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巴金家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巴金家读书笔记1
小时候读巴金先生的《家》,觉得这是个再枯燥不过的故事,复杂的人物关系,迥异的人物性格都让人深感烦乱。而成熟后再看,却仿佛读懂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读出了百般的滋味。
巴金先生用细腻的文笔刻画出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血肉饱满的角色:高家三兄弟,梅芬,瑞珏,鸣凤,高老太爷??正是在这些曾经扰人的各色人物身上,我看见了一个处在十字路口的时代,复杂、纠结却又足够真实。我想不光是在小说中,在那样的时代里,大抵所有角色都逃不出三类。
守封建,不妥协: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典型的封建社会家族长,凡事我行我素。他专横、冷酷,当他统治着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时候,他不能不选择封建社会最传统和有效的方式:专制。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正如他所说:“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就要怎样作。”为了维护他眼中高家的兴旺和安乐,他一手挡去了觉新明朗的前进道路,为他早早安排了婚事,酿成了最后觉新、梅芬和瑞珏三人间的悲剧;他坚决反对觉慧参加有关新思潮的社会活动,又企图强逼觉民走觉新的老路:娶妻生子打理家业,屈从封建;他还执意将鸣凤嫁与冯乐山,致使鸣凤最后为了守住清白与尊严投河而死。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在诉说着他的专制。他活在旧世界里,习惯了软弱与一尘不变,所以他不愿停下看看年轻人的大志,更别提听听民主的声音了。同时,他毕竟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封建礼教是他眼中老祖宗一早埋下的根,万万断不得,他誓死也不向新的风气妥协,一心拉着子子孙孙同他一块留在封建的时代,守着祖宗,守着规矩。不得不说,高老太爷是全书封建人物中的最为典型的代表。而他的死,则代表着封建社会终将崩塌。
在那个纷乱的年代里,“高老太爷”并不只是这一个,万千的家庭都有他的身影。准确而言,这不单单只是一群人的存在,而是一股强大的封建力量在张耀舞爪,它阻碍着人们的思想,阻断了社会的前进步伐。中国原本就大,各类阶级各种身份参差不一,而这又是时代更迭的年代,封建泥古必然是广泛存在的。老一辈活在自己最后的信念里,走不出旧社会,还企图拉上家里的年轻人一同维护封建礼教,导致中国难以在一时间脱胎换骨,彻底摆脱那个鲁迅先生笔下“吃人的社会”。
可再回到高老太爷的身上看,他也不过是个受封建影响过深的可怜老人。他一心要守住祖宗的规矩和思想,排斥新风气,逼得孙子觉民离家出走。奄奄一息之时,他愿意做出妥协,不再干涉觉民的婚事,只想让觉民回家来,好见他一面。可见他并非铁石心肠,他也有自己的感情,也是个疼爱小辈的家长,只是封建在他心底已藏得太深。封建社会是可怕的,而维护封建社会的群体则是可怜而可悲的。
宁麻木、受迫害:瑞珏、梅芬、觉新。
觉新、瑞珏和梅芬三人在《家》中的辈分是相同的,但年轻的力量并没有让他们解脱,他们终究还是没有逃过封建社会的迫害。
先说觉新和梅芬,他们相恋时,觉新还是一个意气风发、心怀大志的少年,他不仅在中国学堂里表现优异,更考虑过远赴德国留学,他曾经可能是这个家庭里第一个摆脱封建的人。梅芬是她的表妹,知书达理,温柔婉约,他们二人的相恋仿佛早在家人的意料中,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把希望和祝福送给了他们。可谁能料到只因他们的母亲在麻将桌上吵翻了脸,二人的爱情线就被“八字不合”四字硬生生掐断。古言有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想八字不合只是个借口,他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只是因为双方的家长认了死理,下了狠心。封建社会里,家长摧毁年轻一辈的幸福,包办婚姻,难道还是鲜见之事么?一方面是家长的命令,一方面是自己的爱情,觉新这个差一点就要跨出封建大门的人,却做出了令人失望的选择。他放弃了初恋,屈从于家人的安排。他和梅芬爱情的结束,也是他被迫害,逐渐走向堕落的开始。因为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他失去了光明的前途,失去了自由的生活,失去了纯真的爱情,失去了兄弟的信任,最后,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妻与子。
还有一个女子的命运与觉新的交织在了一起,她就是瑞珏。同觉新一样,她的婚姻也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更何况她还是个女孩子家,出身又好,受到的管束和牵制也就更多了。嫁进了高家后,因为丈夫难忘初恋,她起初很难得到丈夫的爱与关心。随着日子长了起来,丈夫终于对她敞开了心门,可这时候梅芬又因丧夫回到了他们的生活中。身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女子,纵使心里百般不是滋味,她也不能表露出来,她大方忍受,依旧替丈夫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还时常照顾梅芬的生活,没人能懂她的委屈。后来高姥爷去世,瑞珏却偏偏在
这时即将临盆、陈姨太用迷信封建的说法说服了早已麻木的觉新,瑞珏不得不被移到城外生产,这也直接造成了她的难产以及离世。她是个彻头彻尾的可怜人,觉新至少还曾接受过西方的教育,有过人生追求,然而她一生都在遭受着压迫,从出生在封建社会,到死于封建迷信。
这三个人物代表着当时社会年轻人中的一类,大好的年华,却最终敌不过封建的强大势力,最终无声无息地消失在那个时代里。
反封建,求新知:觉民、觉慧、琴。
觉慧是高家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清醒的一个。总有人说他是幼稚和冲动,可正是这幼稚和冲动让他义无反顾地走在了社会的前端,担起了反封建,宣传新思想的重任。
他不像自己的大哥觉民那样不知痛痒,他不爱整天面对着一张张受着封建毒害的脸孔,不喜欢时时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不愿意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社会中,他勇于表达自己的愤慨和决心:“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所以尽管阶级差异就明摆在眼前,他还是对鸣凤动了情,找到了一份真挚的感情;虽然不知未来将要如何,但他依然跟随自己内心所想,加入到热情高涨的社会运动中去,宣传新思想,抵制迫害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封建思想;当封建礼教带走了他最爱的人,一步步摧毁了整个家庭,并逐渐逼近他,他只好选择离乡远去,以追求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对于全书而言,觉慧的存在就是一缕曙光,不管现实有多黑暗,总还是有人清醒着,有人在朝光明的新方向迈进。
有万千个觉新一般的软弱者,也就有万千个清醒着的“高觉慧”。新一代的知识分子组织社会活动,宣传新思想,不做旧社会的拥护者。他们是一代不愿再忍受压迫和毒害的人,尽管力量微小,风险又大,但他们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做些改变,只为早日带领国家走出黑暗。
巴金先生的《家》让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人重又走进那个忽明忽暗的时代,这个时代有死守封建,泥古不变者,有屈于礼教,麻木不仁者,有无所畏惧,宣传新思想者。这三者彼此间都形成了对比,让我们不禁思考,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而什么又是最为珍贵的?就我看来,最珍贵不过的是独立的人格和一颗勇敢的心。对于残酷的封建社会,我们不该维护,不该屈服,而应选择独立于其外,清醒而有追求,用一颗勇敢的心去追随自己所渴望的明天。
作为一个现代的青年人,书里所说的东西我们并非全不可用,独立的人格,勇敢的心,也是当今这个社会中难得的珍贵品质。保持清醒,独立于盲目的人群之外,方能推动国家和时代的不断进步。
巴金家读书笔记2
“无论天涯与海角,大抵心安即是家”。家本该是一个使人一看就倍感温馨的字眼、一处人生最美的拥有,就如夕阳下的依偎、风雨中的搀扶般。但巴金笔下的高氏家族却与我们想象中的迥然相异。
《家》通过描写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表现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高氏家族外表上虽是绅士家族,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为了维护这个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独裁专制,压制反对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使青年人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在《家》中,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都是受吃人封建礼教制度迫害的结果。
怀着悲愤和怜悯的心情,我看完了《家》,其中觉新的悲剧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这个大家庭里的长房长孙,他的命运在他出世时似乎就已被决定。他生来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聪慧,在家得双亲的钟爱,在私塾又得先生的赞美。他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在中学成绩优良,热爱化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许多美丽的幻想,正在一步步朝着他的理想迈进,他是为一般同学所最羡慕的人。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母亲去世,仅仅因为长辈在麻将桌上的矛盾,他痛失了青梅竹马的爱人——梅表妹,被迫去了一个素未相识并且由抓阄决定的妻子。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父亲去世的同时也剥夺了他的青春,大家庭的担子就这么放在他年轻稚嫩的肩膀上。在高公馆中,在和平的、爱的表面下,他看见了仇恨和斗争,而且他自己也成了人们攻击的目标。他苟且度日,把曾经的梦想抛弃,直到孩子的出世才给他带来了希望,是他看到了未来。但他无法回避家族的斗争,“无抵抗主义”正是他应对这些的无奈之举。最终他与他爱的两个女人之间隔了一个“永恒”。
巴金家读书笔记3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家》这部小说是巴金为他的哥哥写的,并且以他哥哥及他的事为原形,巴金的哥哥就是觉新的原形,懦弱和无奈,但他哥哥三十几岁就服毒死了。巴金的哥哥也曾爱过一个少女但父亲用抓阄的方法决定去和另一个女人结婚。他爱他的妻子,但终因别人的鬼话不得不把待产的孕妇送到城外荒凉的地方,忍受着这一切不义的行为。他知道他已走到深渊边,但就是不愿意去走另一条新的路,只顾着向深渊走去,这和觉新是一模一样的。而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
虽然他哥哥是这样的不愿意死,因为他写了三次遗书,又撕了三次,但终于写了第四次,字里行间控诉着“我不想死”,但终究还是走进了深渊。与觉新一样,觉新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最后在压迫下痛苦的死去。
而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觉慧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进行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此外《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其实,巴金写觉新、觉民、觉慧是想体现三种不同的性格,他写梅琴、瑞玉、鸣风,也是想体现那个年代,不同的女人、不同的思想,但都是同样的约束和封建。鸣风倒没什么原形,只是灵感来自于巴金家后来一个叫翠环的丫头,寄饭在他们家,当有一个远房亲戚要取她去做小老婆,被她严词拒绝,后来她快乐的嫁给一个农夫,虽然很贫穷,但只有无价的快乐和幸福。鸣风是从这迸发出的灵感从而塑造了这人物,由于封建礼节约束,湖水成了她的最终归宿,这是一个悲剧,也是美好的结局,没有屈服,而是自已选择归宿这就是很勇敢的,在那个年代来说。而最后出嫁的婉儿,也是这场悲剧是一个替代品。
可以说这整本书说的都是一个家庭悲剧,一个被封建礼教约束的悲剧。
合上《家》的最后一页,思忖良久,感慨颇多,最终写下这篇文章,借以抒情。闭上眼睛,首先想到的是要为自己做主的觉慧,他苏醒在五四思潮的冲击下,成长在一个封建思想的家族中。他饱有自己的思想,不盲从,敢反抗。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追求。他知道,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自己行为的支配人。《独立宣言》中曾这样阐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觉慧“自己把幸福拿过来”正是对自己权力的追求啊!
法律只有在不断的修订后才能得到完善,社会只有在不断的改革之后才能得到发展。只有出现像觉慧这样叛逆者的形象,对于社会的弊端加以发现而去反抗,社会才能得以进步。不去迎合,不去逃避,不怨,不屈,而是自己去面对,去反抗,去呐喊的觉慧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和鸣凤的爱情。即使鸣凤知道,婢女是不能和少爷相爱的,即使鸣凤知道,他们的爱是没有结果的,就算她知道,觉慧的爱摇摆不定,随时可能离开的,但她依然深深的爱着觉慧。其实她一直明白,做下人的便要好好侍奉主子,自己一辈子的命运也是掌握在主子手里的。(“虽然这其间流了不少的眼泪,吃了不少的打骂,但毕竟是很平常的”)下人的惯有思想操控着她,使她并不抱有反抗的念头。不,也许是在她的潜意识里还没有“反抗”这个定义,但当她和觉慧相爱时,这种情绪就产生了。“我只求你不要送我出去。我愿意一辈子在公馆里头服侍你,做你的丫头,时时刻刻在你的身边”。鸣凤对觉慧如此深不可测的爱,给了她难以估计的勇气和力量。
于是就在那一天,鸣凤带着觉慧轻轻的一吻和“再过两天”的承诺,在湖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看着在黑暗中发光的湖水,往事一幕幕在鸣凤脑海中浮现……她揩了揩脸上的泪水,凄楚的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不久,湖水又恢复平静……)这就是鸣凤反抗的爆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没有屈服,却把生命献给了真挚的爱情。这条路的选择,也许她永远也不明白究竟因为什么!但是,也许她明白,她是为了追求幸福,自由等不可转让的权利而死,她是为了反抗封建家长制而死!
再者带给我深刻印象的恐怕就是觉新了,《家》的艺术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觉新形象的塑造,觉新是这部小说中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在他的身上,既存在着作者对他的批判,也充溢着作者对他的同情。他是处于时代转折点的封建家庭和礼教的牺牲品,是一个没有着“青春”的“青年”。一方面,他在理论上接受“五四”的新思潮,新观念。另一方面,处在“长房长孙”的他深受就道德与伦理的毒害。他的内心充满着不安与矛盾,有着“哈姆雷特”式的矛盾。
巴金家读书笔记4
“家”,它也许是个温暖的港湾,在你背井离乡,饱受飘零的苦难之后,给予你如春雨般滋润;但也许它也是个华美的牢笼,在无形之中园囿了你的身体,禁锢了你的心灵。
巴金的《家》描写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高家四世同堂的家庭结构,家长专制的家庭制度以及一整套陈旧迂腐的道德规范。他以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场面为依据,写出了他对封建礼教制度以及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反动本质、没落的崩溃的过程的极为真切深刻的了厌恶。书中重点塑造了高老太爷、觉新、觉民和觉慧这四个典型形象。
高老太爷:专制迂腐
小说第十三章所描写的高老太爷,在一家团聚的热闹景象所露出欣慰笑容,似乎很难看出丝毫的残忍本性。但当他以旧道德来统治这个家庭的时候,封建制度和传统道德的残忍性就在他的人格中充分体现出来。高家主人们的嘴边常挂着“这是老太爷的意思”的口头禅,人们乐意利用这个专制的偶像来为腐朽与罪恶的封建制度做粉饰,似乎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只要挂上高老太爷的名义,就可以变的名正言顺。无论他是活着还是死了,人们都可以借助他的名义来进行传统制度的残忍统治。小说中一桩桩血泪故事都直接或间接与高老太爷有所牵连。因为孔教会会长冯乐山要娶妾,高老太爷就在所有丫环里挑中了鸣凤,导致了一个女奴生命的结束。也仅仅是因为他“希望有一个重孙”,觉新的父亲就用拈阄的办法定了门亲事,断绝了觉新与梅的爱情之路。瑞珏的死,更是一种不公。她在这个大家庭中既是长房长孙媳,又是重孙的母亲,人们宁愿保护死去的高老太爷,也不愿或不敢去保护活着的孙少奶奶??他活着,扮演的是专制者的角色,然而那种末世的失落感却也始终冲击着在他心灵,迫使他最终还是走向了死亡之路。
妥协屈从:觉新
觉新是封建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是怯于抗争的“多余的人”。“家”对觉新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重负和一种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他经常陷于思想与行动矛盾的极度痛苦之中,清醒而又懦弱的他不断地自我谴责。他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潮,在感情上、行动上却仍然留恋甚至依赖于旧家庭,妥协屈从于专制和压迫。他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洗礼,能意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他也很深刻地明白,旧家庭和旧礼教躲去了他的青春和爱情,但他也只是个善良的弱者,每一次向恶势力退让都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甚至包括他所爱的人在内。
民主勇敢:觉民
觉民是一个略具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他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曾接受新思想,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觉民意识到必须抗争才能获得幸福生活,于是他开创了违抗封建婚姻的先例。他为自己和琴两个人的幸福“勇敢地斗争”。在觉慧的支持和帮助下,觉民的坚决抗婚和不妥协精神终于挫败了高老太爷的威信,而取得了自由婚姻的胜利。然而他的叛逆行为仅仅停留在追求个人婚姻自主的水平上。他和表妹琴的恋爱,成为他在《家》里活动的基本内容,而抗婚也最能体现觉民的性格和他的觉悟程度。
热情叛逆:觉慧
在高家中,觉慧是最早觉醒过来的,他痛苦地感到家是一个“狭小的笼”,“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把幸福拿过来”。他敢于对抗高老太爷的旨意,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撰写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支持和帮助觉民逃婚,大胆向婢女鸣凤表示纯洁的爱情;他不怕冒犯尊长,公然揭穿他们“捉鬼”行孝的丑剧;最后又毅然地从这个罪恶的家庭出走。小说突出了觉慧热情、叛逆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这正是五四时期受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也是觉慧这个形象给人巨大鼓舞的主要原因。然而,觉慧身上也具有“五四”青年难免的历史局限与弱点。他从封建家庭中走出来,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封建思想影响的痕迹,小说并没有回避他的缺点,有的章节还很细致地刻画他这种思想的复杂性。他反抗旧家庭,发展为最终出走,表现了“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和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
《家》还刻画了另外一些生动而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纯洁刚烈、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丫头鸣凤,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小姐梅芬,善良忠厚的瑞珏,勇敢地争取个性解放的琴,以及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克定,狡猾贪婪的土豪周博涛等。
巴金通过《家》的人物塑造以及生动的艺术画面告示人们貌似庄严温情的高公馆其实是一个摧残人的青春、意志和生命的黑暗王国。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杂,但始终围绕基本线索展开描写,有条不紊,紧凑周密,波澜起伏,跌宕有致。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愤恨,以及对新一代青年的呼吁。一《家》之人,浓缩社会浅影。正如巴金所说,当一个家庭上演的是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我们看到的便不是固有的温馨。更多残留在记忆中的,只是对封建大家庭的怨恨与蔑视。
【家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家》读书笔记05-08
家的读书笔记04-06
家读书笔记04-06
《家》读书笔记12-05
名著家的读书笔记01-04
关于《家》读书笔记04-04
关于家的读书笔记04-03
《家》读书笔记范文10-31
巴金《家》的读书笔记04-21
《家》初中读书笔记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