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试题可以帮助参考者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4下半年教资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下半年教资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1
1、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 )。
A.计划
B.实施
C.检查
D.总结
参考答案:B
2、下列我国古代教育家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张教育目的为“明人伦”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参考答案:B
3、学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S小学成立了十几个学生社团,开设了三十多门兴趣活动课。这一做法依据的是( )。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C
4、学校教育作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成长起( )。
A、主导作用
B、保障作用
C、决定作用
D、基础作用
参考答案:A
5、“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陶行知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法
参考答案:B
6、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反应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是( )。
A、中数
B、标准差
C、平均数
D、加权平均数
参考答案:B
7、早餐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小学生没吃早餐,出现了头晕、反应迟缓等症状,这是因为血液里缺少了( )。
A、葡萄糖
B、维生素
C、脂肪
D、微量元素
参考答案:A
8、将某一学习语言的任务、快乐的事情联系起来,以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进而泛化到其他学习任务中,增强学习的效果。这一主张所依据的学习理论主要是( )。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学派
D、精神分析
参考答案:B
9、根据记忆规律的特点,学习了一篇作文之后,记忆效果最好的是( )。
A、开头与结尾部分
B、开头与中间部分
C、结尾与中间部分
D、所有部分
参考答案:A
10、在人格结构中,理性自我具有调节作用,通过这种调节作用,个体可能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危机,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出这种说法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埃里克森
C、霍尔
D、班杜拉
参考答案:B
11、数学课上,杨老师给小学生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即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与检验。这种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 )。
A、隐性知识
B、缄默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参考答案:D
12、一年级小学生甜甜写字的时候,既能注意坐姿,又能注意握笔姿势,还能注意把字写得端正。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转移
B、注意稳定
C、注意分配
D、注意分散
参考答案:C
13、基础教育课程可分为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这一分类的依据标准是( )。
A、课程实施的要求
B、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
C、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
D、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主体
参考答案:D
14、主张“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来选择和组织内容的课程理论流派是( )。
A、改造主义
B、结构主义
C、人本主义
D、要素主义
参考答案:A
15、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关于除法的学习,一年级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四年级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安排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参考答案:C
16、2022年版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这是为了强化课程( )。
A、育人导向
B、创新导向
C、问题导向
D、实践导向
参考答案:A
17、小学劳动实践活动的评价要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重视和加强( )。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参考答案:C
18、教学过程的“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B、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
C、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D、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参考答案:A
19、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是( )。
A、情境—陶冶
B、传递—接受
C、示范—模仿
D、翻转课堂
参考答案:D
20、王老师在教学“年、月、日”时,一开始就说:“同学们,你们已经九岁了,大多数已经过了九个生日,但是有一位小朋友,也是9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学了今天的内容,你们就知道答案了。”这种导课方式属于( )。
A、复习导入
B、游戏导入
C、释题导入
D、设疑导入
参考答案:D
2、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参考答案】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2.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稳定和安全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2)家庭是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技能和人格发展。
(3)家庭结构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4)家庭经济条件为儿童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教育资源和机会,生活环境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5)家庭氛围对儿童的心理、情感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充满爱和支持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6)家庭成员是儿童学习的榜样,对儿童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起到示范作用。
(7)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可以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
23.小学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答案】
小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
(2)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鼓励学生从失败中学习;
(4)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教学资源;
(6)设立创新奖励机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
(本题比较开放,言之有理可得分。比如:引导想象、诱导质疑)
3、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每题20分)
24.材料:
早上班主任张老师刚进办公室,其他任课老师反映昨天上课纪律不好,彬彬还与同学吵架了。当天张老师就召开了班会,组织讨论了昨天的事儿。同学们七嘴八舌,都怪彬彬管不住自己。有的说啊,今天上课老捣乱。还说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班里就特别乱,大家一致的认为班里应该有个班规才好,每个人还必须遵守。班规的自觉性,张老师认真听完以后,对大家达成了共识。最后,张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制定了班规,并希望大家共同遵守。放学以后,彬彬主动承认了错误。张老师说,你能主动承认错误,这是非常好的。希望和全班一起努力遵守班规,相信你以后会做得很好。冰冰点点头,仿佛在说:“好的,张老师,以后就看我的吧。”
问题:
(1)张老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做法。
(2)试述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参考答案】
(1)张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学习借鉴。
第一,张老师的做法符合常规管理模式。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材料中,张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制定了班规来管理班级。这体现了常规管理模式。
第二,张老师的做法符合平行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材料中,张老师组织召开班会,讨论课堂纪律问题,并一起制定了班规。在这个过程中,彬彬受到了影响,认识到自身错误。这体现了平行管理模式。
第三,张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张老师相信彬彬以后会做得很好。这体现了学生观。
第四,张老师的做法符合民主型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的班主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材料中,张老师听从了大家制定班规的建议,与学生达成共识并一起制定了班规。这体现了民主型领导方式。
第五,张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观。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张老师在接到其他任课老师的反映后,就召开班会,与学生一起制定班规,彬彬主动向张老师认错。这些体现了新课改下的促进者。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期望效应也可得分)
(2)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有效说服。有效说服是指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第二,树立良好的榜样。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培养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因为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利用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和约定,对其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能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第四,价值辨析。在价值辨析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第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和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品德形成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25.材料:
徐老师带着五二班学生参观农业种植示范园,要求学生们认真观察园里的农作物。出发前,他把学生分为AB两个组,要求A组学生仔细观察至少一种蔬菜能描述它的叶茎花果,而对B组学生没有做出具体要求。参观以后,A组大部分学生都能较为具体准确描述出一种蔬菜的茎叶花果,有的学生还能逼真地画出来,而B组大部分学生的描述却比较含混不清,甚至连看了哪些都说不清。
问题:
(1)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各是什么?
(2)试述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
【参考答案】
(1)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自变量:这是实验者主动操纵的变量,能够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在这个案例中,自变量是“观察任务的具体性”,即A组学生被要求仔细观察至少一种蔬菜的叶、茎、花、果,而B组学生则没有这样的具体要求。
因变量:这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是实验者要观测的变量。这里,因变量是“学生对蔬菜的观察结果”,具体表现为A组和B组学生在描述蔬菜时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
无关变量:这是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也称控制变量。在这个实验中,可能包括学生的年龄、先前知识、兴趣、观察时间、环境条件等,这些因素在实验中应尽量保持一致,以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
①导向功能: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知道学习的重点和要达到的标准,从而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②激励功能: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产生达成目标的欲望和动力,进而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③评价功能: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通过对比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与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了解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④调节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学习进度和难度,以确保教学活动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⑤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设计题(共1小题,40分)
(本大题共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要求。(10分)
(2)如指导第一学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教学目标。
(3)对本课写字教学进行设计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写字教学要求:
会写800个左右汉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教学目标
①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沿”等8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大话”等词语的意思。
②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③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
④能理解故事蕴含的深刻寓意,懂得做人要开阔视野,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不做坐井观天的人。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数学里面圆的周长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圆的周长是什么?
(2)如指导第三学段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
(1)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是指绕圆一周的长度,计算公式为C=2πr或C=πd,其中C表示周长,π表示圆周率,r表示半径,d表示直径。
(2)教学目标
①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载筹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
③在算一算、量一量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仿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空问观念。
③通过活动掌握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8-31题:略
下半年教资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
A. 社会活动
B.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C. 人类自发的活动
D. 人类社会的活动
答案:B
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学校教育
D. 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B
3. 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 顺序性
B. 个别差异性
C. 不平衡性
D. 阶段性
答案:D
4.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 )。
A. 天津水师学堂
B. 京师大学堂
C. 福建船政学堂
D. 京师同文馆
答案:D
5.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
A. 推动社会发展
B. 增强人的体质
C. 增进社会公平
D. 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答案: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有:
(1)基础性。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全民性。小学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教育,它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义务性。小学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4)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2.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 简述良好班集体的特征。
答案:良好班集体的特征有:
(1)明确的共同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良好的舆论和班风是班级形成的重要标志。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这是班集体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 材料:
李老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李老师运用了讨论法进行教学,讨论时,李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李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李老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了学生的发展潜能,把学生看成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李老师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材料中,李老师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 材料:
王老师在教《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然后让学生尝试用同样的方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用剪、拼等方法,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王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方法。王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然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探究式教学方法。王老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剪、拼等方法,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6 小题,任选 1 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 小题计分,40 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 为中文与社会,27 为数学与科学,28 为英语,29 为音乐,30 为体育,31 为美术)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以下以数学与科学为例)
课题:《认识图形(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经历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 教学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文具盒、书本、魔方、足球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
(2)提问:这些物品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吗?
(3)引出课题:认识图形(二)。
2. 观察感知,认识图形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这些图形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点。
3. 实践操作,巩固认识
(1)教师让学生拿出学具,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这些图形拼出不同的图案。
(3)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图形,拼成了什么图案。
4.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物品是这些图形,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
下半年教资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 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
C. 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D. 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答案:A
2. “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 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 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 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答案:A
3.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于( )。
A. 外铄论
B. 内发论
C.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 遗传决定论
答案:A
4. 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个人天赋
B. 社会分工
C. 国家性质
D. 教育水平
答案:B
5. 学校教育制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 )。
A. 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各种制度
B. 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
C. 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
D. 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答案:D
6. 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属于( )。
A. 小组活动
B. 学科活动
C. 阅读活动
D. 群众性活动
答案:D
7. 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 )。
A. 20%
B. 40%
C. 60%
D. 80%
答案:C
8. 儿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是缺乏( )。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B
C. 维生素 C
D. 维生素 D
答案:B
9. 红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 联觉
B. 感觉对比
C. 感觉适应
D. 感觉后像
答案:A
10. 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
A. 班级排名
B. 老师表扬
C. 家长奖励
D. 学习兴趣
答案:D
11. 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整数,这种学习属于( )。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类属学习。
D. 组合学习。
答案:A
12. 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 )。
A. 激情
B. 共情
C. 热情
D. 反移情
答案:B
13.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思想性原则
答案:B
14. 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 实验法
B. 练习法
C. 演示法
D. 探究法
答案:A
15. 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
A. 知识与技能
B. 思维与创新
C. 过程与方法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D
16.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B. 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 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D. 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答案:C
17. 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知识。这一课程实施符合( )。
A. 忠实取向
B. 创生取向
C. 技术取向
D. 相互适应取向
答案:D
18. 为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特朗普制
B. 文纳特卡制
C. 道尔顿制
D. 贝尔—兰卡斯特制
答案:A
19. 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
A. 知识、技能与情感
B. 难度、广度与深度
C. 社会、儿童与学科
D. 政治、经济与文化
答案:C
20. 某学校开发了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
A. 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 隐性课程
D. 分科课程
答案: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1. 简述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
答案: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2)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如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简单的生产劳动等,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如勤劳、节俭、合作、创新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让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22. 教师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案:教师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如下:
(1)及时批改。教师应尽快批改学生的作业,以便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2)认真批改。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和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3)规范批改。教师批改作业要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和评语,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错误和问题所在,以及如何改进。
(4)鼓励为主。教师批改作业要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个别辅导。教师批改作业时,对于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23. 简述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答案: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反思。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操作,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2)教学内容反思。教师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准确、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3)教学方法反思。教师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4)教学过程反思。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流畅、自然,是否存在教学环节不合理、教学时间分配不当等问题。
(5)教学效果反思。教师要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6)自身素养反思。教师要反思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教育理念等方面是否存在不足,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24. 材料:
在一次关于学生个体差异的研讨会上,一位小学校长将学生比喻成鲜花,他说:“有的学生是适时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是还未开放的花苞。只要给予足够的阳光、空气、水分及耐心的等待,未开的花苞总会开放,而且有的迟开的花苞盛开时可能会更鲜艳、更长久。我们要用静待花开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接受他,尊重他,这样才能帮助他,促进他。”
问题:
(1)分析该校长发言中所蕴含的学生观。(10 分)
(2)结合材料谈谈小学教师应如何对待“迟开的花苞”。(10 分)
答案:
(1)该校长发言中所蕴含的学生观如下: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校长认为未开的花苞总会开放,而且有的迟开的花苞盛开时可能会更鲜艳、更长久,体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校长将学生比喻成鲜花,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体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校长强调要用静待花开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接受他,尊重他,体现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小学教师应如何对待“迟开的花苞”:
①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尊重和信任“迟开的花苞”,相信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
②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了解和研究“迟开的花苞”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③关爱和鼓励学生。教师要关爱和鼓励“迟开的花苞”,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④耐心等待和引导。教师要有耐心等待“迟开的花苞”的开放,不能急于求成。同时,教师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25. 材料:
李老师批改五年级学生作文时,看到小勇的作文不足 200 字,而且字迹潦草,错别字不少,这样的作文也就打 60 分差不多了。但李老师想,只给一个分数对作文成绩一直不高的小勇不会有什么触动。于是,李老师经过认真思考,给他打了“100-25-15”,并附上文字说明:你的作文选材新颖,有真情实感,但是字数不足,层次不清,错别字较多,减 25 分;书写潦草,减 15 分。小勇根据老师的评语,进行了认真修改。李老师给修改后的作文打了 80 分。
问题:
(1)评析李老师评价作文的方式。(10 分)
(2)如何通过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10 分)
答案:
(1)李老师评价作文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评价方式多样化。李老师不仅给出了具体的分数,还附上了文字说明,指出了小勇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小勇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客观。
②注重激励性评价。李老师在评价中充分肯定了小勇作文的优点,如选材新颖、有真情实感等,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并给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③关注个体差异。李老师根据小勇的作文情况,给出了个性化的评价和建议,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通过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分数评价、等级评价、评语评价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②注重激励性评价。教师在评价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③关注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出个性化的评价和建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④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能够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⑤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6 小题,任选 1 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 小题计分,40 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 为中文与社会,27 为数学与科学,28 为英语,29 为音乐,30 为体育,31 为美术)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26.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火烧云(节选)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
问题:
(1)请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10 分)
(2)如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 分)
答案:
(1)本文的写作特点如下:
①语言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如“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等,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②描写细腻逼真。作者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进行了细腻逼真的描写,如“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③结构清晰明了。文章按照火烧云的出现、变化和消失的顺序进行描写,结构清晰明了,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檀、盈、凶、庙、惚”等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多、快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体会作者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火烧云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导入环节设计:
①多媒体展示火烧云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火烧云的美丽景色。
②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火烧云吗?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火烧云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火烧云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火烧云的。”
理由:
①多媒体展示火烧云的图片或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火烧云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提问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火烧云的样子,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③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相关推荐
【下半年教资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2024年上半年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10-08
2024年教资考试真题及答案(精选5卷)10-12
2024年教资真题及答案(通用5卷)10-12
2024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及答案10-09
2024年教资考试真题(通用5卷)10-12
历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10-09
2024年教资考试真题试卷(通用5卷)10-12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06-05
小学教资历年真题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