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时间:2021-01-13 17:48:3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1

  最近,我读到了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爱与敬重的阅读”一目,作者说:“现在的青年教师,读书条件远远胜过前辈,也许是因为诱惑太多,读书的动力和效率反而不如前辈。功利的应试教育让他们上了大学,功利的读书又驱使他读到更高的学位,最后,应试与功利教育孵出的一代人走上了讲台,他只能把自己的一套‘经验’搬给学生。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议论一些教师的粗俗无知”。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在问自己,是不是也带着功利的应试教育去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学习做题的工具?会不会在我的学生毕业后也会说我曾经的历史老师什么也没教会我。在应试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潜移默化中我肯定有这样的行为。其实真正的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在教学的同时让学生的眼界思维更加开阔。那么怎样开阔学生的眼界,这就需要教师先开阔自己的眼界。初中历史作为开卷考试的小学科,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的重视程度低,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会告诉学生,你们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初中中考,到了高中,历史是主科并且是闭卷考试,你们现在多记住一些历史知识,有了基础高中学习才会更游刃有余。备课时,我也会看高中的历史课本,把初中的历史知识更好的转化为高中历史知识的基础,多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和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希望我的学生走进高中历史课堂的时候,能够有基础有能力学的更好。

  “人类道德文明宝贵库中的优秀篇章像一盏盏明灯,长久地照耀着世界。在这些滋养了人类的经典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想一个人一样地活着。童年少年时一本感动过自己的好书,会在漫长的岁月中支撑着自己。如果每一年都能读几本这样的好书呢?如果这种阅读意识能伴随他的一生呢?如果所有的教育者都能有这样阅读理念呢?”西方有人批评中国学生有文凭而无文化,即使不怀好意,也应当引以为戒。我想每一个教师更应该引以为戒吧,我们的确有大学的文凭学位,可是“文化”我们又有多少呢?我常常也会问自己,如果学生看的书比我多,问的问题我回答不出来那我该多么无地自容。“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每次备课,我都会查阅很多相关的资料,设想学生会有哪些疑问,我又该怎样回答。后来慢慢发现,知识的积累应该是从平时开始的,不仅仅备课时要精心的准备,平时更应该多读书,从点滴积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现有一桶水。

  吴老师说,“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我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老师。”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2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不错的而书籍。我有空时就翻翻,感觉不像一般的教育专著那么枯燥乏味。作者吴非本身是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这本书是他的教育随笔的结集。作者在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跟我们日常工作是比较接近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对教育本质的阐释。《在听郭橐驼说种树》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个案表明,对子女学习过分关心,每周都跑到学校找老师通气的家长,子女学习能力都不算高,处世能力也比较差。”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长》一文中提到“一个合格的学生,他的成长不仅注入了老师的智慧,更倾注着父母的心血。如果老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中国的教育还会有那么多的困难吗?”《诫徒》一文中提到“教师是人不是神。应当让学生知道我们爱什么,恨什么。不要听信“一碗水端得平”,学生的教养不一样,品德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可能“平”?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是我们工作中比较熟识的或者说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故事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遇到家长的无理要求、无理取闹,遇到世故圆滑的学生,遇到上级领导的无理干涉,减负的问题……他从这些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展现了他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些问题也有作者的无奈。

  在这本书的封面有两行字:“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两句话在这本书的序里也提到,并且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出现。我想也许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实践着的教育理想。可我们的日常工作经常会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扰,我们常常在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我们的老师也常无耐地感叹:“什么时候还学校一片净土啊?”可是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有的工作我们不得不要做的,并且要努力去做的。作者在书中谈到:“现在教育界的一大苦处,就是该管的事无人问,不该管的事,被死缠不放。具体到教育学生,更是无事生非,我们中国,什么人都认为自己有关心下一代的责任,但是没有人考虑到自己是否具备关心下一代的资格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的孩子是不幸的。”有的不幸不是我们老师造成的,我们的老师也是弱势群体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社会赋予我们老师多么崇高的职责啊。可实际上谁都可以对我们的教育指手划脚,唯独我们一线的教师没有说话的权利。当然,这是个别现象,可这个别现象却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面对社会的功利和浮躁,面对这些压力,我们教师更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多做对学生有益的事情。那么作为一个教师,怎样才算没有跪着教书。读了这本书我有这样的体会:首先,教师要学会读书,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作者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提到:“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多读书,自觉地读书(这一点,我也要努力加油)。作者提倡教师要多读书,但不跪着读书,也就是要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特别是如今经济澎湃,物欲横流的时代,教育专家满天飞,随便哪个专家都著作一大堆,他们是否站在我们一线老师的角度来想问题,解决问题呢,那就难说了。所以说我们在读书时要学会独立思考,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仅如此,作为一名教师还有责任和义务引导自己的学生热爱阅读。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大写的人一样顶天立地地的站着……其次,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延续着一个老师的教学生命,它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要接受专家的指导,但不迷信专家,有自己的思想。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面对家长的无理要求,我们更应该多想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就应该坚持。第三,教师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特别是在平常与学生家长接触时,应该理智地保持适当的距离。对学生要有爱心、同情心,用正直善良、高度负责的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同行、家长和学生的尊重。

  我不得不承认,作者所追求和向往的“不跪着教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一种高尚的教育。而现实却往往令人失望。悬在每个教师头顶那许多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指挥棒,岂能容你做得了半点主,你能不下跪吗?反思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很惭愧,我不敢说我没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我也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谁能读书,思考,实践,再读书,再思考,再实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规律,是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坚持遵循这一规律,一路前行。够理直气壮地说:“我从未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3

  拜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刚开始是被这书的题目吸引了,因为这触及到现行教育的痛处和反应了教师的尴尬。

  吴非老师所描述的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状态:教师屈服于应试教育和奖项、荣誉的获得,成了考试分数或各种比赛的奴隶;教师缺少终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的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在实践中又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好胜、自私、独立性小、依赖性大、宽容度小。而有些家长更是纵容自己的小孩,让教师在孩子面前无法树立威信。

  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选择,继续做教书匠?还是做个独立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但教师更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所以我们要:

  (1)善于学习,积极进取。教师只有成为好的学习者,才能成为好的教育者。

  (2)大胆创新,领先潮流。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社会教师的灵魂,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新一代创造型的人才,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4

  我捧起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为什么取名为“不跪着教书”呢?在我从教的这些日子里,有没有跪着呢?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学会思考是“师与匠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学生吗?

  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师》中,他也把我带入思考的王国,思考的同时也让意识到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师的批评只会使这些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师害怕疏远、对考试感到紧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时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记得我还在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有一次在批改周记的时候,看到班上的“小调皮”在自己的周记里写:“尽管我读书读得很不好,字也写得不好看,可是我一定会认真地学习,争取考上好成绩。”我感慨不已,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心中,他们都渴望被别人认可,我表扬了他。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变着法子夸奖他,我发现他脸上的微笑越来越多,课堂上的发言也越来越积极。大家都说,他变了!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5

  读完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又一次翻开了书的首页,读了作者的《序》,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内心,他在真挚地呼唤,大声地呐喊,直面现实,怀揣梦想,毫不放弃。

  书翻完了,我在想作者是如何分节归类的呢?于是翻开第一章,我想寻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第一章的题目是:永不凋谢的玫瑰。我在想作者为何要用这个题目呢?它下面的10篇小文章又有怎样的共同点被穿插到了一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大概地阅读了这些文章,有了自己的想法。

  玫瑰是爱情的象征,是美好情感的一种。这一章节应该是用现象与事实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拥有哪些永不凋谢的美好情感吧。由此,我总结了这样的短句:有人性美,懂得感恩,尊重老师,热爱祖国,乐观生活,善良是盏灯,放过弱者,懂得奋斗,孝顺父母,有民族的歌。这些应该就是王栋生觉得孩子的内心应该拥有的东西吧,这些美好应该在他们的心中永不凋谢吧!

  读着这样的短句,我又问,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小学生守则》里总是把热爱祖国放在最前面的啊。在读,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人首先要有人性,才会有后面的吧,也许根本就没有先后的顺序。

  我这个老师真的能将这些美好的感情传达给孩子,去呵护,引导他们拥有吗?这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04-28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05-26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01-21

读《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03-25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01-26

《不跪着教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07-01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01-08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01-13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03-2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1

  最近,我读到了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爱与敬重的阅读”一目,作者说:“现在的青年教师,读书条件远远胜过前辈,也许是因为诱惑太多,读书的动力和效率反而不如前辈。功利的应试教育让他们上了大学,功利的读书又驱使他读到更高的学位,最后,应试与功利教育孵出的一代人走上了讲台,他只能把自己的一套‘经验’搬给学生。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议论一些教师的粗俗无知”。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在问自己,是不是也带着功利的应试教育去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学习做题的工具?会不会在我的学生毕业后也会说我曾经的历史老师什么也没教会我。在应试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潜移默化中我肯定有这样的行为。其实真正的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在教学的同时让学生的眼界思维更加开阔。那么怎样开阔学生的眼界,这就需要教师先开阔自己的眼界。初中历史作为开卷考试的小学科,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的重视程度低,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会告诉学生,你们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初中中考,到了高中,历史是主科并且是闭卷考试,你们现在多记住一些历史知识,有了基础高中学习才会更游刃有余。备课时,我也会看高中的历史课本,把初中的历史知识更好的转化为高中历史知识的基础,多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和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希望我的学生走进高中历史课堂的时候,能够有基础有能力学的更好。

  “人类道德文明宝贵库中的优秀篇章像一盏盏明灯,长久地照耀着世界。在这些滋养了人类的经典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想一个人一样地活着。童年少年时一本感动过自己的好书,会在漫长的岁月中支撑着自己。如果每一年都能读几本这样的好书呢?如果这种阅读意识能伴随他的一生呢?如果所有的教育者都能有这样阅读理念呢?”西方有人批评中国学生有文凭而无文化,即使不怀好意,也应当引以为戒。我想每一个教师更应该引以为戒吧,我们的确有大学的文凭学位,可是“文化”我们又有多少呢?我常常也会问自己,如果学生看的书比我多,问的问题我回答不出来那我该多么无地自容。“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每次备课,我都会查阅很多相关的资料,设想学生会有哪些疑问,我又该怎样回答。后来慢慢发现,知识的积累应该是从平时开始的,不仅仅备课时要精心的准备,平时更应该多读书,从点滴积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现有一桶水。

  吴老师说,“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我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需要伟大的老师。”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2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不错的而书籍。我有空时就翻翻,感觉不像一般的教育专著那么枯燥乏味。作者吴非本身是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这本书是他的教育随笔的结集。作者在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跟我们日常工作是比较接近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对教育本质的阐释。《在听郭橐驼说种树》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个案表明,对子女学习过分关心,每周都跑到学校找老师通气的家长,子女学习能力都不算高,处世能力也比较差。”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长》一文中提到“一个合格的学生,他的成长不仅注入了老师的智慧,更倾注着父母的心血。如果老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中国的教育还会有那么多的困难吗?”《诫徒》一文中提到“教师是人不是神。应当让学生知道我们爱什么,恨什么。不要听信“一碗水端得平”,学生的教养不一样,品德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可能“平”?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是我们工作中比较熟识的或者说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故事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遇到家长的无理要求、无理取闹,遇到世故圆滑的学生,遇到上级领导的无理干涉,减负的问题……他从这些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展现了他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些问题也有作者的无奈。

  在这本书的封面有两行字:“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两句话在这本书的序里也提到,并且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出现。我想也许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实践着的教育理想。可我们的日常工作经常会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扰,我们常常在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我们的老师也常无耐地感叹:“什么时候还学校一片净土啊?”可是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有的工作我们不得不要做的,并且要努力去做的。作者在书中谈到:“现在教育界的一大苦处,就是该管的事无人问,不该管的事,被死缠不放。具体到教育学生,更是无事生非,我们中国,什么人都认为自己有关心下一代的责任,但是没有人考虑到自己是否具备关心下一代的资格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的孩子是不幸的。”有的不幸不是我们老师造成的,我们的老师也是弱势群体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社会赋予我们老师多么崇高的职责啊。可实际上谁都可以对我们的教育指手划脚,唯独我们一线的教师没有说话的权利。当然,这是个别现象,可这个别现象却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面对社会的功利和浮躁,面对这些压力,我们教师更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多做对学生有益的事情。那么作为一个教师,怎样才算没有跪着教书。读了这本书我有这样的体会:首先,教师要学会读书,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作者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提到:“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多读书,自觉地读书(这一点,我也要努力加油)。作者提倡教师要多读书,但不跪着读书,也就是要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特别是如今经济澎湃,物欲横流的时代,教育专家满天飞,随便哪个专家都著作一大堆,他们是否站在我们一线老师的角度来想问题,解决问题呢,那就难说了。所以说我们在读书时要学会独立思考,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仅如此,作为一名教师还有责任和义务引导自己的学生热爱阅读。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大写的人一样顶天立地地的站着……其次,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延续着一个老师的教学生命,它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要接受专家的指导,但不迷信专家,有自己的思想。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面对家长的无理要求,我们更应该多想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就应该坚持。第三,教师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特别是在平常与学生家长接触时,应该理智地保持适当的距离。对学生要有爱心、同情心,用正直善良、高度负责的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同行、家长和学生的尊重。

  我不得不承认,作者所追求和向往的“不跪着教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一种高尚的教育。而现实却往往令人失望。悬在每个教师头顶那许多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指挥棒,岂能容你做得了半点主,你能不下跪吗?反思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很惭愧,我不敢说我没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我也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谁能读书,思考,实践,再读书,再思考,再实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规律,是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坚持遵循这一规律,一路前行。够理直气壮地说:“我从未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3

  拜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刚开始是被这书的题目吸引了,因为这触及到现行教育的痛处和反应了教师的尴尬。

  吴非老师所描述的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状态:教师屈服于应试教育和奖项、荣誉的获得,成了考试分数或各种比赛的奴隶;教师缺少终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的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在实践中又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好胜、自私、独立性小、依赖性大、宽容度小。而有些家长更是纵容自己的小孩,让教师在孩子面前无法树立威信。

  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选择,继续做教书匠?还是做个独立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但教师更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所以我们要:

  (1)善于学习,积极进取。教师只有成为好的学习者,才能成为好的教育者。

  (2)大胆创新,领先潮流。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社会教师的灵魂,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新一代创造型的人才,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4

  我捧起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为什么取名为“不跪着教书”呢?在我从教的这些日子里,有没有跪着呢?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学会思考是“师与匠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学生吗?

  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师》中,他也把我带入思考的王国,思考的同时也让意识到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师的批评只会使这些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师害怕疏远、对考试感到紧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时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记得我还在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有一次在批改周记的时候,看到班上的“小调皮”在自己的周记里写:“尽管我读书读得很不好,字也写得不好看,可是我一定会认真地学习,争取考上好成绩。”我感慨不已,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心中,他们都渴望被别人认可,我表扬了他。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变着法子夸奖他,我发现他脸上的微笑越来越多,课堂上的发言也越来越积极。大家都说,他变了!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5

  读完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又一次翻开了书的首页,读了作者的《序》,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内心,他在真挚地呼唤,大声地呐喊,直面现实,怀揣梦想,毫不放弃。

  书翻完了,我在想作者是如何分节归类的呢?于是翻开第一章,我想寻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第一章的题目是:永不凋谢的玫瑰。我在想作者为何要用这个题目呢?它下面的10篇小文章又有怎样的共同点被穿插到了一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大概地阅读了这些文章,有了自己的想法。

  玫瑰是爱情的象征,是美好情感的一种。这一章节应该是用现象与事实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拥有哪些永不凋谢的美好情感吧。由此,我总结了这样的短句:有人性美,懂得感恩,尊重老师,热爱祖国,乐观生活,善良是盏灯,放过弱者,懂得奋斗,孝顺父母,有民族的歌。这些应该就是王栋生觉得孩子的内心应该拥有的东西吧,这些美好应该在他们的心中永不凋谢吧!

  读着这样的短句,我又问,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小学生守则》里总是把热爱祖国放在最前面的啊。在读,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人首先要有人性,才会有后面的吧,也许根本就没有先后的顺序。

  我这个老师真的能将这些美好的感情传达给孩子,去呵护,引导他们拥有吗?这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