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祭灶的作文600字(通用2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1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十分疼爱儿子。但因家中贫困,只得让儿子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叫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很着急,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答应了。见了儿子,老汉故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事,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被灶君听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这一天晚上,我们全家人早早的准备好好了各种各样的祭灶果,时间一到,我们便摆上水果、糖,点好香和蜡烛,爸爸妈妈就把双手握合,开始拜起来,嘴上还说着:“祭灶爷,希望你保佑我们明年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保佑国家国泰民安。”
短短的三十多分钟,这个祭祀活动就过去了,爸爸一边收拾,一边笑着说:“不正规,不正规的,但我们心意到了!”我挑出了我最喜爱的糖果,美美的吃了起来,我想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真是聪明啊,给我们流传下来这么美好的传说,让我今天一饱口福。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2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按福州习俗,阴历十二月廿三日为官家祭荤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则于廿五日祭灶。
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种仪式。火的出现,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是值得大大纪念的。但后世把祭灶变成“灶神”崇拜,说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这个衍变过程,大约始于汉代。据《后汉书.阴丑传》载,有一个叫阴子兴的孝子,腊日(十二月廿三)早饮,见到灶神出现,连忙拜求,并宰了家中的黄羊祭祀,“自是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祭灶,而荐黄羊焉。”这个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说越神,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驻户大使”。一年一度,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报告户主善恶情况,上天的日子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动身之前,家家户户都要为其饯行。祭荤灶的以鸡、鸭、鱼、肉、灶糖、灶饼、美酒等供之;祭素灶除灶糖灶饼外,还有甘蔗、荸荠、红枣、花生、金针、木耳等。在祭供时,孩童们便唱着童谣:“祭灶祭糊涂(讽刺灶神糊涂官),灶前一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王爷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妈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祭供将毕,将旧的灶神图撕下火化,贴上新的灶神图,以示送旧迎新。在祭灶节前,外公外婆要给男女外孙送灶糖灶饼,有几个男女外孙,就得送几包,每包还要附送一张“花面壳”(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猪八戒等,孩子们有吃有玩好不热闹。
现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旧俗。灶糖灶饼更名为年糖年饼,成了福州春节市场年货之一。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3
我家里除了爸爸妈妈和我,还有一位慈祥的灶神爷给我们管家呢!我们把他当成了尊敬的神。每月初一十五,妈妈总要去拜一拜他,求他给我们带来好运。
昨天晚上,妈妈说:“今天是小年,现在要祭灶了。”“为什么要祭灶呢?”我好奇地问。“因为小年就是祭灶节,就是腊月二十三呀!”妈妈答道,说完,她一边把厨房整理干净,一边在上面摆上了一些水果、糖果,还点上了香火,又在一旁放了些纸钱,准备送给灶神爷。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又仔细地看了看灶神爷,只见他披着斗篷,端端正正的坐着,旁边围着一群快乐的小孩,手里捧着一张对联的横幅“家和百福”,在灶神爷的两边写着一幅对联“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在灶神爷的头顶还印着“东厨司命”四个大字。我不解地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呢?”妈妈饶有兴趣地对我说:“有个民间传说,灶神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错,被玉皇大帝贬谛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向上天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人们祭灶就是要贿赂灶神爷,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讲好话,好让玉皇大帝奖赏,保佑我们平安。”哦!原来祭灶是为了拍马屁呀!古代的人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正当我想入非非的时候,忽然妈妈记起了什么,连忙说:“灶神爷吃得差不多了,我要把钱送给他了。”
我似乎也被感染了,连忙向灶神爷拜了几下,并且许下了愿望,祝自己来年有个好运,希望它真的灵验哦!
当妈妈拿起打火机往铁盆里烧纸钱时,整个祭灶过程基本上结束了。妈妈虔诚地拜了拜,仿佛灶神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4
今天是农历二十三,是中国传统俗称的:祭灶。
为了过这个有趣的民俗,姥爷早早得买回了灶糖(就是那带芝麻的,粘牙的糖,祭灶的主角)。我问他:“买这个东西干嘛,粘牙粘得难受!”
姥爷笑了笑对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灶王爷吃了灶糖,就会粘住他的牙齿,到了天上啊,只会说好话不会说坏话。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姥爷开始津津有味地讲起来,“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厨房灶台的正前上方,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说的。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从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督一家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手中。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具有重大利害关系。为了不让他说坏事,只让他说好事,我们就拿这个灶糖粘住他的牙,不让他说坏事,只让他说好事。”
听姥爷讲着讲着,仿佛听见玉皇大帝在说:“司命菩萨,听令,这户人家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儿,你下界后要好好保护这户人家,保佑他们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幸福美满……”
正在我想的入神,听见姥爷说:“来让我们也送灶王爷升天吧!”只见他手里拿着灶糖,嘴里念念有词“……”
我想:中国老百姓的想象可真有趣、生动啊!朴素的迷信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心愿,愿美好的民俗代代相传。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5
祭灶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灶神是民间家家灶房供奉的菩萨,被尊称为“灶君司命”。早在夏代,他就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或说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神农氏(炎帝)的“火官”,黄帝作灶的“苏吉利”为灶神,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尊敬。
灶王龛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或将神像贴在墙上,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等文字,两旁的对联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一家老小的安全。
民谣云:“二十三,糖瓜粘。”这是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祭灶之日。又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指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老百姓在二十四日,水上船家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其意在于欢送灶王府君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来的善恶行为。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将新的一年中这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交给灶王爷之手,由他掌握处置。因此,每户人家都十分重视祭灶。
祭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神像敬香,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再摆上纸马和草料。焚香完毕,请出灶王神像,连同纸马和草料,在院子里点火焚烧。全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此时,有的地方还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
除夕之夜,灶王爷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又回到了人间。每家要换上新的灶君神像,点上新灶灯,摆上供品,在灶龛前焚香化纸,算是“接灶”,灶王爷又开始了新一年的监护工作。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6
最初的祭灶是祭“先炊“者,因为他教人熟食,有功于人。当时祭礼很简单,只是用盆瓶之类的炊具把酒食盛在里面一祭而已,其后才逐渐演变成祭灶了。
灶神本是个子虚乌有的迷信偶像,关于灶神的传说和祭灶的风俗,流传极广。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一颗星宿,因为犯了罪,玉皇大帝便把他贬谪到人间,让他呆在别人家里,察看谁作了错事,然后上天去给玉皇大帝汇报。灶神名叫“司命“。淮南万毕术同抱朴子也说灶神上天告人罪状,有减寿之说,于是灶神就被称为“司命“了。
在东汉时是专祭“司命“的。用木头作l.2尺长人像,行路人放在箱箧中,居家人另作小屋供奉。后来的灶王像、灶王龛即袭此而来。曹植有诗曰:“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古来庖厨之门,大多在东,在灶神像上常常看到“东厨司命“四字即是此意了。
汉人说灶神晦日(月底)归天,究竟哪个月,没有肯定。不过阴子方祭灶是在腊日,可知汉时已有腊月祭灶了。后来送灶神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接灶多在除夕。可能因为二十三到除夕正相当于古人的一个“来复“(日期),二十四日是因为腊月有大小建,而且二十四日又是交年节。
祭灶的仪式,是在晚饭后天刚黑的时候开始。放好桌子,把灶神像摆出来,在桌子最前面放好香烛、纸马、清茶、碗筷和麦芽糖等,另外再摆一盘马草马料,一碗凉水,据说这是喂灶王爷马的(自唐以后多称灶神为灶王)。在这些祭品中主要是“糖“。因为灶神吃过嘴甜了,到天上去,就说人的“好话“而不说“坏话“了。龛框的对子也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仪最后一段,是将灶神像从龛中拿出,放在黄钱等物之上,点火焚化,同时把祭品中的马草马料一并焚烧。灶神便随着青烟上天而去。祭灶的节目至此便算演完了。至于那些贫穷人家,平日就是烟绝灶冷,到了这天更不会有富裕钱去买糖祭灶,只好念着“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今年小子过得苦,明年再请你吃糖“,黯然地度过祭灶日。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7
最初的祭灶是祭“先炊“者,因为他教人熟食,有功于人。当时祭礼很简单,只是用盆瓶之类的.炊具把酒食盛在里面一祭而已,其后才逐渐演变成祭灶了。
灶神本是个子虚乌有的迷信偶像,关于灶神的传说和祭灶的风俗,流传极广。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一颗星宿,因为犯了罪,玉皇大帝便把他贬谪到人间,让他呆在别人家里,察看谁作了错事,然后上天去给玉皇大帝汇报。灶神名叫“司命“。淮南万毕术同抱朴子也说灶神上天告人罪状,有减寿之说,于是灶神就被称为“司命“了。
在东汉时是专祭“司命“的。用木头作l.2尺长人像,行路人放在箱箧中,居家人另作小屋供奉。后来的灶王像、灶王龛即袭此而来。曹植有诗曰:“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古来庖厨之门,大多在东,在灶神像上常常看到“东厨司命“四字即是此意了。
汉人说灶神晦日(月底)归天,究竟哪个月,没有肯定。不过阴子方祭灶是在腊日,可知汉时已有腊月祭灶了。后来送灶神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接灶多在除夕。可能因为二十三到除夕正相当于古人的一个“来复“(日期),二十四日是因为腊月有大小建,而且二十四日又是交年节。
祭灶的仪式,是在晚饭后天刚黑的时候开始。放好桌子,把灶神像摆出来,在桌子最前面放好香烛、纸马、清茶、碗筷和麦芽糖等,另外再摆一盘马草马料,一碗凉水,据说这是喂灶王爷马的(自唐以后多称灶神为灶王)。在这些祭品中主要是“糖“。因为灶神吃过嘴甜了,到天上去,就说人的“好话“而不说“坏话“了。龛框的对子也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仪最后一段,是将灶神像从龛中拿出,放在黄钱等物之上,点火焚化,同时把祭品中的马草马料一并焚烧。灶神便随着青烟上天而去。祭灶的节目至此便算演完了。至于那些贫穷人家,平日就是烟绝灶冷,到了这天更不会有富裕钱去买糖祭灶,只好念着“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今年小子过得苦,明年再请你吃糖“,黯然地度过祭灶日。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8
前几天,爷爷买了两袋祭灶果,看着那些个红的白的,我馋得直流口水,刚想去“偷”一两个来解解馋,却被爷爷喝住了:“现在可不能吃!那是先祭了灶王爷后才可以吃的。”
祭灶,也就是祭灶王爷,是十二月二十三的一个民间习俗,它的到来意味着一系列年庆活动的开始。旧时的灶台都不象我们现在用的那种炉子,都是自己生火的那种,所以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灶王爷神像,它坐在厨灶中间,看这户人家是怎么生活和行事的,把他们都记录下来,到了十二月二十三那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人们逐渐形成了在这一天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上,“粘”住它的嘴巴的习俗。
各地过祭灶节的习俗都不一样,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过祭灶节的习俗就是吃祭灶果。祭灶果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都有麻枣、红白双色球、油果、黑白芝麻糖,寸金糖、白麻片,冻米糖等。我最爱吃的是红球,颜色十分诱人,一口咬下去,里面绵绵的,甜而不腻,仿佛又回到旧日时光。长辈们在小年这天给小孩子吃祭灶果,是希望他们能象方言所说的“祭灶果,吃了乖乖过”,同时也祈求一家人在新年的生活能如这些糖果一样甜蜜。
其实很多习俗传到现在,只是一种纪念意义了,就象老人说的,以前是因为家里没有好吃的,小孩子都盼着逢年过节的,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东西。而现在,用爷爷的话说,天天都象是在过年了。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习俗,过年才有了过年的色彩,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对每一个节日都还是那么企盼!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9
“祭灶喽!”我大喊,只听“噼里啪啦”一串鞭炮声响起,我吓得捂住了耳朵,这意味着祭灶开始啦!
为什么要祭灶呢?因为,灶神爷在人间工作了一年,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去佛祖那汇报“工作情况”,而祭灶其实就是一个欢送会,每家每户在这天都会拿出各种好吃的糖果、糕点来粘上灶神爷的嘴巴,让他尽说好话。
外婆家也不例外。祭灶前,外公外婆买了许多好吃的,有各种糖果、饼干,还有许多水果。外婆把糖果、饼干、水果装在小碗里,整整齐齐地摆在灶台上。外公则在一旁忙着上香,敬酒水。忙完了,我们一家就围坐在一起吃晚饭。可吃饭时我完全心不在焉,因为我想快点吃上灶台上的那些“美味”。“我吃完了!”我把筷子一扔,推开椅子跑了,然后,我向外婆眨眨眼,指了指灶台上的巧克力,张开嘴巴,外婆明白了我的意思,说:“灶神爷已经吃好了,你吃吧。”我听了,飞快地拿走一块巧克力,溜了出去。嘿嘿,妈妈起先在灶神爷还没开始吃的时候偷吃了一节甘蔗,结果被外婆“打”了一下手:“贪吃鬼。”外婆接着说:“小时候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灶神爷没吃完不能吃。都是当妈的人了,还不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我想对婆说,亲爱的外婆,别忘了我和妈妈是两只大馋猫呀!你放那么多好吃的,会被我们偷吃光的。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灶神爷可就没份啦!
我很喜欢祭灶这个节日,它让我感受到春节的快乐。明年的祭灶,我也想献出一点“粮食”让灶神爷尝尝鲜,不知道他会不会让我在来年取得好成绩呢?祝我好运吧!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10
何为小年夜
在中国古代,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到了现在,小年在各地依旧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日期,有的是腊月二十三,有的是腊月二十四,还有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等等,各不相同,但是小年祭灶却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
小年祭灶习俗|小年的习俗与由来
灶王爷的传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小年”上天汇报。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的传统。
绍兴人祭灶神,有供奉老酒、年糕和饴糖的习俗。供奉老酒和年糕,让灶王吃了嘴甜,希望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供奉饴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是想粘住灶神的嘴巴,省得他在玉帝面前乱说一通。
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这种粥,总之就是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
最后还要焚香祭拜,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
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来,就算完成汇报任务,带着吉祥保佑一家过平安日子了。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11
我家里除了爸爸妈妈和我,还有一位慈祥的灶神爷给我们管家呢!我们把他当成了尊敬的神。每月初一十五,妈妈总要去拜一拜他,求他给我们带来好运。
昨天晚上,妈妈说:“今天是小年,现在要祭灶了。”“为什么要祭灶呢?”我好奇地问。“因为小年就是祭灶节,就是腊月二十三呀!”妈妈答道,说完,她一边把厨房整理干净,一边在上面摆上了一些水果、糖果,还点上了香火,又在一旁放了些纸钱,准备送给灶神爷。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又仔细地看了看灶神爷,只见他披着斗篷,端端正正的坐着,旁边围着一群快乐的小孩,手里捧着一张对联的横幅“家和百福”,在灶神爷的两边写着一幅对联“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在灶神爷的头顶还印着“东厨司命”四个大字。我不解地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呢?”妈妈饶有兴趣地对我说:“有个民间传说,灶神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错,被玉皇大帝贬谛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向上天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人们祭灶就是要贿赂灶神爷,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讲好话,好让玉皇大帝奖赏,保佑我们平安。”哦!原来祭灶是为了拍马屁呀!古代的人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正当我想入非非的时候,忽然妈妈记起了什么,连忙说:“灶神爷吃得差不多了,我要把钱送给他了。”
我似乎也被感染了,连忙向灶神爷拜了几下,并且许下了愿望,祝自己来年有个好运,希望它真的灵验哦!
当妈妈拿起打火机往铁盆里烧纸钱时,整个祭灶过程基本上结束了。妈妈虔诚地拜了拜,仿佛灶神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12
腊月二十三这天,我刚起床,一股香味就扑鼻而来,没多久便霸占了整个鼻腔。
“奶奶你在做什么呢?”我好奇地问道。
“做祭灶烧饼。”奶奶边忙活边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到。
“因为今天是祭灶日呀!是灶爷爷要回天上给玉皇大帝做汇报的时候,给“他”做好吃的,让他上天言好话。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奶奶耐心的给我讲解。
我一听,可来劲儿了:“那我来帮你吧!”
首先把芝麻磨成粉,放到一个盒子里,再加点面粉,把红糖弄碎后放到里边,因为红糖长期在冰箱里冻着,因此坚硬无比,不得找菜刀来帮忙。
准备工作完成后,就正式开始做祭灶饼了。先和好面把面压扁,然后再把刚刚调制好的无比香甜的馅料放在扁面上后,再把它包起来,压扁做成扁扁的,圆圆的面饼后,并把它放在一个锅上。
祭灶饼做好后,我又些疑问,就问“奶奶做祭灶饼应该有个故事吧!要不怎么会是传统节日呢?”“有,有,做祭灶饼是灶爷爷回天庭的时候吃的,你没听过这几句话吗:灶爷回家两眼泪巴巴,意思是灶爷在人间保护了我们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又等到了看娘的节日,激动得眼泪都留出来了。还有子弟深夜忙,没有热心肠,意思是:没有一个不听老灶爷的话的。”
“好了,不说了,祭灶饼好了,你尝尝吧!”奶奶一边说一边递给我一个刚出炉的祭灶火烧,我接过来狠狠地咬了一口:“嗯,太好吃了!可就是有点烧。”我一边吹气一边回答。
这真是自己做的饭自己觉得香呀!说着说着我竟然把5个祭灶饼给吃完了,一想到做祭灶饼有我一般的功劳,嘴角便不自便的上扬!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13
我们这儿有着各种各样的风俗,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祭灶王了。
提起祭灶王那可谓是家喻户晓。毕竟没有几户人家是不祭灶王的。到了小年,也就是灶王节,我们便开始准备这重大的日子了。
灶王节呢,一般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一般的人家都是直接把神像贴在墙上,不过我们的比较高级,有一个灶王龛,那便是再好不过了。
开始祭灶王了,首先准备好一大桌子的菜,望看这一大桌的菜,我馋得咽了咽口水。红彤彤的苹果、青翠的枣梨,清一色用大碗装着;一整条鱼,一整只鸡……我想,这灶王爷在天上必是个响当当的大官,不然那有这样好的待遇?正想着呢,奶奶把瓜果鱼肉端上灶台,这架势是要祭灶王了。奶奶用三柱香开始了。她的双手轻捧香,嘴里念念有词。拜完了,便让我和爸爸一起来拜。拜完便把灶王给烧了。
其实我一直都很好奇为什么我们要祭灶王,我只好问爸爸。见多识广的爸爸一下就解释了我的疑问:“传说灶王是个很善良的人,他死后,玉皇大帝可怜他,就让他当了灶王,监督每家每户一年来的善恶情况。于是每年腊月三十三灶王都会上天庭和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来的情况,直到除夕那晚才能回来。因为人们都希望灶王爷在王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就给他买了许多糖他甜嘴巴这样他就不会对玉皇大帝说坏话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它应该是奶奶那一辈不可缺失的生活仪式吧!这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节日,却能体现出我们从古至今都不会少的智慧。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14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早上,妈妈从超市买来了一袋神秘的东西。我连忙走上前去,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呀!”妈妈回答道:“这叫祭灶果,晚上祭灶的时候会有大用处呢!”我看了看祭灶果,哇!祭灶果真是形态万千呀!金油果穿着一身金黄色的衣服,像一根根金手指,豆酥糖穿着一层厚厚的棉衣,冻米糖呈正方形,由各种米做成。除了这些,还有其它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祭灶果。我看得口水直流,真想拿一个来吃。妈妈见了,对我说:“这可要等祭灶完了才能吃,可不能现在就吃哦!
晚饭后,我迫不及待地和妈妈一起收拾着桌子,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的,小心翼翼地放上了祭灶果。看着祭灶台,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我们为什么要祭灶啊?”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对我说:“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我听了,恍然大悟。
祭灶结束了,妈妈把祭灶果搬到桌上,我见了,连忙拿起一块红色的祭灶果吃起来。哇!真好吃呀!里面是空心的,咬下去,香脆可口,美味极了。我还吃了好几种祭灶果,美妙的滋味一直在舌尖流连。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15
时光飞逝,一眨眼我们就到了腊月二十三。
祭灶的习俗是吃芝麻糖,看一看,芝麻糖皮是黄色的,中间长,两角扁,上面还有很多芝麻宝宝。摸一摸,凹凸不平,黏黏的。我用手敲一敲,听!发出“咚咚”的声音,好像在说:“别敲了我要晕了!”闻一闻,好香呀,我的口水流了三尺半,肚子咕咕直叫。尝一尝,真香呀,入口让人回味。关于祭灶吃芝麻糖还有个小故事,我说大家说说。
古时候村庄里有一对老夫妻,他们很老才有一个儿子,为了生计他们把儿子送到矿场打工。有一天,老婆婆对老爷爷说:“儿子好久没有回来了,你去看看吧”然后,老爷爷就往矿场走去路上遇到一个年青人他们边走边聊,中途时那个年青人说:“其实是阎王爷哪缺人了,让我来矿场收集一百多人的生命”。老爷爷这时才想到自己的儿子也在矿场呀,就求年青人不要收自己儿子的生命,年青人考虑了下老夫妻只有这一个老来子,这才答应下来。过了一段时间,到年跟各路神仙都要上天庭汇报这年的民间事情,灶王爷得知这件事就汇报给玉帝惩罚年青人。现在我们每到祭灶要吃芝麻糖就是为了让灶王爷到玉帝那汇报事情时嘴里甜滋滋的多说好话不要告状,让玉帝多奖励民间百姓。
今天是祭灶我知道了芝麻糖的由来并且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16
今年2月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这是舟山的习俗。我们家也点起香烛,放上供品给灶王爷送行上天。我问妈妈:“为什么要祭灶呢?”妈妈给我讲了,原来,关于祭灶还有一个传说呢!
民间流传,从前有个泥水匠,心灵手巧,家家的灶台都是他做的,又省柴,又好烧,人称“张灶王”。张灶王死后,人们很想念他,他的弟弟是个画匠,他为了教育张灶王几个吵闹不休的儿子、媳妇,就把张灶王画成像。第二天对他们说,晚上梦见玉帝封张灶王为灶神,请他坐在灶房里,看着全家,谁做坏事,每年二十三上天报告玉帝,大年初一回来就办。吓得儿子、媳妇们跪下求饶。画匠弟弟搬来供桌,放上年糕,放上糖,然后对着画像说:“哥呀哥,亲不亲,一家人,以后他们学好就是了,你要上天言好事,好话多说,下界保平安。”
后来,村里知道了这件事,家家户户都想念张灶王,希望他能关照他们的日子。人们都请画匠画灶王神的像贴在灶房的墙上,每逢腊月二十三晚上,点上香烛,放上年糕和糖,让灶王神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五更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人都说,这就是祭灶的来历。
原来,祭灶还有这么一段美丽的传说,我们的祖先多么盼望家家户户和睦,平平安安过日子呀。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17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为我们寒假正式开始之日。因为,这一天是祭灶。老话说,祭灶不能祭在外面,应该回家。也就是在外读书、打拼或游玩的人们,在祭灶这一天必须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一同吃麻糖,吃灶饼。
儿时,是很巴望祭灶的。因为,祭灶这一天,家人会给我们孩子一点儿钱,充其量也就是块儿八毛的。我们一拿到钱,就立刻冲出家门,来到大街上,东瞧瞧、西望望,甚至爬到高高的杨树上,翘首以盼卖糖人的出现。
如若看到卖糖人挑着箩筐走来,那么就立刻从树上滑下来,像长了翅膀的鸟儿飞奔到他的身旁,顿时会把他的担子围得水泄不通。许多只小手举着钱,七嘴八舌地喊道:“我要五毛钱的。”“我要八毛钱的。”“给,六毛。”“给五毛。”……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卖到麻糖以后,会立刻钻出人堆儿,掰下一丁点儿麻糖,先伸出舌头去舔,而后再放进嘴里去嚼。那麻糖的香甜能顿时浸润我们的心田,整个人都会变得如大肚弥勒佛一般——开怀大笑。
儿时,很是巴望祭灶的。因为,祭灶的晚饭,是要吃灶饼的。灶饼是奶奶亲手烙的,是玉米面和小麦面两掺的。那饼是发面饼,放在炉灶铁鏊上,翻几番后,那饼的两面都起很多花,如云朵般美丽。另外,灶饼的大小如烧饼一般,烙好的灶饼要先让灶神吃,即先供香,而后才轮到我们吃。因为,儿时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平日里,玉米面馒头或高粱面馒头,都不能任意吃,更何况是两掺面呢,吃的机会实在是屈指可数啊!
现在,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得好起来,那天如果蒸个玉米面馒头或者窝窝头,都抢着吃,真是反了过来呀!祭灶年年过,灶糖年年吃,只是感觉这灶糖无论如何,都没有儿时的香甜可口啊!
今天祭灶,愿天下人都能与家人团聚,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18
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人们称之为“祭灶节”。这个春节,我随爸爸回老家河南有幸一起过了这个有趣的节日。路上,爸爸就神秘的告诉我,有可能会赶上过“祭灶节”?什么是“祭灶节”,那个做饭的炉子有什么好祭奠的?看着我一脸的狐疑?爸爸告诉我,传说灶王爷是由玉帝指派,下界监管人间是非,为此每当这一天到来,人们敬请灶王爷吃灶糖,希望用糖把灶王爷的嘴黏住,回到天宫后不再搬弄人间是非,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来年可以五谷登丰,人人都可以吃饱肚子。以前环境十分恶劣,田地有时颗粒无收,人们都吃不饱,因此祈求上天。哈哈,看来这个灶王爷是个贪嘴的老头。
好不容易盼到晚上,我与父母来到灶神庙前,人们恭敬地跪在灶王爷面前,脸上展现出崇拜的神色,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到好笑,觉得这只不过是迷信而已,只有辛苦劳作,才会有好的收获。但为了不失礼节,我赶紧随着妈妈一起跪在灶神面前。爸爸把事先准备好的公鸡放入我怀里,这是一只红公鸡,看来灶王爷要骑红马上天了。因为据说鸡是灶王爷升天之马,故鸡不称鸡,而称为马,若为红鸡即为红马。奶奶说接下来就要到高潮了,为的是让灶王爷在走的最后时刻依然对我们保留着好印象,因此专门举行仪式,为灶王爷送行。我跪在灶王爷面前,看着爸爸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将酒浇在鸡的头上,鸡在我怀里扑棱扑棱发出声响,我惊讶的看着爸爸,爸爸微笑的说了声:“噢啦!”我松了口气,将鸡还给爸爸。祭完灶,爸爸给我和妹妹一人发了一块灶糖,吃着甜甜的灶糖,望着散去的人们,我突然想到,这并不是可笑而愚昧的迷信,而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我不该嘲笑他们。他们使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这一次我领略到了劳苦人民用自己那独特的方式表示自己对来年大丰收的期待,在这无形的鼓励下,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期望变成现实。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19
“奶奶,今天要过节吗?怎么摆这么大桌菜呢?”奶奶宠溺地看着我,解释道:“小孩子家家,不懂了吧?今天可是个大日子哩!天上的灶王爷要向玉皇大帝报家里的事咯!他吃够喝足,才会讲讲好话,来年咱家就更顺哩!”
原来今天是祭灶神的日子,腊月二十三。每逢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说是为了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如意。
望着这一桌子菜,咕噜咕噜,我馋得咽了咽口水。彤红的苹果、青翠的枣梨,清一色用洁白的大青花碗装着;一整条鱼,一整只鸡,统统用古旧的大红碟子盛放着;还有自家酿的糯米红酒,在杯子里默默醉了吧我猜,这灶王爷在天上必定是个响当当的大官,不然在咱这柴米油盐烟火人家里怎么会有这般待遇?我斜眼防着奶奶,正要伸手“偷”一颗枣梨,啪!被奶奶狠心得一拍,她笑骂道:“灶神爷看着!他都还没吃,你有得吃?”
说罢,她将瓜果鱼肉端上灶台,便要祭灶神了!奶奶像个川剧演员,上了灶台,脸面瞬间就严肃了几分。她从一捆红纸包着的香里抽出三柱点燃,给了爸爸,随后又点燃三柱给了我,再抽出三柱自己双手轻握着。奶奶嘴里念念有词,但我不知道她在具体说些什么,大概是些求佛的话吧!随后,她朝灶台上灶神爷的画像拜了三拜,那个鞠躬的样子,真是虔诚。奶奶转身,示意我和爸爸别干站着,赶紧拜拜灶神爷。于是,爸爸也鞠了躬,他还端起米酒来敬灶王。我还不知道他那点心思,自己也想啜上一口呢!
“你也拜拜”,奶奶又转过身来对我说,“求求灶神爷保佑你来年成绩会合格。”奶奶,想必你的“合格”应该是“优秀”的意思吧?我许下心愿,照着奶奶的样再三鞠躬,祭灶王的环节便结束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祭灶神。它应该是奶奶那一辈不可缺失的生活仪式感吧!你听,它在诉说一个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重视家庭的故事。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20
农历腊月二十四一大早,爷爷奶奶就出门去了,买回来一大堆吃的东西:水果,糕点,各种各样的糖果。然后把它们拿了出来,放在桌上,摆在碟子里。奶奶告诉我,这是家乡风俗,今天是祭灶神的日子。
祭灶的风俗据说是从夏朝开始,灶神是管理各家灶火的神仙,每年年底,灶神都要把一户人家一年的生活向玉帝汇报的。灶神图像挂起来了,他头带官帽,脸上有三搓小胡须,样子显得很喜庆。灶神很喜欢吃甜食,祭灶的时候,要上供很多糖给灶神,是为了灶神在玉帝面前讲甜言蜜语,如果他想讲坏话时,就会被糖粘住了嘴。这就是俗话说的“吃人家的嘴软”吗?
祭灶开始了,爷爷奶奶穿戴整洁,到了厨房就开始忙碌起来。这个时候,小孩子也是要参加。爷爷从袋子里拿出一些糕点递给奶奶,这糕点是奶白奶白的,看起来很好吃。但是我们不能吃,等到祭灶完才能吃。奶奶拿了一个碟子,把糕点依次放上去。奶奶的手巧,过了一会儿,这个碟子里的糕点堆得像金字塔一样整齐。碟子放着四种水果苹果,橙子,橘子,梨和四种糕点桂花糕,糯米糕,橘子糕,还有一些小饼干,一块块的糖。爷爷奶奶端起装有祭品的碟子放到餐桌上,又拿起椅子上的蜡烛,放到餐桌上点着。这个时候,气氛显得很肃穆,我们小孩子都不敢说笑了。
爷爷整理了一下衣服,跪在早已摆在地上的垫子上,双手合拢,一脸虔诚地膜拜着,嘴里还念念有词:“老天……保佑我们一家人……幸福美满……”奶奶和大人们膜拜后,我们小孩子也要一起膜拜的。我膜拜的时候,眼睛看着糕点,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把它们吃完。
祭灶结束后,祭品并没有变少,哪些美味的糕点,最终都进入我们的肚子。我和弟弟吃起了糕点,心里可开心了。奶奶也很开心,告诉我们,多吃点祭品,这些都是灶神享用过的,这寓意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不会生病。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21
我们老家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都要祭灶。灶王爷的神像是传统的潍县杨家埠年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贴在锅灶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为“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是日夜晚,家家户户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点起香烛,供放饴糖、糕点、水果、水饺,还有清水、料豆、秣草这些供品,欢送他老人家启程升天。有趣的是,祭灶时,各家各户所用的祭品各有差异,但有一样祭品无一例外,那就是都用饴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灶王爷上天去见玉皇大帝,不免要说人间的长短,用极黏的饴糖把灶王爷的嘴粘住,他就是想在玉帝那里搬弄是非,也开不了口,岂不妙哉。再有一层意思就是即使开口,嘴也是甜的,只能说好话了。至于祭品中的清水、料豆、秣草,这三样是给灶王爷坐骑的草料。供养完毕,将灶王爷和纸马一起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一时火光烛天,鞭炮齐鸣,灶王爷在人们的叩拜中,骑着马,带着这些馈赠的礼品品欢欢喜喜的上天去了。等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他老人家已向玉皇大帝汇报完了工作,人们又把他老人家重请回来,贴在锅灶正对风匣的墙上,带着吉祥,重新开始主持一家人新一年的生活。
当然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谁也不会相信上世上有真的灶王爷存在,人们只不过是拿他当做一个代代相传的古老神话,用他平添一份年趣罢了。如果把春节里的灶王爷与西方圣诞节里的圣诞老人比较一下,东西方在想象方面可谓不约而同,且有异曲同工之处:西方圣诞节要摆圣诞树,唱圣诞歌,人们想象出一位乐善好施的圣诞老人,在漫天飞雪的圣诞之夜,乘坐着驯鹿拉的雪橇从茫茫雪林里一路欢歌而至,,为期盼中的孩子们带来礼物。中国人过大年,想象一位和蔼可亲的灶王爷乘坐人们送他的香马从天而降,为全家带来幸福吉祥,糖果在祭祀结束后,同样是孩子们难得的礼物。看来虽然肤色各不同,信仰有差异,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来都是一致的。
祭灶的作文600字 篇22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欣。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在周代已成习俗。“祭灶”最早叫“纪灶”,即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于火的发现,人们才由茹毛饮血开始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对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诚的。
河南民间讲究“祭灶必祭在家”,有“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的俗谚。祭灶时,凡在外的人都要赶回。豫东等地,选在祭灶节认了干亲的干儿、干女,也要携带灶糖、烧饼、鞭炮、香表和一只大公鸡来参加干娘家的祭灶仪式,表示自己已是干娘家的正式成员。
祭灶在中国起源甚早。在《礼记》「礼器」篇中就有祭灶的记载。不过,祭灶的日子随着寺、地而有不同。《后汉书》「阴兴传」记载南阳(河南境内)阴子方于腊日以黄羊祭灶,受了灶神的祝福,因而发迹,三世繁昌,周处(二四○—约二九九)的《风土记》则说:「今吴以腊月廿四日夜记。其谓神翌日朝天日一岁事,故前期祷之」。为恐灶神上天后,说了任何不利自宅的话,吴人祭灶时,会「以酒沃门、谓之醉司命」。宗懔(约四九八—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记荆楚一带的祭灶习俗则是在腊日(十二月八日)「并以豚酒祭灶神」。由祭灶的供品看来,人们对这位会打小报告的灶神,敬畏的程度一直在降低。早先还用黄羊、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到后来干脆就酒将他灌醉。宋朝以降,灶神根本就成了被开玩笑的对象。宋人祭灶使用一种称为「胶牙饧」的灶糖,用意非是使灶神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也有人说是要让灶神的齿牙被糖黏住,说不出话来。北方常见的灶糖有所谓的「糖瓜」,就是麦牙糖沾芝麻做成葫芦或瓜形。
【祭灶的作文600字(通用22篇)】相关文章: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11-23
小年祭灶习俗作文2篇12-10
关于除夕的作文通用01-06
诚信的议论作文通用12-28
偶像的作文通用15篇11-25
雪人的作文(通用15篇)01-03
新年的作文(通用43篇)11-22
冬至的作文(通用15篇)12-23
冬至的作文(通用3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