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2022-05-16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相关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相关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具准备: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师出示“太空吃饭讲究多的”材料,提出要求:仔细读读,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自读并交流读后的收获。

  师:想不想再多了解点呢?(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太空,去那里看一看,感受一下它的奥秘奥妙与神奇。板书课题。

  2、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交流疑问:宇航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的?在太空会发生哪些奇妙有趣的事情?

  师:带着这些疑问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的太空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学的探索产生足够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并提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把握课文整体,理清课文思路;勾出不懂得问题等待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读书的收获。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说自己了解的课文内容。

  同桌相互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并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班上来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和科学问题。如:宇宙、蕴涵、青藏高原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交流不懂的问题,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将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表达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三、书写生字。

  在写字书上书写生字。

  (设计题图: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指名读课文,提出要求: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太空趣事?

  2、学生读课文。

  (设计意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学习重点打基础。)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提问:宇航员的生活与我们的平时生活有什么不同?

  2、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些说明方法,如:描述太空睡觉与地球上的不同是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太空舱的周围设计成地球的景色,仿佛是生活在自己的家乡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4、师生将宇航员生活的密封舱内的设施、行走姿态和睡眠状况等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写出,与地球进行对比。

  5、将学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相互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及口语表达方法。)

  三、学习课文5-8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如:从太空看上去,喜玛拉雅山清晰可见,甚至分的清哪里是森林、湖泊、哪里是平原、溪流。并理解“甚至”一词的用法。

  2、借助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合作者一起感受热爱自己的家乡----地球的情感。)

  四、拓展。

  1、积累文中的好词句。

  2、用自己的话介绍妙趣的太空生活。

  板书: 22、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

  太空舱内的特点:设施、行走、睡觉。

  在太空舱观察到的景物:星星、月亮、太阳、妙趣横生

  地球:最美丽。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观察一种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导人新课

  1.板书课题后齐读。

  2.读了课题,想问什么问题吗?(鸟儿怎么会说话呢?会说些什么话呢?人怎么能听懂鸟儿的话呢?……)

  二、初渎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通晓矫健犒赏催促无拘无束

  疏忽怠慢预报应验呆愣愣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渎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渎音。

  ①抽读生字卡片,相机正音。

  ②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催、猜”是平舌音,“疏、喳”是翘舌音莺”是后鼻音。

  ③齐读。

  交流词语掌握情况。矫健、通晓、犒赏、疏忽、无拘无束。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讨沦。

  3.全班交流。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浯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精读指导

  1、学习第——段

  齐读第1自然段。做一填空题。齐读。

  2、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讲公冶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哪几句话最能反映“我”的这种心情;

  导读第2、3两句。

  4、小结。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牛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新授课文

  1.学习第二段。

  自由渎第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渎几遍。

  读后讨沦,相机指导朗读。

  ①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乌的喜爱?(亲切、分明)

  指导朗读。

  ②这样无拘无束的——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a.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b.指导朗读“我”与布谷鸟的对话。

  同桌互渎,指名分角色渎。

  ③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与布谷鸟之间充满了感情。布谷鸟仿佛成厂“我”的好朋友.时时提醒“我”好好学习,不断催“我”奋进)

  指导朗读。

  ④练习朗读第4-9自然段。

  2、渎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勺浯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

  ①引导渎第10自然段。

  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指名读第1l门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厂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讨论。

  指导朗读。

  小结:“我”不光听懂了乌语,而日-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之门建守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4.讨沦:为什么说“乌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5.小结。

  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1)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已亿。

  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刊‘么,再写什么?(先写爷爷讲的公冶长的传说,再写“我”听到传说后产生的愿望及行动)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我”与布谷鸟进行有趣

  1.出示牛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观察田字格’卜生字的写法,说逗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催、傻”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些;“怠’’上中下三部压紧能写得过长;“冶”是两点水,不能写成三点水。、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语文教案 篇3

  一、讲书。(约10分钟)

  首先,用启发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杜甫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X息的消息,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接着,给学生简述诗中出现的六个地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之后我说:“诗人在区区的56字小诗中,连用六个地名,丝毫不觉堆砌,这是杜甫的高明之处。”最后,与学生讲“妻子”,明确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与现的“妻子’的含义完全不同。“古诗往往一字即一义,不要把诗中的单音词当作复合双音词,这是我们读古诗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崔学古说:“与少年讲书,最忌诵述讲章。”(《檀儿丛书录要·少学》)

  二、读书。(约10分钟)

  要求学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圆地将这首诗读五遍,在读的过程中,仔细体味“忽传”、“初闻”、‘都看”、“漫卷”、“即从”、“便下”的涵义,使其千载如见诗人于仓促间欲哭之状。

  〔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象山语录)〕

  三、抄书。(约10分钟)

  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工工整整地抄写此诗,边抄边思,潜心琢磨,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明快的语言、激越的旋律。同时,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陈光地说:“见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溶村集》〕

  四、背书。(约10分钟)

  学生当堂“声高而缓”背诵杜诗,背会为止。这样训练,一方面能加强学生语感体验,另一方面有脱落讹误之处,能了然于耳。

  [唐彪说:“凡学生背书,必使其声高而缓。”《父师善诱法》]

  〔这节课我是老老实实上的,我的主导是务实强本,返建归真。何评“实”何谓“本”何谓“璞”何谓“真”‘有真意,去粉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教学规律办事之谓也。语文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文的教学和训练。语文课如果离开“讲、读、抄、背”,搞一些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东西,那只能是占道旁门。我们讲改革,什么是改革我认为,一是继承,二是借鉴,三是创新。传统语文教学中有些经验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我们的任务是将其吸取过来并加以革故鼎新,这是前进而不是倒退。我想,语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

语文教案 篇4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巴金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从不同角度抓住了海上日出的特点展开描写。写出了晴朗时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壮美景观。学生在读课文时能抓住生点词句能体会出太阳仿佛是经过一番艰难的挣扎才给人以光亮,给人以庄重、艰辛而壮观的景象,感受到了太阳它那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威力。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品读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内涵。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授课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一、导入课题:《海上日出》

  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海上的日出就更美了,咱们今天一块去看看。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昂热号”四船去法国留学时,把旅途中的见闻随时记下,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中作者看到日出时的实际情况。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录。海上日出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你们读读课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明白了。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2)画。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口头完成下列练习。

  ①范。扩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②一刹那。近义词有: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

  ③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a.给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上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b.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例:小红的裙边上镶了一条粉红的花边,显得更漂亮了。

  (3)交流思考情况。

  ①课文中哪几个小节描绘了海上日出的景象?(2~5节)

  ②可分为几种不同情况的日出?(一般情况下的天气——晴朗和特殊情况下的天气——多云)

  四、再读课文质疑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为什么作者看到“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就“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为什么“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3.太阳向上升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

  解决的办法:

  问题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自求解答。

  问题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水蒸气蒸腾,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显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人们只看到红色,看不到别的颜色.可为什么没有“亮光”呢?因为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光亮不大,透过浓密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太阳光被反射、折射,能量消耗多了,光线透不过来,所以“没有亮光”。

  问题3:太阳升起来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因为早晨海面上大量水蒸气上升。太阳光透过水蒸气才能射到地面上。水蒸气不断向上涌动,使阳光产生波动现象。这种不断波动的光射人的眼里,就造成“一纵一纵”的感觉。

  五、作业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象,从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体会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品读词句,体会日出时景象的伟大奇观。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有序描写,巧妙用词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文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情况。

  板书:天气晴朗

  多云

  2.分男女生读这两部分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蓝天、红霞慢慢升起的太阳太阳射在黑云背后的景象……)

  3.再现海上日出的景象。

  4.说一说,要是你亲眼看到海上日出的这一过程,你想说什么?(太神奇了、海上日出不愧是伟大的奇观……)

  5.过渡: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海上日出这一奇观的呢?请同学们先读读课文的2、3小节,想想作者在观察或用词造句方面那些独到之处

  二、品读词句

  1.学生自读,思考以上的问题并在文中作上记号。

  2.同桌或小组交流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自读情况。(归纳如下)。

  a观察方面:不仅观察了太阳的形状,还观察了太阳的色彩亮光及其动态(太阳慢慢升起的情景),即能从多角度进行观察。

  b写作方面:有序,能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用词造句方面更妙,具体表现如下:

  (1)作者所用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点。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非常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太阳上升时的艰难程度及样子的壮观,精神的顽强。

  (3)反映了观日出的真实感受。

  4.指导朗读。

  (1)个人尝试读,找找感觉,看看该如何处理语气(语调)和语速。

  (2)在小组里读一读、评一评。

  (3)展示读。

  (4)回忆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观察海上日出这一部分内容的。

  (5)板书:品读词句体会语感

  5.过渡: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特殊情况下(多云)海上日出这部分内容。

  6.学生自读。

  7.检查自读情况。

  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重点交流“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的理解。(这句话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齐读2至5节。

  小结:这段主要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整个过程,抓住了景物变化的特点,写出了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三、学习最后一节

  1.这句话与全文是什么关系?(总结全文)

  2.自读体会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赞叹)

  四、总结全文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海上日出》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3.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二、教材说明

  本课讲了一件发生在美术课上的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树叶时找不到绿铅笔,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找出各种理由不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绿铅笔借给她,后来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出一片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趴:不要读成bā。

  吐:多音字,在本课读tǔ,不读tù。

  借、吐、趴、削、由几个字,可借助熟字错、土、八、消、田识记字形。注意提示眉的外边不是尸字头。吞要和蚕区分字形。

  2、写字教学。

  等、断、盒三个字不容易写好,要重点指导。

  等:第九笔横要长。

  断:先写,再写,最后写。

  盒:上面的合要写扁一些,整个字体不能太长。

  (三)词句教学

  词语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切忌让学生死背词语解释。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不必要求学生清楚地说出某个词的意思,如连忙一词,可采用让学生换词的方法理解,连忙就是马上、立刻、急忙、赶快的意思。理解吞吞吐吐一词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体会,知道林园园不愿意把笔借给李丽。

  二至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要抓住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时,林园园说的四句话和说话时的态度、动作来理解。

  课文第五自然段,理解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本文的难点。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课文结尾以蓝、红作对比,说明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林园园不借绿铅笔给同学,只是有些舍不得,并不是存心不帮助别人,并且她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信她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四)朗读指导

  本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多大困难。教学时老师应注意留足时间让学生多读,通过朗读去体会林园园不愿借笔而多次找借口,后来看到李丽画的蓝树叶时又不免有些内疚的心情以及李丽急于借到笔的诚恳态度。进行朗读指导时,可借助书上的彩图和老师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去体会林园园和李丽的不同心情,然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可组织学生同桌分角色读,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全班分角色读时,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的角色。

  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反映人物的思想,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朗读指导的重点。如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园园的四句话分别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教师要指导学生扣住人物说话前的提示语,练习朗读,例如:李丽说话时是小声地、连忙说;林园园是吞吞吐吐、皱着眉头说。反过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读。例如:林园园说还要画小草?就不能只读出问话的语气,还应读出不高兴的语气。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简单强调学生用什么语气读,而应让学生在反复读中去充分感受、体会。

  (五)练习提示

  第一题,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可在学习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

  第四题,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要启发学生说真话。即使有不当的想法或做法也没关系,教师可以给予引导。

  (六)扩展活动

  收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小故事,开一个夸夸XX的主题会。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引题激趣。

  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提问:你们见过的树叶有什么颜色?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题,请学生找疑点质疑: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唤起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去读。其目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抓住人物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勾出李丽和林园园说的话,并思考:

①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②是怎样说的

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通过抓对话,使学生了解李丽和林园园的想法,并在朗读中感受体会。

  2、在学生抓住每一处对话,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再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思想,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有表情地读对话。

  3、紧扣课文最后一段,以林园园的脸为什么会红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找借口推却是不对的。我们从小就应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

  五、指导朗读

  1、放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2、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3、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

  ①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②完成课后练习。

  对于课后第四题,教师可适当创设情景,再让学生回答。如:在街上遇见了一个走失的小弟弟,你该怎样做?如果你的同桌忘带橡皮了,你该怎样做?尽量使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小鹿的玫瑰花》是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中,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其主要内容是:在美好的春天里,小鹿种上的一丛玫瑰,它为了种好玫瑰不怕吃苦,精心管理“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当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有看到玫瑰花,鹿弟弟替哥哥惋惜。当又听到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鹿弟弟又高兴的说:“哥哥的玫瑰花没有白栽”。课文从“白栽”到“没有白栽”这两句话中引发学生对课文深刻含意的思考。

  这篇童话故事从表层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情味,进而启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故事的.深层却蕴含着“美化环境及其为他人创造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深远意义。促使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准备】

  1、实物玫瑰花。

  2、课件。

  3、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实物导入:

  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

  (出示实物玫瑰花)

  多美的花呀!看老师写:

  红笔板书“玫瑰”二字。

  指导“玫瑰”的读音:“瑰”在词首或单独读时读一声,在“玫瑰”一词中读轻声。

  2、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玫瑰花有关的童话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课文下面的小鱼。

  2、识记生字:

  ⑴ 带拼音:齐读。

  ⑵ 去拼音:自读,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⑶ 字卡检查识字效果。

  3、词语:

  重点指导“花骨朵儿”“一瘸一拐”的读音。

  4、接读课文:

  读通顺读流利,边听边想: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反馈,出示课件补充句子,了解大意:小鹿种了______,玫瑰花开的时候,小鹿生病了,可是,许多动物看到了美丽的玫瑰,小鹿弟弟对小鹿说:“_____________”

  三、品读感悟

  1、 第1、2自然段:

  ⑴ 迷人的春天到了,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这丛玫瑰给小鹿带来了什么?小声朗读课文,学生体会小鹿的高兴心情。

  ⑵ 一份汗水一分收获,让我们用高兴的心情来祝贺小鹿吧。

  2、第3自然段:

  ⑴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教师配乐读),提问: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你心里在想些什么?

  ⑵ 重点指导以下三句话,体会小鹿焦急失望的心情。他只能静静的躺在床上养病。

  (焦急,无奈)

  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的来到门外。

  (焦急盼望)

  呀!门前的玫瑰已经长得很高了,可是浓密的绿叶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

  (惊奇失望)

  3、第4~8自然段:

  结合上下文对比朗读,感悟鹿弟弟说的两句话,说说鹿弟弟这样说的原因。

  ⑴ 出示两个句子:

  ①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② 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⑵ 学生各自练读这两句话,想一想,明白了什么:

  注意指导“惋惜”这个词:是呀,小鹿辛辛苦苦栽的玫瑰,却没有看到。真是可惜!哪位小朋友也能学学小鹿弟弟,你什么情况下会“惋惜”?用“惋惜”这个词说一句话。

  学生会说到给黄莺、微风带来的快乐,说到微风时,指导写“微”字:

  ① 观察分析字形。

  ② 需要注意些什么。

  ⑶ 范写。

  ⑷ 学生写,注意指导反馈。

  适时引导学生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分角色为动画配音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内心世界,分角色为动画配音。

  五、总结

  同学们,小鹿亲手种的玫瑰,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友谊,更重要的是给周围的朋友带来了花香,带来了幸福,为别人带来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让我们像小鹿一样,用双手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送去幸福和快乐吧!相信你从中得到的幸福和快乐会更多。

  六、布置作业

  1、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2、假如小鹿种的是别的花,查查资料,替黄莺和微风写几句台词。

  3、找你的伙伴一起演一演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投影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理解词语:

  厄运:不幸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保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

  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

  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

  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甲: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汇总7篇】相关文章:

【推荐】美术教案模板汇总六篇05-14

【推荐】水教案模板汇总10篇05-13

【推荐】中班教案模板汇总六篇04-26

【推荐】美术教案模板汇总9篇05-01

【推荐】美术教案模板汇总5篇05-06

【推荐】安全教案模板汇总八篇05-10

【推荐】桥教案模板汇总5篇05-13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10篇05-13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五篇05-12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6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