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克服依赖性的办法

2022-10-13 家庭教育

  生活中不缺乏过于依赖父母的孩子,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问三不知,什么事情都要依赖于父母。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帮孩子克服依赖性的办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鼓励孩子自己动手

  自己动手做的食物味道更美,自己动手摘的果子更甜,自己动手洗的衣服更香,人们都有这样子的感觉,凡是自己动手的东西必定比他人动手做出来的更好。这就是收获的感觉,心里充满了喜悦。同样的道理,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让他们品尝到收获的喜悦和乐趣,远比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得好。正因为是自己动手的,孩子也特殊地珍惜,如自己动手摘果子,无论摘多摘少,孩子都会吃得津津有味,家里四处摆着的水果他们未必吃。自己动手有助于孩子克服平时凡事依赖父母的坏习惯,从而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

  2.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有些父母总是埋怨自家的孩子这也不懂,那也不会,别人家的孩子却听话懂事,什么都会。父母在埋怨的同时有没有想一想孩子之所以这样和自己有没有关系呢?别人家的孩子肯定也不是生来就会的,而是从小父母帮他们养成的好习惯。因此,父母在埋怨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同时,请您从小帮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多种好习惯,这样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独立性而不依赖于父母。

  3.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孩子需要成长,需要独立,需要面对问题,这样他们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给孩子独立的机会,给孩子需要思考的问题,放手让他们去成长,这才是智慧型父母的教育方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先站在一旁,观察孩子是如何面对的?如果他们想都不想就高声呼喊父母,那你就在一边藏起来,让他们找不到,看看他们会怎么处理?他们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之下也会自己动手。如果孩子还没发现问题,你就冲上去解决了,那孩子如何有机会独立呢?

  4.不做封建包办父母

  封建社会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没有任何公平和自由可言,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包办,包括孩子长大以后的婚姻都是父母包括。在这样子的教育方式之下,孩子没有自己思想和生活,只能什么都任由父母摆布,也就形成了孩子对父母的过于依赖。如今封建社会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包办式教育却还有不少存在,如果您还在包办式教育那就请多思考一下吧!

  扩展资料:

  孩子如何克服依赖心理

  第一、 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

  孩子的个性需要从小培养,不要总是觉得宝宝太小了什么事都做不好,聪明的父母是选择信任孩子,让他们自己动手,而自己就在一旁指导,让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挑战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丰富自我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能够获得父母的赞美,如果他们在完成了一件事情之后获得了父母的赞美,渐渐的,他们也会喜欢自己动手,因为这样子在父母眼中自己有了更多的进步,获得了心理上的成就感。

  第二、 精神鼓励很重要

  孩子前进的动力就是源自于长辈,爸爸妈妈要多鼓励孩子,偶尔的失败并不要紧,孩子多接触些不同的感官情绪也是好的,这也是在培养他们的情操,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但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以及独立个性而不是让他们在溺爱中长成懒惰,独立意识差的人。

  第三、 重视精神培养

  过度依赖于他人的孩子精神层面大多缺乏引导,因而总是以他人的意见作为生活的方向,父母们需要重视孩子的精神培养, 让孩子自己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精神强大才可以做生活强者,事事包办只会阻碍孩子走向独立。

  总结:爸爸妈妈要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们能够有更多新奇的体验,而他们接触的多了自然也就愿意自我探索去追求更更好的东西,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不要总是将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获得关注越多,他们渴望的东西就越少,渐渐就没了追求。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1—3岁:鼓励儿童不断尝试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在1-3岁的时候,会进入艾里克森(Erikson)所提出的自主——羞怯或怀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会自主地探索环境以及尝试新的事物。比如说,他们会开始试着自己用小勺吃饭。然而,有些父母为了节省时间,或怕孩子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便会把小勺从孩子的'手中拿走。类似的做法一时来看确实替父母省了不少事,然而这却是造成孩子依赖行为的根源。孩子尝试新事物的行为如果遭到父母一再地干涉,他们甚至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最后只能放弃对新事物的探索,而这也意味着孩子们掌握新技能的时间会被人为地推迟。这对儿童独立性的发展自然是相当不利的。

  4—6岁:强化孩子适应能力

  在4-6岁的时候,儿童迈入了另一个新的里程碑,即自动自发——退缩内疚阶段。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究竟是继续依赖父母,还是逐渐培养出独立性格,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儿童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果此时父母对其新的目标给予支持,儿童自发的责任感便能得到发展。因此,要扭转孩子的依赖心理,就要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倒垃圾、叠被子、扫地,等等。如此便能增强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摆脱凡事都要依靠父母的习惯。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做事慢,因此不愿意让孩子做家务。如此一来,不但养成孩子依赖的心理,更容易让孩子丧失对家务的参与及责任感。他们不但会认为父母做所有的家务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一旦父母有些事情没有做好,他们反而会埋怨父母没有尽到责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学习他人的行为,并对其产生认同。因此,如果能够善于利用榜样的作用,对孩子摆脱依赖及促进其独立自主,也能产生一些积极的效果。在学龄前,儿童所认同的对象是父母,当孩子出现模仿家长而产生自理行为的时候,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比如说“贝贝真棒,已经可以自己穿衣服了”,或是“小宝真乖,已经可以帮妈妈干活了”。类似的话会让孩子产生自豪感,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独立地完成一些事情或是为别人提供帮助。经过反复强化之后,孩子这些适应性的行为便能够保存下来。

  学龄阶段:利用他人积极影响

  上了小学以后,儿童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知识的获得。如果通过努力得到了学业上的成功,他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感。这个时期便是艾里克森所说的勤奋——自卑阶段。由于此时儿童的生活重心在学校,加上国内的家长又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家长免不了大包大揽。又形成了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改善这一行为,除了家长自己先转变观念之外,也应该向老师寻求帮助。因此老师在学校教育中,如果适当地增加一些培养其独立性的内容,再加上家长的配合,通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到了中学之后,孩子进入了同一性——角色混乱阶段。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如何。此时他们模仿的对象变成了周围的同学,他必须赢得同伴的认同,进而建立起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这个阶段的孩子若有过度依赖的问题,家长可以多熟悉和他经常往来的同伴,并从中找出一些独立性较强的同学,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逐步改正其依赖的行为。

  孩子依赖的习惯是经过较长的时期才形成的。同样,想要纠正这一行为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尤为重要。过于仓促或激烈的矫正措施,都有可能会使孩子误认为他是个不受喜爱的人,从而对他的心理造成伤害。因此,一方面要增加孩子成功的经验,积极培养其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还要设法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但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完成。

【帮孩子克服依赖性的办法】相关文章:

帮孩子克服粗心大意的妙招02-17

帮孩子克服内疚感的四个方法12-14

语文多媒体教学应克服依赖性论文07-04

帮孩子释放压力的9个怪异小办法02-21

5招帮孩子学会管理情绪的办法01-09

克服水土不服的有效办法03-12

让孩子服帖的办法02-22

孩子粗心的原因及克服方法02-18

怎样克服孩子的心理焦虑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