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包粽子作文

2024-06-11 端午节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包粽子作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包粽子作文 1

  今天早上,奶奶去菜场买了糯米、蜜枣、红豆,回来说要包粽子,我看见奶奶准备好了所有材料,我也来学包粽子。包着包着,半小时还没有包一个,可是奶奶已经包好多了。

  这时我急了,只有向奶奶求救,要奶奶教我怎么包。奶奶说:“第一步把粽叶弯成漏斗状,第二步放入米,第三步放入一个蜜枣和红豆,第四步再放一点米,然后用手把米整平,最后一步就是用粽叶把米盖住,然后用绳子把粽子捆好。”这样,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终于把粽子包好了!

  粽子包好以后,奶奶开始用锅煮了,煮了好长时间,我闻到了一股粽叶的清香味,就迫不及待地问奶奶:“奶奶,粽子好了吗?可以吃了吗?”奶奶说:“不可以,还要等一下”。过了一会儿,奶奶把一盘热腾腾的`粽子端到我的面前,我想自己包的粽子肯定比奶奶包的好吃。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我已经吃到自己包的粽子了!

  学包粽子作文 2

  让你们猜个谜语:“珍珠玉粒女,嫁了穷夫竹叶郎。”想必大家都知道,是粽子。对,没错,就是我们都爱吃的粽子!

  你们知道粽子的由来吗?传说春秋时期秦国攻打楚国,屈原直言进谏,可楚王不听,使楚国灭国,屈原跳江自杀,当地老百姓得知,不想让鱼儿咬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扔米团。从此就有了粽子。

  今年端午节,我和妈妈、弟弟还有奶奶,回到外婆家吃粽子,过端午。端午那天早上,我5点起床,穿好衣服,就跟外婆上山摘粽叶了,我和外婆上山两个小时摘下来30斤的粽叶。

  我们回到家,外婆让我洗叶子,等我洗好后,外婆拿着我洗好的粽叶,放到热水里去煮沸,我看见煮好的水是淡黄色,我就问外婆:“为什么水是淡黄色的呢?”外婆说:“这才是好的粽叶!”我点点头,外婆拿起煮沸好的粽叶,包好了粽子,点燃柴火,把粽子放入锅中。

  到了中午,外婆把粽子拿出锅。哇,香飘十里,老远我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我拿起剪刀把绳子剪开,一片一片地把叶子剥开,香气扑鼻,咬下一口,糯米Q弹可口,咬下第二口就吃到了板栗,板栗又甜又软,一口接一口,一下子就把粽子吃完了,吃了还想再吃,真是回味无穷呀!

  吃着粽子,我好像品到了屈原的爱国之情,这就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的东西。

  学包粽子作文 3

  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每家每户都会报粽子、吃粽子。

  这不,已经快要到端午节了,奶奶早就把粽子包好了。因为它的美味,还没到端午节就要被我们吃完了。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样子既小巧又可爱,身上的粽叶就像穿了身绿衣服一样。

  粽子的做法非常简单:

  拿出一张又粗又长的箬竹叶,把下半部分卷成个圆锥形;再往里面放入红枣和糯米,用剩下部分的粽叶卷起来封口;光这样是不行的,还等用线把它缠起来;然后,给它们“洗个热水澡”——也就是放到锅里煮。煮到飘出一股清香来即可。最后,就是一口一口把它吞掉。

  怎么样,简单吧!特别是最后一步。

  煮熟后的粽子看起来就很诱人。剥开它的衣服,咬一口它的肉,真是又黏又甜啊!而且色、香、味俱全!

  粽子不仅有红枣馅的',还有鲜肉馅和红豆馅的,里面想放什么就放什么,花样非常多。

  介绍了半天,还没跟你说粽子的由来呢。想必你们都知道,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一生写过很多爱国诗歌,提出过很多拯救国家的政策,可楚王不予理睬,对屈原的主张持反对意见。几年后,国土沦丧,屈原满怀悲愤,最后投汨罗江自尽了。

  为了纪念他,每到端午节,人们就把粽子投入江中,给屈原做祭品。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去。也许有的地方还保持这样的习俗,但我们这里好像没什么人把粽子投到江里。

  这就是端午节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的原因了。

  现在,我每吃一个粽子就会想起爱国诗人屈原来。

  对了,我还要提醒大家,粽子虽然好吃,有它独一无二的味道和样子,但我们一定不能吃多哦!因为这是糯米做的,吃多了会拉肚子的。

  好了,听了我的介绍,你想不想去吃一个香甜可口的粽子呢?

  学包粽子作文 4

  星期一下午,陈老师为了让我们深入了解端午节,特地举办了一个活动——包粽子。陈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比如: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抱石跳汨罗江自杀,百姓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尸体,用米做成饭团,还把鸡蛋、鸭蛋等喂鱼、虾,这样他们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

  比如,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古时候人们认为端午节那天五毒——蛇、壁虎、蜈蚣、蝎子、蟾蜍会苏醒害人。说五毒怕雄黄酒,所以端午节那天人们都喝雄黄酒,还会在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比如,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比如,民间还传说端午节这天是“恶日”,这一天出生的孩子假如是男孩长大后会害父亲,女孩会害母亲……

  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故事后,陈老师端来几盆事先泡好的米和粽叶,让我们学包粽子。我看老师熟练的包好了一个粽子,我开始学着老师的样子尝试包第一个粽子。我先拿起一片粽叶,把它卷起漩涡状,然后填上米。快要填满时,用漩涡上的粽叶盖在米上,之后用绳子一系。

  结果系的时候粽子散了,我又生气又灰心;但是我又想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很多失败,老师不是常常教育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吗。所以,我又拿起了粽叶重新包了起来。我小心翼翼填米、系绳……耶!我包好了第一个粽子时真是又开心又兴奋。

  然后,我又继续成功包了五六个。回到家里我把学包粽子的经过讲给爸爸妈妈听,他们都夸我棒!

  经过这次包粽子我深刻体会到: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坚持才会取得成功!

  学包粽子作文 5

  提起粽子,大家都会想到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缅怀屈原,有些地区“端午节”还会赛龙舟。

  当然,端午节最主要的便是吃粽子。你应该吃过粽子吧,那你知道粽子的制作过程吗?听我慢慢说吧。

  有一次,我在外婆家玩,一大早就看见外婆在厨房里忙活。我慢悠悠地走进厨房,看见外婆在预备晚上吃的.宵夜——粽子。我见外婆包得很开心,我也想去尝试一下,外婆教我要先把粽叶折起来再放进糯米。

  我照做了,可是我一边放糯米一边漏糯米。我问外婆为什么会漏糯米,外婆说我的方法不对。说罢,便教我怎样才能让糯米不掉下来。第一个步骤学会了,接着就是第二个步骤:放进自己喜欢吃的馅儿。

  我毫不犹豫的放进了我最爱吃的栗子和红豆,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把粽子包裹起来,我无论怎么包,还是学不会,最后只能求助外婆帮我。

  到了晚上,我吃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虽然最后一步不是我自己做的,可里面也有我的劳动成果。

  学包粽子作文 6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就像语文课本里面说的端午节到了,奶奶要包粽子啦!当时我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冲动,也想跟着奶奶一起包粽子。于是我跑到奶奶面前问:“奶奶,我可以和你一起包粽子吗?”奶奶望了一下我边说边准备食材:“当然可以呀!”

  奶奶准备了一些蜜枣、糯米、芦苇叶。奶奶先把芦苇叶浸泡在凉水中,大约半小时后芦苇叶变软了,把变软的芦苇叶放进凉水锅里用大火烧开。

  我问奶奶:“为什么这样做呢?”奶奶说:“弄软了就能包出粽子的形状。”“啊!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糯米是奶奶前几天就泡好的,今天刚刚泡发。奶奶说泡发的米包的粽子吃起来更软糯。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要开包了。只见奶奶熟练地先把三片绿油油芦苇叶卷成了小喇叭状,再把糯米、枣放了一些在小喇叭里,并小心翼翼地包好,最后用线把粽子捆起来,一个“肥嘟嘟”的大粽子就包好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可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我要么包的时候芦苇叶破了,糯米全掉出来,要么在捆线的时候捆松了,让粽子转了一个大圈。尽管我用了奶奶教的办法,可就包不成。

  我皱着眉头,叹了一口气,心里想:哎!包粽子太难了,我还是放弃吧。奶奶看穿了我的心思,说道:“你要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我听了奶奶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便继续包起粽子来。我光学折小喇叭就学了大半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大功告成。看看奶奶已经包了很多,而且个个精致,而我包的不像三角形,倒像个梯形。

  我和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进凉水锅里,用慢火慢慢煮。闻着锅里飘出的苇叶清香,我明白了:我们做每一件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最好的成就。

  学包粽子作文 7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看到婆婆在厨房里包粽子,我便走过去,也想学包粽子。婆婆先教我卷粽叶,只见婆婆拿起一大一小两张粽叶,把它们叠在一起,捏住两端一卷,便成了一个漏斗形。我也学着婆婆的样子,轻松卷成了漏斗形,接着我又在“漏斗”里放入了一大勺的.糯米,再放上一块香喷喷的肉,接着又用糯米盖上。只剩最后一步了——扎绳。我一只手紧握住粽子,另一只手去拿线,突然,“漏斗”底下开了个小孔,两三粒米漏了出来。我急忙扔下线,两只手用力握住了小孔向上折了一下,封住了小口,这才阻止了急急忙忙要“离家出走”的米。我又拿起线,在粽子上绕了好几圈,在确认绕得很紧了后打了个结。婆婆见了,开心地说:“你已经学会啦,以后家里包粽子的活就交给你啦!”我愉快地要受了这个任务。今天,我和婆婆一起包了整整一锅粽子。

  粽子煮好了,剥开粽叶将粽子放在盘中,好似一个白娃娃。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我心里充满了甜蜜。

  包粽子与学习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马虎大意,也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可能会前功尽弃。

  学包粽子作文 8

  又到一年端午节,吃着来自异乡的蜜枣甜粽,想起小时候妈妈教我包江米粽子,虽然简单,却是最美味的。

  妈妈会在前一天晚上用凉水泡三斤江米、两捆煮过的棕黄色竹叶。第二天上午,妈妈开始教我包粽子。洗净手,她先为我示范一个,拿起一片沾水的叶子,将一头卷成一个圆锥形,保证尖头不会漏米,就开始往里面灌三把江米,用手把包裹的`江米稍捏扁一些。然后,用另一半叶子盖住江米,绕着胖粽子缠一圈,再拿提前准备好的绳子紧紧绑住粽子。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真神奇啊!

  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卷竹叶、灌米、缠叶子。可不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总是漏米。

  妈妈看着我的`窘样子,笑着手把手教我。在尝试了几个之后,终于不漏米了。可包成的粽子总是有些丑,个头小,形状不一。“没关系,熟能生巧,慢慢来。”听了妈妈的话,我更加仔细地体会包粽子技巧。

  中午,妈妈端上煮好的粽子,竟然有漏米的,再一看都是我包的丑粽子出了问题,只有两个小粽子完好无损。我正觉得有点沮丧,爸爸妈妈却先剥开我包的丑粽子品尝。怎么样,怎么样?我直嘀咕。只听爸爸边吃边说:“嗯,咱家闺女手真巧,粽子好吃极了!”听着爸爸的话,我也剥开一个丑粽子,蘸着白糖咬了一大口。虽然味道没有妈妈做得好,却甜进了心里。

  此后三年,我多次和妈妈一起包粽子,经过反复练习,终于学会了包江米粽子。

  长大后,我吃了北方的蜜枣豆沙粽,尝了南方的咸肉粽,可总没有妈妈教我的江米粽美味。

  学包粽子作文 9

  今天正是农历五月五——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不,我今天就来学包粽子。

  奶奶在给我示范的时候,我站在奶奶身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奶奶的手势,一边看一边心里默记:奶奶首先把一张箬叶放在手心,摆成类似漏斗形状,然后在箬叶上铺一层糯米,接着放上事先准备好的菜馅,再用糯米给馅盖层被子,最后用箬叶把糯米完全包裹住并用线缠绕扎紧,一个粽子包好了。看着奶奶那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我想:包粽子竟然如此简单。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张箬叶,有模有样的照着奶奶所教的动作开始动起手来。可是没想到那小小的粽子在我手中却成了一个不听话的“小孩”。我想把馅给包裹进去,可它偏偏要露出一个小肚子,把我累得我手忙脚乱,只得大声求救奶奶:“奶奶,这粽子不听话。你看,糯米又从箬叶中钻出来了。你看……”奶奶一边舞弄着手中的粽子,一边笑呵呵地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把糯米塞得太多了,在扎绳时手要握紧粽子。”在奶奶耐心地指导下,我静下心来,重新包。终于,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在我手中诞生了。小心地捧着粽子,我欢呼雀跃地喊:“耶,我学会包粽子了!”有了第一次包粽子的经验,我越包越好。得到了奶奶的夸奖,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学包粽子作文 10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粽子好吃却很难包,我给大家讲讲我学包粽子的经过吧。

  米和粽叶是妈妈早已准备好的,妈妈和姨妈已经在一边包开了,小表妹在一旁也嚷着要包,有模有样的拿起了粽叶。

  我先看妈妈包。只见好把粽叶团好,再用勺子舀了一勺糯米放进粽叶的'一角,让糯米平铺着,然后加进一些馅料,再用糯米把馅料包围,最后小心翼翼把叶子卷起,把糯米藏好,这样就有了粽子的基本外型了,再用线把包好的粽子捆好,一个好看的粽子就出来了。

  我选了一张大小适合、没受到损害的叶子,也加入了这支学包粽子的队伍。开始倒还简单,可当我要拿起线捆它时,不听话的糯米却一粒粒地往下掉,原来是叶子的一角有缝隙,糯米包得也不扎实,妈妈说再用一张叶子补包。我重新拿了一张叶子把这个角补上,可当我拿起线要捆的时候,粽子似乎故意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拿不好,这线也中了邪般一下子从我手中溜了下去。我捡起线认真地捆了起来,这回,发脾气的是粽子,它从我手中掉了下去,第一个粽子就这样完了!

  算了,再包一个吧。说干就干,这次我可吸取教训了,当到了刚才这道“鬼门关”时,我把包好的粽子放在桌子上,再两只手去绑这只粽子,终于慢慢地把线捆了上去,虽然看上去这只粽了一圈胖一圈廋的,可它毕竟是我亲手做的,我的心里美极了,就继续干了起来。

  看来,做事情一定不能急于求成。

  学包粽子作文 11

  “姥姥,是这样包的吗?”我拿着刚包好的粽子问姥姥。姥姥点了点头。耶,我的第一只粽子“研制”成功了!

  为了庆祝端午,我们学校开展了学包粽子的活动。姥姥就是“特邀指导老师”之一。我裹的是一只长粽。相对来说,包长粽要稍简单些。拿两片芦叶,上下叠好,将芦叶折起一部分,再把两端的芦叶向中间折,就会形成一个“小口袋”,往“小口袋”里装些米,不要装太满,留一些芦叶折下来封住口,再用棉线裹紧,一只长粽就完工了。

  初战告捷,我决定挑战高难度—裹三角粽。我将三片芦叶叠放好,整理平整,扳成个锥形,一只手捏住交叉口,另一只手向里面装米,再把多余的`芦叶折下来盖住,并捏成三角形封口。这一步可没那么容易,我一捏,那些淘气的小米粒一个接一个往外钻,一连几次都没成功,只能求助姥姥。姥姥手把手的示范,我再试,终于成功了。虽然有些难看,可总算把那些小淘气全关在粽叶里了。再系上棉线,一个威武的三角粽就“新鲜出炉”了……

  我们把各自包出的粽子带回了家。晚上,我就把“粽子君”们请进了电饭锅。第二天一大早,我开门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厨房。掀开锅盖,一股粽子的清香扑鼻而来。捞出一只,稍冷片刻,剥开粽叶,咬上一口。

  嗯,香香的,糯糯的,真是美味啊!

  学包粽子作文 12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这是我们家乡的一个习俗。听说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我家也不例外,提前几天,奶奶就买好了粽叶、糯米、红枣、花生、葡萄干、红豆等包粽子的`材料。

  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人都起得很早,全家总动员开始包粽子。

  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你瞧,“啪”粽叶散架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了一个粽子,却像个“歪嘴老头”。他东倒西歪,好不容易找了个落脚点站下,却又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又像个不倒翁,我看了不禁捧腹大笑。

  站在一旁的奶奶瞥瞥那不像样的粽子,又瞄了瞄我,不由分说拿过粽叶,耐心地教导起来:“包粽子要专心致志,把叶片上下叠好,注意正反。”我听了很奇怪,心里想:小小的粽子还有学问哩,还是乖乖学吧,免得我包的粽子又不成样子了。

  我把两张大小差不多的.粽叶一顺儿摞好,从中间卷曲,做成漏斗的形状,先放一半糯米,再放入一个红枣,接着把米填满,压紧,然后三绕四卷,一位“大肚将军”出现在我面前,最后给他系上“腰带”,他就显得更神气了。

  人多力量大,没过一会儿,我们全家就包出了好几串粽子。

  通过这次学包粽子,我终于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

  学包粽子作文 13

  我特别喜欢吃香喷喷的芦兜咸肉粽子,可我从没自己包过,今年,我想亲手包一包。

  妈妈是包粽子的能手,包出来的粽子能和商店里卖的`媲美,我缠着妈妈,硬是要学包粽子。妈妈把包粽子要用的材料:芦兜、咸肉、糯米、红豆、咸蛋黄都准备好了。开始包粽子了,我站在妈妈身旁,看妈妈给我示范包一个,只见她娴熟地把芦兜卷成圆筒状,封底,先拿调勺舀一些红豆糯米放在里面,放入咸猪肉,再放一些红豆糯米,用筷子均匀摇好,然后放入咸蛋黄,再放入红豆糯米至全部装满为止,最后摇均匀封顶,用绳子在粽子的.四个尖角附近缠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包粽子看着简单,可真正包起来就难了。我拿起芦兜七手八脚地卷成圆筒状,封好底,装模作样地学着,可能因为我的手不够大,底封不好,我下的材料总是从底部漏下去,我很不耐烦地将粽子一丢,说:“我不学啦!”妈妈苦口婆心地对我说:“学东西,就要学彻底,不要遇到小小挫折就撤手不干,这样半途而废是学不到任何知识的。”在妈妈的鼓励下,我重新选了一条比较细的芦兜包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包好了我的第一个粽子,继着我又包了几个。最后一个工序是煮粽子,我们将包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厘米左右,点火煮上8小时即可。

  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啊!真好吃。

  学包粽子作文 14

  今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看见奶奶在家里泡了些粽叶和糯米。啊!要包粽子啦!我也要来学一学。吃过午饭,我就和奶奶一起包粽子。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奶奶:挑粽叶,指头夹紧粽叶,弯成圆锥状,装上米……我看完奶奶包好一个粽子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包了起来。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挑一片又宽又长的粽叶,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紧粽叶的前端,一弯,一折,使它变成圆锥状,再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紧粽叶头,往里面装上米。下面是最关键的一步了:右手握紧“圆锥”,左手把粽叶往上一翻,我刚要绕粽叶,那些米却突然“哗哗”地落下来。可我不甘失败,又包了起来,一次,二次,三次,都没有成功。我还是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到翻粽叶那步时,我紧紧地拉着粽叶翻了过去,然后顺着“圆锥”边绕了又绕,最后用粽针把粽叶的`“尾巴”穿过整个粽子,把粽子扎紧。就这样,第四次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

  我又这样包呀包,两个,三个……一共包了七八个。

  晚上,我一进家门就闻到阵阵清香。哦,中午包的粽子煮好喽。奶奶笑呵呵地对我说:“你包的粽子呀,二十个也填不饱我的`肚子!”爷爷说:“我一口能吃三个。”我一看,原来奶奶包的粽子都是一模一样的大大的“圆锥”,而我包的粽子很小,形状又各不相同。可虽然我包的粽子不好看,但我吃起来觉得很香。

  学包粽子作文 15

  端午节当天,我决定和奶奶学包粽子。在我的央求下,奶奶终于同意了。

  奶奶先告诉我,包粽子需要准备的材料是糯米、粽子叶、米草,包粽子的步骤虽然不多,也不难,但一定要有耐心才能包得好。接着,奶奶给我一片粽子叶,一边示范,一边教我包粽子。

  首先,奶奶把粽子叶卷成一个圆锥形,里面是空的,可以放米。这一步并不难,我做好了。接着就是放米,只见奶奶用勺舀了一些米,倒入“漏斗”中,并轻轻拍打“漏斗”底部,这样做是能让米充满粽子底部。这一步比第一步更简单,我做得很好。第三步比较复杂,也比前两步更难。只见奶奶把粽子多余的叶片从两边折往中间,封住米,然后把上面的叶片盖下来压紧,并捏住其余部分往右边绕半圈,用拇指和食指捏好,不让米撒出来。这一步我失败了好几次,不过,在奶奶耐心地指导下,我终于做好了。最后一步,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步——绕绳子。奶奶告诉我,绳子要先绕顶部的'两个角,再绕粽身,最后中间打结。说着,她还耐心地演示给我看。这一步看着简单,可我却总是做不好:不是绕太多圈绳子不够绑,就是绑得太用力,把米草弄断……

  不过,奶奶很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给我看,还手把手地教,我终于自己包成了第一个粽子。虽然不怎么好看,但是我亲手包的,心里感到很开心。

  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过了一个别样的端午节。

  学包粽子作文 16

  今年的6月6日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相传古代大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包粽子缅怀他。

  很多同学都喜欢吃粽子,粽子的种类更就是五花八门,有肉的,有点心类的,有香米的……可大家有没有自己动手包包试试呢?包粽子可真不容易,俗话说 “樱桃好吃,树难栽”,其实,“粽子好吃,却更难包”。听姥姥说,包粽子的`过程麻烦之极,首先要把粽子叶刷好,把米淘好,然后才能开始包,包完还需要煮上两个多小时呢。

  星期天,我终于有机会亲看去实践一番了,舅妈领着我一起来包粽子。我首先挑了一大一小两张粽叶叠在一起,用手捏住叶子的两端,小心翼翼地卷成一个漏斗形,放入米和枣,最后扎绳子,由于不小心,包好的米突然全撒了出来。真就是好事多磨啊,眼看马到成功,只因为一疏忽……哎,包粽子也大有学问哪。

  再包粽子,我可就积累了不少经验了,要重点做好扎绳子这个环节。选叶子、叠成漏斗形、放米都非常顺利,到扎绳时我更加小心,舅妈也在旁边提醒我:“你动作不熟练,一定要小心啊!”我点点头,随手拿起一根绳子,在粽子外面缠了又缠,直到扎得十分牢固了,才放心地打了个结,得意洋洋地递给了舅妈,舅妈直夸我进步大。

  学包粽子作文 17

  我刚放学回到家,就发现外婆正在餐厅包粽子!哇,我也好想学包粽子。

  我赶快把书包放下,洗了个手就和外婆一起包粽子。我拿起粽叶,学者外婆的样子,把两片粽叶卷起来,成一个漏斗状,也像一个锥子形。接着就是放米啦,我开始往“漏斗”里面放乳白色的糯米。糯米有趣极了,都可以当沙子玩了。

  咦?糯米被我的粽叶包住了吗?呀!糯米全部都“跳”了出来,有的在地下,有的又在桌子上,还有的“赖”在粽叶上不想下来……我把地上、桌子上和粽叶上的糯米全都收拾了。接着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包粽子,但是没有一次成功。

  最后,我放弃了。外婆对我说:“你还没有到包好粽子的年龄,不要灰心,你年龄还小。”我不甘心,就帮着外婆包粽子,给她打下手,递粽叶、拿绳子。

  粽子终于包完了。外婆包了各种材料的粽子。我问外婆什么时候能煮好,外婆说:“至少要煮3个小时。”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吃那美味的腊肉粽、白米粽了!

  等待的时间太慢了!于是我打算研究一下粽叶。我拿起一片粽叶,闻了又闻,看了又看。粽叶的颜色是青色的.,闻出来的味道有一股特别的清香。

  好不容易,我闻到厨房传来了阵阵粽子特有的香味,这时,外婆说:“粽子煮好了!”我急忙去拿了一个,煮好的粽子绿中带黄,颜色好看极了!我快速把棉线解开,一股粽米和腊肉混合的香味扑鼻而来。轻轻咬一口,又软又糯又香!我问外婆:“为什么糯米会变软呢?”外婆笑着对我说:“那是因为呀,糯米在粽叶里挨得太紧了,你挤着我,我挤着你,最后大家都没力气了,就变软了呀!”我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在欢笑中,我和外婆慢慢的品尝着粽子。

  这就是我第一次包粽子,以后我一定要学会包粽子,和外婆一起包粽子。

  学包粽子作文 18

  我很爱吃粽子,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家里的粽子都是成堆成堆的。

  一天,奶奶要包粽子,妈妈叫奶奶顺便教教:我。我不满地说:为什么要学包粽子?包粽子有什么用? 反正我想吃粽子了可以去买。”妈妈生气了:“不学的话,奶奶包好粽子你别吃!”面对粽子的“威胁”,我只好乖乖地妥协了。

  到了奶奶家,我看见桌上摆着一盆又一盆的粽子馅,高兴地大喊大叫:“奶奶,多放点五香干!”“不不不,多放点肉!”“不是,多放点香菇!”“不……”奶奶在一旁笑眯眯地说:“都放都放,要不然我准备这么多粽子馅干嘛?”

  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叫我看着她做。奶奶先把洗好的粽叶做成像簸箕一样的斗,再放进半勺米。奶奶做得那么熟练,好像不费一点儿力气。而我呢,要不是斗做得破破的,让米漏出来了,就是斗做得太小了,放了米就不能放馅了。好不容易,做了个勉勉强强能用来做粽子的斗,不过,还是没有奶奶做得好看。奶奶说:“多做就会做得好看起来的`。奶奶以前也做得不好看,做熟练了就会好看起来的。”

  接着,奶奶在米上面放了馅,又放了一勺米。我觉得这步很简单,所以没太在意,没想到手摆的位置没摆正确,把米撒了一地。我正哭丧着脸,奶奶安慰我说:“没关系,再来跟奶奶做一次。”奶奶用大拇指把斗多出来的叶片一按,一弯,做好一个粽子,和我重新做粽子。

  这之后,我做得顺手多了,一口气包了好几个粽子,这可能就是“熟能生巧”吧。

  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我真开心。

  学包粽子作文 19

  今天中午我们的饭碗中多了一道特别的点心——粽子,这粽子是迎接端午,我们年级组织学包的,我包的粽子在别的同学碗里。

  其实包粽子是一门技术活。首先要准备芦苇叶、糯米、红枣和棉线;首先把芦苇用开水烫一下,这样就不容易破裂。把叶子摆好三片,从中间折成螺状,用勺子盛一些米进去,再放一个大大的红枣,接着再次倒米盖住红枣。完成后把卷在后面的叶子往前一折,盖住螺形口,把长出来的叶子向右折一下,用棉线扎紧。为了更牢固,用嘴咬住,另一端就好操作了,我多绕了几圈,线绳纵横交错地五花大绑在那个可怜的小粽子上。说得容易,做起来就不一样了,在包的过程中,我遇到了挫折。

  我把叶子从中间卷成螺形,但螺形不好看,于是又重卷了几次,终于好看了,可是刚要倒入米时,发现芦叶上破了一条缝,我换了一片,卷一下,又有一片叶子裂了一条缝,我无可奈何,等换了四片叶子后,才勉强卷成了一个螺形,灌入米,放入枣包好,线绳扎好。才扎好,发现叶子又裂开,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包了个开口粽子;我叹了口气,气愤地将米和枣从缝中挤出来,说:“这真是个粽子开口钱包”。

  还有一次,包的时候还算顺利,可到了后面扎线时,这粽子原来应是锥形的粽子。变成了平面三角形,被我压扁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我们这次包的粽子还要送给周围帮助过我们的'人,为了让每一位老师、护学的警察、孤独的老人……都能吃到,我包了十几个。其中有几个是我独创的`袖珍型粽子:用一片叶子包成的,因为蜜枣太大了,只能改成赤豆做包心了。

  品尝着同学们的粽子,觉得自己动手包的粽子比妈妈、奶奶包的都好吃一百倍,这是我永远忘不掉的美好的记忆。

【学包粽子作文】相关文章:

学包粽子的作文02-19

学包粽子作文11-26

作文:学包粽子05-11

学包粽子作文02-26

学包粽子 作文08-17

学包粽子作文10-18

学包粽子作文10-17

学包粽子的作文10-17

学包粽子的作文10-03

学包粽子作文【精】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