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反思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反思作文 篇1
上周语文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份测验考试,原来是我很擅长的科目,结果考完出来,我却觉得有些郁闷了,因为自己大意了。
其实在这次测验之前,老师已经说过了要考察的范围,也让我们大家做一下复习准备。
我在上一次的考试中成绩还不错,想着都是一些自己掌握内的知识,所以对这次的考试并没有十分放在心上。看到舍友们在埋头苦背的时候,我却把时间花在阅读课外书上。
当考场上,看到试卷上那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知识点的时候,我不由地有些懊恼了。那些知识点真的很容易,虽然不是主要的难点,但都是在书上边角落里都有提到的,如果我有花上时间细看一遍,那些题目根本就不在话。
可想而知,当成绩出来之后的结果,我比舍友们要少十分左右,这是非常的不应该,因为在之前我的成绩一直是把她们甩在身后的。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要一直有谦卑好学之心,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忘乎所以,还有学知识就要全盘掌握,不是只抓大知识点却忽略了一些小细了。真正地理解与掌握,才不会怕别人换花样的方式去考验你。不再骄傲而是沉下心真正地去学习并且学以致用。
反思作文 篇2
记得在小学三年级时,老师便提倡写日记,他曾问道:“有谁能天天坚持写日记?”我毫不思索地便举起了手,而当时仅有我一人举起了手,为此我还有点沾沾自喜,此后,我便开始写日记,不,准确地说应该是“记流水帐”,那时并不真正懂得目记,只知道写日记就是记下发生的事,所以写的都是一些无稽之谈,现在想起,不免觉得好笑。
于是,我陆陆续续写了几年称不上日记的日记,直到读初一时,老师便正式宣布,每人要求一周写3篇日记。这对我来说并不难,但重要的是老师还要求日记质量,并在班上读写得好的同学的日记。这不得不使我这只不知天高地厚的‘井底之哇“大开眼界,大饱了耳福,那些好日记写得生动,流畅,并且修辞等手法运用自如,而我的呢?枯燥并且乏味。可悲的是过去我竟还对自己的日记感到满足,我开始明白自己与别人的不足,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写好日记,也在那时,我才真正明白了日记的真谛之所,日记就是写下心之所想,心之所感,心之所悟。
此后,我认真地写起了日记,并把日记当作自己的心灵之旅,情感之旅,成长之旅。让内心的思绪欢快地畅流于笔端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持续到现在,我又渐渐发现我日记越写越俗了,文体,形式几乎千篇一律,而且写日记的积极性也明显减退,我想我是不是该有点创新精神,使每一篇日记都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呢?对,看来我也要来一次“日记改革“那还等什么?现在就开始吧!我坚信,我一定能做到。
反思作文 篇3
尊敬的老师: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迟到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迟到的决心.
早在我踏进校门,老师就已三申五令,一再强调校规校纪,提醒学生不要违反校规,可我却没有把学校和老师的话放在心上,没有重视老师说的话,没有重视学校颁布的重要事项,当成了耳旁风,这些都是不应该的.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应该把老师说的话紧记在心,把学校颁布的校规校纪紧急在心.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而且也是应该向老师做出这份书面检讨,让我自己深深的反省一下自己的错误.
对不起,老师!我犯的是一个严重的原则性的问题.我知道,老师对于我的无故旷课也非常的生气.我也知道,对于学生,保证每堂课按时上课,不早退,不旷课是一项最基本的责任,也是最基本的义务.但是我却连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渐渐的认识到自己将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了.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也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事已至此的重要性.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认为在本人的思想中已深藏了致命的错误:思想觉悟不高,本人对他人的尊重不够,以后我将对老师有更多的尊重.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平时生活作风懒散,如果不是因为过于懒散也不至于如此.为了更好的认识错误,也是为了让老师你能够相信学生我能够真正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保证不再重犯,我将自己所犯的错误归结如下:
反思作文 篇4
“课文纸呢,老妈?”我惊讶地问到。“哦,我忘了抄。”妈妈满不在乎的回答到。“你不是说好了要抄的吗?”我生气地大声反问。妈妈不再说话。
昨天,我下了英语课,妈妈说我回家,让我写课外班的作业,她来抄课文。我作业写完了,还以为她也抄好了课文,就不再过问。以前的妈妈一向手快干活儿干脆利落,干什么都要我麻溜儿的干。我很放心也是因为习惯让妈妈给抄课文,第二天我照着纸背英语课文。直到早上我找课文纸打算背时,才发现妈妈没抄。
到晚上写完了学校作业后,妈妈叫我去她卧室,说是找我有事。我刚一进门,妈妈先开门见山的说:“昨天是我故意不抄课文的,学英语你不是很努力吗?我想了想你从来没有自己独力背过课文,今天你就自己来吧,我不管了。我老这么帮你,什么时候是个头呀?”听了妈妈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一切真相大白了。
是的,我早就应该自己独立学习不依赖妈妈,我早就应该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一切要靠自觉。我回到自己的卧室,打开厚厚的英语书,找到要背的那篇课文,一遍又一遍地读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差不多会背了。
也许现在谈论人生,不早也不晚,正合时宜。虽然我们没走完一生的路,但是,我们可以先懂得道理,让自己的一生更精彩。学习终究是自己的,依靠别人只能是暂时的,其实你的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学习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毅力。
也许是妈妈之前把我惯坏了,养成了这个坏毛病。可能她也是刚意识到这一点吧!依赖于别人学习是永远也学不好的。这真是值得我反思的事!
反思作文 篇5
星期四,我们进行了紧张的期中考试。
到了星期五,我洗漱完毕,简单地吃了早餐。我就来到了学校,我怀着激动而紧张的心情走进了教室。因为今天要领期中考试卷。
一节课一节课的过去了,中午都要放学了试卷还没有发下了,我挺失望的。下午我一走近教室我的同学房炫羽就对我说:“小子考得不错嘛。”我一愣,接着说道:“你怎么知道的。试卷发下来了。”他又说道:“是王艺哲说到的。”我赶紧跑去问王艺哲,王艺哲也说是真的,听了这些,我有点半信半疑。
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邢老师拿着一大摞试卷走进了教室,我想那肯定是期中考试的试卷,我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接着邢老师开始读开成绩,突然我听到葛涌泉97分,我赶紧跑到前去领回试卷。我拿回来一看,居然还有几道不应该错的题如:手不释卷的释我多加了一横,还有课外阅读上的词语千钧一发的钧我少写了一点,看了这些,我深深叹了一口气。
第三节课的时候数学也发下来了我考了97+10,我看了看还是有不应该错的题,一道计算题我竟然算错了。
我心里想我下次一定要考的更好!
反思作文 篇6
这次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我也应该回到家好好反思反思了,这次期中考我为什么考差,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在这次期中考的前几天,我都在复习语文和英语,却忘记了去复习科学,忘记了去把该背的东西,于是我在科学考试的前一天去拼命的复习科学,科学上的很多知识要点我还没有掌握,现在知道也已经晚了。
语文和英语我虽然很努力的去复习,可是复习的都是有关阅读理解的训练,没有去复习基础知识,使得这次语文的基础部分扣了十来分 ,英语我也没有去复习单词,学过的单词也已经忘了,使得这次英语的写单词部分扣了许多分。
我总结了一下我这次考试考差的的原因,1、我没有去复习应该复习的基础知识2、我没有给自己定个目标来激励自己,使自己没有信心考得好成绩。
经过这次期中考的教训之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在下次的月考中取的好成绩,不再让我们班上的男同学扫地了。
反思作文 篇7
接触数学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在三年级之前的我对数学感受的就是:一门好玩的学科,一门徘徊在加、减、乘、除个四个符号之间的学科;那时的我刚刚对数学有了一点兴趣,就想每天一到学校就上数学课。有了兴趣,上课认真,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就在同学之间有地位。
但是在三年级以后,我对数学的感受就大大的改变了,从喜欢数学到“恨”数学了,为什么呢?这还是要让记忆回到小学三年级。
自从三年级的一次数学小测试后,我对数学的爱好马上就灰飞烟灭了,那个时候的我因为对数学还有一点兴趣,因为那时还是刚刚开学没有多久,还没有小测验,但由于每次的作业都还算不错,我对自己也就颇有信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老师有一天突然宣布:“同学们,我们的数学已经学了一半了,老师想对同学们进行一次抽查 。时间是XX日,请同学们好好复习。”结果,我出于对自己IQ的信任,就没有复习(现在想起来的确很可惜,因为,如果我不是出于对自己的高度信任,也不会笨到考试之前还不好好复习。),到了测试的那一天,我还是没有趁着之前的那点时间看一会书,反而和同学们闹起来了,如果不是这样,怎么会考出这么个成绩?等到了考试的时候,一向“下笔有风”的我这次答题的时候竟然会“对着考卷发蒙”。原来,我本以为这次的题目会很简单,所以,什么也没有看哎,结果拿到考卷后,我才知道我错了,每一道题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开始后悔了,想,老师给我们时间复习,而我却把时间白白的浪费了。这下可好了,等着看好戏吧;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的答题速度远远不足同学,考试时间马上就到了,看着这张还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空白的答卷,我忐忑不安的交了上去……
从这件事中,我吸取了,考试之前一定要复习不管怎么样,都不要轻易放弃任何复习的时间,也许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决定了你的分数。
反思作文 篇8
从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析起来,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为此,解决学生的厌烦心理,首先要从教师入手。
(一)敬业精业,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构思、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生感到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师下水,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凡是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我都坚持与学生同题写作,平等研讨,共同修改。本人的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在省级、市级各家报纸、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消息、通讯百余篇。更重要的是,我的这种做法使学生感到写作不再那么难,作家也不是高不可攀。“作文其实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好的作文必须要有独到的思想和艺术见解。”学生对作文一旦有了全新的认识,就会彻底打消畏难、厌烦心理。
(三)典型引导,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本人所教学生中有多名在省、市级中学生征文竞赛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写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许多学生纷纷表示,
也许将来我也能成为一名作家。继而实现了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的喜人局面。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诚的爱。很难想象,一个对现实生活冷漠、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如何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因此许多习惯,甚至是作文技法都还停留在小学阶段上面,墨守成规,遵循套路进行写作,以致到了中学写作文时,一个主要毛病仍然是空空洞洞。写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擞”;写树,不是“枝叶茂盛”,就是“参天耸立”;写花,不是“姹紫嫣红”,就是“绚丽夺目”,总之,没有具体、细致地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介绍,反映不出个性,再现不出特征。
实践反复表明,光是“抄词语”、“背范文”,是不能从根本上治好学生作文中的“干瘪症”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那么,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起来,充实起来,也就很难克服空洞肤浅的毛病。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细致地观察生活。
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 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只有懂得观察同作文的联系,认识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不少范文,所写者小,所见者大。若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索,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和美来。如不留心观察和分析,就会稍纵即逝、一闪而过。海伦·凯勒笔下的《我的老师》,就是一个例子。 必须通过对我对我的老师形象的深入分析,讲清“爱”的道理。要使学生懂得,只要重视观察,善于观察,只要精心选择,深入开掘,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不小的主题来。《小巷深处》《心声》等都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极好教材。
(二) 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当学生逐渐注意观察生活时,教师要联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是: 一、由表及里,深入思索。 记得有一次,学生写作文,千篇一律,于是我举荷花例子,大家都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来我说了一句:“荷花一旦长成,却忘了生她养她的淤泥”,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课后,有些同学还特地以此为题,进行反向的思维训练,很多同学了解到他平时所做的许多平凡而有意义的小事,他们便以此为题材,写了一些稿子。写的内容充实,文笔感人。 二、由点到面,目力集中。观察,宜“细”不易“粗”。走马观花,只能“见大不见 小”,写出来也免不了“一般化”。只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具体事物上面,才能发现特征,辨别异同。比如看“拔河”比赛,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的观察,只有把每一个人的动作、姿势、表情、神态都看得分明,“记拔河比赛”的作文才有可能写的细致逼真。许多同学写有关“运动会”的命题作文,往往写成“消息报道”、“概况介绍”,主要是由于没有细致观察的缘故。 三、由分到合,先分后合。集中目力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件具体事物,这“目力” 又怎样具体运用?还是不能“囫囵”地看,而是要“化整为零”,从各个侧面去看。有的同学在银杏树下看了半天,但写出来的“银杏新姿”却既
无“新”姿,又无“新”意,多半是些“高大”、“茂盛”之类现成词语,凡是大树均可适用。原因是没有从树的干、枝、叶、皮、果等方面作细致的观察。经教师具体指点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看得细致,描写也就细腻得多,生动得多。再如看“菊展”。只有仔细地看,从名称、形态、色彩等方面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特点,找出特征。如果只是浏览一遍,泛泛地扫一眼,那么除了看见“五色斑斓”之外,是不会留下什么具体印象的。 四、由此及彼,展开联想。观察与思维、联想等是密切不可分的。只有在观察的同时, 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才能丰富材料,充实内容,突出特征。否则,不是浮泛,就是干瘪。学生的观察文之所以往往瘦而瘪,浅而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不开、拓不开。比如写人,要能够通过察颜观色、听话听音等来联想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够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 五、随手采撷,及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也要培 养学生勤于动笔,随时记录观察、思索所得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并且把观察所得随时记录下来,养成习惯,看了写,写了看,久而久之,观察能力也就会逐渐提高。
(三)让学生谈体会,运用典型引路。 有的学生观察生活比较细致,联想比较丰富,思路比较开阔,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作文写得比较生动、深刻。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平时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体会和经验,让他们现身说法,同学们听了,不仅觉得亲切,受到的启发也会很大。 一次,我《记一个熟悉的人》为题布置作文。有个学生写他的邻居华工程师,通过对华工程师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具体描写,生动地反映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欢畅心情和只争朝夕的献身精神,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通过个别交谈,教师了解到这个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并随时把一些典型细节(人物的动作、神态、肖像特征等)记在本子上。因此,他写这类作文,就感到有话可说。他谈的体会很实在,对同学们启发很大。 他说:“写人记事,首先要熟悉那些人,要理解那些事。而要熟悉和理解,平时就要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观察多了,素材积累多了,就能不断加深对人对事的理解,理解了,写起来就不困难了。”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妨让那些不注意观察的同学谈谈“写不出”的苦楚,从“另一面”给大家以启发。
(四)化难为易,有步骤地进行序列训练。 生活像大海,一下子要他们写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恐怕绝大多数学生难以胜任。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排难解忧”。 要指导学生就近观察,因地制宜,不要动不动就“走出去”。要由小到大,由点到面,逐步地提高。要通过做小型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草一木”、“一鸟一石”的片断练习,训练学生具体观察和细致描写的基本技能。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基本功练扎实了,不愁写不好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来。片断练习也要讲究序列。 比如写班主任,可以先写班主任的外貌,再写班主任的语言和班主任的动作,然后写班主任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写“我们的班主任”,估计不会出现“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的情况。又比如写我们的学校,可以先写“学校的画廊”“我们的操场”、“丰富多彩的阅览室”“奥妙无穷的实验室”等小练习,然后再做《我们的学校》。先片断,后全篇,有利于调动学生观察和写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序列训练,不仅贯穿于总体训练之中,而且贯穿于局部训练之中。比如观察人的外貌,写人物的肖像,一般总是先打量人物的身材,先描写人物的总体形象,
再细看(细写)人物的脸型。人物的脸型,又往往是从脸的上部看到脸的下部,从主要特征看到次要特征。观察注意有“序”,写起文章来也就不会乱得不像样子。
(五)加强课外阅读,多方面引路开导。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多看多想,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他们的思想,充实他们的知识,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做有心人,经常向学生介绍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文章,以便于他们模仿、学习和借鉴。学生写“节日游园”、“国庆记事”、“欢度元旦”等作文,常犯一般化、老一套的毛病,反映不出每年“游园”、“国庆”、“元旦”的新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年年如此”的现象,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报刊上面的有关文章,介绍如何抓住“往年没有、今年独有”的新气象展开细致描写的方法,启发学生多看、细看,发现特点,把握特点。再比如,学生描写会场,往往写得一平二冷,平铺直叙,渲染不出会场的热烈气氛,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报导会议情况的通讯、特写等,从中学习怎样观察会场,怎样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法,具体写出会场布置、会场气氛、主要内容、听众反响等,把这类作文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六)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观察生活的自觉性。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是难以奏效的,更是难以持久不懈的。从根本上说,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就必须着眼于激发他们爱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关心生活、积极向上的品质。 柳青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观察的态度问题。一个对人冷淡无情和对社会事业漠不关心的人,无论他怎样善于观察人,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作家。这就是说在生活中或工作中要有热情——热情地喜欢人、帮助人、批评人或反对人??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热情与我描写人的时候所用词句的分量都有关系。当你缺少这种热情的时候,你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也许观察不到多少东西,观察到的也许并不深刻,并非本质,在写作时也不免嗟叹创作的困难。”这些话讲得极为精辟。观察当然需要讲究方法,而更重要的是需要热情。同处一个教学班、一个学校学生,他们写反映班级、学校生活的作文,有的感到有许多东西要写,而有的却感到没有什么好写,这里的关键是对集体、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关心程度。对集体、对生活麻木不仁、冷若冰霜,那他就谈不上细心观察,谈不上“心情激动”,即使“闪光的思想”、“闪光的人物”如花似锦,五彩缤纷,也会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我们要十分重视结合听说读写和课内外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使学生人人都做一个有心人。
反思作文 篇9
我们福建省实行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已经整整三年了,在三年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对命题工作进行回顾、反思,似乎已很有必要,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1。尤其今年我省正全面推行高中课改,语文究竟该怎么教,三年以后又将怎么考,大家都很关注。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认真探讨三年命题的利弊得失,努力看清未来的命题方向,并让探讨中所获得的认识在当前的课改实践中经受检验,同时又努力使它发挥出一定的导向作用,意义委实重大。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在这篇不很长的文字中,我想集中谈谈作文。我的突出感觉是福建省的高考作文命题应当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当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并以此而形成自己的鲜明的特色。
就以今年的作文命题来说吧,其出发点也许是鼓励学生阅读经典,鼓励学生“创新”。但大家都知道,读写结合的连接点是感悟,刨新的基础则是平时对常见事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题目倘若有助于考生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有助于他们表现出自己在常见事物(或寻常故事、情境)面前的聪敏与发现,那就体现了一种导向性,那就是有助于考生表现真实的自我了。可面对“孔明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和“戈多今天已经来了”这样两个完全出乎人们意料的假设,面对这种在情景设定上便已限定考生必须反经典的“话题”,一些在平日阅读中即使真有感悟,平时也的确有些聪明的同学,又如何能发挥得出来呢?
让我们看看被评为“优秀作文”的《箭锋上的友情》吧。文章核心内容是写孔明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以后,周瑜主动替他补足了十万支。周瑜为什么这么做呢?文中只有一句话与此有关,即周瑜想到“孔明的确是一个知己,倘若我俩共事一主该多好啊”。可周瑜的.这个想法在原著中能找到支持吗?他的这个变化有性格的依据吗?——我们都看不到。如果文中的这个设想只是考生为了完成题目而平白无故地加上去的话,假如在这个基本构思中根本找不到作者对原著的领悟与尊重,我们又如何领会“读写结合”的命题本意,如何感受学生在平日阅读中的聪明呢?——对考生的难处,我们不是不可以理解,因为即使让我们教师来写这个题目,也会感到为难。可把这样的文章评为高考“优秀作文”,并公开发表,让它成为众多青少年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这就有点儿让人感到不安了。因为这种写法不代表正确的方向,这样的文字只是对经典的调侃,是对名著的不尊重,它只会使本来就显得有些困难的名著阅读愈发地让人感觉困难。
再让我们看看《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篇“优秀作文”。它是依从“戈多今天已经来了”这个话题而写作的。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主要写“我”对戈多的认识:第一段写作者贝克特不知自己创作的戈多“到底是谁”;第二段写如不知戈多是谁,那么即使他来了,也会“擦肩而过”;第三段才写“在我心中”戈多是“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但随后的三段却又分别写“戈多是信念”(“只要信念不息,火花就不会灭。戈多的归来也就为时不远了”),“戈多是理想”(“与其让生命白白流逝,我们为何不现在就树立理想,去迎接戈多的到来呢”),“戈多还是道德”(“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将时刻感到自己浸身于爱的暖流之中”)。可不知为什么,在最后三段中,作者笔锋一转·又说“如果我们已坚定了人生信念,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带着道德上路,那么就会发现戈多已在我们面前”;并且说“戈多其实从未离开过我们”;但接着又说“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希望“他明天不再离我们远去”。——转述至此,我不知读者是否能看得明白,可原文就是如此。(见《福州日报》2。06年6月20日第9版)——整篇文章,没有一个确定的中心,没有一个明白的意思;“戈多”已经完全脱离了原剧的情节与背景,成为一个没有确定意义的“概念”,成为一个可以任意解释的词语。不错,原剧作者确实说过:“我要是知道(戈多是什么),早在戏里说出来了。”但不要忘了,在剧中,它主要的作用只是剧中人物“等待”(即拒绝行动)的一个借口,——既然仅仅是一个借口,自然允许有不同的猜测和理解。——可当我们把它作为一篇文章的主要的表现对象的时候,当我们要写它“今天已经来了”的时候,就不能还是不确定的,或依然仅仅是猜测了。因为这与题目的整体指向是矛盾的。“今天已经来了”,表明这个写作对象对于作者来说是确定的,或者说题目要求作者在行文之前必须完成由不确定到确定的思索过程,然后再由此而展开想象和构思。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篇作文却根本无视这一要求(也可以理解为无力实现这一要求),以至表述对象始终不能确定下来。在整篇文章中,既没有故事,也没有形象;既没有说理,也没有想象;甚至看不出作者有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欲望与意识。可它却被明白无误地评为“优秀作文”!这就破坏了大家所公认的一些评文标准。——难道一些支离破碎的“华丽”言语,不成逻辑的逻辑联系,真的就可以代替感悟,就可以看作是传达了青少年对《等待戈多》这出名剧的理解吗?难道我们不是始终要求自己的学生,文章内容要实实在在,要写真实感受,行文要明白晓畅,要清晰自然吗?
评卷总要评一些优秀作文,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大家也都可以理解,高考作文指导《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1》。讲上述这些话的目的是表明,如果出题考虑不周,方向指引出现偏差,就难免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尴尬。荒唐的事即便认认真真地去做,也依然是荒唐;反之,只有在根本上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才会使师生的努力更富有意义。那么,如何去确定正确的方向呢?——重读一下《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表述,也许能够给我们一点有益的启示。例如课标把“交流与表达”的主要培养目标(列为第一位的培养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在讲到“发现”和“创新”等素质的培养时,又强调要鼓励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也就是说,学生越是能够针对着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而写出新意,越能表现出他们“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这都显得多么稳妥,同时又多么富有指导性啊!
把课标的这些指导与我们面对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会更加强烈地感觉到:高考作文命题应该着重考虑如何使学生表现出真实的自我,高考作文命题应尽量鼓励考生写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感悟与思考。这样,高中作文的数学和考试才能做到相互促进,并进而达到共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出题失误而造成的尴尬,并使教师始终能够从正面来引导自己的学生。
鼓励学生贴近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在的很多中学生还不能做到很好地贴近现实生活,也不注重写真实的自我。——不是吗?目前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的只重语言而忽视内容的“散文写法”(人称“泡沫文字”),以及随处可见的仿写与套用,就是证明这一现状的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即便是20xx年,大家普遍认为福建省的作文题目出得比较好,而且话题多达10个的情况下,“套题”现象也依然十分严重,被当年评卷教师看作是最值得“探讨”的两大问题之一(见《语文学习》20xx年7~8期合刊《忽见陌头杨柳色》)。——学生为什么套用?因为他们缺少自己的真实感受。——为什么原本敏感的青少年却缺少来自生活的真实感受?这又牵涉到写作的习惯培养、方向指引,以及学校平时的评议与鼓励了。这里,考试的命题及其对学生的评价,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尤其是高考,被称为“指挥棒”,自然是举足轻重。
从“指挥棒”的角度来看,我对我省20xx年的作文命题也有不够满意的地方。我觉得20xx.年的作文命题除话题太多,对考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审题、构思会形成一定的干扰以外,另一个问题就是书卷气太浓,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不错,学生应当多读书,因为读书明理,读书长见识,但其最终成效还是要体现于生活中。也就是说,一个人读书(包括文学作品)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他在现实生话中看问题是否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看他对自己的经历和见解表达时是否更清晰、更完整和更有吸引力。这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主要目的所在。因此,作文考试命题也应关注这个最重要的方向。学生作文的主流不应是从书本走向书本,或是从文章中来又到文章中去(这个过程往往只涉及理解、记忆、联系、整合等等),而应是从书本联系生活,然后形成文章(这就需要对生活有更多一些的联系、感悟、观察、思考了)。我们应尽量让学生透过题目而联想到活泼的生活,激发起表现生活感受(这同时也就是表现他们的自我)的强烈欲望,而不是只把他们引向书本。因为读书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只是把人培养为“人”的一种方式。而高考作文命题因为对中学生平日的写作训练有着难以抗拒的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中学生平日的作文内容,更是必须注意自己的这种客观影响,也有责任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到这个最为广阔的天地中来。
说这些,不是要完全否定20xx.年的作文命题,只是不赞成对20xx年的命题做太高的评价,尤其当我看到20xx年的题目对20xx年有着明显的模仿痕迹,而它又给学生的写作带来很多困惑的时候,更感觉应当看到这类题目的局限性。这样的题目偶尔考一考没什么,可以丰富命题的多样性;可一旦引为方向,就可能导致学生写作内容的狭隘和枯燥。
评判一个作文题目好不好,究竟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光听老师和专家的就够了吗?恐怕未必。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评论哪些题目比较好,哪些题目不够好,——我们有没有想一想,我们评论的标准是否经得起检验?专家认为“好”的题目是不是就不存在着某些方面的明显缺点,老师们认为“好”的题目是不是大部分学生就一定能写好?——实践的回答,似乎是不确定的。而这种不确定性又提醒咱们不应该只是孤立地就题目而谈题目,应该把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题目特点结合起来加以认识,这样才更有意义。
反思作文 篇10
今天,星期三,上午第一节课匆匆忙忙跑进教室,头上冒出细细的汗。接着,语文老师走了进来,教室像是时间静止了一样,鸦雀无声。
老师开始上课了,这时后面丢来一本作业本,是物理基训。因为昨天柳老师说:明天早读之前,作业收上来。我从地上捡起物理作业本,放在桌上,继续听课。这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句:你们写了吗?顿时我才想起来,我昨天还有几个词语没有抄,因为当时去老师有几个词没有写而是念出来的,我没有仔细听。当时就打算明天早上来看一下同学的作业,然后再抄写。但是一大早来我就和同学们踢足球去,一踢就到上课,就把这事完全给忘记了。于是,当时心里就想心动不如行动,因为不把那几个词语抄完,就要按欠作业处理,于是就拿了别人的作业一看,才5个,心里当时就更强大了,看样子,几分钟就可以搞定。抱着这种侥幸的心理,开始在下面写作业。刚写了一个词语,老师就走了下来,我出于一种自然反应,就把作业本往座位里塞。可老师说了句:你抄得蛮high的啊!我知道完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到后面去!一声严厉的声音传来,自然是语文老师。我拿着书和笔走到了教室后面,靠首墙壁。其实从语文走过来说第一句的时候我就后悔了,其实真的写完也要七八分钟,或许是我的内心不够强大,不敢承担负作业的责任,在这种侥幸的心理作用下,就做了这样的事。这样过去了十来分钟,老师朝我走了过来,我以为老师会问我:是什么原因?但是老师从我这走了过去,没有理我。又过了一会儿,老师又走了过来说:下次别再这样了,回座位吧!我内心暗自说了声:谢谢!
从这样事我明白了做一件事要有条理有耐心,做事还要懂得分寸,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学习,要有计划,要有目标,要随时提醒自己,不要犯错,等你后悔的时候,你都无法挽回,毕竟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关于反思作文合集十篇】相关文章:
小学反思作文合集十篇03-01
【精华】反思作文合集十篇02-16
【推荐】反思作文合集十篇02-12
自我反思作文合集十篇02-01
关于考试反思作文十篇01-22
关于反思作文合集五篇02-06
关于反思作文合集5篇02-06
关于反思自己作文合集8篇02-20
关于小学反思作文合集6篇02-27
关于小学反思作文合集八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