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2022-05-23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学习查字典,掌握部首查字法。

  2、 读一读,比一比,让学生懂得声调不同,写出来的词也不同。

  3、 背一背古诗《池上》。

  4、 朗读《感谢》,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 让学生懂得“中国之最”。

  6、 讲一讲自己的暑假生活,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

  二、.能力目标:

  6、 让学生查“笼、绕、羞、隆”

  7、 总结部首查字法。

  三、 读一读,比一比

  小黑板出示:

  1、 注目、祖母

  2、 古迹、估计

  3、 名胜、名声

  你发现了什么?(声调不同,写出来的词也不同。)

  四、 作业:用部首查字法查第5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背一背、读一读,我的采集本。

  教学目标:

  1、学习《池上》,背下来。

  2、朗读《感谢》,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爱戴。

  3、让学生懂得几个“中国之最”,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和自主积累。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学习《池上》

  1、 自由朗读

  2、 指名读

  3、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小组内讨论。

  4、 教师点拨不理解的地方。

  5、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6、 指导背诵。

  7、 小结。

  三、 读一读

  1、 出示题目:感谢

  2、 请大家朗读这首诗歌。

  3、 自由朗读,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4、 分角色朗读。

  5、 文中谁感谢谁?(板书)

  6、 小鸟为什么要感谢蓝天?……

  7、 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8、在我们身边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你想感谢谁呢?能不能学着短文编一编呢?

  9、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 我的收集本

  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上的几个“中国之最”,并把他们收集到收集本上。

  五、 作业

  1、 背《池上》。

  2、 朗读《感谢》,并仿写几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暑假生活,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2、训练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并把自己说的写下来,注意语句连贯、通顺。

  教学重难点:能够说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就过去了,你在暑假里过得快乐吗?你有什么有

  趣的事儿告诉大家?你想知道同学们的趣事吗?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

  的题目就是“说说我的暑假生活”。

  二、 说一说

  1、看图,指名说说他们的话。

  2、分组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

  3、指多名学生说一说。

  三、写一写

  1、大家说了那么多,能不能写下来呢?

  2、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同桌互相读一读,改一改。

  4、师讲评学生的习作。

  四、作业

  修改作文并抄写

语文教案 篇3

  课 题本命年的回想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本命年的回想

  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难点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及斑斓多彩的民俗文化。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欢乐中国年》导入,哼唱,问:这是什么歌?(幻灯片:中国年)喜欢过年吗?

  那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刘绍棠到60多年前的京郊运河边,去看看那儿是如何过年的。

  (幻灯片:课题、作者)

  二、新授

  学习课文

  作者那时候的过年真有趣,从腊月初一就开始忙,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忙什么呢?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一下作者家乡是如何过年的。(幻灯片:过年喽)

  2.通过朗读,大家看到了哪些过年的场景?你能简洁的概括出来吗?(学生讨论回答)(幻灯片:十件事)

  3.你知道这些做法寄托了人们的哪些祈盼吗?

  4.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过年的喜庆气氛吧!(幻灯片:音乐图片)

  这些民俗活动中你最想参与哪一件呢? 说说你的理由。

  5.我们现在过年有哪些活动呢?(生自由回答后出示幻灯片:现在的年)

  你觉得刘绍棠小时候过年有意思,还是我们现在过年有意思?

  6.师:很多人觉得现在过年喜庆热闹的气氛越来越淡,你能试着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变化总趋势:淡化。项目内容减少,某些事情推迟,购买而非自办者增多,年货量减少而质提高,人们重视程度降低,过年与平时差别减小。)

  三、巩固

  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或是民俗习惯?(幻灯片:节日)

  四、总结:教师小结:

  众多的传统节日,体现了斑斓多彩的民俗文化,而这众多的民俗风情其本质也就在于人们辟邪、祈福的思想感情。

  当前,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民俗文化?(机动)

  四、作业:

  1、搜集过年时人们的祝福语或者春联

  2.回忆你过得最有趣的一个春节,用最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语文教案 篇4

  一、复习内容

  第三单元:《电脑棋手》《走马灯的奥秘》《孩子靠科学家》《空气在哪里》《百花园三》

  二、复习目标

  1、读熟课文,认识生字,掌握词语。

  2、认识、了解课文都是弘扬科学的。

  3、积累四字词语以及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4、学习几种词语的结构特点,掌握“把”字的写法。

  5、写一则应用文“请假条”。

  三、复习重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运用多音字。

  2、学会查字典。

  3、写好“把”字句。

  4、学写请假条。

  四、复习方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比较形近字、多音字并组词。

  2、小组合作讨论词语的结构特点和查字典的方法。

  3、互相交流应用文“请假条”的写法。

  4、独立完成复习训练题。

  五、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kējìlàzhúàomìzhùmíngyuxiǎoxiōngdìchángguībiāoběn

  ()()()()()()()()

  二、比较组词

  须()理()沾()旋()堂()标()

  需()狸()站()族()常()际()

  三、多音字组词

  转着种应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灰蒙蒙

  高高兴兴

  学习学习

  津津有味

  小心翼翼

  百发百中

  五、查字典填空

  “忍”字用音序法应查大写字母()。“忍”字的第三笔是()。

  “考”字用部首法应先查()部,再查()画。“考”字的第七笔是()。

  “鬼”字应查()部。“鬼”字共有()笔,第六笔是(),第八笔是()。

  六、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带“把”字的句子

  1、一阵大风吹开了我们的大门。

  2、小猴子用一把锋利的锥子刺破了皮球。

  七、把词语、句子补充完整

  1、()目寸光;狐假()威;守株待();画()点睛;

  呆若木();()急跳墙;()到成功;亡()补牢。

  2、读书破万卷,。

  3、,其义自见。

  4、读一本好书,。

  八、读段做题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牧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用“—”线划出短文中两个比喻句。

  2、()的颜料()的银杏树()的夏天()的海洋()的果树()的菊花3、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说明什么?

  九、写请假条

  今天上午,小明要送突然生病的妈妈去医院去看大夫,不能到校上课,需要请一天假。请你替小明为他的陈老师写一份请假条。注意格式。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生字新词。

  2、初识课文,初步体会母亲对儿孙的爱。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启发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正音

  2、生交流自习生字新词的心得。

  3、师作重点点拨、指导。

  辨析:籍与藉、帖与沾.

  多音字:剥:bō与bāo

  剥削与剥开

  三、初识课文,理清文脉。

  1、读文,思考:本文以荔枝为题,是否写荔枝如不是,那主要写什么?表达怎样的感情?

  2、课文围绕荔枝写了哪几件事?练习朗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四、质疑。

  简单的当堂解决,重、难点问题放下一节课解决。

  五、作业。

  1、抄词。

  2、听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子间的感情

  教学方法

  探究法、合作法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

  1、 思考:找出文中描写细致的部分。或让你感动的部分,说说你是怎么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

  2、 小组讨论交流.

  一 反二反馈评价

  1、通过反复感情朗读、品词、品句、品细节描写来加深理解.

  1、如:“不停地抚摸,小心翼翼、爱怜地望”看出母亲对荔枝是那样喜爱,然而为了儿孙却“总舍不得吃”可见母亲对儿孙的爱。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

  课文最后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先体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几句作者没有说出的话!

  四、作业

  1、 练习册。

  2、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小说所表现的一种内在的优美。

  2、体会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理解情节中的细节、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情节摇摆在本文中的具体体现。

  2、思考并领悟对处于困境中的人给予物质帮助之外,还应给予精神关怀这一道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作者:

  海因里希·伯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生于科伦一雕刻匠家庭。1939年入科伦大学学习日耳曼语文学,同年应征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曾负过伤,当过俘虏,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深恶痛绝。1985年逝世。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被誉为是当代德国的歌德。他的著作有四十多种译本,在全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六年的军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鲜血、残骸、废墟……使他的作品充满灰暗、抑郁的基调。但也有人说伯尔的作品既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

  1947年伯尔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成为职业作家。这一时期伯尔参加了“以探讨一切当代问题为宗旨”的“四·七”社,并成为该组织的重要成员。他的创作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旨在探索战争给德国及其民族带来的种种灾难。作品基调灰暗、抑郁,主要人物形象大多是士兵。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火车正点》(1949)、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1951)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等。成名作《火车正点》已成为联邦德国“战后文学” (即“废墟文学”)的代表作。五六十年代,伯尔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广阔,技巧也日趋姻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一声没吭》(1953)、《无主之家》(1954)、《九点半钟的台球》(1959)、《小丑之见》(1963)等。这些作品主要写西德战后 “经济奇迹”中的小人物的种种遭遇,其中《小丑之见》被称为这一时期形成的“不顺从文学”的重要作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作品《在桥边》。

  (二)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并复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我在桥边数人数,每次都故意把一个可爱的姑娘漏数掉。

  (三)重点研习:赏析细节

  (1)乱数

  思考:怎样乱数?为什么乱数?我想通过乱数表达什么?

  “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就送给他们几个。”“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当我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表示我的慷慨。”

  “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捷报。”这就是“我”的工作,“我”早已等同于一架“计时的机器”了。 这个工作对我而言是枯燥、无聊、单调、空虚、灰暗的。

  我对这个工作不满意,但为了生存,“我”又无力抗争。我唯一能作的反抗就是故意制造不准确:“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这些充满反讽和揶揄的笔调表露了“我”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渴望意义的人面对无意义的世界, 会表现出厌倦。厌倦是一种既不肯接受又不想反抗的心态。我把厌倦看做无聊的一种形态,一种包含激情的无聊。(周国平)

  (2)不数:姑娘来的时候,和她同时过桥的人,我一个都没数。

  思考:为什么此时会不数?

  因为我心爱的姑娘此时过桥了,在单调、枯燥的工作中,姑娘的出现就像一泓清泉,冲淡“我”对毫无意义工作的不满,点亮了“我”原本灰暗的生活。这是主人公无聊生活中的唯一亮色了。

  思考:姑娘在桥上经过的时候,我的心理感受是什么样子的?

  “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所有在这个时间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朦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到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这很清楚,我爱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我在爱她。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齐读这两段,感受我的心理。)

  小结:“我”是真的在爱着她了!在姑娘过桥的那个瞬间,如此美好而激动人心的几分钟成了主人公的全部幸福所在了。

  (3)漏数:主任过来检查时,我把她一个人漏数了!

  思考:为什么这次我会数得如此认真?

  主任统计员的出现,这直接关系到我的生计问题。“我”的内心由之前的“愉悦和欢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矛盾。

  思考:为什么我数得如此认真,但还是把她给漏数了?

  表面上看,“我”为了生计,压抑住了自己对姑娘的感情,“因为我必须数,不能目送她过去”,而在内心深处,仍然是真挚的爱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压倒了空洞无意义的职业——“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

  思考:姑娘是我的什么?

  毫无疑问,她是我追求的爱情,同时,她又不单单是爱情。那个“可爱的姑娘”代表“我”心中美好的事物,是我的精神寄托,并不代表我的现实追求,所以不具有特殊的固定性。换另一个可爱的人,甚至动物,“我”也会这么做。

  思考:漏数有意义吗?作者想通过的漏数表达什么?

  “漏数”并不能改变现实什么,但它表现着对美好事物的维护、坚守,表现着一种精神追求。对姑娘的爱与其说是爱情,还不如说是主人公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他在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个人境遇中,依然坚持的对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种守望。

  思考:漏数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我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这结果虽有点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说的主色调还是比较明快的。

  (四)重点研习:理解摇摆

  1、小说中,即使故事的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不愿意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的,而是要让他千折百回,每一个地方都可能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越是曲折,越是跌宕,小说越是精彩,这就是小说情节摇摆所产生的魅力。这篇小说也是如此,情节在短短的篇幅中几经摇摆,“我”的内心情绪也随之起起落落。请同学们说说故事的主人公的情绪有着怎样的起伏?

  开端是主人公灰暗而毫无意义的生活现状,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爱上了过桥的姑娘,因了姑娘的出现,空洞的生活忽然有了亮色而心情愉悦,这是主人公第一次的情绪起伏。这也是情节的第一次摇摆。

  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生活中唯一的那点幸福却也并不能一帆风顺。于是,就有了情节的第二次摇摆。作者安排了主任统计员的出现。主任统计员要来检查了,“我”的内心由之前的“愉悦和欢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矛盾。

  第三次摇摆在高潮部分,表面上看,“我”为了生计,压抑住了自己对姑娘的感情,“因为我必须数,不能目送她过去”,而在内心深处,仍然是真挚的爱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压倒了空洞无意义的职业——“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姑娘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情节运行到这里,似乎要滑向悲剧的结局了。可偏偏峰回路转,“我”居然被主任统计员认为是“好人、很可靠”,幸运地逃过了检查,将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

  小结:倘若只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看,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很简单的,甚至不会引发多少的同情与思考。但正是因为有了情节的一次次摇摆,有了主人公内心情绪的起起落落,才使得小说简单又丰厚,摇曳而生姿。以上是我们通过情节这一元素走进了伯尔的《在桥边》,感受了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悲欢。

  2、伯尔通过这个故事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1)是爱情么?是表现爱情的巨大力量么?并请谈谈你的判断理由。

  小说表面上,是在表现爱情对于一个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层的更在于表达对德国战后,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精神状态的关注。因为主人公的爱情,仅仅只是暗恋,他甚至并不打算告诉那姑娘,“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插入问:主人公是把这次爱情作为可以实现的现实追求来看待么?)与其说是爱情,还不如说是主人公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他在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个人境遇中,依然坚持的对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种守望吧。

  (2)除此以外,作者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将眼光再次投向小说的结局,谈谈它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a)小说的结局极富戏剧性,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么?为什么?

  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故事的发生部分,已作足了铺垫。

  b) 要来检查的和认为“我”是一个可靠的人的并给予我数马车这一美差的都是“他们”。那么“我”眼中的“他们”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呢?

  他们看到数字时的“脸上放出光彩、容光焕发、心满意足、眼睛闪闪发亮、喜欢这个未来完成时……这是一个只关心数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会,这更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满足于“我”送上的数字的官员,其实这些数字根本都是“不准确的”,随“我”的心情故意乱数的,“我”也“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这样的一个社会氛围,这样的一种官僚主义作风,注定会有如此荒谬的结局。所以,这样的结局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c) 作者通过这个结局反映了怎样的一个社会现实?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从始至终都没有人给过主人公真正的精神关怀。尽管由数人换成了数马车,但改变的仅仅是工种,他的处境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他的精神需求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了,他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也许同样被永远地忽略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课文这样的一句话“坐在马路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说明像主人公这样的遭遇并非特例。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社会现实。

  小结:这就是伯尔的小说,在极短的篇幅里,在看似平静的叙述里,既有小人物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理想主义的欢乐精神。通过情节的一次次摇摆,阐释了深刻而复杂的主题,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

  (五)联系现实、拓展延伸

  不仅在伯尔的小说中会出现这种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情况的发生。在纷繁复杂、追求利益的现代社会,人们太重视物质上的追求和满足,而忽视了精神的充实和探索。很多人舍得给自己的父母花钱买很多高档物品,却舍不得每天陪父母聊聊天;很多父母整天忙于挣钱,却没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好好谈谈心。在这个社会,很多人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是最大的幸福,给人物质上的帮助就是最大的帮助。孰不知,真正的幸福与物质无关,真正的幸福也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相反有时失意时的一句鼓励,痛苦时一个拥抱,沮丧时的一个眼神,落魄时及时伸出的一只手,那才是真正的帮助,真正的关爱,那才能让别人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 重亲情

  转念

  宽慰 } 通情达理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通过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设计思路

  阅读例文,教师讲解怎样撰写,学生了解研究报告的写法和需注意的问题。

  一、阅读材料,领悟撰写方法

  1、学习《奇怪的东南风》

  学生先朗读课文,交流读后感,教师适时点评。

  师:这课文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生:爸爸奇怪的咳嗽的原因。

  师:作者重点讲述了什么?

  生:了解问题的研究过程。

  师:作者是怎样讲述的?

  生讨论交流:先实地观察和记录,把观察得到的信息做成记录表,从中发现爸爸的咳嗽与东南风有关,然后请教医生,明白工厂的气体污染是爸爸咳嗽的病因。

  师:让我们一起归纳作者的做法: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2、学习《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师:这课文虽然也是一研究报告,但不同于上,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这课文重点讲述的是什么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师:重点讲述了研究报告的写法。你找出研究报告分几部分了吗?

  生:四部分,分别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结论。

  师:这是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每个部分都很清晰。我想同学们已经从这课文中学习到了研究报告的写法,谁能复述一下?

  学生个人交流,小组交流。

  二、浏览课文,探寻共性

  师:学习了这两课文,相信同学们对研究报告已经有了一个深入地了解,你能找出这两文章的共性吗?

  生讨论交流:文章都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都具有科学性。

  师:尊重事实,科学研究,这是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最重要之处。

  三、知识,布置作业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研究报告,知道了研究报告的写法及需注意的问题,同学们也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吧,课后想想,下节课我们一起撰写一研究报告。

  教后记

  优点:初步了解研究报的形式,归纳出作者的做法。

  缺点:研究报告的注意事项,了解不清。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相关文章: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05-14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汇编6篇05-07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9篇05-21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7篇05-19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6篇05-17

【必备】语文教案汇编7篇05-15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汇总6篇05-21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集锦5篇05-13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合集6篇05-07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汇编8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