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2022-05-16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思路

  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3.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教学重点、难点〗

  关于“真实”的理解及对于童话寓意的理解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虽是首次见面,但我想大家肯定都是文学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如果一次机遇,使你成为一国之君,那么,你会怎样实现你的雄才大略?……不过在很多年以前,有一个皇帝却不如此。大家一定想了解吧?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皇帝。

  板书:《皇帝的新装》

  二 学习课文

  本文是一篇童话,它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学生浏览课文,看一看,作家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来展示它们的丑行。

  ※在括号内分别补充一个字,使故事情节合理完整。

  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

  (四)整个故事情节中,以骗开始,以骗结束,在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哪些人不敢说真话? 讨论;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讨论,然后回答)

  ※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细读他们的语言和心理,思考讨论: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皇帝: 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

  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 保住他们的地位、职务

  老百姓: 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怕招来杀身之祸

  (六)故事最后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来揭开黄的新装的奥秘,来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提示: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既天真大胆,又率直肯定。

  指导学生思考讨论

  ※本文分别讽刺鞭挞赞扬了谁的什么特点?(提示:可选用下列词语)

  至高无上、 道貌岸然、 愚蠢、虚伪、自欺欺人、 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三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课堂讨论。课文中有些情节是荒唐可笑的,如结尾处,大臣手里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皇帝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游行等。这些夸张想象,并非生活中有,但又能令人信服,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提示:它们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有生活的真实)

  四 了解它的体裁——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五 作 文:

  看完《皇帝的新装》这则故事,试想:皇帝对老百姓会怎样?对小孩子会怎样?对骗子会怎样?反过来,老百姓会怎样看待皇帝?大臣们会怎样看待皇帝?假设皇太子已经成年,他会怎么样?假设当时由人民起义军,情形又 会怎么样?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地漫谈,为《皇帝的新装》写一个续篇。

  六作业

  展开联想

  讨 论 你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 提示:

  1说假话的人大多有私心,头脑里有杂念。

  2昏庸无能的人常会任用阿谀逢迎、说假话的人。

  3骗子总是投其所好,满足被骗人的私欲和虚荣心。

  4 要做一个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人。

  板书设计

  爱 愚蠢 语言

  做 虚伪 1皇帝 动作

  16皇帝的新装 穿 自欺欺人 心理

  安徒生 展

  对比

  诚实 小孩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冷”“淡”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初步具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句子中的反义词。

  【学习准备】

  课文中5对反义词的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7”是一首对子歌。以前我们学过哪首“对子歌”?谁能背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走进识字七,了解识字7的对子歌。(点击出示课题)现在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识字7)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读顺。

  2.反馈。

  (1)勾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3)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注意纠正平翘舌音。

  (4)指名读课文,重点正音:赢、赞、诚。

  (5)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先读准画线的生字?画好朗读节奏线读好这个句子。

  3.再读课文:自由读?推荐读?挑战读?齐读?去掉拼音读。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在全班交流。

  4.画找反义词。

  (1)读着读着你能发现这些词在意思上的特点吗?(反义词)老师在书中也画了一对,请你也照样子画,画好的与同桌交流一下。

  (2)反馈:教师出示几对反义词(是—非、长—短、虚心—骄傲、热情—冷淡、诚实—虚伪)请学生齐读。

  (3)(出示画出反义词的课文)请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理解词义

  1.结合情境,理解“是—非”。

  (1)指名读。

  (2)理解词义。

  (播放动画:几个孩子扔垃圾,有的扔在垃圾桶内,有的扔在垃圾桶外)他们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教师小结:“对”就是“是”;“不对”就是“非”。今天上课,我们小朋友专心听讲,发言积极,这种做法──是(教师点词卡“是”)。把“是非”合起来也是一个词语,小朋友能分清是非,也就是能分清对错。(再读词语)

  2.展示榜样,理解“长—短”。

  (1)请学生找出两样长短不同的东西。教师出示物品,学生说长短。

  (2)出示班级学生学习生活图片(理解“长短”的另一层意思),教师介绍他们的长处。

  (3)教师小结:这些都是他们的优点也是他们的长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也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出示并请学生齐读)有个词也是说这个意思,“取长补短”。(出示词语请学生再读)

  (可以请学生说说自己觉得可以取谁之长,补谁之短)

  四、记字积累,指导书写

  课文学得这么就好,生字肯定也难不倒大家,看书第115页,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观察发现(预设:结构、关键笔画)。

  (2)教师板书(上下结构“热”;左右结构的字由学生挑选一个老师板书)。“冷”的最后一点别忘记。

  (3)学生练习,同桌相互评价,好的打上五角星。

  (4)展评(重在字形结构)。

  五、课外积累

  课后我们也去收集、发现各种有趣的对子吧。

  板书设计

  识字7

  是 非

  长 短

  虚心 骄傲

  热情 冷淡

  诚实 虚伪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词语

  教师导语:我把课文中的生字搬到这里了,你还认识吗?

  1.(出示)三字韵文。

  学做人,要诚实。待他人,不冷淡。明是非,知长短。有进步,不骄傲。虚心学,赢人赞。好孩子,招人爱。

  2.自由读?齐读?开火车读?拍手读。

  3.展示诵读课后搜集到的对子。

  随机把搜集比较好的对子歌,领着全班齐读。

  二、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男女生读,个别学生比赛读,齐读等等。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评价人物,理解“虚心—骄傲”。

  (1)小朋友最爱听故事了,我想讲一个关于小红和小明的故事。(出示他们的图片)(录音)小红和小明是同桌,小红成绩很好,小明学习不认真。有一天中午,小红正在看书,小明拿着球,说:“小红,快,我们打球去吧。”小红说:“不行,我要看书。”小明说:“你成绩已经很好了,就别看书了。你看我,上次老师不也表扬我成绩进步了吗?”小红说:“可是后来你不是学习退步了吗?”

  (2)你能用这里的词评评他们吗?

  多个学生回答,如果没按课文中的回答,可以逐步引导。

  (3)你想对小明说什么? (指名说)

  听了大家的话,小明想了很多,你听──(录音:谢谢小朋友们,你们说得太好了,我一定马上改掉骄傲的毛病,虚心学习,争取进步,相信我吧。)

  (4)(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学生读一读。

  5.联系生活,理解“热情—冷淡”、“诚实—虚伪”。

  (1) 了解了小红、小明的故事,老师也想知道小朋友的故事。平时,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么做的?随机理解“热情”与“冷淡”。

  (2)同学们都不错,那如果做错事,你会怎么做?请学生说说自己曾经做过错事之后是怎么总结的?小组交流──指名说(老师要送一个词给大家:“诚实”)“诚实”的反义词是什么呀?(虚伪)(读词)

  5.教师小结,回读全文:多好的对子歌呀,让我们再来读读吧。(学生齐读课文)

  三、记字积累,指导书写

  又到了写字时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淡、热、情”

  (1)观察发现(预设:结构、关键笔画)。

  (2)教师板书(上下结构“热”;左右结构的字由学生挑选一个老师板书)。“淡”的三点水要分开,别写成言字旁。

  (3)学生练习,同桌相互评价,好的打上五角星。

  (4)展评(重在字形结构)。

  四、拓展积累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对子。(出示)请学生自由读一读。

  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课后我们继续去收集、发现各种有趣的对子,并试着写一写对子歌吧。

  板书设计: 识字

  是 非

  长 短

  虚心 骄傲

  热情 冷淡

  诚实 虚伪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用具

  形式多样的生字卡片,蔬菜实物,动物头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交了几位动物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

  师:昨天,我结交了小鸭子和他的妈妈,小鹰和他的妈妈,和他们成了朋友。

  师:鸭妈妈和鹰妈妈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活的本领,从小就树立他们自主的意识,总是让他“自己去吧”!这些位妈妈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师:今天老师又认识了一位好妈妈,你们想认识一下他吗?想知道这位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吗?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进步》到这篇课文中去认识这位好妈妈,去看看他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板书:一次比一次进步学生齐读课题

  (二)观看图画,认识人物,了解课文内容

  1、你们想知道这位好妈妈是谁吗?

  (出示课件,“在屋檐下,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图片)

  2、认识人物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屋檐下”的意思。

  3、师: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说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4、师:老师告诉你们他们在说关于两种蔬菜的事情?

  (出示多媒体课件:冬瓜和茄子让学生初步通过看图片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

  5、师: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读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读课文,识字

  (1) 指名分段读课文(播放课件其中生字为另一种颜色) 要求读通顺

  (2) 齐读生字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读。开火车读。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4、识记生字,再次出现全部生字(无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西你有好办法记住他?

  (五)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旁边有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的图片)

  (2)讨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写了“菜园里的冬瓜和茄子”这与课文有什么联系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先自由读,了解这一段都写了什么?

  (2)师范读,听老师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都是谁说的啊?分别说了些什么?

  (3)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通过此句话解释“什么”(意思是冬瓜和茄子有那些地方不同)

  (4)学生理解后,启发用“什么”造句?

  (5)小燕子去了,他发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了吗?

  (出示课件,课件要突出“冬瓜”和“茄子”的这点不同)

  (6)师:小燕子发现的这点不同你发现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的生字朋友,还一起和小燕子去看了“冬瓜”和“茄子”,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的地方,你们还想发现他们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再让小燕子带我们去看好吗?

  板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说得好

  小燕子 第二次 绿 紫 很 好

  第三次 皮有细毛 柄有小刺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

  课前准备

  课件;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⒈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⒉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师简述“化石”)

  ⒊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⒈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

  ⒉指名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⒊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相机给予指导。

  ⒋轮读,让五位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⒌选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⒍组内分工读,互听互评。读后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三、识记生字

  ⒈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

  bó zhēn xī sūn jué ròu

  博物馆 珍稀 公孙树 灭绝 食肉

  xún shǐ lín hé quē fá

  中华鲟 历史 硬鳞 核桃 缺乏

  ⒉出示生字卡片。

  ⒊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方法。

  四、指导写字

  ⒈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交流记字方法。

  ⒉观察规律,指导书写。

  ⑴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代”“孙”“植”应该怎样写?

  ⑵写“灭”“克”应该注意什么?

  ⑶指导书写“历”和“史”中的竖撇。

  ⒋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五、布置作业

  把课外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准备在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⒈抽读生字卡片。

  ⒉读文

  二、整体感知

  ⒈播放课件,在优美、活泼的音乐声中,一棵枝叶茂密的银杏树出现在屏幕上,随之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⑴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介绍银杏树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

  ⑶如果这棵银杏树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它说什么?

  ⒉学生任选第三或第四自然段分组自学(步骤同上)

  ⒊每一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交流。

  ⑴播放课件: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一只大熊猫正在竹林里香甜地吃着竹子。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边看课件边介绍大熊猫。

  ⑵播放课件: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一尾中华鲟惬意地在江河里游动。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边看边介绍中华鲟

  三、熟读探究

  师:我们已经知道活化石可以帮助现代的人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那么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收集到哪些有关的信息呢?

  ⒈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思考,对有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交流:此环节须达到以下目标:

  ⑴对相关语段正确、流利地朗读。

  ⑵能通过语言文字提炼信息:

  银杏树——古生物、珍贵、生长慢(这里要学生理解公孙数名字的由来)叶子像小扇子。(观察图片)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祖先是食肉动物。

  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⑶通过观察以上的文字,让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依次说一句心理话。

  关键词:1珍贵 2稀有 3保护 4缺乏

  学生依次可能出现的语言为:

  ①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真是珍贵呀!

  ②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稀有的古生物。

  ③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④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如果缺乏保护,它们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这里教师可以随机拓展有关恐龙灭绝的文字。)

  此环节意在让孩子理解本文出现的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⑷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知道了这三种古生物的样子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并知道了他们都是“活化石”。如今,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它们吧!

  五、课后练习

  ⒈出示课后“读读写写”习题,全班练读练写。

  ⒉扩展练习

  一本本 一座座 一朵朵

  一双双 一位位 一辆辆

  六、实践活动

  拿出上节课的作业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不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文章。

  3、重点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读懂些什么。

  二、教学准备

  1、生字、词认读幻灯片。

  2、钱塘江潮的录像片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若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右,不是古;

  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

  崩的形近字区别,嘣,蹦,繃,漰等;

  震注意下面部分是辰字。

  3、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

  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几种情况: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

  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正真的读懂了课文。

  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潮来前)

  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

  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

  3、指导朗读该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后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挥,一个词、一句话等等都可以)

  (二)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1、听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请学生体会闷雷一词,播放闷雷的声音与潮水来时的声音,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说明潮水越来越近)

  (3)人们的反应:人声鼎沸、沸腾起来(反衬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的用法,的把潮水的声音与山崩地裂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明声音之响,气势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潮水给人们的一种冲击力。)

  2、看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重点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与潮水来时的关系。明白白线指的就是潮水。)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越来越近,越来越急,越来越高)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比喻,把翻滚的潮水比作白色城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给浪潮以特写镜头,比作白色战马,这就是文章开头所写到的天下奇观)

  (三)三读,看谁读得好

  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表示时间的词给课文分段。

  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段,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并与课文比一比,看谁写得更好。

  二、教学过程

  (一)指导分段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早上,午后一点左右,霎时)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概意思。

  (二)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

  1、观看录像,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

  2、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录像配上解说词

  3、集体交流,看谁的描述最准确,最能吸引人。

  (三)作业: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听写词语

  3、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05-09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05-14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10篇05-09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5篇05-15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7篇05-14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汇总5篇05-15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集合6篇05-08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05-11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05-14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