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爱学生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爱学生总结1
关注“留守孩子”的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是全社会的事,也是每个学校的事。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校开展关注留守孩子、情系留守孩子等系列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排除种种心理障碍,助长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现将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我校采取的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5、建好“留守儿童活动室”
学校建好“留守儿童活动室”。室内布置体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一台计算机,有可供阅读的图书;安排兼职教师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
6、用足用好“亲情电话”
充分发挥亲情电话的作用,公开电话号码,为留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课外活动、节日等时间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亲情电话”管理教师要组织做好联系记录。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班级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班级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开展“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
有的“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学习偏差。学校号召班里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共同成长拉手对子,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好伙伴”。
2、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抓好学生的辅导、教育工作,让学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近一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将给“留守孩子”家的感受,爱的呵护,自信的感昭,让“留守孩子”在全面发展的沃土上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爱学生总结2
20xx年7月19日,xxxx师范大学“青春如火”社会实践团队6名成员深入xxxx市市xxxx区,秉承着“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共建和谐环境、和谐城市、和谐中国。”的信念,在连日的高温下走进市xxxx区辛家庄二小区的环卫工人,跟随垃圾车、保洁员以及路面清扫机械车各工种,体验了一回当环卫工人的感觉。
7月18日起,“关爱环卫工”团队在队长孙筱的带领下来到小区进行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短短的五天内,社会实践团队分别进行了采访环卫公司、采访市民、采访环卫工人、亲身体验环卫工人工作、总结反思等五个环节。xxxx师大学生们被分成三个组,分别跟随在道路、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工作的环卫工人一起工作。在小区的主干道上,两名队员跟随环卫工人清扫道路。两位同学首先负责捡拾路面的纸屑、烟头、塑料袋等垃圾。大学生们发现,刚刚打扫干净的道路,几分钟转回来后又出现许多烟头、面巾纸和饮料盒等垃圾。“今天幸好不热,要是高温和严寒环卫工人更辛苦!我以后要告诉同学和朋友,不能随地乱扔垃圾了。”其中一位同学说。捡拾完垃圾后,两名同学又对路面进行了清扫。在此期间,环卫工人一直在同学们的身边进行指导,如何才能有效率的清扫路面,同学们也与环卫工人进行了友好的交流。与此同时进行的是,另外两名同学跟随工人观察垃圾回收站观察体验工作流程。在这里,垃圾被分类回收,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代替人力,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
高温天气作业更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敢于吃苦、关怀他人的优良品质,当代大学生大多注重课本知识、缺乏锻炼和实践,只有将课本知识和亲身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此次体验环卫工人的活动不仅让大学生群体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学会爱护他人劳动成果;而且促进了不同群体的交流和了解,让彼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真正使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增强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素养,完善个性品质。
关爱学生总结3
我镇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西部计划人才强国战略,特别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行动,20xx年来,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此行动已快速步入正轨,工作得到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贯彻精神,落实方针
实施西部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服务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关爱留守学生”专项行动则是西部计划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爱留守学生,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既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xx]8号)文件精神,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文明、和谐、温馨的留守学生关爱机制,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现实需要。
我们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样,既让我们志愿者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才干,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合格人才。
二、精心统筹、全面部署
首先,拟订**镇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随后,对各村社的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掌握其基本情况,经统计数据显示,其中属于隔代监护的占74%,寄养监护占25%,无人监护占1%,并从数据中了解到,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将逐年呈上升趋势。同时,调查还显示,部分留守学生存在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突出问题,于是,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生活问题将是我们目前的首要工作。20xx年7月10日,还积极创办了“留守学生之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的心灵不再孤单,让他们感受到关爱,感受到温暖。同时,还创建了结对帮扶制度,使关爱行动切切实实落到实处,并不断扩展帮扶面,尽可能使更多的留守学生得到全社会的帮助。在此基础上,还向**县团委争取到为留守学生免费购买平安保险的20个名额,并根据各村社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配,做到落实到人,全心全意为留守学生办实事、谋福利。
三、以点代面、点面结合
为了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特别以我镇**村为示范点建立了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硬件设施齐备,有单独的房间作为活动场所,室内粉刷及简单装修,有桌椅、书架及青少年读物若干,配套有电脑、电视机、影碟机、电话机,通电话;软件资料方面已初具规模,有专人管理“留守学生之家”,有留守学生花名册,活动开展记录(图文并茂),同时还设立了特别贫困留守学生的调查专访记录等,做到了全面统筹,并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龙头,带动其他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积极开展,不断探索,充分发挥我们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整合各方资源,争取在当地财政、妇联、民政等部门的支持下,依托当地农村中小学校,抓好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运作体系,推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全面进展。
四、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综合管理
建立健全情况登记制度,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相关信息;建立健全导师制度,用师爱弥补父母之爱,让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建立健全监护人联系制度,以召开监护人会议、家访、通讯联系等形式,及时了解留守学生的校外状况;建立健全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教师人头,提出统一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成长变化,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和顽强、开朗的个性特征;建立健全托管制度,通过实行专人托管,可以有效地避免留守学生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帮扶制度,对成绩、生活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等相关制度,因为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实现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有章可循,促进了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目前,留守学生问题是社会转型和发展中的衍生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套发展,但是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力度,减少该特殊群体或降低发生问题的机率,不构成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学生问题就将不成为问题了,根据我镇的基本情况,解决或缓解留守学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第一、政策层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各项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另外涉及到对外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单纯靠政府拿出很多钱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太现实,可以呼吁富裕的地方和企业行动起来,发展惠及农民工的事业,只要外出农民工的问题得到解决,则他们的留守子女的问题也就能得到解决。
第二、教育层面;学校应该成为留守学生温馨的家,担负起留守学生的教育责任,努力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喜欢和向往的地方,条件好的乡镇可以提供“寄宿制”,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并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委派心理辅导教师随时掌握他们的身心状况,尽可能及时地向有关部门通报未能尽责的监护人的信息,使留守学生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法律的保护。
从摸底调查中了解到,留守学生的犯罪机率相比其他学生要偏高,这凸现了农村家庭外出打工和子女教育的一大矛盾,而解决矛盾的根本在于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留住外出务工人员,引导并鼓励他们在家寻求致富门路,可以不为生计困扰。
第三、社会层面;我们要整合社会力量,推动机制建设,采取一系列辅助形式,通过和父母通信等活动,加强孩子和父母的联系,减少孩子们的孤独感,同时,外出农民工流入地的政府也要调用资源,为留守学生创造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有利条件。
一年来,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工作得到了我镇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当前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肯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相应措施不够有力,许多具体问题还未得到切实的解决,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路还很漫长,任务还很艰巨,这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进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深入扎实开展,确保关爱行动取得明显实效,把关爱行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落实,并作为一项爱心工程发扬光大。
关爱学生总结4
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而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小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面对这些学生,老师们逐渐丧失了所有的耐心和信心,对他们采取各种惩罚手段:体罚、变相体罚、心罚。有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的讽刺、挖苦他们,一点点的挖掉他们仅存的那点尊严和自信,甚至组织全班同学来冷落他,让他没有朋友,没有关爱,没有温暖??
耳闻目睹了许多类似的教育事实,让我非常震惊,这些孩子真的不可救药了吗?这些教师是真的爱自己的学生吗?也许,这些教师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恨铁不成钢”,希望在自己的教鞭下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人才,于是“宁给好心,不给好脸”。岂不知,这样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爱,是一种无视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是一种畸形的爱。那么,如何做到真正的爱每一个学生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公正的爱每一个学生。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坐在最后一排》,文中的主人公叫乔小叶,她的个子很矮,却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原因是她的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资格坐在前排或中间位置,那是优等生的专有位置。乔小叶认为自己又丑又笨,没有人喜欢和她交往,她总是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开始自暴自弃。可是幸运的是,一位姓白的语文老师改变了她的命运,在一次语文自习课上,这位老师及时表扬了她,从此唤起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她开始努力,并在一次小测验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一颤,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不是所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因获得自己的私利而爱,相互利用的爱是不是在我们的教师当中存在着?对于那些差生、后进生,我们是不是给予了他们与优等生同样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洁的、公正的,不能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特别是对那些差生教师更应该多关心他们,因为他们受到的斥责、冷遇比较多,亲近他们的同学也很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得到别人的重视。教师应该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创造一些表扬他们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温暖,或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能激起他们的信心,成为他们前进的起点。能公正的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是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的表现。在教师面前,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之下。
二、要学会宽容学生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叫何辰安的男生,是后来转学来的,可以说,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优点,对学习马马虎虎,在班里更是横行霸道,一般任课老师对他不闻不问,只要不影响自己上课就行,一开始,我也本着这样的态度,可是,杨磊并不因为我的不理睬而在课堂上遵守纪律,我们终于闹僵了,有好几次,因为他,我非常生气批评他,看着我生气了,他非但不害怕,反而洋洋自得,这更让我火上浇油,我俩几乎是成了仇人。就这样过了很久,假期里的一天,我和一位同学逛街,杨磊从正面走过来,我们几乎是同时怔了一下,在我还没有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时,她喊了一声“李老师好”,而后,对我很自然的笑了笑,走开了。我呆呆的站在原地,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心胸是那么狭窄,还不如一个小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杨磊相处得很快乐,我再也没有因为学生的过错而发过火,因为,在我的学生身上,我发现了一种宽容的美德。在生活中,两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如果我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行一下换位思考,或许人与人之间就不会存在如此多的矛盾和摩擦。具有宽阔的胸襟是人的美德,这一点对于教师而言,则更重要。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另外,教师的这种宽容的美德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关爱学生总结5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切实关心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加大助学救助力度,搞好向贫困学生送温暖活动,推进和谐学校建设,我校开展了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帮助贫困学生的活动。根据学校的安排我结对子的对象是四年级(2)班的邹元涛。
为保证贫困生不因贫困而挨饿,不因贫困而辍学,同时都能以健康的心态度过五彩缤纷的小学生活,保证切实解决好贫困生问题,时刻不忘“用爱心倾注,从细微着手”的宗旨,踏踏实实地开展了关爱贫困生活动,现将一年来贫困生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我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在档案里我们如实记载了贫困生的家庭背景,个人情况。了解学生的情况,我从他开学的时候就进行。在他报到的时候我就将他们的家庭情况作了深入的调查,在开学以后,我们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了解他的生活和心理问题,时刻注意贫困生的动态。
其次,在做到了解之后,我时刻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我深知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从不嫌弃对待后进生,注意从思想上、学习上多关心、多辅导,给予“偏爱”,从生活上多照顾、多帮助,给予“厚爱”。定期或不定期的找他了解情况,问寒问暖,让他们知道还有很多的人在关心他们。平时通过谈心帮他解开心中的疑惑。只有知道他们的心里的想法才能知道该怎么样去引导和帮助他们。最后,在物资上提供一定的帮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利用“六一”这个有利时机,够买了一些学习用品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
通过倾注爱心,看到贫困生得到帮助后的满意笑容、看到他取成好成绩时脸上那高兴的心情,我由衷的感到欣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继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努力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为我校的顺利发展继续做出新贡献。
关爱学生总结6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育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使班级中每位学生都成为优生,使那些所谓“问题学生”的转化能推动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这是我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赏识和喜爱优等生是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到的。而那些因为评价制度的偏颇被视为“差生的学生”,他们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和伤害。作为一名教师对于那些没有达到教师预期效果的“差生”的关爱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他们更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和呵护。给他们鼓励、赏识,尊重他们的人格,重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充满信心地走向人生,这不是更大的成就吗?这不是“恩同再造”吗?
教育是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但是,必须看到,教育也是一种服务,他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更要有无限的爱心、耐心,有发展的眼光,有诲人不倦的情怀和能识,千里马的伯乐慧眼,还要懂得心理学,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教师都应该是教育家、学者、思想家、导师、顾问、权威和园丁,有这样的前提,才是能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秘密是真爱,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赏识学生并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考虑,这才是真正关爱学生的最佳体现。
其一、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处在初中的学生,尤其是差生,逆反心理较强,有的甚至对教师有极强的敌对心理,我经过反复的观察与反思,发现学生的这些敌对心理我们的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渴望尊重,我们何曾又愿意听他们说一句话;他们渴望受到关注,我们又何曾正眼瞧过他们;他们渴望关爱,我们又何曾给过他们一句温暖的话呢?从小到大,在老师的冷眼和批评中泡大的学生怎可能不形成扭曲的师生观念呢?但在这些学生的内心深处,也有积极向上的渴望,就通过这一点,每次遇到后进生犯错时,我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变“堵”为“导”,变“教”为“劝”。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多从他们的角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在学习中多帮助他们,多关心他们,以心换心,以关爱打动他们,他们也以真诚来回报我。
其二、给后进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后进生的内心深处,也同样有这种需要,在学习中对后进生的发言或他们的见解给予以肯定,给予赞许表扬,是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功,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其三、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
让后进生在赏识、表扬声中成长,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即使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们,让他们在表扬声中不断进步,以此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扬起爱的风帆。
总之,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很可能决定他们对人生前途和未来的态度,期待每个老师都能够赏识自己的学生,进而享受到被赏识者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让我们把关爱撒向每一个学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播下爱的种子。
关爱学生总结7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在内容上的表现是教师对全体学生每一个人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关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活动得以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进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他说“仁者,爱人”,要做到“诲人不倦”。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指出:“热心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弥补热心”。关爱学生,是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也是保证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条件。
1关爱学生是对班主任提出的基本要求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班主任的配合与支持,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班主任要有敏锐的改革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真正树立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血有肉有思维,有个性有情感有未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说”中指出:“青少年时期的需要主要处于爱和归属的层次。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在需要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交、归属、认可、得到爱和给予爱、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等”。班主任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2关爱学生是培养新人的客观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内环境下,人们的竞争观念、自主意识日益增强。与此相适应,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无论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加速,还是作出真确的选择,都要由具有自主精神的人实现,社会的发展同样要靠有自主精神的人来实现。青少年必须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的挑战,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班主任在实现个体社会化和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中起特殊的主导作用,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代新人。
经过20多年的全面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也表现出新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其自主自立意识的增强。可以说,学生的自主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错综复杂的原因,现阶段的学习、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让身心尚且稚嫩的青少年难以承受。自主意识与多重压力的并存在学生内心形成冲突,使他们感到郁闷、彷徨、孤独。如何让学生正视压力,如何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从而让他们的自主意识健康成长,个性和谐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应加以认真解决的新课题。一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班主任,一方面要加强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多给学生以关爱,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如个别谈心、座谈会、主题班会,也可发动同学相互帮助,必要时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关爱网络),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分析、认识和对待各种压力。学生的心理压力只有得到适度释放,才能愉快学习,健康成长,以自尊自主的良好心态珍惜现在,开创未来。
3关爱学生是沟通班主任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唤醒,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这是教育核心之所在。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学生健全人格、美化心灵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指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角色都无法代替的,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情绪情感、意志品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是终生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往往要经历一段特殊的"心理闭锁期",不愿意向包括家长与教师在内的成人敞开心扉。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班主任应给予他们满腔热情的关爱,灵活运用各种教育途径和手段,努力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实践证明,班主任对学生身心的巨大感染力,常常直接来源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这种爱可以启发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和教育集体的温暖。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更为全面的爱,因此,这种爱又是引导和发展学生高尚社会性情感的重要基础。
4关爱学生是对学生博爱情怀的需要日常工作中,可能有不少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定势,即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太关注甚至忽视了中等以下的学生。这种思想或做法显然是不妥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拥有博爱思想。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学生的关爱更应如此。我们既要关爱品学兼优的优等生,更要关爱中等生与后进生,而不能允许有被师爱遗忘的角落。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中等生与后进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与赏识,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平时的言行中观其一斑,甚至在他们的一些非正常言行中都潜藏着这样的动机。如果班主任对这部分学生关爱不够,就可能造成这些学生心理失衡,自暴自弃,进而影响整个班级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诚然,由于个性、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不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尽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作为班主任,要建立一份尽可能翔实的学生个人档案。这份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入学总成绩、单科成绩、优秀科目、蹩脚科目等),学生的家庭情况(住址、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从事的职业等),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不良倾向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在处理问题时,把人和事具体结合起来,把“爱”落到实处。如对下岗职工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孩子、“网吧生”等应区别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般说来,对待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肯定他们长处的同时,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不足,以便促使他们获取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关爱。对待那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则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以肯定性的评价,少用并且最好不用否定性评价,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这更是一种关爱。
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感情的崇高境界,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感情只有升华到爱的高度,才能对学生的教育行为步入到无私的境界。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关爱,肯定都希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但是,育人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艰苦的系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不可急躁,否则,极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或者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同时,师爱一定要真诚,与学生沟通要推心置腹,将心比心,努力达到共鸣的理想教育效果。
关爱学生总结8
关注“留守孩子”的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是全社会的.事,也是每个学校的事。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20xx年,我校开展关注留守孩子、情系留守孩子等系列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排除种种心理障碍,助长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乡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校目前有1473名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就有589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我校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每班推荐几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志,让留守儿童在集体中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发动了村委会干部、乡政府干部、各级单位在职职工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二至周四的下午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6、形成关爱合力。
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儿童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7、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的第二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开展“非留守孩子”与“留守孩子”的手拉手活动,如举行“心连心,手拉手”主题班队会等;在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享受最优先;利用“五四”及艺术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8、给父母的一封信。
各班级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目前此活动正在进行中,这项活动将延续到下学期。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贫困山区的学校如同贫困山区的家庭一样,同样摆脱不了地域的色彩贫,仍然是个大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将给“留守孩子”家的感受,爱的呵护,自信的感昭,让“留守孩子”在全面发展的沃土上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爱学生总结9
大批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致使许多未成年人不能跟随父母读书,成为“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以下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学生”普查。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学生”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我校共有学生1256名,其中留守学生559名,占45。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氛围
我校以师德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内、团队中对留守学生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除了在代办费、食宿费等方面进行减免,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学生:班队会上给留守学生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学生位于最前面,组织一系列活动也让留守学生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
我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我们决心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严慈相济,使他们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他们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关爱学生总结10
“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同时,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长莫及。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引起了学校及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县教育局及关爱工程办领导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学校领导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当作大事要事来抓,成立了关爱班子,派专人进行调研工作,对留守学生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统计。“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能让留守学生和有父母关爱的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他们在融洽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愉悦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才是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为此,近一年来,我校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首先,建立“留守生”专项档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各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留守生”情况档案。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留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留守学生假期无安全事故。并要求各班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班委设立关爱委员,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小组,让班委成为老师的眼睛和耳朵,由于年龄的差距和学生性格的因素,有的留守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却更愿意和同学倾诉和漫谈,所以设立关爱委员和关爱小组有助于老师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更便于老师和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融入学生中去。
2、施之以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排忧解难
(1)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并及时的给予解决,如留守学生张某同学,母亲60多岁,神志不太清楚,且丧失劳力,生活很困难,学校千方百计给他经济上救助。对于行为习惯较差、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数十次赖心地与他们谈心,使少数留守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2)在班上开展爱心排忧解难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提出困难,由老师和有能力帮助的学生一起帮助解决,如班集体开展“一人帮一餐”活动,解决了因父母寄钱不及时而没饭吃的同学的临时生活困难等,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使班级是一个团结,互助,友爱,融洽的大家庭,让学生感觉到温暖。
(3)多表扬,少批评,树榜样。
(4)组织周末兴趣活动小组,让更多的同学和留守学生同度周末,使他们生活愉快、充实,使他们感到家的温馨,爱的延续。
(5)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了烦恼的青春期。
(6)通过让留守学生每天统计自己的“三闲”(闲话、闲思和闲事),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和参加有益的活动。
(7)指导留守学生怎样进行品行修养:一是学习自律好榜样;二是铭记自律好警句;三是关键时刻换位想;四是时时事事省自身,做一个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3、学习上优先辅导。留守学生缺乏倾诉对象,加上敏感又容易受伤害的性情,很容易让他们在学习面前彷徨,忧郁,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科任老师与学生与班主任的联系与交流,结合“三联三帮”实行了科任教师负责制度:一名老师对班上五名留守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进步退步情况表,适时地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的进步。
4、生活上优先照顾。领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及时送他们去诊治,并悉心照料他们;留守学生有压抑时,努力帮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并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加以指导,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班级活动上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其愉悦身心,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学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制度。我们制定了住宿生谈话制度、定期家访制度、电话访问制度、网络谈话制度、书信往来制度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四、校积极开展活动,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
1、开展“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2、开展 “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3、提出 “五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关注和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关爱学生总结11
为更好地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我校根据学生的家庭、学习、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思想汇报专题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八类学生,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采取了以“特殊群体学生与老师结对”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行为、习惯予以全方位关注,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现就我校特别关注的学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
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学校班级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将所有特别关注学生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二、实行学生成长与老师结对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结对老师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结对老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老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学生
成长结对老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老师们采取深入班级、深入学生,通过积极家访、个人谈心、观察等方式,了解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身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在特殊学生群体班级内开展结对子活动,如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与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结成对子,健康强壮的学生与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结成对子,使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适时激励树自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特殊群体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特征及优点特长。导师们走进这些孩子中间,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每个学生都是要求上进的,特殊生也不例外,对学习特别优秀的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进步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如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心理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自负、情绪化、集体合作意识不强、对班级关心不够等等,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一颗平常心、增加适当的挫折教育、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激励他们,增强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励是一种动力,无论对哪类学生,不管是学习困难生,还是优秀生等,对他们每天的表现要及时地表扬,肯定他们那怕点滴的进步和闪
光点,对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有成绩不抹杀,有缺点不掩盖,爱之有度,严之有格,使这些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进步的决心和信心。
四、沟通思想争自强
特殊学生群体思想较为复杂,精神压力大,为全面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学校要求每位结对老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从心理上疏导,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疙瘩,让他们快乐成长。如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和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要么因为家庭条件太优越,要么太贫困,在心理上存在优越感或自卑感,在行为上也表现异常,因此,及时的家访或电话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汇报,让家长或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适时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对老师或者班主任把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家长共享,以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最佳合力。
五、师生融洽促和谐
在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有“童心”,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要“静心”,对尖子生要“细心”,对待优生须“恒心”,对贫困生献“爱心”,对单亲子女靠“热心”,对务工子女持“耐心”,对智障学生有“怜悯心”。针对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两类特殊群体,学校特意为其选派了“教师家长”。同时,为了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愿组成互助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年来,通过以上措施,不但使那些隔代家长们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家长都增长了家庭教育知识,开创了我学家庭教育的新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我校八类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总结、改进和横向交流,我们相信,这些学生也一定会全面、健康发展,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之,我们在责怪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莫忘了思考怎样关注他们,怎样给他们提供适度的环境。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长,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请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怀更多关爱吧!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自由成长!
关爱学生总结12
我校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切实加强了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当作全校大事要事来抓,成立了关爱班子,派专人进行调研工作,对留守学生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统计。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能让留守学生和有父母关爱的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他们在融洽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愉悦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现就加强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等方面总结如下: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加强留守学生管理
认真建立“留守学生”档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各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地此、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护安小学“留守学生”情况档案。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留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留守学生假期无安全事故。并要求各班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班级设立关爱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小组,让班委成为老师的眼睛和耳朵,由于年龄的差距和学生性格的因素,有的留守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却更愿意和同学倾诉和漫谈,所以设立关爱小组有助于老师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更便于老师和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融入学生中去。
2、丰富活动载体,亲情关爱
(1)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并及时的给予解决。对于行为习惯较差、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多次耐心地与他们谈心,使留守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2)在班上开展爱心排忧解难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提出困难,由老师和有能力帮助的学生一起帮助解决,如班集体开展“一人帮一餐”活动,解决了近百人次因父母寄钱不及时而没饭吃的同学的临时生活困难等,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使班
级是一个团结,互助,友爱,融洽的大家庭,让学生感觉到温暖。
(3)多表扬,少批评,树榜样。每周民主评选一次五星学生,有意思地让他们上光荣榜,同时让每人做一个“座右铭”,上面的内容之一是自己的两个榜样,一是自己最崇敬的人,作为终身榜样,二是班上的同学,作为身边的榜样。
(4)组织周末兴趣活动小组,让更多的同学和留守学生同度周末,使他们生活愉快、充实,使他们感到家的温馨,爱的延续。
(5)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了烦恼的青春期。(6)通过让留守学生每天统计自己的“三闲”(闲话、闲思和闲事),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和参加有益的活动。
(7)指导留守学生怎样进行品行修养:一是学习自律好榜样;二是铭记自律好警句;三是关键时刻换位思考;四是时时事事省自身,做一个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3、学习上优先辅导。留守学生缺乏倾诉对象,加上敏感又容易受伤害的性情,很容易让他们在学习面前彷徨,忧郁,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科任老师与学生与班主任的联系与交流,实行科任教师负责制度:一名老师对班上两名留守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进步退步情况表,适时地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的进步。
4、生活上优先照顾。领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及时送他们去诊治,并悉心照料他们;留守学生有压抑时,努力帮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并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加以指导,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班级活动上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其愉悦身心,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护安小学“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多方密切配合,共建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制度。我们制定了住宿生谈话制度、定期家访制度、电话访问制度、书信往来制度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四、坚持教育引导,促进留守的管理
1、开展“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2、开展“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3、提出“五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关注和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关爱学生总结1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这样一个花样的年龄,他们正是应该享受幸福生活、接受良好教育的时候,然而对于部分生活条件困难,父母在外务工的青少年来说,过一个温暖的春节都成了一种奢望。为此,XX镇团委认真贯彻落实县团委文件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学生专项志愿服务活动。现就春节期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进一步营造了关爱留守学生氛围。春节期间,全镇紧紧围绕关爱留守学生这一主题,积极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以德育人,为国教子”等新观念、新风尚,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意义的认识。以文件、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国家《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中小学留守学生管理及代理家长履行职责的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各乡镇各部门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镇各村社区进一步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入户走访,全面提高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育人水平。春节期间,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居家相对集中的时段,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段,突出抓好以家长培训和联系沟通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一是XX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到各村、社区走访入户,向家长们讲解亲情抚慰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授亲子沟通方法,帮助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更加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方法,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通过培训,使广大留守儿童家长掌握正确的使孩子身体心理、思想品德健康成长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
二是召开亲子座谈会或情况通报会,加强沟通交流。家长和孩子共聚一堂,研究分析促进子女健康成长的育人良策,要求留守儿童父母加强亲子联系,关心子女心理健康,自觉强化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主动配合学校和社会,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营造共同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是学校加强了同村、社区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镇团委、妇联、村(社区)和家长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社会合力教育,努力形成政府、村(社区)、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
三、奉献爱心,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亲情与温暖。各学校团队组织积极倡导开展小伙伴“手拉手”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引导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成长。动员了“手拉手”小伙伴互相赠送自己设计、制作的新年问候卡,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进步与收获,为小伙伴送上新年的问候和祝愿。组织了中小学生与农村留守儿童少年交朋友,通过书信交流学习心得、倾诉烦恼,相互鼓励、共同提高。对那些父母在春节期间不能回家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组织动员了有条件的少先队员在父母的支持下,邀请同乡、同村的生活上有困难的留守儿童到自己家中过一天寒假生活,帮助他们欢度新年,使他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学校积极引导那些父母在春节期间不能回家的农村留守儿童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打一次电话,向他们送去新年的问候,同时汇报自己过去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打算。学校、村(社区)在春节期间为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组织一次迎新春活动。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或农村留守儿童举办了精彩的迎新春庆祝活动,通过开联欢会、吃团圆饭等形式,使他们感受到了政府和集体的温暖;尤其是对贫困家庭留守儿童进行了帮扶,了解并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为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筹措助学金,捐助学习生活用品;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少年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实际问题,镇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入户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想为他们之所想,急为他们之所急,切实设法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四、开展活动,丰富留守儿童假期文化生活。放寒假前夕,镇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了各学校认真开展了以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留守儿童为重点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把春节期间的假期实践当做生活的大课堂,教育学生知礼仪、明事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各中小学合理安排布置了学生的寒假课业内容,精心组织学生课业辅导,并对学生开展了必要的假期安全教育,不断增强留守儿童少年的安全意识。镇团委、妇联还联合社区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留守儿童课余文化生活和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管理和保护。
关爱学生总结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外出经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孩子”这一特殊群体。
为了给这些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二○○六年起,我校就在全校范围内启动“留守学生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学生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王乌玉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了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开展献爱心活动。为了确保留守学生生活能与其他孩子一样,能有很好的生活,能健康地成长,我校团委组建多个社团,多次开展关爱留守学生活动,赠送学习用品等,这样一来,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校玩得开心,学得有劲,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8、开展一系列活动。为了丰富留守学生课余生活,培养留守学生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等能力,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卡拉OK比赛、叠被子比赛、经典朗诵比赛,书画手抄报比赛,亲情写信比赛等,这些活动,促进了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着手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住宿学生的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5、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留守学生都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还要不断地查漏补缺,更进一步推进我校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使我校留守学生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关爱学生总结15
每年有一些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学生”。调查显示,“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组织班委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学生”普查。
首先对校内的“留守学生”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作为班主任,我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氛围
我校召开各班班主任会议,发动他们对留守学生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班同学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我班在
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学生:班会上给留守学生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学生位于最前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合力。
我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
我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老师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关爱学生总结】相关文章: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01-05
关爱留守学生活动总结01-11
关爱“ 留守学生”工作总结01-11
关爱残疾学生工作总结03-03
留守学生关爱活动总结范文07-05
关爱学生教师家访思想总结11-30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01-14
教师个人关爱学生思想总结11-10
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塑造健康心灵总结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