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拙政园的导游词

发布时间:2017-04-06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下面是苏州拙政园的导游词,快来围观吧。

  苏州拙政园的导游词【篇一】

  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历时17年设计建造而成,园内回廊起伏,水中倒影如画,景色绝佳,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的取名来自于晋朝《闲居赋》中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然而在以后五百年里此园屡易其主,闹鬼之事不绝,不断传出侍妾投井自尽、儿童意外溺亡等事件,毫无逍遥自得之乐。尽管历代园主非富即贵,却无人能摆脱魔咒,可谓是谁住谁倒霉。首任园主王献臣去世仅一年,其子一夜豪赌就把整个园子给输掉了,而贵为皇亲国戚的曹雪芹家族购买此园后也家道中落晚景凄凉。有人分析拙字寓意不好,有挥手即出的含意,至于此园多灾多难的真正原因,咱们先来看门口的假山。

  这座缀云峰本意是用来做影壁,既可挡门外煞气,也为藏富不张扬。不过此山怪石嶙峋煞气很重,1945年终于天降神雷,将之劈倒,1951年园主张氏后人将此园捐献给了国家,60年来经有关部门大力整修精心管理,这座假山又被重新修复。

  大小双龟假山是龙龟形制的演化,龙龟为四大瑞兽之一,有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之意,一般放在屋后。设计师文征明不知何故将它摆在了前院。

  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布局非常巧妙,看似在园中的一座宝塔,其实是相距2500多米之外的北寺塔,文征明这种别出心裁的借景,几百年来为游客带来意外的惊喜。不过在雾霾的今天,能否借到宝塔,主要看天气。园子里池塘面积近六亩,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风水学认为水为阴性,水多加上林木多,使得拙政园的阴气重,损伤人气。

  拙政园里的建筑屋顶采用歇山顶技艺,在古代只有皇宫寺庙才有资格使用,老百姓如果强行使用在法律上属于“逾制”,是仅次于谋反的大罪。就算园林建造者王献臣身为御史又做过锦衣卫高管,还是被东厂弹劾得辞官告老还乡。

  卅六鸳鸯馆是唱昆曲的地方,善解人意的园主担心演唱者怯场,在鸳鸯馆边另建一座“留听阁”,演唱者厅里唱,主人阁里听。为听得更清楚,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拙政园里公认的灵异地点是大书房里鬼魂出没的六角门,因为受到惊吓的人太多,如今这个六角门被搬到苏州园林博物馆里,胆大的朋友可以前往观赏。

  园主在房间里摆放了很多辟邪瑞兽石雕供人抚摸,以旺阳气,几百年来已经被摸得看不出模样。

  为了向隐逸江南梅妻鹤子的北宋著名诗人林逋致敬,拙政园内也栽梅养鹤,每年一月腊梅绽放,香气四溢,成为冬游拙政园的最大看点。

  可是古谚有云:梅花家里栽一年,霉到卖屋又卖田。这应该也是拙政园不可做家居,只能当画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拙政园里故事叠叠层层,要想了解更多有趣的秘密,最好的游览方式是听导游讲解。

  蹭导游的朋友看见这棵空心树时切记离远一点,因为这里的导游词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树不要皮,必死无疑……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难免会尴尬。

  拙政园邮局是苏州首个园林邮局,这里是铁杆集邮者趋之若鹜的地方,因为邮戳上印的是“拙政园”,而且还是印有拙政园风景的风景戳,十分难得。讲解结束后导游一般会预留二十分钟时间给大家写信盖戳。

  邮局里游客很多,建议群发明信片的朋友提前先买好写好,毕竟时间也是旅游的重要成本。

  苏州拙政园的导游词【篇二】

  早上好!

  我是来自太仓红太阳旅行社的导游张健。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的是我国"四大名园"之首、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的拙政园。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拙政园的东部,眼前的这座重檐攒尖八角的建筑便是拙政园中最大的一座亭子——天泉亭。从外部来看,很多人会说,这应该是一座二层高的楼阁吧,其实您进入内部后会发现实际上只有一层。因此在建筑上称之为亭,指的是走走停停歇脚的地方。天泉亭建于芙蓉榭西北的大草坪中,浓绿如茵,草坪四周绿树环绕,景物稀朗,适宜游人在此休息、娱乐。亭北为缓坡土山,山上种植的是黑松,以创造平岗松林的风景意境。可谓“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间”。

  天泉亭两层八角,重檐高挑,亭柱间以半墙相连,亭外有围栏坐槛,可供游人坐下来歇息,欣赏周边景色。

  再看亭子的窗格、半墙上都有八角形的花饰,与整个亭子的八角形结构相辉映,可谓八面玲珑。

  天泉亭内,有一口古井就是天泉井了,这口井终年不干涸,水位至今还保持在正常的水平,这口井的年代可比拙政园要来的长,应该是拙政园内最古老的历史见证者了。

  相传,这里原来是元代大弘寺的遗址。后来,有一位名叫馀泽的僧人在大弘寺的东侧建了座斋堂,而斋堂的前面有一口井,因为馀泽自号“天泉”,所以后人也就把这口井命名为“天泉井”。 井上建亭,就是天泉亭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亭是1958年苏州园林管理部门修复拙政园东花园时所建。

  整座亭子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值得您欣赏的便是这高高翘起的戗角。

  在欣赏园林建筑的时候,高的需要您仰视,那么请各位上前站在这戗角下往上看,亭子的屋檐向外伸展,相邻两坡面之间的屋脊向上翻卷,檐角高高翘起,形成了飞扬的戗角。支撑这些戗角的便是柱顶与屋檐交接处的斗拱。弓形结构为拱犹如龙头,方形垫木为斗犹如明珠。正是这些柱顶上的斗拱层层探出将戗角起翘。斗拱是我国建筑当中所特有的一种形制,戗角则是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主要表现,二者是建筑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亭子的通风与采光外,那流畅优美的线条,轻盈活泼的形式,更为整座建筑增添了动感与美感。实用与美观相结合,古朴简约与高雅相融会,这便是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很多人认为苏州的古建筑当中最为空灵的莫过于这些戗角。您站在这“天泉亭”的戗角下,若天气晴朗之时,凝视着空中飘动的云彩,这戗角就像凤翼翱翔于天际;若雾色空蒙之时,戗角飘荡在流动的雾气中,缥缈似惊鸿;若细雨飘洒之时,戗角穿行在如线的雨丝中,犹如指尖轻滑过琴弦;若雪花飘舞之时,戗角在银装素裹之中露出一抹青黑,宛如雪压松梢傲立于天地之间。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借着阴晴雨雪的映衬,那凝固的戗角于万千气象变化之间,呈现给游人变化无穷,高深莫测的景象和意境。

  那么不妨就请您来亲身体验这戗角带给您的空灵的意境吧!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