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成语故事

2023-06-30 成语故事

  导语: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盖某些事,但反而暴露。此话来源于一个故事。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此地无银三百两

  【拼音】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释义】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彻底暴露。

  【出处】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并在地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用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比喻打出的幌子正好暴露出来

  【近义词】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法。

  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

  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

  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地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

  〔注〕: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明显了。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了。“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露。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成语典故

  是说愚蠢的人,做了错事,想用隐瞒的办法掩饰错误,只能是欲盖弥彰。这一民间故事的出处,似已无从深考。但见诸文字的近似记载有这样几种:

  ①晋代皇甫谧《笃终》对于厚葬诲盗曾说:“夫葬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不得见也。而大为棺椁,备赠存物,无异埋金路隅而书表于上也。”这文中所说的“埋金”“书表”,到了民间,很可能就具体化为“普及版”的“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②据《水经注·湍水》载:“魏征南军司张詹墓”,怕被盗掘,做得又小又低,很不起眼。还在墓碑背面刻了几行字:“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丹器不藏;嗟兮后人,幸勿我伤!”明确表白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一招,还真有点灵验,“自后古墓旧冢,莫不夷毁,而是墓至元嘉初”还安然无恙。但到了元嘉六年,也终于被掘了:“初开,金银铜锡之器,朱漆雕刻之饰烂然,有二朱漆棺,棺前垂竹帘,隐以金钉……”好家伙!原来墓内极为宽广,充积金银财宝!然而最后,这不还是被“隔壁王二”所偷了。

  ③据说从前有一个叫张三的人,靠做小本生意维生。苦积苦攒,好不容易积下了三百两银子。老汉看着银子发了愁,藏在哪儿才保险呢?想来想去,有了,张三把银子放进一个坛子里,埋在自家菜园里。埋好了银子,张三还是不放心。心想如果声明菜园里没有银子,别人不就不会去偷了嘛!于是他做了一个木牌,上面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

  第二天早上,邻人王二拾粪经过菜园边,看到张三立的木牌,不禁喜出望外。思忖道:“张三这不是蠢到家了吗?立此牌明明是告诉别人此处有银三百两啊。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客气了。”于是王二三刨两刨,刨出银子,拿回家去了。回到家,王二想,“我是张三的近邻,张三丢了银子第一个就会怀疑是我偷的。怎么办才好呢?对了,不如写个条子,表白一下,免得张三赖在我头上。”想到这里,王二写了一张纸条,贴在张三的木牌上。上面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那种不打自招的笨拙行为,叫做“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01-18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成语故事01-26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出处与成语故事02-24

此地无银三百两02-03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历史典故01-30

《此地无银三百两》续写08-07

此地无银三百两续写08-07

此地无银三百两续写08-06

此地无银三百两续写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