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时间:2021-03-08 11:36:08 1000字 我要投稿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通用7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通用7篇)

  元宵节的作文1

  “汤圆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欢快动听的老歌在教室里唱响,掀起了我们“欢欢喜喜闹元宵”活动的帷幕。

  做汤圆了!我们小组的“总指挥”是王英哲妈妈,她把雪白的米粉倒进盆里,我们争先恐后伸手去摸,米粉柔软细腻。“总指挥”边加热水边和米粉,用力揉、捏、分块,我等不及地抓了一小块就搓,搓呀搓,搓呀搓,嘿,一个圆溜溜的汤圆就搓好了,马不停蹄,两个,三个……我越搓越快,越搓越圆,可有大有小,大的好似乒乓球,小的如珍珠,玲珑可爱。同学们的“战斗力”都很强,不多时就有好几盆送给食堂了。

  教室里还贴着花花绿绿的灯谜,我们猜着灯谜,等着元宵。“汤圆来喽——”陈老师提着两桶热气腾腾的元宵分给大家。我迫不及待舀了一个放到嘴里,哇,滑滑软软,甜甜香香,吃了多少回元宵,这一次最好吃,歌声、笑声还有甜香,融成一片,我们的心中装满甜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的活动进入高潮:逛通城,放河灯。我们像出笼的小鸟涌出了教室,有的打着兔儿灯,有的捧着自己做的河灯。节日的南大街流光溢彩,街道两边挂着红红的灯笼,彩旗迎风飘扬,满眼望去都是喜庆、热闹。不知是谁带头吟起了老师活动读本上的童谣:“新年到,放鞭炮,噼里啪啦真热闹。耍龙灯,踩高跷,包饺子,蒸甜糕,奶奶笑得直揉眼,爷爷乐得胡子翘……”摇曳的烛光,轮子的轱辘声,稚嫩的童谣在古老的青砖上回应,我们的队伍吸引了路人欣喜的目光。

  来到濠河边,风景如哂的濠河泛着微波,映着河岸的灯光,仿佛一条条银蛇在游动。大家把自精心制作的河灯点亮.烛光映着我们一张张笑脸。我小心翼翼地撩起小水花,把我和爷爷亲手做的荷花灯慢慢地放入水中。啊,一朵娇嫩美丽的“荷花”盛开在濠河上,随着缓缓流淌的河水,荷花灯慢慢地飘向远方,小小的“荷花”漂远些,再远些,我站在濠河边出神的望着,望着……此时,河面上漂满了各式各样争奇斗艳的河灯,闪闪的烛光映在水面上一片灿烂,好像一颗颗星星溅落水中。

  河灯顺着水流漂啊漂,一盏灯就是一道风景,一盏灯就是一缕春风,一盏灯就是一个祝愿。一盏盏河灯载着我们的祝福起航了,让我们为伟大的祖国祈福,为美丽的家乡祈福,也为我们美好的明天祈福。

  感谢老师为我们精心组织的“欢欢喜喜闹元宵”活动,香甜的汤圆令我们回味无穷;精美的花灯令我们目不暇接:有趣的灯谜令我们思绪飞扬。活动让我走进了元宵,让我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元宵,我们的节日,这样美好,我爱我们的节日!

  元宵节的作文2

  关于元宵节,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鸟误落在一个村庄。那时的动物都是很残忍的,所以村里有很多猎人,猎人看见神鸟不知他的来历,以为是只害鸟,就把它杀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里防火把村子里的人都烧光。

  七仙女听到了就让一个神仙去帮人们,人们按照神仙的说法,在村子周围点上篝火,再点上许多灯笼,玉皇大帝从天上看到此景,以为村民自己放火烧死了,也就没派天兵,村民幸免于难。从此,人们每到正月十五就点篝火,挂灯笼,就有了元宵节。

  这个传说是假的,元宵节的真实情况是起源于汉朝,到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汉朝时,印度佛教流传进中国,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习惯做法。于是汉朝的皇帝就从印度人哪里学来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个皇宫张灯结彩,满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

  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到了民间,民间没有舍利子,只是张灯结彩,放篝火,于是就形成了元宵节最古老的习俗。

  到隋炀帝的时候,元宵节就更热闹了。开始演节目,光演员就有30000人,乐队人数18000人,舞台有8里地长。到了唐朝,更是盛况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节过三天。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间,皇宫为了元宵节,制作了50000盏灯笼,做了一个大型灯楼,有150尺高,人们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人们也都提着灯笼。

  街上还有“宝马雕车香满路”,一辆辆的花车,车上坐着主人,上好的宝马拉车,车还散发着香味,后面还跟着成队列的仕女。人们尽情观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欢元宵节,就把过元宵节的日期由三天改为五天。

  元宵节的好多习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这时或元宵节的规模也很大,万盏灯火,累成那个金山,百里之内灯火不绝。明朝朱元璋把元宵节扩大到10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时的元宵节很热闹,很好玩。

  我国的元宵节历史悠久,风俗很多,各种各样,很是丰富。全国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个个大大的,圆圆的,一尝可香了,馅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闹花灯,猜灯谜,灯笼上挂着纸条让你猜。还有耍龙舞狮子,到空地上放烟花,一个个烟花像大伞一样在空中绽开。还有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啊,原来元宵节真是不错。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节是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节日,人们在一起快快乐乐很有趣儿,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的人们都在元宵节里得到了莫大的快乐。

  元宵节的作文3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元宵焰火晚會。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會开始,有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到了八点整,"嗖嗖嗖……"烟火喷上大堤,让大堤上显示出了"东南海渡假村"六个大字。"啪"一声,一个火点如同离弦箭一般飞上天空,绽开了灿烂笑容。好漂亮,多象小天使头上光环啊!又是"啪啪啪"几声,烟花接连不断地奔上天空:有烟花起初里面是黄色,到最后却变成紫色了;有喷上天空,绽开了银白色花朵,箭雨冲天,随后象流星似落到了人群和屋檐上;有烟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纷飞……

  夜空中,百"花"争艳,争奇斗艳火树银花象一个个调色盘,把漆黑夜空描绘成一幅色彩缤纷元宵喜乐画。你瞧,那烟花:红如火,黄如金,绿如草,白如银,紫如茄……人群立刻沸腾起来,以往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火树银花不夜天"壮丽景象,今天在这里让观看男女老少大开眼界,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喝彩起来。

  水上芭蕾,犹如一群穿着金色长裙仙女在荆江河上翩翩起舞。水上芙蓉更是让人拍手叫绝,犹如小星星火花向四面喷射,时而高时而低。河边又出现一只正在展翅开屏孔雀,你瞧它羽毛,这变是紫色,那边却变成了柠檬黄,我心里暗暗想:"这……孔雀……挺臭美嘛!"人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把嘴巴张得大大,有眼睛瞪得象铜铃,有指指点点赞不绝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见大堤上又一次呈现出一幅令人击节赞美图画--一排烟火象瀑布似从天而降,"哗哗哗"那响声也如瀑布一般。忽然,我眼前一亮,我看见几个叔叔拿着手机和照相机正拍照。我一拍脑门,小声嘀咕着:"哎呀,瞧我这记性,出门时干吗那么急,把照相机都搁在家里。"

  最后,"啪"一声巨响,这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似。伴随着巨响,好象有什么亮点从天而降。我仔细一瞧,原来是一盏盏红灯笼如仙女散花,播满夜空,悠然下降。"红灯照,照出了全家福。红烛摇,摇来了好消息……"不错,这五彩缤纷烟花不正象征着南靖人民生活正蓬勃向上吗?

  今夜多么迷人啊!绚丽烟花、火红灯笼,林立楼房、如潮人流,把节日里南靖装点得分外妖娆,更充分展现了南靖人民心中丰收喜悦和美好祝愿。

  元宵节的作文4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元宵节”。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元宵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范围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著名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到了清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元宵节都是:“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

  宋代诗人欧阳修诗曰:“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明在这灯好月明人团圆的喜庆佳节里,亲朋好友相约团聚,早已是民间庆春节的重要习俗。如果在团聚时捧去一把鲜花,携带上一个花篮,让美丽娇艳的鲜花送来一个吉祥幸福的欢乐好运,会给朋友相聚增添无比欢乐的心情,这时应该选用寓意团团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红的火鹤花、满枝悬挂形似红爆竹的炮仗花、鲜艳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光明的银芽柳、闪烁洁白繁星的满天星等,都会展现出一片祥和安乐的氛围,为亲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愿。

  元宵节的作文5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元宵"、"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礼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作文6

  昨天一早,我被稀疏寥落的鞭炮声唤醒。噢,元宵节,昨天我从超市得到了一包汤圆,今天我要拿到老宅,孝敬我亲爱的母亲。

  十四晚上开始,一家超市里买38元就可以送一包汤圆的,于是我到超市购物,发现一袋10斤的东北大米正好38元。我和儿子兴冲冲地付款后来到门口兑换。我只见兑换海报,不见具体在哪里拿,转悠了片刻。这时传来一位老板显得有点生硬的提示,简单极了:“在这儿!”我把小票递过去,他看了以后一边把汤圆递给我儿子,一边语气怪异地飘来一句:“你就买38元?我一包大米都赚不满你三元。”当时我就觉得有点受侮辱的感受,转念一想,这种老板没有经验理念,没有商业涵养,何必与他一般见识,于是就这样走开了。

  十五早晨,元宵节的.味儿越来越浓,我对母亲的思念也弥深。拉开冰箱抽屉,我拿起昨天那包汤圆就出发,到达老家宅院,看到老爸的被子在太阳下已经晒好。我想,父亲会照顾自己,冷暖当心得好,我心理踏实了。母亲去世得较早,当时舍不得把骨灰放到安息堂,就放在家里的。我走进屋,发现母亲的遗像前都是老爸捡来的破烂。我把这些“宝贝”设法移开,可是也只能腾出一小块地方放一张方凳。接着,我煮好一晚汤圆放在母亲的遗像前,本来想再烧些纸钱的,不过实在屋内太乱,无法保证安全,于是作罢。

  我的这一系列过程,老爸看得有点发怒了:“这汤圆买的还是发的?”在他眼中,买东西就是浪费。“发的。”我说完后扭头看他,他的脸色发青了,怒火中烧,他觉得我这样类似于搞封建迷信,同时也是一种浪费。我心里想:你老农民一个,没其它收入的,当时母亲是经济支柱,她在的时候你不好好珍惜,整天吝惜钱财,啰嗦一些无厘头的小事,让她的病每况愈下。如今她去了,你每月拿几百元的遗嘱补助还觉得丰衣足食?按照科学的解释是没有另一个世界,但是每逢佳节倍思亲,通过传统的方式表达怀念难道不可以?想着想着,我看着可怜又可恶的老父亲,彻底无语,我对着母亲的遗像泪眼婆娑。

  当然,这碗汤圆最后还是要由老爸端下来吃掉的,我跨出家门又回头:“爸爸,这些汤圆分两次吃吧,防止不消化。”再不懂事,他还是我父亲呀。

  然后,我骑着摩托车前行,在等红灯的时候遇到后面汽车拼命按喇叭,绿灯开始,我总得看清路况,看看左右是否有情况,行驶得不快。后面喇叭还是拼命按,我依旧缓慢,驶出路口才加速。司机超车以后扭头瞪着我,我才不管呢,路口缓慢是天经地义。

  这个元宵节从十四晚上直到十五中午,都过得有点囧,好在晚上的猜灯谜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节日应有的气氛。

  元宵节的作文7

  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之间就是元宵节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

  每年一次的元宵节带着几分寒意来了。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红彤彤的笑脸来迎接元宵节的到来。有的人家不仅只挂着大红西瓜灯笼,而且还有孔明灯、绢灯、橘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把整个上烟村照的如同白天一样。顽皮的孩子们提着灯笼,嬉笑着,追逐着奔跑在大街小巷,欢声笑语响成一片。

  瞧,孩子们手提眼花缭乱的灯笼,手舞足蹈的。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再看那“孔雀展翅”它们的翅膀就像是眼睛一样,还有那一组“十二生肖”灯笼,威武的龙在“嚓!嚓!嚓!”的打小钹,还别说,蛮有节奏感的;憨厚可爱的小猪正用尽力气“咚!咚!咚!”的抡着槌子敲大鼓;剩下的几只动物们正扯着嗓子唱着歌……真是一言难尽啊!

  “呯呯!”我正欣赏着千姿百态的花灯,突然,耳边传来一阵阵轰鸣声,哦,原来是当我抬头时,烟花早已升到了上空,绚丽的绽放,给漆黑的天幕添上了一层色彩。那边的烟花从天而炸,仿佛使天空炸开一个洞,亮闪闪的星星像镶嵌在天幕上的钻石,也镶嵌在人们的心里。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不仅有花灯、烟花等特色,还有一种。元宵节那天晚上,妈妈把煮汤圆的任务交给了我。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当白嫩嫩的汤圆浮出水面,我着它们一个个膨胀,不禁叫到:“汤圆熟了,可以开锅喽!”当全家人品尝着我亲手煮熟的汤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今年的元宵节,过的非常的有滋有味的。我在心里默默的祈祷着,希望大家都能和家人团聚的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

  我,期盼着下一年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通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通用7篇)】相关文章:

热闹的元宵节作文通用15篇05-16

难忘的元宵节作文通用15篇05-11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通用15篇05-09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通用15篇)02-28

热闹的元宵节作文(通用15篇)02-24

元宵节作文(通用15篇)05-08

元宵节作文通用15篇05-08

我家乡的元宵节作文(通用9篇)02-22

描写元宵节的英语作文(通用5篇)02-22

元宵节灯谜通用02-08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通用7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通用7篇)

  元宵节的作文1

  “汤圆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欢快动听的老歌在教室里唱响,掀起了我们“欢欢喜喜闹元宵”活动的帷幕。

  做汤圆了!我们小组的“总指挥”是王英哲妈妈,她把雪白的米粉倒进盆里,我们争先恐后伸手去摸,米粉柔软细腻。“总指挥”边加热水边和米粉,用力揉、捏、分块,我等不及地抓了一小块就搓,搓呀搓,搓呀搓,嘿,一个圆溜溜的汤圆就搓好了,马不停蹄,两个,三个……我越搓越快,越搓越圆,可有大有小,大的好似乒乓球,小的如珍珠,玲珑可爱。同学们的“战斗力”都很强,不多时就有好几盆送给食堂了。

  教室里还贴着花花绿绿的灯谜,我们猜着灯谜,等着元宵。“汤圆来喽——”陈老师提着两桶热气腾腾的元宵分给大家。我迫不及待舀了一个放到嘴里,哇,滑滑软软,甜甜香香,吃了多少回元宵,这一次最好吃,歌声、笑声还有甜香,融成一片,我们的心中装满甜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的活动进入高潮:逛通城,放河灯。我们像出笼的小鸟涌出了教室,有的打着兔儿灯,有的捧着自己做的河灯。节日的南大街流光溢彩,街道两边挂着红红的灯笼,彩旗迎风飘扬,满眼望去都是喜庆、热闹。不知是谁带头吟起了老师活动读本上的童谣:“新年到,放鞭炮,噼里啪啦真热闹。耍龙灯,踩高跷,包饺子,蒸甜糕,奶奶笑得直揉眼,爷爷乐得胡子翘……”摇曳的烛光,轮子的轱辘声,稚嫩的童谣在古老的青砖上回应,我们的队伍吸引了路人欣喜的目光。

  来到濠河边,风景如哂的濠河泛着微波,映着河岸的灯光,仿佛一条条银蛇在游动。大家把自精心制作的河灯点亮.烛光映着我们一张张笑脸。我小心翼翼地撩起小水花,把我和爷爷亲手做的荷花灯慢慢地放入水中。啊,一朵娇嫩美丽的“荷花”盛开在濠河上,随着缓缓流淌的河水,荷花灯慢慢地飘向远方,小小的“荷花”漂远些,再远些,我站在濠河边出神的望着,望着……此时,河面上漂满了各式各样争奇斗艳的河灯,闪闪的烛光映在水面上一片灿烂,好像一颗颗星星溅落水中。

  河灯顺着水流漂啊漂,一盏灯就是一道风景,一盏灯就是一缕春风,一盏灯就是一个祝愿。一盏盏河灯载着我们的祝福起航了,让我们为伟大的祖国祈福,为美丽的家乡祈福,也为我们美好的明天祈福。

  感谢老师为我们精心组织的“欢欢喜喜闹元宵”活动,香甜的汤圆令我们回味无穷;精美的花灯令我们目不暇接:有趣的灯谜令我们思绪飞扬。活动让我走进了元宵,让我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元宵,我们的节日,这样美好,我爱我们的节日!

  元宵节的作文2

  关于元宵节,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鸟误落在一个村庄。那时的动物都是很残忍的,所以村里有很多猎人,猎人看见神鸟不知他的来历,以为是只害鸟,就把它杀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里防火把村子里的人都烧光。

  七仙女听到了就让一个神仙去帮人们,人们按照神仙的说法,在村子周围点上篝火,再点上许多灯笼,玉皇大帝从天上看到此景,以为村民自己放火烧死了,也就没派天兵,村民幸免于难。从此,人们每到正月十五就点篝火,挂灯笼,就有了元宵节。

  这个传说是假的,元宵节的真实情况是起源于汉朝,到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汉朝时,印度佛教流传进中国,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习惯做法。于是汉朝的皇帝就从印度人哪里学来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个皇宫张灯结彩,满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

  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到了民间,民间没有舍利子,只是张灯结彩,放篝火,于是就形成了元宵节最古老的习俗。

  到隋炀帝的时候,元宵节就更热闹了。开始演节目,光演员就有30000人,乐队人数18000人,舞台有8里地长。到了唐朝,更是盛况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节过三天。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间,皇宫为了元宵节,制作了50000盏灯笼,做了一个大型灯楼,有150尺高,人们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人们也都提着灯笼。

  街上还有“宝马雕车香满路”,一辆辆的花车,车上坐着主人,上好的宝马拉车,车还散发着香味,后面还跟着成队列的仕女。人们尽情观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欢元宵节,就把过元宵节的日期由三天改为五天。

  元宵节的好多习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这时或元宵节的规模也很大,万盏灯火,累成那个金山,百里之内灯火不绝。明朝朱元璋把元宵节扩大到10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时的元宵节很热闹,很好玩。

  我国的元宵节历史悠久,风俗很多,各种各样,很是丰富。全国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个个大大的,圆圆的,一尝可香了,馅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闹花灯,猜灯谜,灯笼上挂着纸条让你猜。还有耍龙舞狮子,到空地上放烟花,一个个烟花像大伞一样在空中绽开。还有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啊,原来元宵节真是不错。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节是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节日,人们在一起快快乐乐很有趣儿,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的人们都在元宵节里得到了莫大的快乐。

  元宵节的作文3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元宵焰火晚會。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會开始,有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到了八点整,"嗖嗖嗖……"烟火喷上大堤,让大堤上显示出了"东南海渡假村"六个大字。"啪"一声,一个火点如同离弦箭一般飞上天空,绽开了灿烂笑容。好漂亮,多象小天使头上光环啊!又是"啪啪啪"几声,烟花接连不断地奔上天空:有烟花起初里面是黄色,到最后却变成紫色了;有喷上天空,绽开了银白色花朵,箭雨冲天,随后象流星似落到了人群和屋檐上;有烟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纷飞……

  夜空中,百"花"争艳,争奇斗艳火树银花象一个个调色盘,把漆黑夜空描绘成一幅色彩缤纷元宵喜乐画。你瞧,那烟花:红如火,黄如金,绿如草,白如银,紫如茄……人群立刻沸腾起来,以往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火树银花不夜天"壮丽景象,今天在这里让观看男女老少大开眼界,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喝彩起来。

  水上芭蕾,犹如一群穿着金色长裙仙女在荆江河上翩翩起舞。水上芙蓉更是让人拍手叫绝,犹如小星星火花向四面喷射,时而高时而低。河边又出现一只正在展翅开屏孔雀,你瞧它羽毛,这变是紫色,那边却变成了柠檬黄,我心里暗暗想:"这……孔雀……挺臭美嘛!"人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把嘴巴张得大大,有眼睛瞪得象铜铃,有指指点点赞不绝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见大堤上又一次呈现出一幅令人击节赞美图画--一排烟火象瀑布似从天而降,"哗哗哗"那响声也如瀑布一般。忽然,我眼前一亮,我看见几个叔叔拿着手机和照相机正拍照。我一拍脑门,小声嘀咕着:"哎呀,瞧我这记性,出门时干吗那么急,把照相机都搁在家里。"

  最后,"啪"一声巨响,这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似。伴随着巨响,好象有什么亮点从天而降。我仔细一瞧,原来是一盏盏红灯笼如仙女散花,播满夜空,悠然下降。"红灯照,照出了全家福。红烛摇,摇来了好消息……"不错,这五彩缤纷烟花不正象征着南靖人民生活正蓬勃向上吗?

  今夜多么迷人啊!绚丽烟花、火红灯笼,林立楼房、如潮人流,把节日里南靖装点得分外妖娆,更充分展现了南靖人民心中丰收喜悦和美好祝愿。

  元宵节的作文4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元宵节”。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元宵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范围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著名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到了清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元宵节都是:“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

  宋代诗人欧阳修诗曰:“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明在这灯好月明人团圆的喜庆佳节里,亲朋好友相约团聚,早已是民间庆春节的重要习俗。如果在团聚时捧去一把鲜花,携带上一个花篮,让美丽娇艳的鲜花送来一个吉祥幸福的欢乐好运,会给朋友相聚增添无比欢乐的心情,这时应该选用寓意团团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红的火鹤花、满枝悬挂形似红爆竹的炮仗花、鲜艳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光明的银芽柳、闪烁洁白繁星的满天星等,都会展现出一片祥和安乐的氛围,为亲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愿。

  元宵节的作文5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元宵"、"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礼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作文6

  昨天一早,我被稀疏寥落的鞭炮声唤醒。噢,元宵节,昨天我从超市得到了一包汤圆,今天我要拿到老宅,孝敬我亲爱的母亲。

  十四晚上开始,一家超市里买38元就可以送一包汤圆的,于是我到超市购物,发现一袋10斤的东北大米正好38元。我和儿子兴冲冲地付款后来到门口兑换。我只见兑换海报,不见具体在哪里拿,转悠了片刻。这时传来一位老板显得有点生硬的提示,简单极了:“在这儿!”我把小票递过去,他看了以后一边把汤圆递给我儿子,一边语气怪异地飘来一句:“你就买38元?我一包大米都赚不满你三元。”当时我就觉得有点受侮辱的感受,转念一想,这种老板没有经验理念,没有商业涵养,何必与他一般见识,于是就这样走开了。

  十五早晨,元宵节的.味儿越来越浓,我对母亲的思念也弥深。拉开冰箱抽屉,我拿起昨天那包汤圆就出发,到达老家宅院,看到老爸的被子在太阳下已经晒好。我想,父亲会照顾自己,冷暖当心得好,我心理踏实了。母亲去世得较早,当时舍不得把骨灰放到安息堂,就放在家里的。我走进屋,发现母亲的遗像前都是老爸捡来的破烂。我把这些“宝贝”设法移开,可是也只能腾出一小块地方放一张方凳。接着,我煮好一晚汤圆放在母亲的遗像前,本来想再烧些纸钱的,不过实在屋内太乱,无法保证安全,于是作罢。

  我的这一系列过程,老爸看得有点发怒了:“这汤圆买的还是发的?”在他眼中,买东西就是浪费。“发的。”我说完后扭头看他,他的脸色发青了,怒火中烧,他觉得我这样类似于搞封建迷信,同时也是一种浪费。我心里想:你老农民一个,没其它收入的,当时母亲是经济支柱,她在的时候你不好好珍惜,整天吝惜钱财,啰嗦一些无厘头的小事,让她的病每况愈下。如今她去了,你每月拿几百元的遗嘱补助还觉得丰衣足食?按照科学的解释是没有另一个世界,但是每逢佳节倍思亲,通过传统的方式表达怀念难道不可以?想着想着,我看着可怜又可恶的老父亲,彻底无语,我对着母亲的遗像泪眼婆娑。

  当然,这碗汤圆最后还是要由老爸端下来吃掉的,我跨出家门又回头:“爸爸,这些汤圆分两次吃吧,防止不消化。”再不懂事,他还是我父亲呀。

  然后,我骑着摩托车前行,在等红灯的时候遇到后面汽车拼命按喇叭,绿灯开始,我总得看清路况,看看左右是否有情况,行驶得不快。后面喇叭还是拼命按,我依旧缓慢,驶出路口才加速。司机超车以后扭头瞪着我,我才不管呢,路口缓慢是天经地义。

  这个元宵节从十四晚上直到十五中午,都过得有点囧,好在晚上的猜灯谜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节日应有的气氛。

  元宵节的作文7

  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之间就是元宵节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

  每年一次的元宵节带着几分寒意来了。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红彤彤的笑脸来迎接元宵节的到来。有的人家不仅只挂着大红西瓜灯笼,而且还有孔明灯、绢灯、橘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把整个上烟村照的如同白天一样。顽皮的孩子们提着灯笼,嬉笑着,追逐着奔跑在大街小巷,欢声笑语响成一片。

  瞧,孩子们手提眼花缭乱的灯笼,手舞足蹈的。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再看那“孔雀展翅”它们的翅膀就像是眼睛一样,还有那一组“十二生肖”灯笼,威武的龙在“嚓!嚓!嚓!”的打小钹,还别说,蛮有节奏感的;憨厚可爱的小猪正用尽力气“咚!咚!咚!”的抡着槌子敲大鼓;剩下的几只动物们正扯着嗓子唱着歌……真是一言难尽啊!

  “呯呯!”我正欣赏着千姿百态的花灯,突然,耳边传来一阵阵轰鸣声,哦,原来是当我抬头时,烟花早已升到了上空,绚丽的绽放,给漆黑的天幕添上了一层色彩。那边的烟花从天而炸,仿佛使天空炸开一个洞,亮闪闪的星星像镶嵌在天幕上的钻石,也镶嵌在人们的心里。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不仅有花灯、烟花等特色,还有一种。元宵节那天晚上,妈妈把煮汤圆的任务交给了我。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当白嫩嫩的汤圆浮出水面,我着它们一个个膨胀,不禁叫到:“汤圆熟了,可以开锅喽!”当全家人品尝着我亲手煮熟的汤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今年的元宵节,过的非常的有滋有味的。我在心里默默的祈祷着,希望大家都能和家人团聚的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

  我,期盼着下一年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