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书笔记

2021-07-12 读书笔记

  导语:读了巴金《家》这一作品,各位有怎样的记录与想法?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家》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和借鉴。

  《家》读书笔记【一】

  抽丝般的细碎漫长,终于还是把巴金的《家》给读完了,虽然未能赶在考试的前面,但也庆幸着终是把它读了,恼恨自己出生的晚了些,未及赶上那个时代,对于书中的青年应有之热情无法去亲历着体验了。对于封建制度那个早已陈死的东西,因为没有受过它的毒害,也生不出恨意。书中能引我同感的,却是那些对于成长的感慨于无奈,甚至是带着感伤的怀念。这恐怕是作者所始料不及的吧。但这篇杂感却非是要发些感慨,只是想发感想而已。

  觉新与觉慧是书中两个性格很对立的人物,一个逆来顺受,一个从不屈服。觉新总是为了顾及别人的感受而委屈自己,觉慧坚持自己是对的而不会太在意别人。在那个时代大背景下,作者有意把觉新置于悲剧之地来警醒青年,又把觉慧塑造成觉醒青年之典范以引导青年走向自由之路,但在现今这个社会,以在下拙见,觉新未必不可取,而觉慧又未必可龋觉新顾及家庭的和—谐,宁愿将许多痛苦自己担下,屡为别人意念而委屈自己,如此博爱、牺牲之精神当为世人之楷模。

  其不可取之处是明知别人是有意的伤害而逆受,近于懦弱,珏之死实是大过失。为人当有博爱、牺牲之品格,凡事多替别人想想实是社会温暖之根源,但博爱之人更需有明辨是非之眼睛。觉慧之性格于当今社会可取之处不可太多,无论自己如何的正确都不可太执著于自我,许多次他对于觉新的嘲讽指责都近乎恶毒。如今之青年都如觉慧般是很自我的,无论是对于朋友、兄弟甚至是父母都不肯稍作让步,只顾及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不肯替他人想半点。或许这是时代的发展必然结果,老年人看新人总感叹一辈不如一辈,上辈人总觉着下辈人行为方式不合情理,不顾情面。而这情理又多体现在人们相处时,懂情理的不肯伤了别人。而这些在新辈人眼中又多被责为圆滑。诚然,人们是越来越理性的,权利观念越来越强,总不肯吃半点亏。然而,人总是活在社会中的,用完与他人接触的,断不能完全不顾及别人的。

  大家或许会发现,无论棱角多分明的青年,到了中年以后都会变得温和些,这便是世人所说的“世故”了,但从另一方面说,是因为人们成熟了,发现人与人的接触中必须要顾及别人的感受的。

  唠唠叨叨这么多,发现所写的竟然与所要表达的并不那么一致,呵呵…想说的其实不多,只一个意思:做人不可太自我,要换位思考,多顾及一下别人的感受。毕竟和谐社会最终还是人与人的和谐。

  《家》读书笔记【二】

  家,是身心的归宿。一看到“家”,便不禁和亲情联系到了一块,温馨而真切。“家”这字总让人遐想,一种对互亲之情的期盼。然而巴金所描述的家却是羁绊,是对激情的禁锢。

  这也难怪,当时处于“五四”运动后动荡社会的背景下一个四世同堂的官僚地主大家庭搞公管,有着封建专制思想的阻碍和新文化思想的抗争,是黑暗腐朽的封建礼教制度和黎明时科学民主大旗的较量因而这个家是动荡的,必然会制造很多悲剧。

  高老太爷是最可恨的,独断专横凶残暴虐,完全十分封建道德的化身。他囚禁觉慧,打儿子斥媳妇,丫头随意送人,面对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他无能为力,临终前的饶恕和教诲,却也是其丰富性格的表现。

  与此鲜明的对比,是那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勇敢的抗争果让人钦佩:反抗封建专制,蔑视长辈权威;打破封建等级观念,大胆爱上婢女鸣凤;支持觉民逃婚,抗拒不合理的婚姻;敢于顶撞三叔陈姨太,揭穿其“捉鬼”的丑剧;他冲出家庭,大声呼喊:我是要做一个叛徒。鲜明贯彻了反抗,叛逆,追求的“五四”精神,固然有“五四”青年的历史局限和弱点,但其间觉得放封建态度促使他离家出走,争取自由的斗争。觉慧是真正的五四新人,是铁铮铮的勇汉。

  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重性格”觉新。他一方面是高公馆的大少爷,一方面又是社会上有个性的思想解放青年。他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委曲求全,向封建势力妥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也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宗法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而决心的思想中,儒家思想孝为第一准则,释道作为补充,以忍为主,因而他心理上也取得了平衡。但社会中却许多这样懦弱的青年,复杂矛盾不利于社会进步。

  而至于觉民,琴等其他青年一代叛逆者和冯乐山,高老太爷等老一代封建卫道者的斗争冲突,以及梅芳瑞珏鸣凤等青年女子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强烈解释了这个金箍家庭的矛盾。作者以此宣泄积郁的悲愤,探索青春的价值意义。

  这个封建爪牙下的家庭,宗法立交阴影下的人们,却抽打出了一个反抗陈旧道德的新思想文明。那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了,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探索了。像觉慧,静悄悄地登上了驶向上海的航船。

  我本以为巴金所叙述的家应是一家人团结奋进的局面,或是和乐融融的场景,但这样也着实有些平淡。我相信在所有人心目中,家应是最美的地方。或许时代背景不同,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一片黑暗,人们思想灵魂麻痹。闭关自守,中就赶不上时代文明的脚步。

  而放眼今日,家在新时代时期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当今是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社会,家也变得更舒适漂亮,没有封建与文明的抗争,理应是真正的身心归宿。

  尽管如此,但随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有更高的追求,家反而变得冷清孤独来了。父母虽不像高老太爷独横,却也在两代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代沟,因而家庭很多时候变得凄清。现在很多人都是独自居住,逐步放弃了安土重迁的思想。这也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

  何况,现代的家庭悲剧也并不少,他们也可直接反映社会方面的问题。而且现在的家庭好像都很自私,也有些虚伪,这也不奇怪,毕竟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

  在此想想自己的家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受改革开放春风的影响一下子富了起来,生活更完善,这本应快乐。但我却感觉家没有以前那么快乐温馨了。物质方面进步了精神方面却退步了。我怀念小时候在父母怀里的情景,心里很温暖。而随年龄的增长,我和父母逐渐形成了一层隔膜,我更多不愿与他们交流,家庭幸福感也随之下降。

  这虽是正常的,却不是好现象。家,需要一起守候。我们都应对自己的家庭尽自己的责任。

  人们常常将国与家联系到一块,有句话说得好: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国就是个大家庭。

  《家》读书笔记【三】

  怀着悲愤与怜悯,我读完了巴金的小说《家》。这是一个叙述封建社会的著作。故事围绕着封建家庭中三兄弟的不同人生走向展开。巴金以自身遭遇及时对封建制度的认知为框架,用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五四”时期封建家庭的没落和新一代有志青年的觉醒。

  这部小说中,塑造最为成功的人之一,当属身为长房长孙的高觉新。在高家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觉新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所谓:正统思想“,并奉之为行为准则,但也对家中长辈们的勾心斗角,自私自利感到不满与无奈。他既苦于封建意识的压迫,又深深陷入自我痛苦的泥潭,却又无发声质疑的勇气,无力自拔。他只好老实地做个少爷,事事奉行”无抵抗主义“。这种”无抵抗“破灭了他与梅的美好恋情,这种”无抵抗“葬送了他与瑞钰的幸福爱情,那扇他始终无法推开的门,绝不是真的重如千钧。他推不开的其实并不是门,那是把锁,一把心灵上的锁。那把名为”维护家庭和谐”的锁啊,那把名为“责任”的锁啊,锁住了他热血的心,锁住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乃至前途。或许那种美好的生活,对他来说,只是梦中泡影罢了。鲁迅之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他的性格也是极正确的写照。

  同样出身于封建家庭觉新的三弟觉慧,却有着与大哥截然不同的性格。他有着燃烧的心和永不衰竭的梦想。他以满腔热血,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运动;他大胆抨击封建制度的腐朽,奋力抵制长辈的迷信行为;他勇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与地位”低下“的侍女鸣凤相爱。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这个旧礼教幼稚而大胆的”叛徒“,给”快要闷死人“的家庭带来一点新鲜的空气,带来希望。他是中国新一代有志青年的代表人物,他的出现,预示这陈腐的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必然结果。

  书中还提到诸多重要角色。如剑云,一个柔软,怯懦的彻头彻尾的封建主义受害者。他把对一个少女的爱看做他生活中的唯一明灯,却连自己这最宝贵的感情也不敢让她知道,把这新生的感情埋葬于心底。如觉民,一个有着热血因子,但理性的新青年,相对于觉新的”作揖主义“与”无抵抗主义“,以及觉慧冲动的,不顾一切的斗争,他选择只进行有意义的反抗。面对包办婚姻,他用逃避来实现另一种形式上无言的抗争。他是一位热血而又不失成熟的优秀青年。

  书中还描写了许多女性,其中有觉新之妻瑞钰,觉新曾经的恋人梅,觉慧的侍女与恋人鸣凤和觉民的爱人琴四人。她们代表着不同性格的四种女性,其中前三人都在万恶的封建礼教下做了牺牲品,被断送了青春。而琴,这个给旧家庭点燃了希望的火花的新女性,书中未曾提到她的结局,我只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她能挣脱封建束缚,冲出传统的笼牢。

  在如此沉重,压抑的背景下,我仍然能体会到作者那激情无限的心,那有力的心跳,是对青春的赞美:纵使世界是黑暗的,只要青春的热血不熄,我们始终将打破黑暗,迎接曙光,走向光明!青春万岁!

【《家》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家的读书笔记09-16

家读书笔记09-16

《家》读书笔记07-27

《家》读书笔记05-08

关于《家》读书笔记09-15

关于家的读书笔记09-14

巴金《家》的读书笔记09-21

名著家的读书笔记01-04

《家》初中读书笔记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