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22-01-14 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高中化学应该怎么学习】

  一、精读

  课本是知识的依据,我们对新学的知识必须认真细致、逐字逐句阅读其概念,掌握其实质和含义,只有把课本读懂了,才能深刻理解,应用时才能挥洒自如。如:“烃”的定义及其分类中说:“烃”是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类物质总称。包含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其中石油和煤的产品绝大多数是各种烃的混合物。由此可知清洁燃料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都是烃类,它们的主要成份都是碳氢化合物。

  二、归纳

  有些同学害怕化学,原因之一就是化学“繁,难,乱”。这时可以用归纳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我们可以从知识点出发用知识结构为主线,把所学化学知识归纳起来。如研究卤素知识点结构可知其教学顺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存在→保存等。可得⑴结构的规律性: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等。⑵性质的规律性:由最外层电子数为7,可推知单质的氧化性较强,得电子后形成离子还原性较弱,而其它含有卤素(正价)的化合物大多数都有较强的氧化性等等。

  2、依据物质的特点,把所学过的`一类物质归纳起来,如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可以归纳出学过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单晶硅,碳化硅等。

  3、根据典型的习题可归纳出常用解题方法,如高一化学的物质守恒计算、混合物计算等等。

  【怎么才能提高高中化学成绩】

  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主要精力放在听和讲上,必要时也可标标,划划或写写。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整理

  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顺序 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 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周期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

  (2)周期的分类

  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种类: 2、8、8, 短周期;

  第四、五、六、七周期,所排元素种类:18、18、32、32,长周期。

  此外:

  镧系元素 57La~71Lu 15种元素 第六周期,IB族;

  锕系元素 89Ac~103Lr 15种元素 第七周期,IB族;

  超铀元素 92U号元素以后。

  (3)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同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4)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卤素→惰性元素(第一与第七周期例外 );

  (5)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主要化合价从+1~+7,-4~-1,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2. 族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成纵行,叫族。

  (1)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除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族的分类

  长短周期共同组成的族为主族,用A表示;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用B表示,并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序号;稀有气体元素所在的列为零族,计作“0”;

  族类ABⅧ0

  族数7711

  族序号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ⅧO

  列序号1、2、13、14、

  15、16、173、4、5、6、

  7、11、128、9、1018

  (3)周期表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共10列通称为过渡元素,包括Ⅷ族和七个副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边主族过渡的元素。

  (4)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5)族的别称

  ⅠA称为 碱金属 元素

  ⅡA称为 碱土金属 元素

  ⅣA称为 碳族元素

  ⅤA称为 氮族 元素

  ⅥA称为 氧族 元素

  ⅦA称为 卤族 元素

  零族称为稀有气体元素

  3.编排原则

  ①.按 原子序数 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把最外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纵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01-06

高一化学必修教学反思范文12-23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01-12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5-09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5-04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8-09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1-12

《登高》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2-06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常考知识点11-12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11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学校后勤部门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