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的爱国作文

2022-10-09 爱国

  怀着对先辈烈士的崇尚之情,我们一起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今天小编就来分享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的爱国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的爱国作文 篇1

  3月6日下午,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2013年全省民主党派中青年骨干培训班的学员们,前往武汉市武昌区首义广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该馆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宏伟壮观“V”型建筑配以光彩夺目的“楚国红”,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象征着胜利和武汉的腾飞。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员们先进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是“共和之基”雕塑,黄褐色的巨幅浮雕由鄂军都督府、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全副武装的湖北新军将士们战斗的场景组成,生动再现了一个世纪前那场开天辟地、史无前例的革命洪流。武昌起义第一枪成为辛亥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掀起了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从此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开创了历史新纪元。随后,学员们依次参观了五个展厅,分别为:晚清中国、革命源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

  第一展厅的条约墙深深刺痛了我们的目光,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大家驻足思索,久久不愿离去。12面巨幅的石墙上刻上了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厦门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五口通商章程等。12幅条约墙被粗壮的铁锁链牢牢牵住。这些条约和铁锁链,是耻辱的标记,是沉痛的历史,是不能忘却的记忆,更是催人奋进的力量,告诉我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第三展厅的武昌首义部分,革命志士为筹集起义经费,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真实故事:焦达峰、居正“盗金菩萨”;邹永成“骗金首饰”;刘贤构“捐助夏布”;张振武“出售祖产”;刘公捐献巨金。先辈们为救国求存、民族的独立甘愿抛家舍业、将个人安危和生命置之度外,这种伟大无私的博爱、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勇立潮头、坚定不移、不断奋进。作为民主党派的成员,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为祖国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忆深刻的还有中山先生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中国近代革命史,从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到清帝退位、民主共和国在中国诞生,直至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失败,共产党诞生、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客观的发展规律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参政党的一员,将矢志不渝的跟随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复兴、人类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的爱国作文 篇2

  辛亥十八景,包括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孙中山铜像、起义门、楚望台、首义英雄烈士雕像、抱冰堂、蛇山炮台等辛亥革命遗迹,以及首义南轴线景观、楚望台遗址公园、辛亥百年纪念碑林等旅游景区(点)。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很多游客前往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的起义门、楚望台等辛亥十八景景点旅游参观,提前感受武汉那段辛亥往事。2011年10月6日,我有幸到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参观,深受教育,感想深刻。

  原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又称“红楼”,是鄂军都督府办公地。2002年成立博物馆并挂牌。辛亥革命博物馆全称为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也称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址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也称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等,俗称红楼。2011年10月6日,就在红楼对面,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将正式开展了,新馆就如一艘气势磅礴的飞船横空出世,气势恢弘。它的平面‘V”型,寓意胜利,向上的尖,寓意勇往直前,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其建筑方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手法,除了有“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色,还能看到红色几何形拼出的“破土而出”意象,颂扬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博物馆外墙采用“楚国红”颜料,庄严肃穆。馆内设置了四项主要功能;辛亥革命历史展览、辛亥革命文物存储、武汉近代史研究及学术交流以及综合服务。如此雄伟壮观的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必将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体现武汉精神的新的城市景观。

  一踏入进辛亥革命博物馆,我就被震撼住了,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多媒体……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拉开崭新帷幕。由一楼进入“晚清中国”部分,将看到“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等一排硕大的昔日“不平等条约”名称,以雕刻的形式在整面墙体呈现。展览由此开始,通过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多媒体等,再现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在序厅和五个展厅参观,常常被声光电结合的陈列方式、精彩新鲜创意十足的技术和艺术亮点所震撼,“身临其境”地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穿行在序厅和5个展厅,我的思绪在历史长河中最亮丽耀眼的这一段停顿逗留。在辛亥革命中,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主共和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这种精神可以“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幕幕辛亥革命的人物、场景、事件,展示了历史的惊魂时刻和精彩瞬间,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人真切缅怀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先驱们为振兴中华、不怕牺牲、忧国忧民、敢为人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及武昌首义的伟大壮举,历史将永远铭记,我们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居民也将永远铭记。而《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展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支撑,文物与场景并重,运用陈列展示技术和艺术语言,充分吸收上海世博会的技术与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使人耳目一新。陈列中,可见大量的微缩景观,让人感觉仿佛进入百年前的武昌街景。尤其惊叹的是多媒体呈现首义之夜之场景,让参观者看到“起义士兵”的走动,听到他们在“干大事”之前的窃窃私语。还有用沙盘再现的旧武昌城全景,并用多媒体展现首义之战全过程。让人感觉一脚踏入沉重的历史。归纳起来,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共有八大看点,下略为大家表述一二。

  一.国内最大壁雕《共和之基》,序厅内,中国室内最大壁雕《共和之基》扑面而来,武昌首义志士们前仆后继,耳边似乎能听到他们疾行的脚步声……整座雕塑呈“V”字型走向,以浮雕结合圆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分为起义背景、武昌首义、创建共和三部分,涵盖“同盟会的成立”、“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等元素。其中表现武昌首义的雕塑部分,起义的士兵队伍从浅浮雕、高浮雕到圆雕,逐渐推进,首尾呼应,既突出了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又体现出首义中的民众力量。

  二.12个不平等条约压得人喘不过气,步入第一展厅,两面条约墙向头顶压来,《南京条约》等12个不平等条约压得人喘不过气,条约墙尽头是被列强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晚清时局图》,满清帝国大厦将倾,人民在夹缝中求生存。第一展厅后面展示戊戌政变后,1900年,唐才常、秦力山等在汉口组织自立军,预定8月9日在鄂、徽、赣、湘同时起兵,拥护光绪皇帝重新当政,但因经费不济、未能统一行动而失败。自立军起事失败后,唐才常被捕于汉口,并在1900年8月22日就义于武昌紫阳湖畔。“唐才常汉口被捕”历史事件复原场景中,唐被绳索反手捆绑,在紫阳湖畔的草木间不屈地瞻望远方,慷慨激昂的就义蜡像栩栩如生。而秦力山在日本结识孙中山,转而投身革命,展厅中有1901年孙中山与秦力山等在日本东京的合影。

  三.“孙中山赴檀香山”复原场景,这是根据孙中山自述“十三岁随母往夏威夷岛,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而以真人比例还原的场景。1878年,13岁的孙中山随母从香港前往夏威夷檀香山,开始求学、行医、开创革命事业的历程。“孙中山赴檀香山”历史事件复原场景中,站立的少年孙中山和端坐着的母亲在轮船上,凝神远眺大海,船下沿有灯光闪耀,声光电融合,颇有波光粼粼的效果。1894年11月,孙中山再赴檀香山,创建兴中会,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四.同盟会誓词写在天幕上,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被确定为同盟会纲领。展览按比例复原了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时的会址,头顶上的“星空”以世界地图为底,同盟会各分部的地点群星闪耀。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誓词十六字纲领,一笔一画写在天幕上,直入民心。展厅中有孙中山与布鲁塞尔中国留学生石瑛、马君武等人的合影,以及孙中山与芝加哥同盟会员黄三德等人的合照。在展厅中间最为特别的是有一个大圆台,盘面上是展示长江把武汉分成三镇的近代工业的地图和面貌,手一触摸,地图、图片、文字介绍就显现在眼前,如汉阳铁厂、武昌造币局等,非常直观便利。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的爱国作文 篇3

  今天中午,我们五年级的全体同学到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出发之前,屠老师叮嘱我们一定要遵守纪律,认真参观。到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我们就拉着手,整整齐齐进了纪念馆。讲解员阿姨绘声绘色地讲解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辛亥革命时期。在里面我看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位英雄被残杀的照片,我还看到了孙中山和许多烈士的合影……讲解员阿姨说:“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带领的队伍,一举推翻了清朝政府,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此结束……”我们被讲解员阿姨富有激情的解说深深吸引住了。之后,我们又瞻仰了烈士的雕像和墓碑,这次参观,我很受教育。

  我想:要不是以前那些烈士用生命来保卫祖国,现在哪有我们这么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的爱国作文 篇4

  2010年5月23日,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纪念馆。 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远远观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走近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就是孙中山的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气概,一种敬意不禁油然而生。大门两端插着的鄂军都督府的军旗,它迎风飘扬,由鲜红的颜色和紧密围绕着的十八只五角星组成,叫做十八星旗。十八颗黄星,是代表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庄严肃穆。

  感叹着这里的革命气息,我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在这片历史圣地中穿行、体验,开始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在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他们深深的感染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那句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我想,“红楼”经过时间的历练,已化身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深植于广大人民心中,它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不怕吃苦、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为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奋斗。

  结束了参观,我们大家合影留念,最后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我相信博物馆的一切将永驻每个人心中。通过这次对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革命先辈们当时的物质生活上是简陋的,武器装备是落后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们的灵魂是伟大的,他们凭借着他们的那份爱国热情,冒着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在探索祖国前途命运的道路上,勇敢的向前冲去,由于他们一代又一代的热血儿女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近两千年的统治,极大的解放了人民被禁锢了近两千年历史的思想,敲醒了中国人民求得民主自由的欲望,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翻身的热情,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加足马力,又经过几代人的探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稳定,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牢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珍惜我们幸福时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我们一份力量。

  历史属于过去,但是现在我们更加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以准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学,从小事做起,为同学多做些事情,为班级多做些事情,为学院多做些事情,逐步真正融入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当中去。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永记革命志士所流传下来的精神,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些精神更好的发扬下去。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牢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从这些前辈的身上看到他们为国家前途,为民族命运不顾一切的积极探索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秉承下去,为党的不断壮大,国家的不断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的爱国作文 篇5

  作为党课的最后一节课,我们今天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领完票之后,怀着激动地心情开始了参观之旅。

  从领票处到纪念馆的入口之间是一条长长的斜坡,上面陈放着革命先烈的铜像。一路走过,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黄兴、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章炳麟、陆皓东、秋瑾等等革命先驱的塑像,这条坡路的尽头是孙中山的塑像,以及纪念馆的入口。孙中山的目光中透出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进入纪念馆之后,我们顺着参观路线走下去,随着历史的脚步去真实的了解这段历史的进程。在这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件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先驱们为了革命所作出的种种贡献。在这里,不仅仅更加生动的了解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等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还认识那些大家并不熟悉的辛亥革命志士的介绍。他们同样为打击和动摇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奉献自己全部的青春与生命。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我们了解到了清政府的腐朽和没落,以及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黑暗。在馆内大量的铜像诉说着革命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心承受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在这里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清晰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不禁将自己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再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之前,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已经做出了尝试。在鸦片战争之后,许多人意思到了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性,但是清政府只是片面的追求军事力量的强大,确实治标不治本的。接踵而至的是戊戌维新运动,却由于初生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后以失败告终。

  在探索中的种种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革命去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教育的知识分子意思到,必须以武装斗争的革命形式才能解救当前中国的现状。在辛亥革命之前的几次的起义,如广州起义、自立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和惠州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是革命先烈的牺牲,唤醒了广大的民众,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由于清政府的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了四川的保路运动,是矛盾更大的激发了。由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各省纷纷响应,辛亥革命全面爆发。

  革命取得初期的胜利,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虽然最后在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联合绞杀下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辛亥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没落的清王朝,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虽然历史的风云早已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站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该去了解这段历史,从而认识到今天的美好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为了自己、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把握时机、创造辉煌,为祖国的创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的爱国作文 篇6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那以前只在书上见过,听老师说过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去与历史真正的“零”距离接触。

  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就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最后,在孙中山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结束了参观,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博物馆的一切却永驻每个人心中。

  历史,那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的爱国作文 篇7

  昨天,学校组织了一个外出社会实践活动,第一个是去辛亥革命纪念馆。

  走到纪念馆入口处,3米多高的孙中山铜像映入了我的眼帘,孙中山两眼炯炯有神,为”天下为公"静静思考,使人肃然起敬。大道和展厅里矗立的黄兴、廖仲恺、蔡锷、宋教仁,秋瑾、章炳麟等先驱者的塑像,让我敬佩不己。

  特别是秋瑾,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有着连男人都没有的志气,创办了《中国女报》,反抗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最后在安庆起义中牺牲,在临死前,她还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真是巾帼不让眉!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耐心,细致的参观。走进去,墙上挂着许多有关辛亥革命的照片,还有许多大炮、枪、刀等战斗工具。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让我更深刻的是感受到了那一段历史和清王朝的腐败,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他们深深地感染了我。参观完辛亥革命纪念馆,我收获了很多。

  现在的中国已是世界名副其实的大国,在这一刻,回顾百年前先人为改变中国的而进行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的爱国作文 篇8

  还未走进辛亥革命纪念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每个人的目光。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也在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和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最后在孙中山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者则亡”结束了参观,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博物馆的一切却永驻每个人心中。

  进入纪念馆,4米多高的孙中山铜像映入我们的眼帘,孙中山双眼炯炯有神,为“天下为公”静静沉思运筹帷幄的神态和形象,使人肃然起敬。大道上和展厅里矗立的黄兴廖仲恺蔡锷宋教仁章炳麟秋瑾等先驱者的塑像,每个人都有一段惊险经历,每个人都是一页艰辛历史,述说着那封建王朝风雨飘摇,起义浪潮此起彼伏的革命年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军政府会堂,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越发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都是按照历史场景成列的。由于明年为辛亥革命一百年纪念日,所以没有机会上红楼的二楼参观,也没有看到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这是此行一个小小的遗憾。馆内还有一些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参观过辛亥革命纪念管,我感触良多。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落后的代价是我们不能承认的痛!历史的惨剧历历在目,先烈的牺牲就在眼前,今天的和平局面来之不易。我们不该虚度光阴,碌碌无为,哪怕是做好自身的工作,身边的小事也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的爱国作文 篇9

  4月29日上午,阳光明媚,凉风习习。一大早,我跟小伙伴孔天然及我们的妈妈前往辛亥革命纪念馆。我们准时到达正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气概,一股敬意不禁油然而生。铜像身后就是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随后我们来到此次活动的集结地红楼东门,已经有不少小伙伴到了,组委会的老师们也忙碌着各种准备工作。

  签到、打卡,接下来就是集体进入红楼大院了。在导游姐姐的带领下,我们有序参观了首义将领们的会议厅、外交部、办公室等多处设施,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并观看了武昌起义的震撼5D短片。短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武昌起义第一枪宣告了武昌军民的起义,宣告了大清的覆灭,宣告了中国数千年专制皇权的崩溃,宣告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

  参观结束,我们分组采访了导游姐姐和部分游客。随后,我们在红楼前举行了庄严的小记者宣誓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我仿佛看到了武昌起义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革命先辈们当时的物质生活是简陋的,武器装备是落后的,可他们凭借着那份爱国热情,冒着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在探索祖国前途命运的道路上,勇敢地向前冲去,终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在中国近两千年的统治。我明白,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更要珍惜我们的幸福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的爱国作文 篇10

  本周四下午,单位组织第三党支部部分成员集体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地方,但这一次参观后,我对它的认识有了加深,对革命先烈"抛头颅晒热血"的精神再次给予深深的敬意!

  据该馆专业讲解员的介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靠近黄鹤楼与蛇山,又因为旧址主楼呈现出的是红墙红瓦的景致,我们大家都俗称它为"武昌红楼".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湖北革命党人蓄势起义,为天下先,打响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武昌起义后,260余年的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随之终结。1961年,武昌红楼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维护,这里成为了武汉市、周边城市,甚至全国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受到无数人民的敬仰与关注。

  该纪念馆内主要有两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专题展览,两个基本陈列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和《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两个专题展览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导览》和《湖北咨询局史迹陈列》。

  虽然旧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尤其是在"白色恐怖"时期,物质生活非常简陋,武器装备也跟不上武装需要,但是革命前辈们却时刻不忘历史使命与革新的紧迫性,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与志同道合战友们的互相配合,硬是掀起了这一伟大的起义。由此可见,物质平乏并不可怕,只要意志坚定,富足的精神世界也可以让我们的思想与灵魂充满能量,让我们的行为具有无穷的爆发力!它指导着我们的步伐,向着前方不断前进!

  站在伟大领导人孙中山的铜像前,回头看一眼"红楼",有种沧海桑田之感,讲解员那仿佛身临其境的介绍让我似乎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不畏炮火,只希望将革命旗帜插上高台的雄壮身影。岁月匆匆,光阴流逝,辛亥革命起义早已随着历史洪流远远流去,但革命者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个党员的心中,并由我们继续传承下去。生命虽逝,精神不倒,让我们继承先辈们的优秀作风与光荣传统,为党员队伍的发展与壮大,不断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的爱国作文】相关文章:

写辛亥革命纪念馆的作文08-07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的作文05-05

爱国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2000字优秀作文)08-01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03-16

爱国主义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精选17篇)09-06

辛亥革命观后感9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02-08

辛亥革命观后感作文10-16

辛亥革命观后感作文10-16

《辛亥革命》观后感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