为中国到二十一世纪初叶将成为经济大国,甚至是军事大国,其实中国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季羡林

  15、文化体现人的超越性和创造性,从根本意义上决定着人的层次、地位和社会评价。 ——彭文山

  16、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 ——王财贵

  17、教育从根本上讲应该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知识或信息。 ——陆登廷

  18、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愚昧无知的一层裱糊纸。

  19、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印度

  20、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马洛利

  21、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22、越是自觉自信,就越能胸有成竹、珍惜自身,同时越能改革开放,兼收并蓄。——王蒙

  23、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德

  24、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

  25、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马大·安诺德

  26、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

  27、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阿诺德

  28、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森谷正规

  29、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30、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

  31、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献生

  32、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33、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34、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刘向

  35、所谓“文化自觉”,“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费孝通

  36、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7、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这是人;做一切想做的事,这是神。 ——拿破仑

  38、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尔基

  39、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世俗智慧的艺术》

  40、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爱献生

  41、道德文化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Charles Darwin

  42、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43、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邱吉尔

  44、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龙应台

  45、文化作为人最核心的内在因素,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此人之所以非彼人。占有文化、支配文化、创造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彰显着人与人的根本差别。

  46、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 ——雅各布。布克哈特

  47、文化,是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体现。

  • 相关推荐

【以文化为话题的高考素材】相关文章:

以中国文化为话题的高考作文素材03-15

以精神为话题的高考素材02-04

高考作文素材及适用话题08-29

以严谨为话题的高考作文素材07-13

2015高考作文素材(话题时评)02-07

2023高考作文素材:鲁迅弃医从文05-25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素材运用及适用话题04-26

2023年高考作文话题素材06-02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20个经典小故事04-23

高考作文热门话题素材大全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