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父母如何帮助宝宝走出困境,希望有所帮助!
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最理想、最有效的方式是,从陪伴、学习开始,经由主导和辅导阶段,再到放手和帮助。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放手”,完全交由医生治疗。都是“放手”,两者有天壤之别。
一开始,孩子的异常情况呈病态发作,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家长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灾难性的局面,大多焦虑痛苦而又茫然无措。有的把治疗交给医生、心理治疗师,自己做好陪伴者的角色;有的想帮到孩子更多,想尽一切办法去学习、了解相关精神病学的知识;有的从医生那里细心揣摩用药之道;也有通过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向有经验的家长请教的。
此外,孩子的心理成长,对家长的精神层次和思想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自身需不断学习、提升。两三年后,有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家长会自觉、不自觉地担当起辅导甚至主导的责任。
心理异常大多会以起伏不定的方式伴随孩子的.一生,心理成长、修复和疗愈,很可能是孩子一辈子都要做的功课。而这种成长、修复的过程,绝非几次心理咨询、治疗所能完成的,靠的是平时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点点滴滴的“正向”积累。
在这个旷日持久的过程中,家庭成员间亲密无间的共同成长和相互支持,家长作为导师和朋友的身份和作用,好比土壤和阳光不可或缺。
家长从主导到放手
在治疗用药方面,学习成长后的家长,能够更加准确地向医生描述病情,减少误诊;待经验更加丰富、进一步取得医生的信任之后,有些家长完全可以主导孩子的用药。
孩子的状态时好时坏,用药必然是动态调整。家长时刻陪伴左右,只有家长能够准确把握状态起伏并予以及时调整,既要避免孩子过度用药,又要避免用药不足引起大的波动和复发。当然,主导的前提条件是要经过充分学习。家长一知半解又刚愎自用,反而会耽误孩子。
几年后,从家长那里汲取了足够多的养份,孩子开始独立成长。这时,家长要学会放手,严守边界。毕竟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家长在前期主导的反复摸索的实践中,要培养孩子的自我觉察情绪的能力,让孩子了解一定的药理并参与调药的过程。时机成熟,让孩子给自己用药、调药,因为孩子的状态只有他本人才最清楚。
心理方面,孩子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成长和修复的经验和能力,家长只须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与必要的帮助。
探索家庭互助小组模式
孩子的精神障碍和疾病,源于脑内神经递质的失衡。其实,这和身体缺少维生素、缺钙没有本质的区别。孩子就是一个正常人,不是“病“人。社会在不断进步,对于孩子的情况,家长不必过于忌讳,过度保护。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家长和孩子都以一种坦然和开放的心态与外界互动和往来,有利于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卸下包袱,轻松前行。
摆脱病耻的束缚,家长多带孩子参加线下的联谊活动。孩子找到同伴,可远离孤独,共同成长;家长在一起,既可以学习上相互分享和探讨,又可以精神上相互慰藉和鼓励。一来二往,熟悉程度便会增加。瓜熟蒂落,彼此投缘相惜的家长和孩子,便可以结成家庭互助小组。
这样的互助小组,最好来自同一座城市,三五个成一组,推举出热心能干的家长担任小组长。小组成员紧密联系,像亲戚一样走动、互助。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之女,他们之间,可望建立终生的友谊,甚至情同手足。为数不少的家庭是单亲,组建这样的家庭互助小组,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父母如何帮助宝宝走出困境】相关文章:
4.走出困境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