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叮嘱的作文

2021-08-16 父母

  我全部的童年和少年生活,都是在一个叫老公峪的小山村里度过,它是我记忆的栖息地和梦的背景。在这充满苦难和艰辛的地方,人们相互搀扶,应对着来自自然和生存的种种挑战,民风淳朴,一如山间的清溪。

  山里人坚信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认为补路修桥是最积德的事。小时候,我们在上学的路上常常遇到有人在修一段垮掉的路,或是把被山洪冲走的“河墩子”重新垒好。河墩子就是摆放在溪水里高出水面的大石块,供人们踏着它过河。有时候河墩子还没砌好,而妇人或小孩已至河边,那人会停下手中的活儿,先把小孩或妇人背过河。这样的事一代代传下来,影响着人的品行,是活的样板。

  那时的老公峪,识字的人不多,会写字的更少。过年的时候,山民只好拿上几颗鸡蛋,走几里路,求人写一两副对联贴在门框上,图个吉庆。至于写的什么,是否以联言志,都忽略不计。有一年,我家的对联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当我认出对联内容的时候,在场的大人一脸茫然,不知所云。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山里人的家训自然就略去了符合世味的智慧特质,只是对一些行为做出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象“孝悌为本”、“耕读传家”之类,是无法企及的境界,更没有人提炼得出来。至于“勤俭”,更没有重视的必要,山里人没有不勤劳的,也没有不节俭的。只记得父母经常叮嘱我们要“有志气”和“有教养”,这就是我们的家训。仿佛大多数家庭都这样要求孩子。“有志气”就是做到不偷、不抢,不占便宜。在山里人看来,偷窃是最让人不齿的行径。父母常对我们说:“我们穷,要穷的有志气”。“有教养”就是有礼貌,尊敬他人,尊重长者。山里人骂人最狠的一句话就是“有娘养,没娘指教的东西”。一个人如果挨了这样的骂,连父母都受了牵连,是极丢人的事。现在看来,这两条简单的家规,却不无道理: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强调不偷、不抢,是对物欲做了及时的限制;主张尊敬他人似乎旨在规范一定的秩序。正是这些够不上品位的做人准则,哺育了一茬茬山里孩子,对我们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记忆中,村里每户人家都是我家的亲戚。老年人是我的表爷、表奶奶;跟我父母年龄相仿的是表叔、表婶和姑姑;再年轻一点的就是表哥和表妹了。不管在哪里见到乡邻,我都会怯怯的叫一声“表爷!”或是“表叔!”......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遇到不认识的长者,我会恭立一旁,给别人让路,这些长者就会对我报以赞许的微笑——似乎在说,“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有礼貌!”每逢这时,我都感到如释负重,因为,我按父母的要求做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尊敬他人的习惯。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件事,让我惭愧了很长时间。

  那天,我们一群学生去公社参加批斗大会。途中遇到一个渡口,一只渡船停靠在南河对岸,艄公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烟。看到这一景象,我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了在小人书上看到的句子,就随口喊了出来——

  “船老大,把船摇过来吧!”

  “摇过来吧,要多少钱,我们给多少钱!”

  小人书上的情形是,喊话的人是坏人,艄公是地下交通员。小人书的名字,我记不起来了。

  我这一喊,其他同学也跟着喊了起来。我们不用渡河,只是喊着好玩。正当我们狂呼乱叫的时候,却有一双眼睛向我横扫过来,眼光里射出的是失望和指责。我立即噤了声,低头走路。通过偷偷观察,发现那人约40多岁,穿一件银灰色中山装,白而清瘦的脸上,嵌着一双睿智的小眼睛;那略显失血的薄嘴唇里,似乎随时都会迸出能杀人的话来。那一刻,我深刻的体味到没礼貌是极不光彩的事,就象被现场抓住的小偷一样,无地自容。山里人对艄公是极敬重的,尊称他们“船太公”。新年里头一次过渡,母亲会拿出两毛钱,要我们以恭敬之心交给艄公,表达对他一年辛劳的感恩。因此,公然把艄公唤作“船老大”是不礼貌的言行。我为自己有违父母的叮嘱而深深自责,久久不能释怀。而就在这自省的瞬间,我长大了。

  父母对我们没有出人头地、升官发财的期许,只希望通过持之以恒的叮嘱,使我们具备公众认可的健全人格。正是这简单、朴素的家训濡养了我谦逊、淡泊的品行,使我在物欲横流的大潮中还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其实,拥有朴素、宁静的心灵比什么都重要。

  感谢父母的恩赐。

【父母的叮嘱的作文】相关文章:

父母的叮嘱作文05-01

父母的叮嘱声作文02-08

父母的叮嘱作文3篇02-04

父母的叮嘱作文400字(精选4篇)05-07

母亲的叮嘱作文11-05

父亲的叮嘱作文09-19

妈妈的叮嘱作文09-12

爸爸的叮嘱作文05-14

母爱的叮嘱作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