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文:家乡的年味

2022-02-03 春节

  过年,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和看小孩子接过红包的那份喜悦。可如今的年,好像渐渐变得无味了,你们家乡的年味还浓厚吗?下面一起来写一下吧!

  篇一:家乡的年味作文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我们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们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到了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会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篇二:家乡的年味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目,总把新桃换旧符。”我披着大红新衣,围着大红围巾,以崭新的一面出现在大家面前,我就是2018年。

  我带着一个好心情,来到了大街小巷里。一对对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的春联,一副副独具一格、生动有趣的窗花,还有那一张张色彩艳丽、画工精美,充满民族风情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许多欢乐气氛,也早已让我赏心悦目,赞不绝口。

  市集上,赶集之人屈指可数,大多却是走亲访友的,左手一箱牛奶,右手一个大礼包。我悄悄地跟了过去,只见那送礼之人随手掏出了几百元钱,递给一个孩子,想必这孩子就是那送礼之人朋友的儿女吧!我思索道:这金钱、物质终究是不能衡量一个人的亲情和友谊的。所谓的压岁钱也许是勉励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能更高更快地成长,也许是人们之间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友谊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高尚美德。夜晚,一轮皎月从日落之处升起,随之,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此起彼伏,色彩绚烂的烟花腾空而起,热闹非凡,在一旁的我也是眼花缭乱。

  此时此刻,我想到了身居宝岛台湾的.“团团”和“圆圆”,它们此时此刻在干什么呢?我默默祈祷,祈祷祖国能够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使宝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我又想到了那些站岗放哨保卫祖国的解放军战士,寒风呼啸的日子里,他们不畏寒冷,威武地坚守在祖国的边疆。他们总是过着有家不能归的生活。这漫长的一夜,他们又在做些什么呢?或许也像这里一样,玩着击鼓传花,瞎子点蜡的娱乐游戏;或许还在边疆山坡上站岗;或许正挤在一起吃

  水饺;看联欢会,或许正忙着写家书;或许……

  文明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节日的风俗必然要改变。但是不管如何发展变化,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是不会改变的,五千年形成的文化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是根深蒂固的,对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来说,它意味着永恒,改变的只可能是形式。

  篇三:家乡的年味作文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篇四:家乡的年味作文

  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的家乡味,从我的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的桂花香。

  爷爷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的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的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的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的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的有时香的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的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的,阴冷的味道。

  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的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的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了的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的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的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的脆响,欢乐极了。

  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

  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家乡的年味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春节作文:家乡的年味】相关文章:

描写家乡春节年味的作文01-04

家乡的年味的作文08-23

家乡的年味作文08-07

家乡的年味作文07-20

家乡年味作文07-19

“家乡的年味”作文04-04

家乡的年味作文精选01-15

家乡的年味作文06-04

家乡年味的作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