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在追求真善美。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两者相互博弈。"下面是关于家庭教育的语录30条,欢迎大家阅读。
1、故知人道,不要别观,总观无我一行亦得,若能明见身心无我,则是见道。《甄叔迦经》卷七十二
2、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599经
3、当在和平年代,大多数人还算是丰衣足食之时,人心的不安便只能说明这个地球在发生质的变化。物质的丰裕终究掩盖不住内心的虚浮,人类正用我们虽然微小却又能毁灭世界的力量在改变着世界。
4、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凡心斋坊,听了一堂了凡先生关于"生命重建"的课程,听完后便有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是一种全新生命的体验,也是了凡先生经过多年的研习,对生命与自然的特别解读。而最近,我也一直在研究关于生命本真的课题,于是就有了与了凡先生合作此书的想法。
5、当我们拥有很多钱财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面对的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懂得感恩之人变得更加珍惜,并善用它来做更多的好事,其结果是良性循环;私欲膨胀之人变得更加贪婪,并利用它来做更多的坏事,其结果是恶性循环。
6、烦恼由心产生,世间烦恼本是庸人自扰。一个人如果在面对世事变幻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心,不生妄念,又何来烦恼呢?
7、幸福不在对岸,而在心底,幸福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哲学,而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心灵变化。
8、心正、路正,走下去就不会偏差。
9、每一分钟的我们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所以我们并不能活在已经成为过去的昨天,也无法透支宏大的未知的明日。宇宙每一瞬都在改变,我们只有一瞬,只活在当下。生活从来不在别处,只在眼前明明白白的每一分、每一秒。
10、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法华经》卷二,譬喻品
11、染净因果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日: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12、念乃随起随灭,并无实物,一犹之空花,幻有实无也。
13、对于特别调皮的孩子,父母多半不敢寄予太多奢望,但是心理学的看法却大相径庭:这些孩子特立独行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独创性,思考模式往往与一般孩子不同。所以,调皮的孩子往往点子特别多,自信、活泼、争强好胜、兴趣广泛、自主能力强,乐于应对各种形式的困难。
14、精神上的痛苦和恐惧并不能减弱肉体上的饥饿,吃饭可以减弱痛苦。
15、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16、身心以自性为见。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明鉴无心故。
17、大道不在言也,非言无以显道,佛法不在学也,非学无以明法。
18、当以观观昏,即昏而朗以止止散,即散而寂。
19、指引我认认真真地做事,就是你我的恩师,节日快乐!
20、秋风轻拂落叶,宛如当年您敦厚的手,慈祥的'话,给我最温柔的抚慰,最诚挚的教化。
21、不必等。这是说不必单纯的只是等——可以做些别的充实自己,不要根本没有原因地等。
22、有些道理没到一定时候你不懂,没关系,都是这么从傻孩子过来的。关键是能把人人都貌似懂的道理做好,就是很难得的事情了。
23、顺其自然,再说一次。别刻意。也别一腔热血的冲动。
24、因材施教,首先要看是什么材,"材质"其实在6岁前就已经基本确定了!
25、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一个人的境界,一个人的胸怀决定一个人的格局,我们不能无限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我们却可以无限地拓宽我们生命的宽度和广度。
26、当你任性的时候,赞同你的不一定是朋友,但反对你的人绝对是真正关心你的人。只有死党才会毫无顾虑的教育你,因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过得好,不受任何伤害。
27、我相信,讲台就是锻炼我、锤打我的地方,我将永远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28、人可以不断犯错,但绝不能犯要命的错。
29、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30、雾可以阻挡天空的视线,却不能锁住天空前进的脚步。
【2021年家庭教育的语录30条】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的语录46条12-27
家庭教育的语录30句12-27
家庭教育的语录65条12-27
家庭教育的语录76句12-26
家庭教育的语录48条12-25
家庭教育的语录99条12-25
家庭教育的语录75句12-24
家庭教育的语录38条12-21
家庭教育的语录36句12-19
家庭教育的语录39条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