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银行信贷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银行信贷自查报告1
我行收到省行《转发省银监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消费信贷管理坚决遏制案件风险的紧急通知》后,分行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指示分行个人业务部将文件转发到各支行,布置分行本部、各支行对个人消费贷款开展全面性的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年xx月末我行个人消费贷款的基本情况
我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房屋装修贷款、助学贷款等4个贷款类别。截止xx年xx月末全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xx万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xx万元,占个人消费贷款总额的xx;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xx万元,占个人消费贷款总额的xx;房屋装修贷款余额为xx万元,占个人消费贷款总额的xx;助学消费贷款余额为xx万元,占个人消费贷款总额的xx。
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状况方面。xx年xx月末全行个人消费不良贷款余额为xx万元,不良占比为xx,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为xx元,不良占比为xx;房屋装修贷款不良余额为xx万元,不良占比为xx;助学消费贷款不良余额为xx万元,不良占比为xx。
xx年前xx个月全行只发放个人消费贷款xx笔xx万元。
二、我行在个人消费贷款发放和管理中碰到的问题
(一)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逐渐萎缩
我行从20xx年开始发放个人消费贷款,20xx年达到了一个高峰,20xx年以来逐年萎缩。近几年我行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少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由于人民银行逐年上调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促使消费者购房行为变得理性,在办理按揭贷款时充分考虑了利率变动对自己支付能力的影响,贷款需求减弱。
二是优质个人客户和优质楼盘少。我行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市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高,优质个人客户和优质楼盘均不足。
三是xx地区信用环境较差,贷款经办人员对此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
四是提高了个人消费贷款准入门槛。我行信贷资产质量差,亏损严重,省行将我行归为“审慎发展行”和四类行。为防范贷款风险,我行提高了贷款准入门槛,将个人消费贷款客户定为我市公务员、移动通信、电信、电力等高收入群体,限制了中低端客户的准入。
五是加强了内控管理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加大了处罚力度。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经理普遍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担心“做多错多罚款多”,缺少了对市场的热情,对市场拓展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停滞低迷。
六是未建立个人消费贷款激励机制,未能充分调到经办行和经办人员的.积极性。
(二)我行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较大,资产质量较差
至xx年xx月末我行除汽车消费贷款不良占比为0外,其他3个消费贷款品种的不良占比都在xx以上。我行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有:
1、存量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质量不高,风险进一步显现
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存在数量多、客户分散、还款期限长、单笔风险状况难以确定且具有潜伏性等特点。20xx年以前我行没有针对个人消费贷款这些特点进行认真研究,与其他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贷款的数量和市场份额上展开竞争,形成了一部分个人消费不良贷款。
2、贷款形态正常的客户提前还款的现象逐步增加
近几年由于人民银行逐年上调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出于贷款成本考虑,纷纷提前还款,而且大部分都是还款一直正常的客户来提前结清销户。
3、个人消费不良贷款起诉清收难,抵押物处置损失大
对不良贷款起诉清收要经过受理、审理、判决、申请执行、执行、拍卖抵押物归还贷款本息等一系列过程,持续时间长,清收难度大。另外,抵押物处置时因当初贷款发放时抵押物评估价过高,导致抵押物拍卖价款不足以全额收回不良贷款本息,也形成了一部分贷款损失。
4、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20xx至20xx年,我行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持贫困大学生上学,发放了一部分助学贷款。助学贷款着重于社会效益,由于单笔贷款金额小、户均催收成本高、未提供有效担保、就业压力大、部分借款人已无法联系等原因,大部分已形成了不良贷款。
通过这次全面性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排查,我行没有发现新的虚假消费贷款案件。
三、今后的工作方向
1、继续加强对个人消费贷款的权限管理
为防范经营风险,继续上收下属各支行个人消费贷款审批权限。由于我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比率超过控制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37条有关审慎监管措施的规定,我行决定继续上收下属各支行个人消费贷款审批权限,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一律由分行行长或经授权的主管副行长审批发放,对金额较大的贷款必须经贷审会审议。
2、切实加强对分行本部、各支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自律监管
检查及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强对全行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监测和贷后管理,力促全行个人消费贷款。
银行信贷自查报告2
银行家们心中有数,业务和风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于是乎,上半年冲在前面的是对公、个金、授信等前中台人员;而风水轮流转,下半年忙碌的则是银行稽核、内部审计等后台人员。
8月下旬,审计署的审计调查队伍入驻前,一家国有大行刚结束了一场长达三个月的专项稽核。稽核部的经办人员加了三天班,把该行所调查的5家分支行的情况进行了汇总。
此次稽核调查的是自xx年以来发生的公司授信业务,包括贷款、票据、国内信用证等。
9月10日,一家大型上市银行江苏省分行人士透露,该行正在开展内部审计;另一家大行上海分行人士称,该行内部的风险排查工作已于8月底完成,范围涉及项目资本金落实情况、票据业务等方面。
通过自查风暴,潜伏于信贷冲动下的`各种问题浮出水面。如前述国有大行的专项稽核查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授后管理工作不到位、资金流向监控存在不足、对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够严格、会计核算不规范等。
而稽核结论中提出的两大关注事项:一则是关注委托开票业务的合规性,二则是项目资本金落实到位。
各行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如何在审计署到来之前,把有瑕疵的贷款落实到位。
8月底,一家大行信贷人员透露,他所做的工作中有一项就是,规范借款企业的股东借款问题,如果借款企业用股东借款来补充项目资本金的缺口,都需要重新来过,退回股东借款,重新落实项目资本金。
“过桥”项目资本金迷离
银行自查锁定的均为关键环节。
8月以来,部分中小银行上海分行纷纷开展与案件防控相关的风险排查工作。其中,一家股份制银行将单位账户、员工行为、票据业务列为重点排查对象;另一家上市中小银行的排查内容则包括公司条线授信真实性检查、重点客户
走访、担保真实性核查、贷后管理落实措施及票据业务合规性检查等方面。
天量信贷的背后可谓是“泥沙俱下”。在银行业掀起自查风暴中,违规行为自然无处遁形。上半年“信贷冲动”的故事里,银企的微妙关系,或可从以下两宗案例管窥一二。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xx年2月到5月期间,一家国有大行南方某支行向广州一家热电有限公司发放了4.18亿元贷款,用于一期项目建设。
虽然银行放款审核人员审查贷款条件落实情况,并准备放款之时,项目自有资金尚未到位,但他们仍将这笔贷款进行了批出。
在此情况下,企业向银行承诺,将于xx年6月底前落实自有资金事项。
企业自有资金未能如期而至。这家企业的理由是,由于办理增资手续时间较长,所以,截至xx年6月末仍未能办妥。
信贷员自有辩护之词。据一位知情人士转述,该信贷员认为,事实上,这家企业的股东已于xx年6月11日汇入5.32亿港元,但由于其外汇增资手续没有完成,导致该笔资金一直挂账处理,无法进入验资户
【银行信贷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银行信贷自查报告05-17
银行信贷自查报告2篇07-25
银行信贷自查报告(2篇)10-25
银行信贷自查报告(合集2篇)03-10
银行信贷口号08-31
银行信贷的实习报告07-14
银行信贷的实习报告07-14
银行信贷的实习报告07-14
银行信贷的实习报告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