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2022-05-16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乖凭职痒淘辟勃;会写性格等13个生字;积累无忧无虑、任凭、尽职、屏息凝视、温柔可亲、抓痒、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稿纸、踩印、梅花、跌倒、撞疼、开辟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找出作者喜欢猫的文句与他人交流。

  4、会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造句。

  5、能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课前发动学生带来自己家饲养的宠物或喜欢的小动物图片、照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插图揭题

  1、课前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图片或照片贴在班级的墙上,临时布置一个小小动物角。

  2、同学们,从你们带来的照片来看,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见识吗?(师挂上课文插图)这小家伙,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吧!

  师板书课题:

  猫

  3、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家猫,而是作家老舍先生家里的猫,它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请学生各自轻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受的地方请标注记号。

  2、同桌互读课文:

  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互抽字卡,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3、出示填空题:

  这是一只_________的猫,我是从_________看出来的。

  ⑴ 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完成上述填空题。

  ⑵ 学习小组(4人一组)交流,尔后全班交流。

  (预设:若学生回答既古怪又可爱的猫,师此时应进一步启发:猫的古怪表现在哪里?猫的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若学生认为这是一只有趣好玩的猫,师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可因势利导,追问学生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精读古怪,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自然段:

  尝试用既又,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2、出示两个句子,深入理解,体会猫的古怪特点: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⑴ 用自己的话说说任凭屏息凝视非不可的意思。

  (建议:屏息凝视用表演的方式来突破。)

  ⑵ 从这两个句子中,你体会到猫的什么特点?

  ⑶ 用任凭也非不可口头造句。

  3、用个别读、师问生答式、赛读、齐读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只猫还有什么古怪之处?

  ⑴ 生自由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

  ⑵ 理解丰富多腔与变化多端。

  (丰富多腔可采用全班协同表演的方式加以理解。)

  ⑶ 出示: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① 让学生把无论也与任凭也换词,问:

  能否把二者对调?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异同。

  ② 用无论也练习口头说话。

  ③ 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写法:

  A、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段中的:号有什么作用?冒号前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B、仿照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说具体。

  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A、师范读,问: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猫的古怪了吗?

  B、生齐读,营造师生赛读的氛围。

  四、小结课堂,鼓动背诵

  1、师:这是一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多么目中无人,胆小时什么都怕,胆大时又勇猛无比的古怪之猫,老舍先生的笔墨真是酣畅淋漓,让我们一同来把这些文字录进脑际吧。

  2、说说该怎么记诵比较快。

  五、布置作业

  1、熟记并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2、背诵课文1~3自然段。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选做:

  尝试用简笔画把这只猫的古怪样画下来,并用简单的文句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三自然段

  1、指名背诵课文的一、二、三自然段。

  2、听写本课的部分词语。

  二、学习末段,体会可爱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评议:

  小猫的可爱,你感受到了吗?

  2、挑战前面朗读的这位学生,学生再评议,尔后全班齐读。

  3、比较并积累词语:

  ⑴ 谁能说出与生气勃勃相似的词语呢?

  (生机蓬勃、生机勃勃)

  ⑵ 这些词语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建议用造句的方式加以比较。)

  三、回读课文,感悟喜爱

  1、这哪里是在写猫,分明是在写自己家里那个淘气的小孩。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的,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

  2、学生再读全文,用笔描画。

  3、指名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朗读学生交流的文句。

  四、阅读链接,学习写法

  1、指名学生朗读课后提供的阅读链接。

  2、与课文相联系,说说课后选编的两只猫与老舍笔下的这只猫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3、师小结:

  要想写好小动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 要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⑵ 要细致观察小动物,并能恰当想像;

  ⑶ 要能找出小动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进行细描。

  五、拓展练笔

  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评析】

  这份教学设计重在凸显以下特色:

  1、亲近文本,品词析句: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注重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抓住古怪与可爱,通过品重点的关联词、成语等,采用换词比较等的方式,以词推进到句与语段的学习上,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在亲近文本中,触摸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注重迁移,现买现卖:

  学了第二自然段的总分关系的写法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蓝本,将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文句进行扩充补白,既立足文本,又寻求有效的读写结合点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3、追求朴实,操作性强:

  本份教学设计能有适当的预设,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同时还能设计一些填空类的题目,引领学生有效地深入学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如果……就……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训练用题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加强预习指导,做好预习工作

  (一)出示预习提纲:

  1、借助汉语拼音和字典,读生字生词,对不理解的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进行初步理解。

  2、认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太阳有哪些特点?

  (2)课文在说明太阳与地球,与人类关系时,哪些地方是概括地写?哪些地方是具体地写?哪些地方是从正面叙述?哪些地方是从反面来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

  (4)对本课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二)学生按预习提纲进行自学。

  (三)质疑。让学生提出自己疑难的问题。

  (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质疑的时候,老师要加以引导,因为,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时,容易提出超出教材内容的一些问题。如“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太阳光为什么能够杀菌?”等。这些问题,既不是本课的教学任务,也不是小学生一下子所能接受的。因此,质疑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来提问题。)

  二、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练习分段,归纳段意

  (一)按“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提问:“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哪几个自然段讲了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

  同学们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进一步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分为两段: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8自然段。)

  根据每个自然段段意,归纳出两段段意。

  (第一段段意:太阳离我们很远,太阳很大,很热。第二段段意:太阳与地球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引导学生认清段落间的内在联系。

  (课文分两段,先讲太阳的特点,离我们很远,很大,很热。再讲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看起来这两段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实际上联系很密切。太阳和我们的关系为什么这样密切呢?这是由于太阳的特点决定的。第一段是原因,第二段是结果。因此,“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一句点出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激发兴趣

  (课前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搜集《后羿射日》的故事,课上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二、认真读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课文第一段的内容

  (一)紧接着以上同学们讲的传说提出问题:“传说中的后羿真的能把太阳射下来吗?”“为什么不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其实”一词。

  (通过以上训练,同学们很容易就明白了,“其实”一词就是“实际上”、“事实上”的意思。这时教师可围绕《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进行教育,所谓传说就是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关于人或物的记叙和评论,这种记叙和评论因为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所以不免有虚构和夸张的因素。这个神话传说是远古时代的人民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现象,而幻想出来的。现在科学进步了,我们对太阳已经有了许多了解,“后羿射日”是不可能的事。)

  (二)接下来提问:“谁能运用课文中介绍的内容说说为什么这是不可能的事?”

  (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日夜不停地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也要用二十几年。箭是射不到的,这是第一;太阳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后羿站在地球上怎么能有这样的力量把它射下来呢?这是第二;太阳表面温度有六千度,钢铁都会变成汽,这箭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才能把太阳射下来呢?这是第三。)

  (三)认真读课文第一段,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太阳离我们有( )……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

  要是把填上的数字换成“很”、“很多”好不好,为什么?

  (第一个空填“一亿五千万公里远”,第二个空填“三千五百年”,第三个空填“二十几年”。在回答问题时,引导学生具体说一说把填上去的数字换成“很”“很多”不好,为什么不好。课文运用数字来说明太阳离我们远,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了,通过这几个具体的数字,使同学们能够很形象地理解太阳离地球实在是太远了。而要换成“很”“很多”是很抽象的,读了之后只知道远,但到底有多远就不得而知了。)

  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 )才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里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这个空填“一百三十万个地球”。这里把太阳和地球作比较,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采用比较的方法和数字相结合的方法。地球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作者又与数字结合起来叙述,使同学们不难看出太阳是很大很大的。而且到底有多大,在读者的头脑中也是比较具体形象了。)

  3、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 )。

  这里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

  (本题第一个空填“六千度”,第二个空填“三千倍”。这里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呢?大家都知道,钢铁是比较坚硬的,到一千一百度才能熔化,钢铁碰到太阳,就要变成汽。这样比较和用数字说明,不但具体,通俗,而且有很强的说服力,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四)读课文,进行小结。

  1、课文第一段讲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第一段讲了太阳的3个特点,即远、大、热。)

  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将太阳离地球远,太阳大,太阳很热这三个特点说具体的?

  (作者采用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比较的方法,或用假想来介绍。运用数字具体说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根据板书,口述太阳的特点。

  (这一练习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巩固、理解。说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自由说,小组互相说,指名说。)

  三、理解课文第二段的内容

  (一)读课文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开头一句话在这段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是这一段的总起句,概括地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怎样密切。)

  (二)进一步读第二段,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地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第4自然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5自然段,太阳和云、雨、雪的关系;

  第6自然段,太阳和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可以利用太阳光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第8自然段,太阳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

  课文从五个方面讲述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进而说明“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进行词语训练,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练习改变句式说话:

  1、运用“有了……才……”及“如果没有……就……”这两个句式,结合这段的内容练习说话。

  (运用这两个句式练习说话,从正反两个方面叙述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如:“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有了太阳,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这是从正面介绍。“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这是从反面介绍。在学习太阳和气候,太阳和疾病的关系时,还可以用这两个句式叙述。如:“有了太阳,人类才能利用它的杀菌能力预防治疗疾病。”“如果没有太阳,连人类也不会有,就更谈不上利用杀菌能力预防和治疗疾病了。”)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改变句式练习说话,目的是培养学生多角度表达的能力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继续利用以上两个句式,让学生自由练习说话。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可以运用课外知识内容进行说话练习。)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3、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根据板书,口述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词

  (一)自己读课文,将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

  (二)检查朗读课文。

  (三)指名分析生字的字形,解释字词义。

  二、重点指导、学习生字词

  读准字音:“蒸”zhēng是翘舌音。

  认清字形:“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里面是“禾”,不是“大”或“天”。

  “疗”是病字旁,不是广字头。“炭”注意下半部分的写法。“亿”右半部分是一笔写成的。

  区别:殖、值、植

  三、读读写写

  一亿 估计 繁殖 蔬菜 煤炭

  蒸气杀菌治疗鸟兽虫鱼

  四、巩固练习

  (一)给下面的字组词:

  亿( )殖( )蔬( )

  估( )植( )疏( )

  菌( )疗( )兽( )

  蒸( )疾( )曾( )

  五、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优美诗文,单元教材分析。

  赵丽宏的文章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

  巴金的散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

  冰心的诗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

  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学习散文,要注意体会作品中作者所抒发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要能够揣摩诗作所蕴涵的意义;学习小说,要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领会作品的主题。

  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

语文单元教材教案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05-14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04-22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05-14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03-16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05-14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4篇05-09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汇编6篇05-07

【精华】语文教案模板汇编6篇05-15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05-14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05-12