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常常以教师的视角展开对文章的解读,并将教师的观点态度强加给学生,课堂教学以灌输法为主,极大地忽视了小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导致了小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被动性很强,不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与阅读习惯。小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教师的授课内容,却没有将阅读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内化为主体性的经验,导致了小学生与阅读文本相脱离,没有教师的指导则无法开展自主阅读,不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水平不高,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发言权极少,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十分严重。在应试思想的严重干扰下,小学语文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忽视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对阅读问题的设置与阅读答题的思路展开大量讲授,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而充分的阅读,不注重挖掘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思想情感,忽视了文章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从而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内容,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阅读思维能力,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内驱力,从而限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1]。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确立学生主体性,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职能与教学形象,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法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实现寓教于乐[2]。
(二)运用多元教学法,培养阅读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对多元教学策略的驾驭能力,为学生构建一套立体性、多层次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策略,为学生创设交互式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为学生创建动态感官教学情境,通过影音动画的立体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唤醒学生心中的丰富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素质性。以《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自然风光的影音资料片,使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美丽当中,从而生出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使学生形成保护地球的理性认知,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落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性目标,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整体提升[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对多元教学策略的驾驭能力,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整合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组教学结构,优化教学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素质化改革。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阅读理解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阶段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读懂文章,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和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我尝试从词汇积累、阅读方法入手,指导学生运用快速阅读、浏览阅读等方法,阅读各类英文小故事、小短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阅读乐趣、获取阅读知识,养成阅读习惯,这样才有利于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词汇积累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必备条件,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英语词汇的学习与积累。以往传统乏味的读读写写无法激发学生读、识、记的欲望,教学中,我将英语儿歌、游戏、表演、搜集等多种活动融入了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记忆单词。例如教学关于Clothes的单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编写儿歌:外套coat能御寒,毛衣sweater很保暖,连衣裙dress很漂亮,牛仔裤jeans好喜欢……在儿歌的帮助下,学生们兴致盎然地记住了单词。
二、阅读方法是阅读理解的关键
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比较乏味,改变以往的阅读教学方法,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模式、精心设计阅读教学环节是关键。人教版PEP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2篇阅读理解材料,阅读材料富有故事情节,图文并茂,并充满了童趣。对于阅读材料,我通常采用“五步阅读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步阅读教学法”即:
1.初读,自悟获取大意;
2.再读,质疑解疑;
3.静听,再会其意;
4.跟读,正音、体会与表演;
5.展示,小组合作上台展示。
例如在教学阅读“My favourite season”一课时,先让学生默读,配合插图了解故事大意;接着提出疑问,如:What is Zip’s favourite season?Why?让学生带问题再读故事,细细品味,找出答案,并找出不懂的地方,如单词的读法和意思、句子的理解等;接下来,学生合上书,静听录音,再会其意;最后跟读,分组进行对话表演。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更培养了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
三、学会浏览,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浏览的关键在于快速抓住阅读材料的重点——主题。语文阅读课上老师经常讲阅读的.重要性,英语阅读也需要抓主题、抓大意。阅读文章的首段和末段一般能体现文章的主题,阅读时,可抓住阅读材料的中心句,先浏览首段和末段以及文章每一段的首句,基本了解文章内容。指导小学生学会快速浏览阅读材料,要做好以下两方面:
1.转变精读观念,强化视觉阅读。小学英语课堂上,不必过于要求学生认真精读文章。精读文章固然重要,但更应重视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快速阅读能力的方法,是避免边看边读、无论看什么脑子始终在“细读”英语,这种方式会直接影响阅读速度,且易疲劳。要提高阅读速度,首先要改掉边看边读的习惯,阅读时只靠眼睛,头脑中不要有发音的过程,克服一字一句默读即视觉阅读,并进一步强化训练。
2.避免重复阅读。大部分学生经常重复阅读刚刚看过的单词、词组及句子,复视的次数相当频繁,即使一个熟悉的词也要复视,这就严重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因此,在阅读时要尽量避免复视,减少复视的次数,这样才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
四、拓宽视野,学会跳跃式阅读
跳跃式阅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方式,目的是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跳读不能从头至尾、按部就班地阅读,可以每行读半句、斜着读、竖着读等,也可以采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跳读,达到目的即可。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3
一、找对问题推进课改。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要想真正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必须要正对现实,找准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依据问题寻找答案。以下几点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阅读文本理解不深,导致教学没有深度。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制约着教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对于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导致教学效果大大折扣,这种事情也是常见的现象。对于教师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师水平有限,不能按照参考书建议去理解教材文本,导致小学生理解上出现偏差和不足。
(2)教师选择过多的参考,导致观点混乱,条理不清。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这些资料有对教师有用的一面也有干扰的一面这就要看教师有没有正确的主观判断,教师在参照教学资料是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使自己在资料前迷失自我,才不会使小学生也失去正确的方向。
2.没有尊重小学生的阅读个性,影响小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必须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促进小学生的思考和交流,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小学生,要允许小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小学生自身对课文理解和考,这样的态度不利于小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小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小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也不能代替小学生去感悟,教师要允许小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的思维锻炼,才能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学生语言积累不足,影响教学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培养小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重心向文章理解分析倾斜,从而导致教师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并且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重语言理解轻语言的运用。长期积累下来,形成了现在小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较弱的现状,制约着阅读教学的效果。
4.重形式不重内容。
近年来为了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施,往往要开展一系列的听课活动,教师为了应付这些听课活动,不得不采取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际,上课的教师只注重了形式,不见实效。形成了课堂上热火朝天,课堂气氛异常炽热,却没有实效的花拳绣腿。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改革的现状,下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几点建议:
1.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小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2.开展设问教学锻炼小学生思维。
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是实现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合理设置问题,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小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的愿望。
(2)设置合理的活动,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小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3.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4
一、深化聋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笔者长期在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一线工作,认为深化聋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听障学生融入主流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深化初中听障学生阅读教学,为提高听障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许多听障学生直至走出校门,语言文字理解能力仍停留在普通小学教育的阅读水平,一半学生甚至达不到普小水平。而仅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听障人士占绝大多数。因此,听障人士的普遍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较差,交流能力弱,而他们融入主流社会的心理需求较大,强烈的反差致使他们存在交流心理障碍。为使听障学生能更快地提高语言文字阅读理解能力,应从初中抓好听障学生的阅读理解训练。
(二)深化初中听障学生阅读教学,能够使听障学生增强阅读自信,从而达到“悦读”的境界
听障学生产生阅读惰性的原因,归结于“不懂读,不想读”,其实,究其原因无非是词汇量小、没有掌握阅读技巧、不清楚阅读方法等。解决了听障学生的困惑,他们自然会乐于阅读,勤于阅读。
(三)深化初中听障学生阅读教学,有利于促进听障学生扩展阅读,增长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现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仅局限于课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也不能满足阅读教学的`要求。且在听障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他们选择阅读的则是内容浅显、简单化的书籍,例如漫画、童话等等。因此,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必要。
二、如何提高初中听障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初中听障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一)因“生”制宜,选择适合初中听障学生阅读的素材,开发校本教材
听障学生因听力损失程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后天努力等原因,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这就使教学陷于两难的境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厌倦反复的基础教学;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如看天书,产生畏难情绪。为尽可能地缩小两极分化的差距,全面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研究开发与应用适合本校听障学生使用的阅读校本教材。
(二)用阅读“成就感”培养听障学生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体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教授阅读训练题时,需按学生情况来编制训练的题目,题目设置由易到难,用答对题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深入解决阅读难题,增强听障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成功才能使学生不断获取学习兴趣,争取更大的成功。
(二)注重阅读方法的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5
一、任务分析理论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任务分析理论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的合理性,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理论基础,确保学生阅读教学的科学化。其次,为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行为提供指导,该项理论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中蕴含了优秀语文阅读教师的经验,促进了教学方法的优化。最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特点,合理选择阅读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确保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防止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任务分析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学生特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处于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日益增强,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阅读教学融入语文学习中来,需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课文预习时间,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直观性的了解。教师为了防止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轻声地读出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阅读的感受。
(二)分析教材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二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前,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及时提出对文章的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要及时进行纠正。在阅读教学初期,要求学生先阅读一段或者两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深入分析阅读材料内容,提前做好问题的预设,将问题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问}回答的准确率。教师对于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苏教版《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除草,结果怎样?(2)去年杂草丛生,今年却长满庄稼的原因是什么?在讲课前提前针对阅读内容,给学生设置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分析阅读情况,强化学生朗诵感悟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三步,主要强调将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培养学生的预感和文字驾驭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朗诵,通过学生的朗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展现自我搭建平台。学生可以运用范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和领读等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将范读和领读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生字,提高语文阅读素养,促使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语文阅读中的较长句子,强化学生的朗诵感悟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四)分析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四步,要求学生具备理解作品的能力。每个阅读材料中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阅读时,会给学生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使学生在大脑中对作品形成一定的印象,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作品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任务分析理论,对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任务分析理论的四个步骤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切实把握阅读教学内容,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需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力推广任务分析理论教学法,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贡献力量。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6
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课由于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难以在新背景下较好地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措施。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也是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和新课标要求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教学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开展,所有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对取得成绩的直接作用力比较弱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等课程的重视度也就非常小。总结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主要是:学生阅读机会少、阅读重视度不高、阅读能力差。
(二)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能力。开展阅读课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只有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基础上才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通过阅读方式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一)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
过去小学语文阅读无法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而导致阅读课无法发挥有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给予阅读课足够的重视,并努力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对每一堂阅读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设置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目标以及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课中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从中得到更多感悟。
(二)指导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精讲课文之前独自对文章进行初次了解的过程。若学生在上阅读课之前就已经把文章阅读一遍,那么就能够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结构、主要内容、表现方法以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在教师精讲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有感触,还能够通过教师讲解解除自己的疑惑,提高整个阅读效率。对于如何提高课前阅读的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自行设置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之后自己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也就能够使阅读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效率。比如,在学习《琥珀》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前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如何演变成为化石”、“文章中有一个新词‘约莫’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代替”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阅读障碍
所谓的阅读障碍并不是实际所说的障碍,而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与阅读课文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解答这些问题。比如,在阅读学习《揠苗助长》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讲课时设置这样的问题“农夫为何费了那么多的力气禾苗不但没有长而且还枯死了呢?”“如果你是农夫,那么在这个事情中你会怎么处理呢”等。让学生在了解拔苗助长坏处的同时能够设想若是自己会如何做,为学生展开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时多加思考和想象的好习惯。
(四)科学利用教学评价的重要推动力
教学评价不仅是反映一个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状况,在很多方面更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而且这种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看学生进步的、好的方面,而不是学生不好的方面,多用一些鼓励和表扬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提高自信心,慢慢地喜欢阅读课,喜欢阅读课老师,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推动阅读教学更好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刻反思之外,还要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利用好教学评价等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7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阅读主体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从而重构读物的具体化形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角色,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么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授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阅读教学已成为备受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例如学习第五册《师生情》一课,在理解“她们多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啊”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她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划出有关语句,谈谈体会。思考此问,学生必然联系下文王老师“和蔼可亲”、“日夜操劳”来理解。
②你从哪儿看出她们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划出有关的重点词语,谈谈体会。学生又必然联系上文中“冒雨”“急匆匆”等词语来理解,最后达到对师生之间情感的深刻认识。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涵信息的方法。阅读方法不同,每个人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各不相同。要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浏览读、略读、精读、细读),在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一方面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包括如何理解和阐述支持中心思想的事实和细节、如何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进行梳理归纳、如何进行逻辑推断、如何理解人物性格等。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不应过份在意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与否。就阅读理解四个字而言,重点在理解上,为了保证准确理解,对文章出现的重点句或难句,我会只做简单讲解,要求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句,力求准确理解,掌握主要意思。
三、明确自主阅读的具体目标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阅读理解教学方法07-02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05-16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12-12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06-08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08-16
语文阅读理解04-17
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06-29
初中的语文阅读理解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