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传》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者简介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知名历史学者,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著有《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等。
曾国藩: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ao)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总结就是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之所以说他出身平常,是曾国藩家族五六百年没出过秀才,可谓典型的小镇青年。他智商平常,考了7次才中秀才,却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举之路,顺利进入翰林院。也因此他一生崇尚笨拙,以扎实而非机巧取胜。
曾国藩的事迹,也再次印证的那句话,成事在人谋事在天。
1. 资质平凡,参加七次科举,都未能有功名,
2.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所以人生很多时候不要因为几次的失败就放弃自我成长。或许你再多试一次,它就能成为你进步的阶梯,一路直上。
2曾国藩踏上仕途后,带兵打仗也是靠着这股笨劲儿。他讲究“结硬赛、打呆仗”。作战时,每到一个地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营扎寨,而且要求质量非常高。墙必须是高八尺,厚一尺,壕沟必须修到一丈。湘军作战时,基本不主动出击,总是诱敌出击以逸待劳然后后发制人。太平军虽猛,但是面对湘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法也是毫无对策。
正是这种“打呆仗”的理念,到了后期曾国藩的军队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损失。这种方式表面上简单笨拙,实际上却大气厚重,所向披靡。这是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秘决,也是他常向别人谈及的道理。
3.到京城做官的曾国藩,看到了自己与京城官员之间的差距,开始出现了自卑与焦虑的心态。这番景象多像刚迈出校门的我们,在新岗位的报道,却发现有如此多的高手,每个人都有优秀的才能,审视自己,似乎以前的不可一世在此不足一提。
4.,三十而立,,他立志学做圣人,研读经典,广交朋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京期间飞速升迁。曾国藩在此期间做出了一个让他收益终生的决定,开始写日记。每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思,反省与成长。而事实证明,这个坚持了一生的好习惯,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5.脱胎换骨的开始:写日记
曾国藩的日记体例特别,每日日记分为八栏,分别为“读书”“静坐”“属文”“作字”“办公”“课子”“对客”“回信”,每日按格填写
除了坚持写日记外,他还给自己制定了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试问即使到现今社会,能有几人可以做到给自己定下必须执行并能坚持的军规。别说军规了,睡前可以坚持不玩手机都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但凡能做到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还有一点,也是在京城做官时做的正确的事情。谨慎选择交友,把择友当作人生的第一大事。曾国藩的这一生朋友无数,这些朋友关键时候给到了他非常重要的帮助。无论什么时候,结交一些能帮助到自己的朋友,是非常有用的资源。
每日的日课:
一、早起,不赖床。
二、每天静坐一个小时。
三、每天坚持读20页书,看完这本,再摸下一本。
四、谨言,时刻警惕不乱说话,每说一句话都要慎重。
五、养生,控制房事、节制饮食。
六、勤记笔记,专门记与朋友聊天谈到的各种有启发、有趣的事情。
七、每月完成固定任务,即完成既定的几篇文章和诗。
八、练字,每天饭后练习书法半小时。
九、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朋友瞎聊天。
纵观一生:
1曾国藩的一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无一不成为了晚清重要的历史推动者,比如李鸿章。这也是我最佩服的地方。一个人优秀并不能对历史改变什么。而能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改变这个社会格局,使其积极向好,才是最伟大的地方。
2他善于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天下大乱之际,一介书生独创湘军,统率群雄。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两次投江自尽,多次深陷绝境。47岁时更被皇帝弃用,陷入人生低谷。
3蛰居老家两年,他反思自我,最终大悔大悟。重新出山后,为人处世脱胎换骨,不仅清除了政治敌人,而且以“结硬寨、打呆仗”战胜了军事宿敌太平天国,位极人臣。
4他眼光长远,审时度势,面对与洋人的差距,率先抛弃落后观念,倡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5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成为人生精进的基石,最终从笨人到圣人,成为大清王朝的最后领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总结:
1、立志
2、日记
3、挺
4、反思
5、善:善心
6,善于用人
7、忠信
8、不忮不求
曾国藩的一生,立功、立德、立言全做到了
1立功,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谓不大。
2立德,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五十年后相继主宰了中国的两个大人物——蒋介石和毛泽东,也不约而同地把他当作过自己的精神偶像。
3立言,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对理学身体力行,登堂入室,造诣很深。留下了洋洋数百万言的全集,其精深博大之处可以让学者终生沉浮其中,其家书语录更让直到今天的普通人受益匪浅。
启示
1写日记,自我教育。
2、多读书,多读一些经典的书,历史书。在有限的生命中一定程度上能看到更多的行为、性格、命运、经历相关的东西,更容易看清一些事物的本质和深层次的东西。
最后
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立业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
如果你在成长、转型、改变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感觉自己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希望你可以捡起这本书来好好地研读。
你会发现,一切困难,都有解决方法,当然书中没有具体的方法,有的只是给你莫大的鼓励和信心。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1.1415525年),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其实一万个小时还有另外一种表述方式,那就是“十年”。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学家赫伯特·西蒙就和埃里克森一起建立了“十年法则”。他们指出: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约10年的艰苦努力。不难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古话“十年磨一剑”,其实是同样的道理。
而在成功的诸多要素中,唯一能为我们所掌控的,恐怕也就是这一万个小时了。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